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疫大考中感悟中华文化力量的心得体会5篇
放眼全中国,怀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不计其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关于抗疫大考中感悟中华文化力量的心得体会5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抗疫大考中感悟中华文化力量的心得【篇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武汉人民、湖北人民,以及全国人民展现出了令世人赞叹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这种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背后,就是深厚的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曾多次在文章与讲话中精心用典。
让我们重温经典,探寻战“疫”大考所展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色,感受中华民族发展中这份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从“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到“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典故都反映了“人民至上”的思想。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样的执政理念也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得到有力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武汉新冠疫情治愈患者中有7位超过百岁,其中年龄最大的为108岁。
4月24日,武汉重症病例实现了清零。这个“清零”标志是一位90岁的老者带来的。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3病区住院治疗的90岁老人张某,当天核酸检测结果转阴。
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希望,正是这样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追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关于抗疫大考中感悟中华文化力量的心得【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妈妈去打怪兽了,等我回来……”1月27日,驰援武汉的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张敏和她4岁女儿紧紧相拥告别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刷爆,引得无数人泪目。35岁的张敏是安徽首批援鄂医务人员之一,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请缨驰援武汉。
“特此请战,义无反顾”“不计报酬,不畏生死”“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全国四万多名医务人员同张敏一样,在疫情肆虐的生死关头勇往直前,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传统家国情怀化作了无畏出征的脚步、奋战前线的担当。
关于抗疫大考中感悟中华文化力量的心得【篇三】
这个庚子鼠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遇上中国人最珍视的万家团圆的春节,这个年显得格外凝重。武汉“封城”,“最美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山奔赴武汉,无数的医护人员,无数共产党员“请战出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了防护的堡垒,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温暖而有力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病重的身体,牵挂着同为医护人员却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却一刻不停息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拼了性命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封城之际开着电动轮椅到门诊部坐诊。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共产党员”,只有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才会在危急关头,扶危渡厄;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身忘死,救民于危难,解民于水火,绽放最绚烂的光芒,汇集成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支部委员,先安排我!”“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在增援武汉之际,无数共产党员主动请缨,奔赴防控疫情斗争一线。“时间就是生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干出来的,一定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在火神山医院项目建设工地上,无数党员不眠不息,与时间赛跑,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用实干与担当,践行着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凝聚起了抗击疫情坚不可摧的信心和勇气。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99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幸福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历史使命,无论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还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经受住了一场又一场严峻考验,克服了一重又一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今天,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我们也同样深信,压不倒,打不垮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带领我们赢得最后的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关于抗疫大考中感悟中华文化力量的心得【篇四】
凡人微光,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点点萤火汇成星河璀璨。
90后姑娘华雨辰是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的音乐教师。她说:“我不是医生,没有办法上前线救助病人,我也没有物资资源。但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武汉人,尤其是武汉年轻人,特别想站出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我就报名成为了志愿者。”华雨辰跟很多志愿者一样,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她当过接送医务人员的司机,也在大桥收费站当过测量体温的测温员,还当过物资的搬运工、青山方舱医院的志愿播音员。
华雨辰说,每天晚上无论她多晚回家,父母都等着她,进门时帮她消毒,洗完澡后给她送上鸡汤。“他们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支持我、守护我。”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一个个普通人的力量汇聚成磅礴伟力,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关于抗疫大考中感悟中华文化力量的心得【篇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具有中国智慧的全球治理方案,承继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关于“天下”的思想精髓。
战“疫”期间,习近平时刻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高度重视抗疫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频频开展元首外交,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亲自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截至4月5日,中国已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与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世卫组织提供2000万美元捐款;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向12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呼吸机等物资援助,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巴基斯坦、委内瑞拉、老挝等国派遣医疗专家组……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疫情大考,考出了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亮出了中华传统文化底色。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实践的锻造的中华文化,必将继续凝聚亿万人民为新时代中国发展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