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
《儒林外史》是清朝著名作家吴敬梓写的讽刺小说,在作者笔下,一个个故事栩栩如生、精彩绝伦,让人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1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对《儒林外史》感兴趣是从课文《范进中举》开始的。落魄时哈腰点头,中举后疯癫失魄,为昏庸无能。范进其人。
八股取士造成知识分子思想死板腐化,不懂变通,曲解古经,为官后不恤民情,底层生活困顿贫乏。《儒林外史》真是描写了好一幅明清风俗图!
有言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抵是“寒窗十年苦”苦惨了,文人学子纷纷走上上路,谋取暴利。在商贾中更是形成了“重利途,甚于重名。子弟之佼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之风。深刻人心的士农工商概念渐渐动摇。
吴敬梓对于这些人大抵都还是不喜的,评道:“资性蠢愚,心术卑鄙,货利声色之外不知其他。”功名金银终归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缥缈虚无转瞬即逝。可笑可叹,竟有无数儒生于此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文人经商求利本无错,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牟利也要有底线,有道义,如孟子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道德沦丧、唯利是图,君子之风荡然无存、市侩之气泛滥成灾便是万万不可。
奢靡放纵的宋为富,贿赂权贵,欺压百姓的方乡绅,不学无术、装模作样的景兰江、支剑锋,吝啬至极,毫无半点文人之气的胡二爷便是万万不可有的儒林败笔。
吴敬梓笔力深厚,一杆笔好比金错刀,字字珠玑句句见骨,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把唯利是图披着君子外衣的“小人”刻画的惟妙惟肖。但愿如今无人如此,知晓那水中月捞不着,镜中花摘不得的道理。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2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我国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的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的社会面貌,揭露了封建科举毒害人的主题。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的开头用一句诗就揭示本书的主题,即功名利绿皆浮云。 这些东西经常挂在我们嘴边,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明白呢?读书只是为了功名,所以出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等封建思想,这些封建思想的毒害了多少莘莘学子。可以想象花白了胡子,本该享受晚年生活的人进京赶考的场景吧,《儒林外史》小说中这样的人还少吗?如周进、范进之流,多不胜数,小说通过描写个个鲜活的例子深刻的讽刺这样的社会现实。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个人涵养,追求功名利绿不是目的,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上来就是为了颜如玉、黄金屋,封建的科举制度贻害无数读书人,古代纯粹的读书人太少太少了,连我们的圣贤孔子都说过:“学而优则仕”,学习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研究人类社会,而是去做官。但是这样凤毛麟角的人还有有的,比如王冕,王冕以画荷花而闻名于世,但他早已看破官场,看破功名,一心做学问,对功名不为所动,为后人津津乐道。
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的腐朽被吴敬梓刻画的淋漓尽致,发人省醒。这对我们现代人的教育也有很深的启发,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了精神世界的满足,提高个人的修养。做到把读书当乐趣是一种境界。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他用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了这部讽刺小说,书中介绍了王冕、范进、杜少卿、周进、沈琼枝等人物形象,同时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黑暗与腐朽。
《儒林外史》中最令人叹息的人物是匡超人(匡迥),他本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奋好学的人,马二先生也尽心尽力地帮助他,而匡超人却掉进了世俗的漩涡,又结识了潘三这样的坏人,他还帮着潘三干了两件坏事,当潘三被抓时,他马上和潘三断了联系,害怕官府查出自己来,这也是不正义之举。之后,他不但不学好,反而变得爱吹牛,对事不懂装懂,匡超人最终得到的是名士牛布衣歧视的一笑。匡超人本来很好,可深受八股文的毒害,又交了坏朋友,落得如此下场。令人感到可惜!
《儒林外史》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郭孝子,他不怕艰苦,历尽重重困难千里寻找被迫出家的父亲,可父亲却不认他,而他却默默无闻的供养着父亲,最终拿到了父亲的遗骨,完成了自己应该做的一桩心事。
郭孝子是天下难得的孝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儒林外史》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奇女子沈琼枝,她被宋盐商骗去当妾,自己用了妙计出逃了。在当时的传统观念中,女子始终与“弱”子联系在一起,但沈琼枝却恰恰相反,她不畏权贵,出逃后,她凭自己的满腹才情,写诗文出售,最终讨回了自己的清白,和宋家解除了婚约。
《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很多人物,读了之后,我感触万千,知道了什么是近墨者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子,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4
《儒林外史》是一本长篇讽刺小说,主要写了清朝的一些读书人观念是读书只为了当官,心中只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只有极少的官是清官。
《儒林外史》中,我最喜欢的是“王冕的故事”,“王冕的故事”主要写了元朝末年,有一个人叫王冕,在诸暨县乡村居住;七岁时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线活,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王冕在隔壁人家放牛,每月给他几钱银子,还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在这样的环境下,他12岁,就对天文、地理、经诗、了如指掌,无所不通。
一天雨后,王冕来到湖边,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一看从此对画画感兴趣了,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就像是湖里长的。路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长大后,朝廷让王冕当官,王冕执意不去,躲在了深山。我觉得王冕清高孤傲,不同留和污。有的古代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考到白发: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而王冕他不求名利,不为金钱,不为财富,这是一般人无法控制的。
今天,我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使我深有感处。是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书的!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5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此为鲁迅先生对文木老人所著的《儒林外史》的评价,可见此书成就之高。我读罢全书,果然觉得回味无穷,其中王冕是最不得不说的人物,他是和陶渊明一样的真隐士自风流,让世人为之景仰。
“隐而不仕”四个大字可谓是高度概括了王冕一生的追求。但是既已成大器,又为何不从政呢?以他的才华,荣华富贵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个萦绕在我心头的问题使我困惑不已,很是不解。但通读全书,答案便可显而易见了,贪官当权,小人得志,社会颠倒黑白,人民苦不堪言,为保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故隐而不仕。而这一行为便与之后粉墨登场的假儒士显得格格不入了,但优劣之分便呼之欲出了。假儒士们个个势利、贪婪、刻薄,而王冕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是一个真儒士、真读书人也。
再回望王冕的童年,便更为其能够成才而啧啧赞叹了。幼年丧父,母亲以针线活为生,而王冕读书的费用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不久后,王冕不得不辍学,为人放牛,王冕平庸的一生似乎已成定局。但王冕并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以节衣缩食省下钱财托人购得图书自已钻研。其好学的劲头令多少人自愧不如啊!
可是,真正让王冕名声赫赫的却并非读书,而是作画。
话说当天,乌云密布,须臾大雨倾盆,正值夏日,荷花正艳,分外妖娆。雨过天晴,露珠在荷叶上肆意滚动,红绿相袂,阳光照耀,美丽动人。王冕见了,好生喜爱,于是便心生留住之意,可又能奈何。思来想去,倏然间灵光乍现,何不以画定格此美景。
寒来暑往,持之以恒,画枝终成。所画之物,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抚掌叫绝。
渐渐,王冕名声大噪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画师。地主官僚都欲购其所画,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从心而作,不畏权贵,也不在意官爵,颇有陶公之风范。元灭明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慕名拜访,拟授王冕官职,但王冕并未接受。而那些假儒士与王冕是截然不同的,他们虚伪无立场,以隐博名,将钱财视为挚爱,抛弃尊严,真是可悲啊!
除此,王冕之孝也是感煞众人,亲奉汤药床前伺候母亲六年,又坟前守孝三年,且严遵母亲遗嘱:世不为官。他也成为世人举孝廉的楷模,被竞相效仿。
王冕的一生并非大富大贵,但他无惧权贵,忠守孝道,淡泊名利,自在洒脱,将自已的情感全部寄托于书画作品中,是一个真儒士。这也坐实了他在小说第一回的原因。而每当忆及此书,我都不得不想起王冕,他的一言一行,至今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标杆啊。真的隐士无须荣华傍身也自成一代风流人物。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6
因为之前学过《范进中举》,小说里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令我印象深刻。今年暑假,完整地看了一遍《儒林外史》,那时的封建社会,在读书人眼里,“举业”高于一切,于是大家便全身心投入到八股文里去,为的是博取一个功名。
不能否认这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在一开始就讲了王冕的故事,王冕一生受尽磨难,通过勤奋苦读造就他的博学多才,但是他却终生不愿意入仕途。通过小说后面的各位书生的经历,诸如周进、范进之类,与王冕的一生相比,就会显示出强烈的反差。比如小说中的周进,就令我印象很深刻,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是个老童生。路过贡院,触景生情,老泪纵横,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读到这里,我不禁心感酸楚。当一群商人要为他花钱捐一个监生的时候,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可见他已深陷科举毒害中,不得自拔。还有后来周进提携范进,也是二人遭遇相似,产生共鸣的结果,可见当时社会风气便是如此。我不禁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感到悲哀,也为这些读书人感到惋惜!
比起他们,当今社会的我们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实现梦想,成功的途径是非常多的,而并不一定只有读书做官一条路可走,比如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鲁迅弃医从文,近现代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
《儒林外史》中最让我感到可惜的人物是匡超人,他原本是一个孝老爱亲、勤奋好学的人,却掉进了世俗追逐功名的漩涡,又结识了潘三这样的坏人,后来还帮着潘三干坏事,潘三被抓之后,他又立刻和潘三断绝了联系,生怕连累了自己,这也是不正义之举。他不但不学好,还爱吹牛,经常不懂装懂,最终得到的是名士牛布衣歧视的一笑。匡超人本来很好,可深受八股文的毒害,又交了坏朋友,落得如此下场。令人感到可惜!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书中刻画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士子,有的庸俗可笑,有的卑鄙丑恶,有的可怜可叹......几百年后的今天,当我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仍然感叹不已。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7
看完儒林外史我的第一感觉是不算很乱,儒林,确实很形象,称得上是儒士林立了。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的儒士形象,不同的儒士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点,确实很佩服吴敬梓,他的笔锋不是特别犀利,而是在细小的刻画中显示了人物的形象。
先来分析几位儒士,首先说范进,范进中举在初中就学过,还有周进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周进在儒林外史中的出场要比范进要早先是周进中举,周进未中举之前,”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突出鲜血来。“周进在朋友的资助下费劲辛苦终于修成正果,正是对范进的同情,”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范进才得以升学,最后范进中举之后,”噫!我中了!“,接着就乐疯了。在这里,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科举制度毒害人性在这里就足以看出。再说范进中举前后他的岳父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范进中举前,胡屠户”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报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滚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时回。这前后鲜明的对比,胡屠户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足以可见思想上的阿谀奉承趋于权贵。
古文老师上课也曾讲过关于儒林外史的内容,根据老师的分析来读儒林外史,感觉轻松不少。比如印象很深的严监生,为了两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足以见其吝啬。还有就是一些篡改,别人写好的诗作加上自己的名字,比如据公孙。匡超人的转变也是令人很惋惜,由一开始的孝顺变为最后的虚伪,令人很痛心。
还有就是真儒士杜少卿,其实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吴敬梓的化身,吴敬梓也是出身算比较好,家里是书香门第,父亲因正直丢官,对吴敬梓打击较大,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于是不事生产,挥金如土,财务散尽之后来到南京,这与杜少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杜少卿轻财好义,自由不羁,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再说一下一个女性形象,这令我佩服有加沈琼枝,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追求自己的,”爹爹,您请放心。“语出来就不是一般女子,命运捉弄,又不屈于命运,即便身无分文,也不嫁于盐商,富贵如浮云,一个女子用实际行动诠释者这一道理。她具有才情,逃跑之后,以卖诗来维持生计,不免遭人白眼,但她维持着自己的尊严,丝毫不屈服于命运,逃过两次,真的祝愿她能嫁个好人家,即使平淡,守住自己的真性情。
我有点怀疑这本书是两个人写的,原因是前半部分虽然有夸张成分,但也比较贴近事实,但后半部分几乎脱离事实,比如吃人脑子的人,碰到老虎一个哈欠把老虎吓出去掉到悬崖死了,有点悬,以后研究研究。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8
李世民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利用假期我读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青年作家贾飞评价《儒林外史》: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升官发财的一本教科书。从中可以看出在封建体制下,知识分子、乡绅等扭曲的灵魂,同时也控诉科举对人们的毒害。书中开头出现王冕,有王冕勤奋自学画荷花的故事,和不愿卖画给官员的洁身自好。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他们全是没有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民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
而我认为《儒林外史》给人一种意境美,对雨后荷花的描写深入人心,运用多种人物刻画的方法,使人物的形象立体、生动、丰满。随着文化的高速发展,假论文、假作者和版权纠纷等等问题屡见弊端。此书中也透露出现代文化发展的雏形,二十一回中牛浦郎将自己的名字,加上别人的号出书。如今假广告、假产品害人不浅。封建社会中一些江湖骗子,如何使用伎俩骗人。《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中有着精彩的描述,马二先生在祠门口遇到了骗子。骗子一出场给人的印象就不一般,从外表打扮上就迷惑人,接着骗子又从一些侧面,假造自己不一般,让人更加容易相信。对于理财严监生与杜少卿也不同,严监生拥有百万资产却分分计较,弥留之时还顾虑着两茎灯草;杜少卿挥金如土,全然不在乎金钱上的分毫。
读史可以明鉴,可以让你了解历史的兴衰,可以知道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立足于社会。以历史来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同时这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学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一起来读史吧!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9
这本书被视为我国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因为这本书是用一则则平实又深刻的故事,让我们知道科举制度对中华民族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多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在对知识的追求上,造成了多么严重的伤害。十八世纪,吴敬梓在南京完成这部杰作,留下他对懦弱学子的感叹。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勤学苦读的王冕、爱财胜命的严大育、骗吃骗喝的张铁臂、坐吃山空的权勿用、还有知情达理的戏子鲍文卿……作家吴敬梓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仿佛就发生在我身边一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戏子鲍文卿,他帮助了一位知县,保住了知县的乌纱帽,知县感谢他,让他在身旁坐下,但鲍文卿不肯,知县请他吃饭,鲍文卿还却直摇头,直到管家陪他吃饭,他才欢欢喜喜地说笑起来。一位戏子都这么知礼守义,我们真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我比较佩服王冕的身处诱惑时表现出来的坚定,唾弃权勿用、牛浦郎、张铁臂等人的不知廉耻。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讲述了清朝科举制度腐败、考试弊端百出,既可以请人考试,又可以行贿,还可以冒名顶替。当安东升为安庆知府他去考察童生时,看到那些童生有代笔的,有传考卷的,有丢纸团、扔砖头的,挤眉弄眼的,恶形恶状,无所不为,甚至还有一个童生,借口出去方便的机会,走到土墙根前,竟把土墙挖了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的出现,给了天下所有读书人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因为它不分贫贱富贵,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凭借真才实学进入仕途,为国效力。但随着岁月流逝却慢慢变了质。至使到了清朝这样的环境下能出什么样的人才官吏,而在这种环境下演生出一批批各种使诈耍滑的官员,又怎么能使清政府千秋万代呢。
《儒林外史》给我了许多思考,不仅有丰富的深刻的思想,还有卓越独特的艺术风格,通篇贯穿了“讽刺”艺术的技巧,所以我更加喜欢这本书,它的语言艺术、文学艺术都是堪称一流的。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读了之后,我感触万千,知道了什么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子,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10
《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终于考上举人,欢喜至疯,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简单的故事,但纵观全文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终于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像周进哭号着为秀才名分磕头撞板。但他们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还有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中举前萎缩地向老丈人低头称事,中举后便有了老爷大人们的官腔。甚至在为母亲守丧时,在打秋风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仅仅是中举,不出两个月,什么房产、田地、金银、奴役,不请自来。范进是千万得中读书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们的荣华为不得中的读书人做榜样,加深科举对他们的毒害。
中举对胡屠户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对范进中举前要打要骂由着性子来,一旦中举后,因范进发疯让他打范进一巴掌,他却说:“(范进)虽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个势利小人的嘴脸清晰的勾画了出来,胡屠户就是那些满脑子也是功名,中了科举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还有那些乡绅,都在第一时间忙不迭的为范进送金送银,正是他们为政府传播科举毒推波助澜。跳出范进的故事,作者详细描写了临死伸着两指头,唯恐两个灯芯废油的严监生和强抢人猪,用云片糕当药讹诈船家的严贡生兄弟俩作为代表。
综上所述的人物,无一不受科举的毒害。事实上不只这些人。还有举着科举饭碗的名士们,还有科场屡屡落败的如看西湖风景都要挤出几句经典的马二先生之类的人。还有佛门弟子,一听胡屠户为女婿范进母亲做法师,屁滚尿流地马上安排起来。甚至是贾宝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鲁小姐受其父影响只认八股文,什么都以八股文马首是瞻,自己终日练习八股,后来因为丈夫对科举毫无兴趣,终日长叹。书中充斥着讽刺味,辛辣尖刻,这与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联系。
作者吴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败家子。他后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几次三番找他参加科举,他都不应。他的书桌下有八股细绳,每根下都有一个臭虫,一个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为贫困无法取暖,他常邀请朋友绕成行走还“歌吟啸呼,相与应和”,并称其为“暖足”。这样的背景下,无怪乎书中描写如此地耐人寻味了。
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很少有人提及科举这类的话,也没有了书中迂腐的现象。但是,我们常常看见家中老人为了让下下代的认凌晨排队报课外班,诸多考生因为中考高考日以继夜读书,有些考上的扔书庆贺,有些考不上的跳楼自杀。没有人为了什么“秀才”、“举人”磕头撞板,却有人为“硕士”、“博士”不择手段。很多人拿着文凭大吃大喝。不知以后是否还会有一本“儒林次史”来讽刺这个时代的制度。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11
读完《儒林外史》,看罢无数明清时期的文人墨客,只觉得基本个个都是反例,个个都体现了孔子的一句“学而不思则罔”。
这首先体现在他们读书之前缺少思考。在《儒林外史》中倘若随意问一位进士,十年寒窗为何苦?想必他定会像看世上最呆傻的人望着你,那毋庸置疑的眼神似在重复马二先生的话:“考科举难道不是天经地义,是唯一正路吗?”带着这样空白的思想,必然见到官家之富贵,便一心向此,满脑功名利禄,只会读八股而弃礼仪了。
学时之不思更是寻常,在建科举考试中,所取的教材,所规范的范围,皆是依照很死板的范围而选取的,片面的忠愚,令人僵化。而儒仕们只想着过关科举,便只是单纯地肯,而造成思想之固化。就且不说统治者的摧害,也是因学子们的不思,而全部接受了这摧害了。
《儒林外史》中的学士,对八股文之外的杂说也是不思的。如周进在面试考核童生们时,一童生请求面试诗词歌赋,却被学道大骂务名而不务实,荒废正务,粗心浮气而赶出去了。再如范进、张乡绅、汤知县在吃饭时,张静斋堂而皇之地把刘基刘伯温说成洪武年的进士,把宋时赵普之事与之混谈,而酒桌上一个知县、一个进士,竟然毫无知觉,大可见经科举选出来的人才,都是不思死学的学士。
以上种种,都是儒林腐朽之原因了。也再一次告诉我们,学而思是多么重要,若是为了中考、高考而读死书,将来也未必有所为。
所以,我们青年人应从现在起,应养成理性思考品质,要有批判精神,不要再犯明清时那些儒林之错了!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12
终于放寒假了,我把作业写完后,便开始了我的"读书之旅"。
在不久前,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名叫《儒林外史》,它可是中国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哩!鲁迅称它是和司马迁的《史记》一样伟大的文学巨著。噢!对了!它的作者是吴敬梓。在这本书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嬉笑怒骂的锐利笔锋生动描绘了科举时代的滑稽众生相。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作品描写了深受八股毒害的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贬抑、讽刺了假儒士和假名士,批判了当时败坏的世俗风气;塑造了少数远离功名、追求自由的真儒士和真名士形象,其中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开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之先河。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对世界现代文学也有深远影响,堪称世界文学名著。作者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
相信你们会爱上这本书的!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13
读了这本《儒林外史》,我受益匪浅,心里久久不能忘怀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主要讲了一个个学生去考科举,有的无功而返,失败告终,有的中了科举,飞黄腾达。表达了官府的腐败,作者也对保留人性的美好的人表示赞颂。
这本书告诉我们做成一件是必须持之以恒。画荷花的王冕,打弹子的萧云仙,以及一个个中了举人的学生······他们都因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做事,才会获得了成功。
我在毛笔上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所以我在毛笔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每天都练半小时,雷打不动。手酸了,甩一甩,继续练;眼睛看花了,眨一眨,继续练;脚麻了,抖一抖,继续练;继续练,继续练······就这样,我的毛笔技术提高了很多。
不仅我这样做,爱迪生这位大发明家也是如此。有一次他为了灯泡里的材料没日没夜的尝试,做实验,做了一千多次才发现了钨丝,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我们一定要向王冕,爱迪生,萧云仙等人学习,坚持不懈做好一件事!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14
今天,我读了一本讽刺小说,那就是在清代远近闻名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说了在旧时代时,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啬鬼—严监生。他是一个胆小而有钱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疾终正寝。这件事充分表现严监生吝啬,爱钱如命,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去学习。相反,我们在如果不大方,下场就是和严监生一样。而严监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严监生吝啬到连给肯,充分得体现出严监生爱钱如命。
而《儒林外史》开篇词中一个生于乡村的王冕,因家里没钱,就去放牛。但他喜欢读书,所以每天看。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了县内的名人,许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过着隐居昏晦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很吝啬,所以人缘很差,最终和严监生的下场一样。这些现实的事情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小便宜,要大方,不能爱钱如命。
《儒林外史》教会了我要大方,不能贪小便宜。
2024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篇15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去买了一本儒林外史来读,以前我听过这本书,是一本讽刺小说。书中描写的是作者吴敬梓的所见所闻。反应了封建社会中人性被腐蚀的现象。
书中我们最熟悉的人物,没过严监生了。他在我们的课本中出现过他是一个胆小而有钱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严监生在临终前,还在看两个竹心,反应出他的爱财如命的性格。不过,此人也有一点也令我十分反感,就是他追悼他妻子时,连一枝花也不肯买,更反应了他的视财如命的家伙。
小说在一开始就讲王冕的故事,作者从这里入手,是有很大的深意的。通过在后面的各位书生故事的阅读,与王冕的一生对比就会显示出作者的讽刺。这正好回应主题,讽刺封建社会。不过,王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一生苦读,干成了许多事情。
在文中,有以为考生用钱买来监生,那就是周进。他在生活中不好好学习,在外头风流潇洒,专门靠父亲的地位来欺负别人。我最看不起这种人了,这本书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物,无非是为了讽刺社会。
其实,从辛辣的讽刺中,我还读到了欣慰的一点,就是已经有人开始意识到危害,并且想要革命去改变现状,这是思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