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庙会心得感想800字
庙会是北京旧时的习俗,富有北京的民俗特点。它又称“庙市”和“节场”,它起源于佛教和道教的一些宗教性的祭祀活动。久而久之,它成了老百姓购物娱乐的场所。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逛庙会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逛庙会心得体会1
听,一声声粗狂的声音在庙会里回荡“一元超市,快来看看,物品应有尽有,保证你们看得眼花缭乱,每样一元。”
闻,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爆米花,烤香肠,炸薯条……全世界最美味的食物都在这有趣的庙会中。
看!一摊摊类似于大型帐篷的摊子在庙会里,摊子的颜色有红的,蓝的等。我和妈妈迫不及待地一下子钻进了茫茫人海中。
我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小摊子,那里挤满了人,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把我拽到了那里。原来是游戏区,我看到一旁有套环的游戏,这可是我最喜欢的游戏了,我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第一个扔过去,呀,没套中。真可惜,套环与一个水晶小人擦肩而过,我并没有沮丧。再扔第二个,这次也没有把握好,扔得太用力了,套环就像一只不听使唤的小兔子,往远处蹦去。手中的套环只剩最后五个时,我一下子全部扔了出去,可幸运女神突然降临了,只见它们就像“岔道上分手,各走各的路。”太棒了我套中了一个水晶球,“小朋友太棒了!”一声和蔼可亲的声音从我旁边传来。我扭头一看,原来是套环游戏售前的老太太,只见老太太弯下腰把一个水晶球递给我说:“你套种了这个球。”我说了声谢谢就走了。这时,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走了一段路后,我的目光被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所作的字画吸引了。
他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而这幅眼镜显出了他的智慧和才华。
我走过去,问:“叔叔,你可以给我做一幅字画吗?”那个年轻人亲切地对我说:“当然可以了!”我告诉他我的姓名,只见他全神贯注的在纸上“唰唰唰”画了几下,一幅形象而生动的字画映入我的眼帘。这幅图画中有字,字中有画,且名字的三个字用了不同的颜色,字上有一只熊猫,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竹子;字中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红彤彤的眼睛十分逼真,字下有一只辛勤的小蜜蜂,正在为花草树木浇水。我高兴的拿起字画,逛其他的好玩去了。
“咕咕咕”肚子抗议了,于是我跑到小吃摊前,买了炸薯条,烤年糕,烤玉米和回味无穷的臭豆腐,坐在椅子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大吃一顿后,我来到了服装店,只见妈妈还在挑衣服,这件摸摸,那件试试,手里的不忍放下,架子上的又爱不释手。我觉得妈妈的愿望就是把全世界的衣服都买下来。
逛完了庙会,夜幕降临,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庙会。
逛庙会心得体会2
大年初五,我和爸爸、妈妈、姥姥一起去鹤壁市浚县AAAA级景区大伾山逛庙会。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快地前进,我心里盼着能早点到庙会。
还没有到庙会,前面已经是车水马龙了。只好下车步行进入庙会,整条街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们艰难地往前走,终于到了大伾山。
进山之后,首先是“天下第一百猴路”,总长195米。楼梯的石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画,各种各样,惟妙惟肖:有的雕刻的是一群猴子,有敲锣的,有打鼓的,有吹号子的,还有举旗的,像是正在欢迎游客们光临这美丽的大伾山;有的雕刻着四只小猴子,好像看到这么多游客来到大伾山,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
石栏的柱子上还雕刻着可爱的小石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猴子脚挂着树桩,调皮地看着右方;有的猴子骑在一头牛的背上,握着牛角,催促它赶紧向前走;有的猴子骑在它爸爸的肩上,给它挠痒,猴子爸爸一副享受的表情,真是“父子情深”;有的猴子笔直地站着,背着手,穿着带扣子的衣服,面带微笑地讲话,好一副领导的派头;有的猴子侧躺在石头上,昏昏欲睡,眼睛都睁不开了……1986只猴子,形态各异,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道路两旁,古树云立,都有几百岁的树龄。山路边还有许多株迎春花,探出金黄色的小脑袋。山路上,还有不少卖“泥咕咕”“转转猴”“皮老虎”“拨浪鼓”的商铺,民俗气息浓重,吸引了不少游客。
进到天宁寺里,就会看到大伾山的著名景点——摩崖石刻。在一些山石或山壁上,历朝历代文人墨客题写的石刻随处可见。左边,摩崖石佛有七层多楼高,成群的游人在这尊大佛面前显得十分渺小,“八丈佛爷七丈楼”果然名不虚传。大佛左手扶着膝盖,右手呈掌形,神态十分庄重。
大伾山景色宜人,景点独特,庙会热闹,真是过年旅游的好去处!
逛庙会心得体会3
大年初三的早上,我和家人一起去宁波南塘老街逛了庙会。
经过三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著名的南塘老街。走进去一看,哇,里面真是人山人海!我们随着人流来到了一家糖画店,只见一位叔叔坐在店里,他认真地拿起一个木勺,在一个装满糖浆的小缸里蘸了蘸,然后迅速拿到一块铁板上,等糖浆流下来时再迅速地画成一只蝴蝶或一把大刀,等糖浆快干时,叔叔再急忙插入小木棒。就这样,一幅活灵活现的糖画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这精湛的手艺真让人拍案叫绝。
大红的灯笼、传统的小吃、卖力的吆喝,让整个南塘老街变得热闹非凡。走着走着,一家特别的摊位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你看,一老一少静静地坐在摊位前,俩人正在认真地揉面人。现代彩泥代替了传统的面粉,使得他们手中拿捏的动物、植物、人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我看得目不转睛、再也挪不动脚步了,就让妈妈请他们给我现做一个。那个伯伯问我们想要什么造型?妈妈请他给我做一条鱼,象征年年有余。这个伯伯二话不说,埋头就做了起来。只见他先拿出一块红色的彩泥,捏成一条鱼的形状。接着,他拿出一把泥塑刀,在鱼尾巴上刻了几刀,不一会儿,卷翘的鱼尾巴就成形了。他又用刀在靠近鱼头的两旁各划了一刀,然后用黑白两色的彩泥捏成鱼眼镶上。紧接着,伯伯又用剪刀在鱼的腹部和背上剪出三个鱼鳍,用泥刀在鱼鳍上画上纹理,再用吸管的管口在鱼身上点出鱼鳞。
我正看得入神,突然,爸爸叫道:“有人在打糖。”只见两个大高个叔叔各自拿着一把大木槌,在一个大木桩上打花生糖。花生在木槌的猛打下被打成了花生末,和糖浆融合在一起,这场面非常精彩。可是我心里惦记着小鱼,来不及细看打糖的过程,转身又去看揉面人的伯伯。没想到就这么几秒钟的功夫,伯伯已经把鱼的胡须做好了。他拿出一个插着牙签的罐子,利用牙签把小鱼固定在罐子里。然后又从一块白橡皮泥里,揉出一个小圆球,再通过细小的竹签把小圆球插进了小鱼的两根胡须之间,伯伯说,这是小鱼吐出来的水泡泡。接着,伯伯用蓝白混合的彩泥捏成一朵朵水花,簇拥在小鱼的周围,就像鲤鱼一跃而起时溅起的美丽水花。
中国的传统民俗真是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我是多么喜欢那些精美的糖画和传神的面人,我真希望自己能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
逛庙会心得体会4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和哥哥去成都大庙会,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说,那里有非常多的美食,实话告诉你吧,其实我是一个:“吃货。”
我们坐公交车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我们一下车,就看见人山人海,多的不得了,我们都要挤扁了。首先,妈妈先去买门票,我们各自拿着门票,就走了进去。
我们一进去,“哇!好多灯笼啊 !”我说。我们走着走着,我们就到了美食会,我们先吃了“狗不理包子”太烫;再吃了菠萝饭,太酸;我还吃了羊肉串,太辣。我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个小“盆栽”,我和哥哥上去一看,这是一个“盆栽版冰淇淋”。我们两个都觉得很搞笑,哥哥就给我买了一个“盆栽版冰淇淋”!我拿着“盆栽冰淇淋”到妈妈面前,还吃了一口,妈妈以为我在吃土呢!我又拿给爸爸看,又吃了一口,爸爸说“你闲着没事,吃土干嘛呀?”我大笑着说“这个不是泥土”!是“盆栽冰淇淋”你们都被骗了,哈哈!顿时爸爸妈妈才恍然大悟。
然后我们看了很精彩的表演,有变脸,喷火,还有《三国演义》爆笑版。令我最感到惊奇的就是杂技。是由两个人,他们分别站在圆圈上,有的跳绳,然后,还有在圆圈上跑,还摆姿势,有个姿势观众们,都惊讶到尖了起来,我和我的家人看到心惊胆寒,还时不时发出一阵阵尖叫。真是太精彩了!
看了过后听说晚上还开彩灯,我们就一直等到晚上,在七点半有的彩灯若影若现了,八点就完全亮了。果然灯亮完了又是一番风景啊!看完灯彩,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些灯笼个个都开着,仿佛在目送我们,这个春节过的真有意思啊!
今天好玩的就是这些,下次再来分享哦,哈哈。
逛庙会心得体会5
今年的寒假我是在北京过的,在北京过春节最有意思的就是去逛庙会,离家最近的地坛庙会是很有老北京风味的最有名的庙会之一。所以,今年的大年初五那天,我们全家就一起去逛了地坛庙会。
地坛庙会每年都是在地坛公园内举行,今年我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地坛庙会了,一进大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巨大的牌楼,牌楼和牌楼两旁的树上挂满了灯笼,一直延伸到远处,满世界都是红色,牌楼下面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我们跟着拥挤的人流往前涌动,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仿清祭地表演就要开始了,这是地坛庙会独有的传统节目,它再现了清代皇帝祭地,祈求地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景象。但是对于我来说,地坛庙会最吸引我的是道路的两旁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各地的风味小吃、有各式各样的玩具,有贴画,糖人,有泥人,皮影,还有卖面具头饰的,真是热闹非凡。
我和妈妈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了一个卖立体拼插玩具的小店,各式各样的拼插玩具让我爱不释手,有吓人的大恐龙,有帅气的战斗机,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各式建筑。我拿起一个精致的手枪,这是用上百个小木片拼插成的,我特别喜欢,看到我的样子,妈妈大方的买了下来,接着我们穿过了人山人海的街道,来到了位于公园中心的民俗文化街,这里有陕西凤翔泥塑,天津的泥人张,安徽徽州三雕、青海热贡艺术、河北皮影艺术,还有西藏的唐卡……每个小店门前都堆满了人,我看到人头攒动的远处有卖糖葫芦的,我就急急忙忙的挤了过去,怎么有这么大的糖葫芦,仔细一看,原来是假的糖葫芦,这些糖葫芦是漂亮的装饰品,象征着红红火火,大吉大利的新的一年的到来。
一转眼就到了中午,我们品尝了各地的风味小吃,有炒肝、爆肚、烤串,面茶……,每年的地坛庙会都能让人感受到老北京浓浓的年味,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我们离开了地坛庙会,我不由得期待着下一次的庙会,希望这快乐会一直延续下去。
逛庙会心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