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篇
在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智力以及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高职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高职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一:
数学是技工学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技工学校学生知识框架的核心基础。它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思维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数学教学过程中,发觉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既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无法满足专业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谈谈自己的体会。
结合专业课讲解数学,提高数学的实用性
“老师,学习数学与我们所学的专业有什么关系?”我常碰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我一直注重课堂教学思维的严密性、逻辑的严谨性,而忽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解题,却不明白数学与自己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更不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专业课中的实际问题,就造成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甚至不学。因此,有必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提高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的途径就是尽可能结合专业课讲解数学的概念、数学习题,要多采用与专业课有关的例子。比如,在讲函数的概念时,可以结合具体专业多介绍一些与函数概念有关的问题,如在三产业类专业班级授课时介绍产品总销售量与利润就可建立函数关系,在电仪类专业班级授课时介绍电压与时间、电流与时间等问题;在机械类专业授课时,介绍产品生产总量与产品成本等实例。通过结合学生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课有联系的实例讲解数学概念和例子,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这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也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减少繁琐的理论推导,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需要用严密的逻辑来证明一个纯数学的问题,因此不必要求学生对一些数学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像高中那样弄得清清楚楚,而是要求学生能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因此,教学中一些不必要的、耗时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以删减。如对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只作介绍;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只须给出公式而不需要推导。
但是,在教学中也不能过多的删减教学内容,否则很难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的许多概念如集合、函数等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抽象思维得不到发展,就难从具体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把握好尺度,使数学教学不仅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还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同时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付出努力才能掌握。
实施分层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全一样,就容易使基础好的学生认为所学内容太简单,对所学内容缺乏积极性,逐渐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基础差的学生则对数学深感学习吃力,以致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可打破教学模式单一的局面,在同一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中实行同步授课、而对教学目标、课堂练习、布置作业、学业考核等实行分层次实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函数的概念”教学中可分三个不同的教学层次,第一层为: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子建立函数概念的模型,如学习科目与学习成绩两者就可建立函数关系:第二层为:用数学词语“变量”理解并抽象出函数的概念:第三层为:用集合观点理解函数概念的三要素即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再如,在教学过程中,先讲授能直接套用公式的例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再讲授难度较大的例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布置课堂练习时,让基础好的学生解一些难度大的综合性的题,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解一些简单的题,教师在学生中巡视,随时点拨、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这样能够使学生找到学习的起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设计好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不仅枯燥,也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课堂,在教学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猜想、分析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已知”去探索“未知”;鼓励学生从问题的解决、从自身经验、自己发现并进行总结。从中去感悟数学思维方法。例如,在讲对数的定义时,可以设计三个问题:一是已知、如何求?二是已知,如何求?三是若已知,如何求?举例后学生可以解决前两个问题。接着让学生猜想是否可以取任何实数?同时猜想在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第三个问题,学生的思维给调动起来,急于寻求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数学科普故事,或讲数学名家的趣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上感悟是:为了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专业课和实践中去,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职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二:
连续任高职复习班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在连续几年的高职升学考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专科上线率均为100%。2003年高职开始招收本科生,我校有23名考生,本科上线12人;2004年,我校共有考生66人,本科上线47人。其中2004年数学成绩满分的有4人,90分以上共有27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几年的高职升学辅导工作,既让我感受到拼搏的艰辛与劳累,更让我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下面我就工作中的体会向各位汇报一下,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一、 学习考试大纲,统一思想,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
1、制定复习指导思想:
每年高考后我们都及时总结往年复习中的得与失,及时制定了本年度的复习模式与指导思想:复习模式是“章节复习、专题讲座、模拟训练”的三轮复习法。复习指导思想是:重系统复习,抓三基;重课堂教学,抓重点;重能力培养,抓方法创新;重教学素养,抓意志品质。这一复习课指导思想,贯穿于三轮复习法的每一个环节。
2、明确目标,稳扎稳打:
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阶段-------全面复习,逐点覆盖,纵向建构,把孤立的知识点穿成线,强调“三基”、“四能”,避免急于求成,盲目拔高。时间为高三第一学期,利用差不多五个月的时间系统复习。在复习时注意:①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主要抓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②经常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重点复习,横向联系,网罗交汇,把知识连成片,整合成立体框架;对重、热点问题(如应用问题等)进行剖析、探究;对数学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解题策略进行整合、建构。通过这一阶段,使学生更高程度地掌握数学的方法,提高举一反三、灵活应变、合理选择的能力。时间到四月下旬。在这一阶段要注意:①要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某个知识点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②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③从现在开始,要求学生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要求学生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第三轮:模拟训练阶段-----利用成套试卷,训练、考试、实践演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得失,查漏补缺,并调整心态,历时1个半月。在这阶段以考代练,通过考试让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并通过练习不时教给同学们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这时要求学生做到:
①解题时,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逐渐适应高考对“减缩思维”的要求。
②注意自己的解题速度,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答题要快。
二、高三数学复习中的几点注意问题
1.夯实解题基本功。
高考复习的一个基本点是夯实解题基本功,而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片面做法是:只抓解题的知识因素。其实,解题的效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有:解题的知识因素、能力因素、经验因素、非智力因素。学生在答卷中除了知识性错误之外,还有逻辑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以及心理性错误。 在实践中,总有不少考生到了最后冲刺期,将基础抛在一边,专攻难度大的题,结果是自信心受挫,高考时原本该得的基础分也失掉了。所以我经常建议学生在复习时以退为进,不指望将所有的题攻下,将时间用在巩固基础、对付“跳一跳便可够得到”的题上,这样复习,高考时很有可能超水平发挥。
2.不依靠题海取胜,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采取题海战术、猜题押题等手段来应付升学考试,其结果是步入了“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控制总题量,不依靠题海取胜。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我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这个问题。并对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予以足够的重视,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谓“新题”、“热题”。陈题新解、熟题重温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同时非常重视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3.突破一个“老大难”问题。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会而不对”是拿到一道题目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 对而不全”是思想大体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缺欠重大步骤,中间某一步逻辑点过不去;或遗漏某一极端情况,讨论不够完备;或是潜在假设;或是以偏概全等,这个老大难问题应该认真重视,并综合治理加以解决。
4.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考试、考后总结反思习惯。平时测练、考试不能过于紧张,要养成认真审题,细致运算的习惯。考试时间紧张,争分夺秒,所以平时学习一定要有速度意识,加强速度训练,要避免“小题大做”。在这段时间里,每周(月)必有一考,并在考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做错的题再做一次,反思自己考时做不出来或是做错的原因,以免再错。
其次要养成好思考、勤动手的习惯,提高解题能力。高考数学试题历来重视思维能力的考查,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不仅要眼看、耳听、手记,还要动脑思考。不少同学怕应用题,既是因为阅读能力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平时遇到新问题时没有多思多想的习惯。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不能仅靠听题、看题、想题,有的同学“眼高手低,大题小做”,以为知道解法,思路清楚就可以了,而不去动手解题。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这点,让学生多动手.因为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取得直接经验,才会知道一些解题过程可能还有问题
再次就是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以中低档题为主体的高考中,获得正确的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变得重要了,因此,复习中要有书写要求,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的良好习惯。
5.结合实际,了解学生,分类指导。
高考复习要结合高考的实际,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实行综合指导。可能有的学生应专攻薄弱环节,而另一些学生则应扬长避短。了解学生要加强量的分析,建立档案。只有了解学生,才有利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对于好的学生,重在提高;对于差的学生,重在补缺 。
6.坚持“面向中等生,重视中低档题”的基本方针。
重视基础,立足双基,着眼于能力的提高。随着高校招生政策的实施,“踩线生”的界定也随之变化,在一般学校中,中等程度的学生都应该划归此列,中等生的提高意味着上线率的提高,对此应引起充分注意。同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整体优势,对总分高、而数学较差的学生应采取相应措施。要和其它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教学成绩。
7.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
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提高学生面对高考的心理适应能力。还应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应试的一些基本策略和临场发挥的技巧、经验,要加强考试的常规要求训练。在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不做难题、偏题、怪题,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准备应考。
以上只是我对这几年高职数学教学一些粗浅的认识,谈不上什么经验。现在离高考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但愿今年的高考我们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职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三:
连续任高职复习班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在连续几年的高职升学考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专科上线率均为100%。2003年高职开始招收本科生,我校有23名考生,本科上线12人;2004年,我校共有考生66人,本科上线47人。其中2004年数学成绩满分的有4人,90分以上共有27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几年的高职升学辅导工作,既让我感受到拼搏的艰辛与劳累,更让我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下面我就工作中的体会向各位汇报一下,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一、 学习考试大纲,统一思想,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
1、制定复习指导思想:
每年高考后我们都及时总结往年复习中的得与失,及时制定了本年度的复习模式与指导思想:复习模式是“章节复习、专题讲座、模拟训练”的三轮复习法。复习指导思想是:重系统复习,抓三基;重课堂教学,抓重点;重能力培养,抓方法创新;重教学素养,抓意志品质。这一复习课指导思想,贯穿于三轮复习法的每一个环节。
2、明确目标,稳扎稳打:
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阶段-------全面复习,逐点覆盖,纵向建构,把孤立的知识点穿成线,强调“三基”、“四能”,避免急于求成,盲目拔高。时间为高三第一学期,利用差不多五个月的时间系统复习。在复习时注意:①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主要抓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②经常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重点复习,横向联系,网罗交汇,把知识连成片,整合成立体框架;对重、热点问题(如应用问题等)进行剖析、探究;对数学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解题策略进行整合、建构。通过这一阶段,使学生更高程度地掌握数学的方法,提高举一反三、灵活应变、合理选择的能力。时间到四月下旬。在这一阶段要注意:①要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某个知识点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②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③从现在开始,要求学生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要求学生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第三轮:模拟训练阶段-----利用成套试卷,训练、考试、实践演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得失,查漏补缺,并调整心态,历时1个半月。在这阶段以考代练,通过考试让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并通过练习不时教给同学们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这时要求学生做到:
①解题时,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逐渐适应高考对“减缩思维”的要求。
②注意自己的解题速度,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答题要快。
二、高三数学复习中的几点注意问题
1.夯实解题基本功。
高考复习的一个基本点是夯实解题基本功,而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片面做法是:只抓解题的知识因素。其实,解题的效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有:解题的知识因素、能力因素、经验因素、非智力因素。学生在答卷中除了知识性错误之外,还有逻辑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以及心理性错误。 在实践中,总有不少考生到了最后冲刺期,将基础抛在一边,专攻难度大的题,结果是自信心受挫,高考时原本该得的基础分也失掉了。所以我经常建议学生在复习时以退为进,不指望将所有的题攻下,将时间用在巩固基础、对付“跳一跳便可够得到”的题上,这样复习,高考时很有可能超水平发挥。
2.不依靠题海取胜,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采取题海战术、猜题押题等手段来应付升学考试,其结果是步入了“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控制总题量,不依靠题海取胜。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我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这个问题。并对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予以足够的重视,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谓“新题”、“热题”。陈题新解、熟题重温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同时非常重视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3.突破一个“老大难”问题。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会而不对”是拿到一道题目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 对而不全”是思想大体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缺欠重大步骤,中间某一步逻辑点过不去;或遗漏某一极端情况,讨论不够完备;或是潜在假设;或是以偏概全等,这个老大难问题应该认真重视,并综合治理加以解决。
4.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考试、考后总结反思习惯。平时测练、考试不能过于紧张,要养成认真审题,细致运算的习惯。考试时间紧张,争分夺秒,所以平时学习一定要有速度意识,加强速度训练,要避免“小题大做”。在这段时间里,每周(月)必有一考,并在考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做错的题再做一次,反思自己考时做不出来或是做错的原因,以免再错。
其次要养成好思考、勤动手的习惯,提高解题能力。高考数学试题历来重视思维能力的考查,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不仅要眼看、耳听、手记,还要动脑思考。不少同学怕应用题,既是因为阅读能力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平时遇到新问题时没有多思多想的习惯。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不能仅靠听题、看题、想题,有的同学“眼高手低,大题小做”,以为知道解法,思路清楚就可以了,而不去动手解题。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这点,让学生多动手.因为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取得直接经验,才会知道一些解题过程可能还有问题
再次就是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以中低档题为主体的高考中,获得正确的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变得重要了,因此,复习中要有书写要求,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的良好习惯。
5.结合实际,了解学生,分类指导。
高考复习要结合高考的实际,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实行综合指导。可能有的学生应专攻薄弱环节,而另一些学生则应扬长避短。了解学生要加强量的分析,建立档案。只有了解学生,才有利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对于好的学生,重在提高;对于差的学生,重在补缺 。
6.坚持“面向中等生,重视中低档题”的基本方针。
重视基础,立足双基,着眼于能力的提高。随着高校招生政策的实施,“踩线生”的界定也随之变化,在一般学校中,中等程度的学生都应该划归此列,中等生的提高意味着上线率的提高,对此应引起充分注意。同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整体优势,对总分高、而数学较差的学生应采取相应措施。要和其它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教学成绩。
7.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
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提高学生面对高考的心理适应能力。还应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应试的一些基本策略和临场发挥的技巧、经验,要加强考试的常规要求训练。在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不做难题、偏题、怪题,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准备应考。
以上只是我对这几年高职数学教学一些粗浅的认识,谈不上什么经验。现在离高考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但愿今年的高考我们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