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乐器>学古筝>

古筝刮奏怎么弹_古筝刮奏的弹奏方法

邓蓉分享

  古筝刮奏是古筝演奏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你知道古筝刮奏应该如何弹的吗?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古筝刮奏的弹奏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古筝刮奏的弹奏方法:古筝刮奏的弹奏注意事项

  演奏时应考虑刮奏是倚音形态还是八分音形态,依照刻定的时值来安排刮奏的长度和音阶走行的频率,务求充实、饱满,前后戮连,才能够达到连接性刮奏的目的。而装饰性刮奏则重在 “装饰”二字,必须起到 “锦上添花”的功用,要做到短小灵动,突出一个 “趣”字,因此装饰性刮奏的音阶行走频率一般较快,要刮得轻盈流畅而不死板。

  特别要强调的是,前面提到装饰性刮奏与连接性刮奏并存的问题,但是,“并存”并不等同于 “兼容”,这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刮奏类型,不可混为一谈,不能因为两者间的相似而把它们统归为同一类型。仔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装饰性刮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连接作用,但其往往更强调与后一音的豁合度而不着重与前一音相连。

  有时,为了增加装饰性刮奏的 “趣意”,它甚至可以作为一个三十二分音符或者更短的倚音,只做主音发生前的起势存在。而连接性刮奏是绝不允许与前后脱开的。二者相较,装饰性刮奏比连接性刮奏来得更为灵活和多变,所以乐曲中常存在“作为连接性刮奏使用的装饰性刮奏”。

  内容性刮奏是刮奏运用中最复杂,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种,它要表现的景象和情绪千变万化,完全在于演奏者如何表达。有意思的是,同一个刮奏在不同的乐曲中有不同的意味,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又有不同的灵性,在不同的听者耳中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内容性刮奏就好比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橡皮泥,你想要捏什么,捏得像不像、好不好看全靠自己把握。

  内容性刮奏的高深之处就在于演奏者须与听者形成共鸣,把你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弹奏与听众脑海中浮现的内容统一起来,老话常用 “对牛弹琴”来形容听者麻木,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演奏者不能很好地传达信息而与听者脱节所造成的呢?

  所以,把握内容性刮奏最关键的在于 “感受”,没有感觉的音乐是死音乐,没有感觉的刮奏要来何用?演奏刮奏时,必须有 “1 +1 >2”的效果,无论是几个音阶回环的大刮奏或是两三个音的花指,都要能准确地表达意境,表现情绪,否则刮奏便成了可有可无,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无用之物。

  古筝刮奏的弹奏方法:古筝刮奏流畅的技巧

  一、刮奏不流动,音色总显呆板。 流畅是刮奏的特性,但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很难做到这点。演奏时,要做到 “手腕始终在手指之前”,用手腕带动手指,多 “拉”少 “推”。人呆板,琴声又怎么会灵动呢?手臂不要随着刮奏的上下行律动起来,肘部打开。义甲的触弦深浅要严格控制,过深触弦是刮奏流畅的第一大敌。

  二、刮奏与主音无法融合。

  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连接性刮奏与装饰性刮奏中。这两种刮奏对于刮奏与主音的戮合度要求相当高。在实际应用时,演奏者常深受二者无法完全融合之苦。刮奏与主音相接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类。

  (1)刮奏与大指 (托)连接。这时应注意,刮奏的长度要控制在 4到5个音,并按照既定时值合理安排走弦频率,不可长不可短,刮奏时必须奏到要托的主音的前一个音上 (托1必须刮到2止,托6必须到1止),切不可不到或过头。

  (2)刮奏与食指 (抹)连接。这里的要求与托大致相同,应注意,合理安排长度、频率,必须刮到抹音的前一个音上 (抹1到6止,抹6到5止)。

  (3)刮奏与中指 (勾)连接。在实际演奏时,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验,一般刮奏接勾指的后一个音多是用托(大指)完成,因此连接时应注意刮奏必须在勾音翻高八度音的后一个音上止 (勾1要刮到2止,勾6要刮到1止),不可过头,这样才能使刮奏与勾托这对连续指法紧密连接。

  (4)刮奏与大 (小)撮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刮奏必须止在合音中大指所在音的后一个音上,而不是中指音(要止在2上,止在6上)。

  明确刮奏的起止,合理安排频率并多加练习,刮奏与主音必定会逐渐融洽.

  古筝指法的学习方法

  托——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托——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劈——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勾——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剔——演奏时中指向外拨弦。剔不单独使用,剔常用在与大指相配合的综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扫弦”、“剔挑”等综合指法中。

  抹——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挑——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打——演奏时无名指向里拨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无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将个别音用无名指的打来拨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对比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着无名指向里拨弦的“打”的指法。还有一种改进的指法,即用带指甲的无名指代替中指拨弦的方法,中指从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来,用在大指与无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内其他音的拨奏上。这种改进的指法,使得八度内不仅有食指的抹、还增加了中指的勾剔。打用于琶音的指法顺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猜你感兴趣:

1.古筝刮奏技巧

2.古筝的弹奏手法

3.古筝双手弹奏技巧

4.古筝的弹奏方法

5.古筝指法与弹奏

6.古筝左手演奏技巧

7.古筝双手弹技巧

8.古筝指法技巧

    126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