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心得感想高中800字
今天是冬至节,我特别开心,爸爸、妈妈也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做汤圆,享受冬至节的快乐。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冬至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冬至心得感想高中800字精选篇1
今天是冬至呢——虽然太阳很娇艳,可是寒风中却有一丝凛冽。一大早,同学们都在讨论,说:“今天是冬至,要吃饺子……”饺子!我心头一震。以前只有在新年的时候奶奶才会给我包饺子,有两年冬至时,奶奶买了速冻饺子——猪肉馅儿的,没有奶奶做的美味,也没有‘温暖’的感觉。我苦笑了一下,心里一阵发酸:今年奶奶一定又是买了速冻饺子。妈妈肯定不会回来陪我——唉……
“奶奶,我回来了!”
“回来的正好!来,刚出锅的饺子。快点趁热吃吧!”我一看,果不其然——是速冻饺子。“奶奶,这速冻饺子一点儿也不好吃!我想吃您包的!”我向奶奶撒娇道。奶奶叹了口气,略显悲伤地说:“喜喜呀,奶奶老了!包饺子也没力气……你爸爸妈妈都不在你身边,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你会不会生气啊?”我苦笑了着说:“奶奶,我不生气。我只是觉得太孤单了……我好想让妈妈给我做一碗鸡蛋韭菜的饺子,然后陪着我一起吃……”说到这儿,鼻子一酸,泪便涌了上来。我急忙低下头,用胳膊蹭了蹭,不想让奶奶发现。“奶奶知道你心里一直很苦。你从小就……唉,算了,不说了,你快吃饺子吧……”奶奶的眼红红的,哽咽着说完,就上楼了。
我呆呆地望着奶奶单薄的背影,又看了看碗里正冒着热气的饺子——我没有吃那碗饺子,因为—因为它不是用“心”做出来的,她没有“爱”的味道……奶奶嘱咐我吃了,可我真的吃不下,也咽不下……心里的这种酸楚,别人是不会懂得。
冬至——
一家人应该和和睦睦地坐在餐桌上其乐融融地吃饺子,笑着,唱着……那种‘家’的快乐,‘家’的温暖,‘家’的幸福才是我想要的……可是它真的好难好难,我怎么也得不到呢……
冬至心得感想高中800字精选篇2
冬至在我们莆田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因为我们一般都会在这天上山扫墓祭祖。
冬至的前一夜,莆仙人叫“冬至暝”。这天傍晚,家家户户的厅堂上红烛通明,在一个大簸箕里摆上桔子,供上筷子一副(十双)和生姜、板糖各一大块,桔子上插“三春”,同时点燃一对红烛。全家人围在“大簸箕”四周,开始搓汤圆。有的还捏上一些元宝、聚宝盆、小狗等,寓“运气好,狗仔衔元宝(来)”的吉利之意;有的搓成只有豆粒大小的“(饲)喜鹊丸”(俗叫“客鸟丸”)。全家人围在一起,边搓“丸仔”边聊天,其乐融融,脸上充满喜气和幸福。
我们家也不例外,你瞧我和弟弟早早地洗好了手,就等奶奶把糯米粉和好。终于,奶奶终于摆好了祭品,开始和糯米了。
奶奶先把糯米粉撒进一个大盆子,再倒上热热腾腾的热水,先用筷子搅拌均匀,等糯米粉不是那么烫了,再用手使劲揉、摁、揉、摁······,这样才会有韧性,吃起来会QQ的。在奶奶和面的过程中,弟弟“口水流下三千尺”。“可以搓汤圆了吗?”这句话是他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奶奶把糯米粉和均匀了,我们就开始搓汤圆了!首先要揪下一下块糯米团,用手把它搓圆,就可以了。可是弟弟却用手使劲的搓,把汤圆都搓成扁扁的“面饼”了,奶奶看了哭笑不得,说:“宝宝,搓汤圆不能太用力,不然会扁扁的,就不是汤圆了。”可宸宝却像没听到似的,仍然很卖力的搓汤圆,玩的不亦乐乎,这糯米团就像一块橡皮泥一样,任由他捏来捏去。
哈!终于把所有糯米团都搓好了,明年的冬至一定会比今天更加有趣!
冬至心得感想高中800字精选篇3
临近冬至,爸爸告诉我,龙港镇云岩社区金中村举行捣年糕活动,那边的叔叔邀请我们去参加。我满口答应,随即整装出发。
来到金中村,村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了。只见百来斤被泡过水的糯米倾倒在一个巨大的石槽里,长长的木槌子在打糕能手的手中挥起落下,“咚……咚……”大木锤敲击石槽的声音,如打雷般震耳欲聋,槽里的米粉和着米粒“飞舞”着。周围的村农民们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咚咚的响声如节日的鼓声,敲打在人们的心上,让人兴奋不已。过了一会儿,原先的糯米成了糊糊的米粉,被装进桶里,排列在边上,准备抬到灶上蒸。
灶里燃起了旺旺大火。一位大伯伯往蒸笼里加米粉,一段时间过去了。我怀着好奇心,想让爸爸轻轻打开其中一个蒸笼。得到一位长者的同意后,爸爸把蒸笼一揭,一股白汽似潮水般涌来,米粉被平平地铺在蒸笼的纱布上,缕缕的热气白雾,夹杂着米香,迅速地裹住了每一个人。很快的爸爸又把蒸笼盖回了原处。炉下的火烧得更旺了,把我的脸蛋照得通红通红的。“出锅嘞!”一位叔叔大喊一声。人群中一片骚动,小孩更是迫不及待,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接着,热气腾腾的熟米粉被倒到米臼之中,孩子们一拥而上,你一棰,我一棒。年轻人也不甘示弱,拿起木锤不停地戳。广场上洋溢着喜庆和欢乐的气氛。有些小馋猫当场抠起熟的米粉团放进嘴里,狼吞虎咽起来。大人们异常慈祥,也不大声斥责。大家齐心协力,做起香香的年糕。不一会儿功夫,年糕出来了,咬一口,好香!“是这个味!好多年没吃过这么地道的年糕了!”一位老奶奶边吃边说,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既是一个美好祝愿,也是每个村民美好的梦想!冬至那天打年糕的隆重,在全村人心里,将是一个多美的记忆!
冬至心得感想高中800字精选篇4
“阳春始于冬至,闲时多食杏仁、核桃、榛子、花生等坚果,少糖类、脂肪和盐”。听着车上广播中那富有磁性的`声音,我感觉自己被带到了那个温暖冬天的晚上。
“12月22日,冬至就要来了。”我想,看窗外的行人紧裹着外衣,风吹得地上的叶子起起落落,我想:“冬天真的要来了。”
记忆回到几年前的一个傍晚。我和妈妈在放学的路上,穿过一个又一个小巷,风灌满了所有的巷子,呼呼作响。我裹着一件厚棉袄,笨拙地跟在妈妈后面,看着妈妈手里提着一袋汤圆和一袋饺子,我不禁问道:“妈妈,买饺子和汤圆干什么呀?”妈妈搓搓手说:“听说冬至要吃汤圆饺子,我就买了点。”那如果妈妈没听别人说,可能今天就是普通的一天。确实,冬至对于我老家来说,没有把它当节过的,只把它当作是一个节气——冬季的中间。可以说冬至在我们心中是没有概念的。
“汤圆!”我兴奋地看着妈妈,欢欣雀跃。抬头看树,我看到树叶已微黄但仍旧茂密,它摆弄着它的双手,在冬日的风里摇摆起舞。
从此,我的记忆里多了一对词语——“汤圆、冬至。”
回到家里,妈妈把汤圆和饺子用凉水冲洗,然后放到一旁解冻,又催我给爸爸打电话叫他回来。她自己也没停下来,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给远在广州的哥哥发了个信息“冬至快乐。多穿衣服,别着凉了。”接着,妈妈又去煮东西了。
她很忙,但她看上去很满足。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汤圆煮好了,饺子熟了,爸爸也回家了。我们拉开椅子,坐下,在暖暖的汤圆热气中吃饭,它包围着我们,很幸福也很满足。这时,妈妈的手机屏幕亮了:哥哥的回信。屏幕上浮动着几个字:“冬至快乐,妈!”我咬下一口汤圆,里面的糖心流了出来,流到我的心田。我,好像明白了冬至的含义。
我往阳台上一看,一轮蛋黄似的明亮的月亮半隐于云朵之中,那是团圆。
思绪又重新回来,今年冬至我们吃什么汤圆呢?
冬至心得感想高中800字精选篇5
听老人们常说,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难熬的日子就到了,数九寒天的日记就开始了。可今天并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节。古老的节气,遥远的由来,却是今天的好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天文学角度看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所以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饺子,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饺子了吗?
冬至心得感想高中800字精选篇6
繁华隐去我们心中对家的思念,但对家人的暖爱却永不磨灭。
这周借着冬至我回到外婆家。一进门,我就看见外婆,多日不见,她的白发更多,背似乎也更驼。我用生硬的本地话叫句“外婆”,她看见我,顿时笑开花,一个劲地嚷嚷着:“哎呀!好,回来就好,就好。”外婆转过头去,可我还是看见她眼眶红。我进屋,桌子上摆满好吃的,还有外婆亲手包的薯面饺。
我拿起外婆递来的筷子,夹一个薯面饺,啧啧叹道:“外婆的手艺就是好,真好吃。”可外婆却摇摇头:“好吃就多吃点,只要你不嫌外婆脏,常回来看看外婆就好。”看着外婆泪光闪闪的眼睛,我的头沉重地再也抬不起来。
是啊!长期的隔离,我都不曾记挂外婆。我真自私,我悔恨、愧疚。外婆,对不起!就让这冬至暖暖的温情化作满天相思的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田,让我学会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吧。
外婆在一旁催着:“多吃点,以后就吃不到。”我的心隐隐作痛,难道今天的味道只能用来回味吗?我强忍着不让眼泪滴下来,可是,就在外婆转身的刹那,眼泪从我的眼角顺着碗沿飞泻而下,止也止不住……
冬至,冬天至爱的日子,把那份埋没心中的爱回报给所有爱你的人,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爱。没有付出的收获,没有感恩的奉献,没有理解的宽容,那不是真正的爱。
外婆,也许我们的相处是短暂的,但我会永远记住您那和蔼慈祥的眸,年轮蜿蜒的颊,热情的招呼与那双温暖的茧手。相信吧,我会常回家看您,因为,在这个冬天我感受到您对我深沉的无法用言语叙述的爱。
谁说爱的奉献要轰轰烈烈,一片冬至温情,一次真诚的问候,一碗爱的薯面饺,一句“我会常回家看看”……这不都是爱的感恩吗?
常回家看看,看看外婆,看看所有爱你关心你的人吧。他们的幸福是我们用温情勾勒的。
冬至心得感想高中800字精选篇7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天子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怙恃尊长祭拜,如今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祝。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其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领袖,十分横暴。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停顿战乱,能过上太通常子。因最后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北风砭骨。他瞥见南阳白河两岸的同乡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十分难过,就叫其门生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安排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救济给百姓吃。服食后,同乡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厥后,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构成“捏冻耳朵”此种风俗。以先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繁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每年夏历冬至这天,岂论贫富,饺子是必不行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风俗,是因怀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著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冬至心得感想高中800字精选篇8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相似,处处渗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
自古太湖地区盛产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据说在苏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点心,新一年又来临。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冬至进补,春天打虎”,是广泛流传于吴地的民间俗语。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启动大进补,也形成了秋后食羊肉的最高峰。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店的羊肉生意更是一下子兴旺了不少。一家小型藏书羊肉店的老板透露,冬至里他的羊肉店可卖出八只羊,对食者而言,无论是烧、焖、炖、煮,都是既享口福又补身体,实是一举两得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