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思欣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下面是小编整合的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无量;《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约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渴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2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她养育了中华民族无数优秀子女,为实现伟大的理想而献身;为民族的生存而抛头颅、洒热血;为捍卫真理而舍得一身剐;可谓:“公而忘其私,国而忘其家”。

传统文化里,在儒家先贤看来:“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为之气节;“富贵不能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其操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其养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志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其理想。千百年来,这些都无疑成为仁人志士的终生追求。因而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为了完成使命,苏武牧羊北海,孤存荒原;杨儒以命护国,身死异域;为了正义,董宣敢于逆抗王命,强项不屈;张释之依法保民,不从皇威;为了社稷,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林则徐虎门销烟,名垂青史;为了华夏文化存续,司马迁忍辱负重,留下千古绝唱;王国维赴死昆明湖,撼动儒林。如此等等,难以尽述。传统文化所饱含的道德理念、献身精神、民族情怀养育着代代子孙,坚如磐石地根植于中华大地的土壤内,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后裔的血液里,民族永存,文化永存。其奥秘,正如宋代大儒张横渠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传统文化的发展并非是温室花朵,风轻日暖,而是屡遭厄难,浴火重生。尤其在近现代历史洗礼,社会转型的变迁中,与时俱进,历久日新。

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中国人,自诞生之日起,也同样沐浴在传统文化的教诲中,因而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陈独秀的“从研究室出来就到监狱,从监狱出来就到研究室”;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叶挺的“我愿这地下火冲腾,把我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要在烈火中得到永生!”。这些共产党人的伟大形象将永驻史册。今天,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如你只有把人民当亲人,人民才会把你当亲人。要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历史传承,薪火不息!

继承传统,涵养文化;学习历史,增强修养,是一个共产党人自我完善的课题,是时代赋予的任务,是建立一个学习型政党所自觉发达的必须!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3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4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拥有无穷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美如山河,拥有高尚的精神品质。悠悠漫漫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风骨犹存,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而又熠熠生辉,深深念念中华悠久历史古迹,风韵犹存,博大精深,而又清新自然。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气质,还可以开阔我们的人生境界,启悟生命的智慧。学习诵读名家经典,领悟传统道德的魅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是仁爱精神的象征,“色思温,貌思恭,居处恭,执事敬”那是礼法的遵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和的终极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是内圣外王的思想,“上善若水”那是道的境界。接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解道家,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感悟佛教,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古圣先贤以己之思明我之智哉,明心见性,睿智笃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洞察体悟人生,开阔心胸。也许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但是人心却在逐渐的泯灭,高贵的道德修养又有几人能拥有。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悟方能感知,感知方能做到。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学习感悟与行动。人的处世之法其实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也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更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风雨无阻,彩虹依旧。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不去做到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如今的你应该倍加珍惜与运用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学习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我们的学习也许会是一件和谐惬意的事,至于学,而乐在其中已矣。

感悟了,知晓了,学习了,懂得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领神会方可。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

最近,我学习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李成泉专家的《传统文化进校园之学校方略》的讲座视频,我很受鼓舞,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目前学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

当今学生中,有不少人在家受亲人宠爱,俨然是家中的“小太阳”、“小公主”,

因而他们身上毛病很多,缺少合作、奉献精神,缺少“谦让”、“友善”等品质,为人很自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应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教育学生,促其成长,使他们成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建设者。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需要,也是广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

二、孔子教育思想理应走进现代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中国现代的教育理应具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风格和色彩。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局,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一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启发、指导意义。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学校中的运用

孔子曾言“有教无类”,并将此言落在实处。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贵族垄断学校教育的特权,使普通大众有了学习的机会。今天,我国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目前教育上还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如城乡差异,东西差异,沿海与内地的差异等。

孔子说:“仁者爱人”。教师应用“仁”去热爱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从而受到好的启示。关爱学生是师德的要求。

孔子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今天的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要明白:只有弥漫着儒雅文化气息的校园才能造就温文尔雅的一代君子。教师要从孔子思想等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教育学生,使其成为我国现代的“四有”新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孔子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言论,启示我们: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方法,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取得好的效果。

孔子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们今天的师生仍然具有启发、教育意义。教师要研究教法,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师要在自己的努力教学中体会到成就感、幸福感,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总之,学校,教师要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育学生,使他们成长为国家未来的有用之才。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大全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想

2020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心得体会

    128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