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实习心得体会>

动物学实习5篇最新心得汇总

泽峰分享

动物学(zoology),亦称“动物”。生物学科科目之一。中国多在初中二年级或继植物学之后开设。主要介绍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有时还介绍农业、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动物的地理分布。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物学实习心得1

一、 实习目的与任务

本次动物学实习以潮间带动物为主要对象,在导师指导下,于野外潮间带、人工养殖场、鱼市等地了解潮间带的特点和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并通过采样后于实验室中进行的动物认种来学习潮间带海洋生物系统分类的基本方法及常见种类的识别。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

实习共持续 7 天,除第七天用于复习与考试外,其余 6 天每天均到野外潮间带、人工养殖场或鱼市进行考察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生物种类的识别或采样,了解海洋动物的形态特征;各天的考察地点分别为 12 日的大辣甲岛、13 日的坝光红树林海域与珍珠养殖场、14 日的南澳水产市场、15 日的澳头水产养殖基地、16 日实习基地周边滩涂以及 17 日实习基地的研究设施。每次野外采样后,便在实验室中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对采得物种进行分类认种、标本制作。

第一天的内容为大辣甲岛的礁盘生物,地点是大辣甲岛的海滩。因举行实习的日期没有按海水的潮涨规律安排,我们到达海滩时仅能看到露出的高潮区,潮间带类型主要为沙滩和礁岩岸。在沙滩的主要活动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各自采样并纪录样本的生态习性和分布。我们在沙滩上采集到的物种主要为软体动物的双壳类和腹足类,且多已死亡,只采得完整或被海水冲刷磨损的贝壳,其中数量较多的有阿文绶贝(Mauritia arabica)、渔舟蜒螺(Nerita albicilla)、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黑凹螺(Chlorostoma nigerrima)等,另外于礁岩岸上采到了许多的团聚牡蛎(Ostrea glomerata)、青蚶(Barbatia virescens)和龟足(Pollicipes)以及多种蟹类。后为了能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物种,随行的老师还介绍了一下在辣甲岛附近打捞所得的鱼类、甲壳类。

当天下午便于实验室中进行分类并制作保存标本。由于所采多为已经死亡的贝壳,标本制作的工作极为有限,仅是把一些打捞到的一些鱼虾蟹以酒精浸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逍遥馒头蟹(Calappa philargi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疣面关公蟹(Dorippe frascone)等。认种的对象主要为双壳类和腹足类的贝壳,我们首先了解过大体的分类规则和形态学术语后,便通过翻阅图册、检索表等方法对当天所采得的大部分贝壳分类。但是在区别一些特征不明显的种类如银口凹螺(Chlorostoma argyrostoma)与黑凹螺、青蚶与布纹蚶(Barbatia decussata)时,我们仍然需要老师的协助,此处则请了广州大学前来协助的贝类专家。

第二天的野外地点为坝光红树林海域。尽管当天有小雨,并且水位较高,仅露出少量的岸边泥滩,我们也能采集到一些蟹类,主要为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和清白招潮(Uca lactea),另外也采集到的较多的贝壳,但种类大多与大辣甲岛上所采的重复。似乎由于潮水过高,露出泥滩少,我们在此处能考察的内容有限。

下午参观位于实习基地附近的一处稍有历史的珍珠养殖产。这里是以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为母体、以插珠法培养海水珍珠的养殖。除了参观他们产出的成品珍珠,还有养殖产的相关人员为我们讲解了这里养殖珍珠的原理与过程。

接着两天的实习地点以及最后一天分别是南澳水产市场、澳头水产养殖基地和实习基地内研究设施。由于并非野外环境,我们并没有采样认种,仅在导师或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海洋物种、海产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海产养殖研究方法。

第五天重新来到了野外,实习基地周边的滩涂--地质公园和杨梅坑。两个地点是属于同一个海滩的不同区域,而潮间带类型也不同,前者主要为沙滩和礁岩岸,后者为砾石滩。由于环境相似,地质公园所采的物种与大辣甲岛的相去不远,仅多了字纹弓蟹(Varuna litterata)和一些寄居蟹。而杨梅坑的砾石滩则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在小到中等的砾石堆下面,我们发现了大量的蟹、寄居蟹和活生生的螺,如单齿螺(Lipped periwrinkle)和粒花冠小月螺(Lunella coronata granulata)等;另外在砾石滩上也有不少直径在半米到3米之间的潮池,其中也有丰富的物种,观察价值极高。

在实习行程完成后,我们进行的是 20 种实习中学习过的物种的认种考试,以及小组报告。至此实习结束。

三、 实习心得与体会

在动物学野外实习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生态学》、《动物学》、《动物学实验》这些课程。由我看来,这次野外实习是对上述校内课程的很好的补充与强化。通过在野外、在生物真正生活着的环境中去了解它们的习性、分布,并对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正好允许我们把《生态学》、《动物学》等课程中所学习过的内容在实践中融汇贯通起来。动物是活的、各种不同生物共同生活在共同的生态环境中,这是极端简单明显的事实,但在实习中以生物学的角度去观察野外环境时,我才真正认识到课本、实验室中所接触到的概念、现象的真正含义。也许这种认识是缓慢的或不显然的,它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由于初开发大亚湾这一新的实习地点,并且由于台风的阻碍,这次实习的安排并未能尽善尽美,但实习中所获得的都是宝贵而值得这一周的工作的。想必有了我们这一次实习的经验,以后到大亚湾实习的师弟师妹们定能获得更好的行程安排,有更多的小课题项目可进行,从而有更大的收获。这种期望,应该也是这次实习的所得之一吧。

动物学实习心得2

1.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

本次实习主要选地为崂山和青岛海滨。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崂山属于山地丘陵生境类型。这种环境类型不仅包括森林、草地、裸岩、川流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面积大小不等的果园、农田、池塘和居民点等人为景观,是比较理想的陆地动物实习地点。捕捉的动物以昆虫为主,也有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我们准备的采集用具有:昆虫网、镊子、镐、盛水的塑料瓶、塑料袋以及捕虫袋等。还准备了蛇伤药等药物,以应急。

3.采集认识的动物种类简介

昆虫纲:异色灰蜻、半黄赤蜻、(蜻蜓目)螳螂、大刀螂(螳螂目)山东雏蝗、红褐斑腿蝗、笨蝗、中华负蝗、土蝈蝈、斗蟋、蟪蛄、寒蝉(同翅目)稻大蚊、牛虻、食蚜蝇(双翅目)硕蝽、菜蝽、谷蝽、环斑猛猎蝽、裙腹猎蝽(半翅目)中华草蛉(脉翅目)、铜绿丽金龟、亮绿彩丽金龟、白星花潜、栗山天牛、黄带蓝天牛、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巨锯锹甲、中华长毛象、臭椿沟框象、谷象、七星瓢虫、二星瓢虫、双七瓢虫、异色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中国虎甲、艳大步甲(鞘翅目)、蜜蜂(膜翅目)地鳖虫(蜚蠊目)中华斑鱼蛉(广翅目)

动物学实习心得3

学习应该和实践相结合的,如果只局限于书本上的指示而不实践,那将是纸上谈兵。所以经过将近一学年的动物学习,需经过野外认识、实习才能更好、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于是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2017年5月8日上午,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们出发前往冰峪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学野外实习。这几天的野外实习,使我们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并增强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在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的同时也带给我许多感悟。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不同鸟类的观察和描述,了解鸟类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熟悉各种不同目不同科鸟类的分类特征,我不但巩固课堂上讲的基本内容,还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观察鸟类的同时,我也学会运用诸图片比照、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鸟类分类鉴定。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复思考,理解动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兴趣。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实习时间及实习地点

1、实习时间:2015年5月8日—12日

2、实习地点: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冰峪沟风景区

三、实习要求

1、认识25种以上的鸟类 ,并至少能分类到科

2、学会并掌握描述鸟类的分类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鸟类的类别。

四、实习内容:

鸟类的观察与记录

1、所需工具:望远镜、照相机、记录本、笔

2、具体内容:

1)5月8日中午,到达实习地,午饭过后实习队伍分为四组分别由四位老师带队在附近观察鸟类。第三小组观察到了:山斑鸠、北红尾鸲、灰鹡鸰、白鹡鸰、金腰燕、锡嘴雀、大山雀等。

2)5月9日早上5:10队伍集合,背着望远镜和老师一起到小镇周围去寻鸟,看到了很多的喜鹊和麻雀。听到了黄眉柳莺清脆的叫声,虽然只闻其声未见其身,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好心情。吃过早饭,稍作休息,八点半左右,我们再一次出发,从小镇一路直接走到了山脚下,路虽远,收获也是蛮多的。这一天虽然疲惫,但让人欣喜的是又观察到许多鸟类,比如:大斑啄木鸟、小星头啄木鸟、灰喜鹊、三道眉草鹀、金眶鸻、戴胜等。

3)5月10日,同前一天一样,我们早早起床,拿上望远镜,三两一群,守在树下仔细观察树上的鸟的为每一个举动。到了下午,我们围坐桌边,互相讨论着你观察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哪些,好不热闹。

4)5月11日,老师们和葛导带我们去著名的冰峪沟风景区去游玩。风景美,同行的人更美。吃过午饭,我们去参观了辽宁仙人洞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分布着许多珍稀植物,如赤松、栎树等。保护区内还有极具特色的石英岩峰林地貌和佛道文化。在科技馆内,我们观赏到了许多制作精美的动植物标本。

5)5月12日,是考试的日子,也是返程的日子。经过前几天的观察和学习,再加上前一晚的复习。我对考试也算是颇有把握。这一周的野外实习过得飞快,很是短暂,却让我收货良多。

五、实习结果

鸟类的观察记录:

喜鹊(学名:Pica pica) 雀形目 鸦科

形体特征: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蓝绿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班。尾远较翅长,呈楔形;虹膜为褐色;嘴是黑色;脚呈黑色。腹面一胸为界,前黑后白。体长435-460毫米。雌雄羽色相似,幼鸟羽色似成鸟,但黑色部分染有褐色,金属光泽也不显著。

生活习性:除秋季阶层小群外,全年大多成对生活。鸣声宏亮。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捕食蝗虫、蝼蛄、地老虎、金龟甲、蛾类幼虫以及蛙类等小型动物,也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也吃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

生长繁殖:喜鹊的寿命为七到八年,品种不一样寿命略有长短。喜鹊为多年性配偶。巢呈球形,由雌雄共同筑造,以枯枝编成,内壁填以厚泥,内衬草叶、棉絮、兽毛、羽毛等,每年将旧巢添加新枝修补使用。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喜鹊经常是3-5只小群活动。白天常到农田等开阔地区觅食,傍晚飞回树上休息。它们性机警,觅食时多是轮流守候和觅食。雄鸟在地上找食则雌鸟在高处守候,雌鸟取食则雄鸟守候,如发现危险,守望的鸟发出惊叫声,同觅食鸟一起飞走。喜鹊飞行能力较强,且持久,飞行时整个身体和尾成一条直线,尾巴稍微张开,两翅缓慢地鼓动着,雌雄鸟常保持一定距离,在地上活动时则跳跃式前进。鸣声单调,响亮,似“zha-zha-zha”声,常边飞边鸣叫。

动物学实习心得4

明天就要进行动物学实习的展示了,好紧张,会不会抽到我答题呢很有可能,看来不能随便乱抱佛脚,我会努力准备,不会让组里成员失望的,当然,前提是抽到我啦~~

动物学实习是我们在野外实习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仅是我,大家都收获了很多。这次的实习不仅使我们更近距离的接触了各种动物,了解各种动物,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锻炼了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开拓了眼界,提高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实习不仅仅使我们亲近自然,得以观察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动物,弥补了学校中大多都是标本或标本不足的情况,而且弥补了我们在理论课堂上记忆抽象概念而没有动物图像的不足。

为期5天的动物学实习,在端午节那天结束了。由于有了植物学实习的经验,我们对动物学实习的痛苦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植物学实习的时候,我们是集体行动。所有人都围着老师和植物转。而动物学实习,我们的自主性极大。整个动物学实习下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眼明手快”。那些瓢虫、蛾、蜂等等都隐藏在密密麻麻的树叶或草丛中,需要仔细地观察才能发现。而在帽峰山最难捕捉的就是大大的凤蝶了。它们“身手敏捷”,每次从深谷飞出,都引起一片惊呼,但我们尝试了无数次,最终还是没有抓住!很失望!但是,在火炉山,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峡谷不深,加上有了帽峰山捕蝶的经验,我们这次很顺利地捕捉到了很多种类的蝴蝶。

可能是由于小时候,经常在山里玩耍,去摘野果,捉蝉,掏鸟窝之类的,我一点也不害怕那些动物,反而觉得很有趣。当然,我们抓动物不是随便乱来的。设想过我们要抓哪一类动物,我们初步了解了它们的习性,然后开始寻找目的地。在火炉山,我就在水边的小石头下,抓到一条很大的马陆,还有在浅水处抓到一只小蟹,很开心!上山不久,我还抓到一只正在蜕皮的蝉!那个蝉壳已经从背中线裂开,可以看到幼蝉绿色的背部!等到11点半休息的时候,居然发现蝉已经完全从壳里钻出来了!绿绿的!整个过程也就不到一个小时!可惜抓到它时,卡氏液不在我们这个小组(因为我们这个大组分成两个小组来行动了)。不然可以把它固定在壳里。也很可惜,那天没能向老师说明我观察到的这个现象。

在大学城,我在湖边抓了一只有绿色条纹的蜻蜓。这种蜻蜓很难抓!它总是在湖边忽悠一下就飞走。我觉得自己有点邪恶啊!因为我是趁它产卵的时候,用捕虫网抓住它的。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蜻蜓交尾和蝴蝶交尾的现象。学习了动物学之后,我们不再以玩乐的眼光来观察动物,而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也发现了一些动物世界中有趣的事情,而不仅仅是看大盘表面现象。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大组的联系就不够紧密。实习路上,我们打趣说我们这是西天取经呢!

制作标本的时候,我们一起查阅资料,为确定每一只虫子的目而纠结;制作标本的时候,为蚂蚁的微小而叹息。制作标本的过程,我们不断翻书查阅,使我们的知识得到一个梳理和巩固。

我觉得,这次动物学实习又一次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了解,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加了更多有趣的故事。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最后,老师人性化地取消了个人考试,让我们很感动!

三天的到外实习,很累很辛苦但真的很快乐~~~想想就够乐的咯,这辈子也就这次动物学实习了,真的没有什么机会可以以这副武装到广州的帽峰山、火炉山和大学城横行啊!哈哈,想到别人的眼光我们虽然一开始也挺尴尬的,可是后来,大家都觉得自己开心就好,何必在乎其他人的眼光。爬山爬到累的腿都直抖了~~~火炉山的阶级太恐怖了~~哪有那么陡的~~顺便崇拜一下那些每天登山的人~~最近肯定提到爬山,肯定不去了。我们组的合作良好,昆虫捉到很多,蝴蝶扑到了很多,大家都是捕蝶大户了。希望明天的展示顺利进行,老师有问我们必答!!加油啦加油啦

动物学实习心得5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掌握所采集动物的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1、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够把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还能够使我们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对于动物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昆虫),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 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 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3、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的标本制作, 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

二、实习基本情况简介

1、实习时间:20__年05月26日——20__年05月29日

2、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汤口镇寨西浮溪村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温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实习地点是黄山的最南端——汤口,该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价值,是我们进行野外实习、学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实习人员:20__级生物科学班全体学生

4、指导教师:耿学侠、查岭生、李学明、丁建华

三、实习要求与任务

1、认识100种以上的动物种类 (主要是昆虫),并至少能分类到目。

2、学会并掌握描述动物的分类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动物的类别

4、学会制作昆虫标本和动物录制标本的基本方法。

四、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主要为无脊椎动物(昆虫)的野外观察、采集、分类鉴定、标本制作与保存等。无脊椎动物——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昆虫采集工具

捕网、毒瓶(装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杀昆虫)、三角纸包等

2、昆虫采集方法

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网捕法和灯光诱捕法,介绍如下:

(1)网捕法:分为飞网采集法和扫网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飞网法主要对象为鳞翅目(蝶类)、蜻蜓目、双翅目(蝇类)、和膜翅目(蜂类),扫网法主要对象为竹节虫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脉翅目以及陆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类群等。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于膜翅目昆虫,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对于鳞翅目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包中。

(2)灯光诱捕法:利用某些昆虫趋光性的特点,夜间在驻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树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盏电灯。昆虫会趋光而至,多数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采集,用镊子夹入毒瓶或纸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备制作标本。主要对象为蜉蝣目、广翅目、鳞翅目(蛾类)、襀翅目。

其它的辅助方法有振落法,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搜索法,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毒杀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虫。

3、昆虫的分类鉴定

(1)参考:指导教师的讲解、徐亚君和唐鑫生《无脊椎动物学学野外实习指导》

(2)方法: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利用分类检索表和形态对比进行鉴定

4、昆虫标本制作

(1)制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于鳞翅目昆虫的展翅。

②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③镊子:用于夹镊昆虫。

④标本盒(内放泡沫):用于存放标本。

(2)制作方法:展翅法、针插法等

(3)制作过程

一个昆虫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应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标签、保存等几个步骤。 ①清理与插针:标本必须清理,在采集昆虫时,虫体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虫标本都要用昆虫针针插固定,针插的方法依昆虫的大小、结构、种类特点的不同而定。插针部位一般是从前胸近后缘正中略偏右一点向下插针,正好通过第二对足的基节为准。针插高度采用三级台规范。标本的留针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观。

②整形与固定:标本插针后就进行整形与固定,包括整姿、展翅、双重针插和粘贴针插。对蝗虫,甲虫等标本的触角、步足等须一一整形。对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进行展翅,使之模拟飞翔状态。对小型蛾子等为使其美观,也可用双重针插法。有些小昆虫如瓢虫等,可直接把标本粘贴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纸尖上蘸少许万能胶或一般胶水。粘在虫体前足与中足之间,在用三号针从小三角片的底边附近插入,使它达到一般标本的高度。

    62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