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大全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写作的散文,最早出自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 ,并被收录在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第3课。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品读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
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导入语)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产生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看看那群“朴实”“沉稳”的陕北汉子,他们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诉说了什么?陕北作家刘成章又是怎么来诠释它的呢?我们一起走进《安塞腰鼓》。
2、简介安塞腰鼓
3、预习检测。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生合作演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教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4段由男生读,5至27段由老师读,28至30段由女生读。
朗读指导:
1-4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
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
28—30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
2.速度课文,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注:可填写词语、短语、句子,可选用文中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等。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大全二
【教材简析】
《安塞腰鼓》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散文。它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解读: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歌颂阳刚之美,人就应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等,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这篇文章的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在不断的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其中蕴含的生命气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能力目标:立足课文,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开放课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的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难点:文中多次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反复抒写起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教学流程】
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多媒体)
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有一部电影《黄土地》,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欧洲。它靠什么征服西欧的观众?是拥有“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从此以后,每逢国庆庆典,我们总能看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场面。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生命的激情。(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
看完视频之后,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概括一下你的感受。
二、初读,感受安塞腰鼓形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请找出来。
说说你所感受到的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总结明确:安塞腰鼓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用电子白板写出来。)
三、诵读,感受安塞腰鼓气势
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排比)(电子白板展现出来)
明确:排比的类型:句内排比、句间排比、段间排比。
要求:找出课文当中任一类型的排比,并把它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组织交流:
(1)句内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排比。三个“了”之间层层递进,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2)句间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句间排比,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是句间排比,要读出雄浑气势和强盛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段间型:
“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段间排比。三个“使人想起”层层推进,如同一个个念头在人脑海中闪过,要读出此起彼伏的交错感。
讨论: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对于描写场面、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明确:排比的作用: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磅礴气势——赞美之情,用电子白板展现出来)
四、品读,感受安塞腰鼓内涵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大全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16自然段。
3、探究,品味,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壮阔的场面、沉重的响声、有力的搏击、变幻的舞姿。
4、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
教育方面:
1、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感知安塞腰鼓火烈的舞蹈场面,通过朗读表达赞美之情。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是一首歌颂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一种完美的统一。文章多用短句表现内容,铿锵激昂,又运用大量的排比句,渲染了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快速的节奏,让人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这种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这篇散文描写的是以黄土高原为广阔背景的一场舞蹈,舞蹈者——“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象那片高粱”,用打腰鼓来宣泄激昂的生命和羁止不住的力量。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安塞腰鼓》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安塞腰鼓的视频,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同时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安塞腰鼓》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同学们对安塞腰鼓这一壮观场面有切身体验。
教学方法
1、以读促悟:以朗读教学带动学生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欣赏课文。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2、诱思引导:指导学生品析、思考,积累精美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力求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此环节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教给他们“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关键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真谛,本文的句式和修辞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学习的范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并学会做一些品析式的积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生可以感知为文之不易,从而刺激理解课文的热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质量必然会有所突
3、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用简洁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尊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参与体验和互学情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主角。学生各个都积极踊跃要参与,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播放幻灯片先提问学生两个问题:
1、大家看这是什么?(腰鼓)
2、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在哪里吗?(陕北的安塞县)
3、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
二、看了刚才的片子?给你的感觉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围绕关键词语去谈感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惊心动魄。)
师小结:安塞腰鼓是我国陕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出示地形图)大家看,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安塞就在这里。它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鼓”。(齐读课题) 。
三、导入: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2、作者简介:
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四、充分诵读,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勾画疑难字词。
多媒体展示:
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亢奋( )晦暗( )羁绊( )烧灼( )冗杂( )
蓦 然( )震撼( )磅礴( )戛然而止( )
?师: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美读课文:
【百度搜索】《安塞腰鼓》课文范读录音
2、学生自读,体会意蕴与语气节奏。
师:读完文章后,大家感觉到作者对它倾注的情感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赞美。
师: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赞美安塞腰鼓的语句有哪些呢?
生找,总共有四句。
3、师:这些语句又分别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明确(板书):
①赞美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
②赞美安塞腰鼓雄壮的响声;
③赞美安塞腰鼓击鼓的后生;
④赞美安塞腰鼓绮丽的舞姿。
4、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大全相关文章:
9.小学语文备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