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

新华分享

写心得是记录灵感、梳理框架的重要方法,可以将平时阅读、交流、实践中的想法、感悟及时记录下来,避免灵感的流失。写好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篇1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而在这如流苏般的酷暑里,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一年一度的校本培训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如期而至。

回首刚刚走过的四天培训时间,是忙碌的、是炎热的、是辛苦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时间即将结束了,我由衷的觉得本次校本培训时间无比高效,安排上既充实、合理又让人人大显身手,真不愧是大家互展互学,碰撞集体智慧的学习啊。回首往昔的教学,比拼专业素养,聆听专家讲座,研讨教学管理中的棘手问题,继续探究下学期的各项工作,正是此次校本培训的真谛。

而经开区教研室潘主任的精彩讲座,更从为师三乐,中国好课堂需要思考的问题等方面,让我们世外老师乐此不疲的奋斗在世外教学的新天地里。孟子曾有三乐之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然而潘主任不仅认为:这第一乐就取决于天意,真正的师者身先垂范,教书育人,奉献社会,当然无愧于天地,三乐已独享有二,为何不乐?而且还特别强调作为世外老师独有的幸福三乐。同时,他觉得除了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乐外,分享儿童生命成长之乐,探究教育未知之乐是成长中的智慧型老师的快乐。另外,潘主任还通过一些教学中的案例发人深省的让我们老师去知道中国好课堂应该是尊重差异,控制合适,释放潜能,学会合作的。

若说潘主任的讲座是深刻的,智慧的,激发教师潜能的,那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分学段,分年级组展开的有针对性的研讨会,更是卓有成效的解决了,或提前预设了在生活中,教学中,德育工作中,尤其是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对症下药的,着实可行的,积聚集体智慧的探讨。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还不止于此,所有老师们的精彩纷呈的展示依然历历在目,让所有老师和领导如痴如醉。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次培训有的不仅仅是收获与快乐,更让我们感受到集体智慧火花碰撞后的惊人的魅力,期待来年更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篇2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堂状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突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如在以前听过的许多公开课中,经常会看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设置数学问题,提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学要从问题开始

教学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与灵魂,思维来自疑问与惊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在对数的教学中引入千古之迷辛追女尸,提出疑问:为什么科学家算出辛追死于2200年前?又如在学习指数当时,引入细胞分裂现象。这些实际问题都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真是深有体会啊!

二、要在重点和难点处设置问题

数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这要教师在其中设置一些问题或有趣的情节,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三、在教材易于出错的地方设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学生易错。让学生尝试去“碰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期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设问题于课堂的结尾

有人说:一堂好课也应设问题而终,使其完而未完、余味无穷。在课堂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使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就是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教学就是一种艺术,过程就是曲折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把自己最好的艺术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创造自己的艺术品!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篇3

县教体局组织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进行了暑假培训活动,在培训前,先观摩了两位优秀教师精彩讲课的课件,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新理念,名师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评课分析,催我们反思。

每一次的课堂展示都是那么可贵!《垂直于平行》一课,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小数除以整数》一课正是体现了将个体活动扩大到群体活动的内涵,他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一堂数学课,名师的智慧数学,名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骨干教师的精彩展示,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二、集备展示,助我们成长。

大集体备课,在这一年的实施与应用中,我看到了我们沂南小学数学的大好前途和无尽的潜力。老教师丰富的经验、中年教师无穷的干劲、青年教师广泛的知识文化与开拓的知识视野,都为我们小学数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学习了优秀教案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业务上的盲区,自身的素质也有待提升。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培养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素质,本着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出发点,做好自己的一切工作,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弱的力量。

三、有效课堂,引我们上进。

张主任给我们解读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试》,让我更真切地认识到有效课堂的意义在于:教师不再是“一桶水”,而且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减负提质”迫在眉睫。变“教室”为“学堂”、变“能讲”为“善导”、变“充电”为“放电”、变“无效”为“有效”是当今教学的需要。实行有效教学的前提:1、有效的教学设计。理解课标,吃透教材,熟悉学生。2、有效的教学艺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减负提质,主动学习。3、有效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索,深化理解,精讲夺练。4、有效的教学评价。激励诱导,形式多样,贯穿始终。5、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注重反思的角度和深度。只有课堂有效了,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有目地的活动。也就是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技能上,从静态观察到动手操作,从单一活动到合作交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知;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那么整个课堂一定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也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篇4

关于概率教学中的实验是否需要的思考

有的教师认为在小学第一学段有必要用实验,而到了小学第二学段没必要进行实验,因为只需要思维就可以了,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可能不出现我们教师所要的结果,课堂无法掌握。通过7月20日的数学教材培训,再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说一点思考。

今年我教五年级数学,在“可能性”单元中,课本第112页有这样一个题:在一个不透明袋子中,放入4个红球,3个黄球,2个蓝球,(1)任意摸1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几分之几?(2)任意摸1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小?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在第1个班中教学时,由于这是自主练习的一个题,在上课时就没有让同学们去做,而是从理性上来分析,学生分析的很对,课堂进行的很顺利。但到了第2个班中,有一个同学提出来说不一定。为了“确认是这样”,我请一位学生摸一次,结果摸到的是黄球。接着,我又请一位学生摸一次,摸之前我请学生们猜一猜这一次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是红球了!结果这位学生摸到的还是黄球。第三次请学生摸,再猜,这时更多的学生认为一定是红球了。但第三位学生摸到的竟然还是黄球!这样连续进行了五次,摸到的都是黄球。这时,教室里一片惊讶声:“怎么会这样?”“这怎么可能?”我的额头开始冒汗,心里也暗暗嘀咕:“怎么会这样?”一个念头禁不住从脑海中冒了出来:“这课要上砸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灵机一动,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自己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就这样匆匆下了课。

课下,我认真思考,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红球最多,就应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这反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期望对随机现象的理解产生的干扰。从数学角度分析,连续五次摸到黄球(甚至更多)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这反映了随机现象的可能发生结果的随机性。事实上,连续五次摸到黄球比摸到红球更有利于学生感悟随机现象的本质。而在我的教学中,连续五次摸到黄球(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给教学生成了精彩的、富有价值的材料,但我没有把它利用好,错过了让学生感悟随机现象本质的绝佳机会。反思后,我认为,在五次摸球过程中应及时组织讨论和反思。如在连续三次摸到黄球后,可以组织讨论:怎么会连续三次摸到黄球?你有什么想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感悟到每次摸球的结果在摸之前是无法确定的,连续多次摸到白球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前一次摸球的结果并不会对后一次产生影响,从而初步感悟随机事件的发生和人的心理期望没有任何关系,进一步理解随机现象的本质。

所谓“可能性”,本身就是不确定性,但有时同学们会认为,红球最多,就应该出现红球,但出现了黄球,从而更能够感悟到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我想,如果再有这样一次机会,我就能够处理了。

在讨论和学习中提升自己

暴雨没有阻挡老师们前行的步伐,酷暑丝毫没有影响老师们学习的热情,阶梯教室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在认真的听,细心的做笔记,场面令人感动,令人振奋。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都在认真学习,不断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存在的问题,收获老师们的分析和讲解,吸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与老师们一起分享。

19号在县级培训讨论这个环节中,我有一个很大的收获,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试谈学生对面积和周长概念产生混淆的原因及教学对策。”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生混淆的原因,主要是对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不理解,或者说是理解不到位;再一个原因就是时间长了面积和周长概念模糊了。归根结底实际就是两者的概念没有把握准确。因此在概念教学的起始课中,一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面积概念和周长概念。

在今年的期末考试中五年级有这么一道数学题,大体意思是修了一个游泳池,在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如果铺上边长是2分米的瓷砖,需要瓷砖多少块?第一问学生很少出错,而第二问出错比较多,多数学生用抹水泥的面积除以2分米。单纯的面积计算学生没有太多的问题,综合性的题目学生出错特别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一是学生对面积概念不清楚,二是审题不认真,三是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概念以外,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训感想

今天是教师全员培训的第八天,会议由乐安实验学校的翟慧老师主持。日程安排,首先由庞家镇和锦秋办事处的老师代表对教材单元分析,汇报内容赢得了老师们热烈的掌声,之后翟老师的《概率》报告,我受益非浅,进一步了解了统计与概率的含义,对我以后的教学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韩老师的临场发言,更得到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他说出了每个老师的心声,他还重点分析了老师们备课的现状,备课流于形式,不注重时效性。在讨论交流环节,我们重点讨论了“如何增强备课的时效性”这个问题,你言我语,各抒己见,老师们一致要求备课一定要注重实效,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寻找适合自己的备课方案,以便更好的服务教育。

累、充实、收获相互交织在培训中,相信,培训内容会越来越精彩。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篇5

数学用在模型上而不是现实世界中,需要抽象思考出模型,即数学对象是其所做。数系扩充中,复数i并没有比无理数根号2更特殊的地方,因为它们作为抽象的数学构造,如果充分自然,则必能作为模型找到它们的用途。实际上正是如此。

数学中有个根本性的重要事实:数学论证中的每一步都可以不断地分解成更小更清晰有据的子步骤,但是这样的过程最终会终止。原则上,最终会得到一条非常长的论证,它以普遍接受的公理开始,仅通过最基本的逻辑原则一步步推进,最终得到想要求证的结论。所以,任何关于数学证明有效性的争论总是能够解决的。争论在原则上必然能够解决这一事实使数学作为一个学科是独一无二的。在这里,公理系统的主要问题不是真实性,而是自洽性和有用性,即数学证明就是由特定前提能够得出特定结论,而不考虑该前提是否正确。

我不清楚这一“根本性的重要事实”在现实中的使用范围有多大,但由此可以聊一点别的问题。现实中,如果甲对事情有A观点,乙有B观点,并为此争执。有下面几种情况:

1、在上述的范围之外,即没有定论。

2、有定论,但是双方都没有给出足够的证据证明和反驳。

3、有定论,一方给出了足够的证据(或者反驳理由),因为表达能力导致表述不清晰而没有说服对方。

4、有定论,一方给出了足够的证据(或者反驳理由),因为对方理解不够或理解偏差导致没有被说服。第234条与这几项有关:知识量,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对外界的认知和自我认知。其中语言本身的局限性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表达和理解,认知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要求很高的能力。“评论”这件事就是个很合适的例子。如果说创造更需要的是才气,那么评论更需要的就是能力。但是,无论双方是否知道有无定论,很多情况下需要陈述不少或很多证据或反驳理由,由第234条可知人与人交流的效率很低,并且可能伴随一些冲突。若考虑到一些人的利益因素等,交流会更复杂。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篇6

在这次网络培训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幼稚且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数学理念的提升

虽然从事教育工作已久,但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吸取营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在这次学习中老师为我们总结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这让我在数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和模型化思想这么多数学教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复杂和实效的。我正是缺少了这样的一些理论基础,使得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老师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论述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中面临的最为头疼的环节。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外,更要汲取丰富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教师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像我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说实在让人堪忧。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空谈理论不切实际,屏弃理论也不合逻辑。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而言之,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谓:量不在多,贵在精。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教学。

三、教研方法的更新

一直以来,校公开课的开展一直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方法。通过汪主任的一席话和几位老师的说课演示,不仅让我对如何说课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在日常教学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转变需求。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开展学校公开教学评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选择性地加强课后说课及互相评课的实践练习,更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为我们展开更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经过这次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经过学习,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中华民族才会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我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探索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篇7

幸福是什么?简单的一句话无法说清。青鸟,一只青色的鸟,或许并不是哪里都能见到,但我想,它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是幸福。

让我们翻开书本,瞧,奇尔和米琪儿正在和仙女贝莉伦娜谈话呢!不一会,兄妹俩和几位精灵就开始寻找青鸟的路途。在回忆之国,他们见到已故的爷爷奶奶;在夜之宫殿,他们勇敢的对抗幽灵、疾病和战争;在辛福花园,他们体会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幸福;在未来之国,他们目睹高科技成果和未出生的小孩儿。可惜,他们并没有找到青鸟,最后兄妹俩发现,青鸟就在他们那个朴素的小屋中。

其实,这本书中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关于死亡。面对死亡,许多人都很害怕,但作者以轻松的笔调解释死亡并不可怕,就如爷爷说的:“我们一直都呆在这儿,等待着要见活着的人,只要你们想起我们,我们就能够清醒,能够和你们见面。”是啊,回忆起已故的人,不就是重聚吗。

合上这本书,让我们去追寻青鸟,去追寻幸福。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篇8

“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于《标准(2011)》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特点:有效注意力时间短,旧知迁移能力弱,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注重为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我的教学意图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二是能够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三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围绕着这三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游戏导入;2、感知规律;3、发现,总结规律;4、应用规律;5、延伸规律。

在设计“游戏导入”环节时,我给出两组电话号码,男孩记一组,女孩记一组。女孩记得那一组有规律,很容易记,男孩记得一组没有规律,不容易记住,引出问题冲突,让学生了解学习找规律的必要性,揭示课题——找规律。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感知规律”,通过找“熊大、熊二”和“小羊们”的规律,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初步感受规律中“一组”和“重复出现”的含义。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在心里感受规律的特点。第三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发现、总结规律”。这一环节,出示“例1”主题图,通过彩旗的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引导学生用完整简洁的话说出发现的规律。利用彩花、彩灯和小朋友进行巩固。第四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应用规律”,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巩固练习中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孩子独立完成。

通过本次赛课我的收获是:

(一)深刻体会备课从“厚”到“薄”的过程。

这次赛课让我真正明白了备课要从厚到薄的含义。在开始磨课时,教案中详细到课堂上的每一句话,甚至还要想出多个预设,在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和调整中,初稿教案终于写成,一共有13页,但第一次试讲还是失败告终,需要从头再来,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的过程,过程是痛苦的,这次定稿也有十页,进行了第二次试讲,又因为一些细节,需要调整,终稿确定时是七页,最后一次在学校的试讲时,整个教学流程已经烂熟于心,最后登上比赛场时,教案只剩两页。通过这次赛课,让我明白,厚就是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薄就是将这些备课内容烂熟于心,完全内化吸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处变不惊。

(二)教学中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在第一次试讲中,我就忽视了孩子的认知规律,没有任何铺垫就开始讲例题,不管怎样引导孩子的思维都打不开,而且课堂气氛也很沉闷,本来可以动手实践的数学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最后的效果确是孩子一张张茫然的小脸,李老师对那节课也只说了一句话,“不行,重来”。这让我深刻的明白了,遵循孩子认知规律的.重要性,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目标才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总是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本课开始通过两组电话码号的记忆比赛,引出问题冲突,让孩子直观、形象的发现规律的存在,再通过两组有规律的卡通形象,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渐渐明白,规律是一组一组出现的,为孩子们攻克本课难点(一组,重复出现)搭建了扶梯。当进入例题新授时,只需简单的点拨,就可以引出规律的表达方法。这时找规律孩子们已经内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乘胜追击,抛出找规律的学习目的是用规律。在应用规律的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要合理恰当

第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利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熊大熊二”等动画元素,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正所谓:学中乐,乐中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快乐气氛包裹着整个课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二方面,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新授难点。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大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能把教材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弄懂教师难讲明白的内容,突出了教材的重点,从而突破新授难点。本课多媒体课件中涉及到形状、颜色、人物、数字等多方面的规律。如果没有多媒体的配合,根本无法完成这么多类规律的展示。如:本课“一组”和“重复出现”学生不是很容易发现和理解,在出示熊大、熊二时,用虚线将一个熊大和一个熊二圈出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组,再一个一个的出示虚线画出的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重复出现。利用多媒体功能成功突破了本课新授的难点。

(三)课堂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巩固环节中,孩子们需要用画笔涂一涂,涂出自己喜欢的规律,孩子们画出很多漂亮的作品,有两种颜色一组的,也有三种颜色一组的,甚至有孩子画出了变化的规律,让我很是惊喜。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有的学生发现老师的衣服是有规律的、班级桌椅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斑马线是有规律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是有规律的。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注重数学课堂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延展性、灵活性。如果孩子的数学思维打开了,以后的数学学习也会更轻松。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篇9

作家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

一个强者。”也许,这正是他创作《青铜葵花》的初衷。所以,《青铜葵花》中的人物,在苦难面前,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一种诗意和淡定的姿态。除了青铜,还有青铜的父母、村里的人们,还有城里的两个阿姨,他们都让我们看到:苦难并没有摧毁人,反而使他们呈现出人性熠熠的美丽的光辉。这就正如作者曹文轩所言:“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惊不变的优雅态度。”而这,正是当今社会,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所普遍缺失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青铜葵花》不是一部普通的儿童小说,它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苦难不是生命的意外,而是生命的常态。

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篇10

时光流逝,转眼间踏上工作岗位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我经历了从人教版到北师大版再到青岛版,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作为一名老师,从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收获很多,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我从学校毕业走上讲台,刚开始自以为凭着自己良好的数学功底,对付中学数学知识性问题不在话下,只是经验不足而已,其实不然,在深入教学实际中,才发现有些知识点自己懂但要使得学生懂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要教好一个学生不难,但要教好整个班近六十个位学生就必须真正全心全意付出。

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新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况且,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反复研究教材,查找参考资料,看教材解读,备学生,尽量充分地备好课.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尤其是本学期,学校安排了许多的听课机会,这对于新教师的成长是十分有帮助的。让我有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听了不少优秀的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那些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设计进行参考,将其他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为了使新教师迅速成长,学校特地进行了新教师与老教师师徒结队的活动,作为一名新老师,最大的不足是缺少经验,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住。学校“结对子”的方针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这一不足。当科组老师听我的课,我都虚心请教他们的意见,针对自己的存在问题改正,调整教学方法。并积极听老教师和其他老师的课并参与评课,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向他们请教问题时他每次都会把题目讲解得非常透彻,分析各种情况,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收获很多。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师傅以及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此外,我们也组织了科组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这些活动使我明白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最后,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飞跃。所谓反思是指新教师应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达到成长的质的飞跃。实践是中心,反思是中心之关键。在反思中,自己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新课程给教学带来新契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生命,新学期即将来临,我们将带着新课改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学法,积极的投入到新的教学工作中,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216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