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读书心得>

读《阿宝两双脚,凳子四双脚》心得感悟3篇

若木分享

  今年新经典文库出了两本关于他的书,一本是《阿宝两双脚 凳子四双脚》,另一本是《阿咪》,便下手了。我喜欢丰子恺与阿宝那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那是含蓄、收敛、压抑爱的父亲,从来不会给我表达的情感。这是我读《阿宝两双脚 凳子四双脚》之后的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读《阿宝两双脚 凳子四双脚》心得感悟一:

  开始迷恋丰子恺的漫画和散文,是一次无意看到他写得《儿女》,他在其中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那时候还是少女的我,被这段话深深地感动了,不可自拔的陷入他们这种亲情的表达之中。可,我的表达,父亲似乎不敢直视,怕太过热烈。

  所有欠缺的爱,都会以另一种形式的渴望来弥补。所以,每次有丰子恺的书出来,我就想要去买。今年新经典文库出了两本关于他的书,一本是《阿宝两双脚 凳子四双脚》,另一本是《阿咪》,便下手了。我喜欢丰子恺与阿宝那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那是含蓄、收敛、压抑爱的父亲,从来不会给我表达的情感。“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我的父亲,从始至终,给我的爱,都是克制,连前十多年的放肆也没有。由此,我特别羡慕阿宝,至少她有十多年与父亲之间拥有很亲密的关系。

  小时候,特别皮,没少被父亲骂。但感觉与父亲的感情不痛不痒,似乎算不上深刻。初中开始远离家乡,与父亲的对话更是少的可怜。只记得,高中一次掉钱了,父亲晚上便赶到学校给我送钱,然后匆匆忙忙地又离开。他走后,我在寝室哭得稀里哗啦的,觉得父亲特别孤独,自己一直不懂父亲,想要去表达对他的爱,却不知如何做。2013年,父亲生了一场大病,我每天下班后就去医院陪着他。不上班时,我就住在医院,早上帮父亲洗漱,喂他早餐,然后扶着他去楼下的小花园走走。那时我竟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父亲出院后回了家,我们的关系又那么不痛不痒的止于简单的问候。所以,我特别羡慕丰子恺与阿宝的这种亲密感。

  刘再复在某次演讲中,提到现代文学从精神内涵上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救救孩子”,以鲁迅为代表( 个人认为以1918年《狂人日记》中的“救救孩子”才算正式开始。); 第二种是以冰心和丰子恺为代表的“孩子救救我”;高行健是第三种,即“自己救自己”。这是我比较认同的观点。丰子恺有着很特别的儿童观,他认为,儿童拥有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这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他比起孩子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儿女》中有表述)他深爱着他的孩子们,更多的孩子们,而且能把这份情感如实的表达出来。 在丰子恺眼里,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他们的创作力,要比大人强盛得多。是孩子在拯救大人们。

  现在的自己,通过学习如何表达爱,与父亲的互动越来越多,那份亲密感让我觉得很安全,很温暖。我希望,以后能在孩子的爱里不断的成长。我也相信,是孩子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愿有一天,我能够真正做到丰子恺在《不宠无惊过一生》里写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这么多年,我努力地想要做到的也不过如此。

  读《阿宝两双脚 凳子四双脚》心得感悟二:

  屋子里过早的来了暖气,供暖的师傅出奇地负责,把暖气烧得滚烫滚烫。浑身软绵绵的,懒得起身,也懒得睡觉。

  眼光游离,定格在床头厨上的小书架。那上面全是与画相关的书。说起来,我不是一个真正爱书的人,或者说不是一个喜欢对书收藏的人。出去买书,总要算计一番:是不是我最爱的?这本书可不可以利用图书馆、逛书店等途径免费反复的读?经过一番比较计算之后,往往是不得不买的书才会被我打包回家。所以我经常教育我的学生要学会“偷书”:就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多逛逛书店利用这些时间阅读一些好书,这次去看多少页,下次去再看多少页。时间久了就可以多看许多书,再对自己异常喜欢的书买回家去收藏反复的读。所以我家的书并不很多,但是有一样书我是几乎不计成本的买:画。有世界名画欣赏,有漫画欣赏,有连环画欣赏,甚至还有许多不出名的人画的配文小图,只要我喜欢,不太计较它的价钱。

  人在懒洋洋的状态中,看画比看文字轻松愉悦。这其中,我又最喜看丰子恺的关于儿童生活的漫画。

  脸上带着愉悦的笑,在桌上摊开所有画料,左手拿笔,右手镇纸,大手笔的在白纸上“运筹帷幄”;穿了爸爸的马甲,背起手在堂屋里挪着四方步,宽大的马甲一直垂到膝盖下,感觉像是做了先生一般的窃笑……这一组 “爸爸不在家的时候”系列漫画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趁着妈妈不在家时,穿上妈妈的鞋子扮演演讲者,结果崴了脚脖子;自己瞎琢磨用珍贵的香油当洗发膏,结果头发油腻腻乱蓬蓬难受得哇哇大叫……

  在“阿宝”“过家家”系列里,我在可爱的小姑娘阿宝身上看到当年忙碌的我:把白纸当案板,树叶当蔬菜,毛毛虫当肉,用泥巴捏成各种各样的家什,家里有爸爸,有妈妈,还有调皮的和温顺的小宝宝;我也曾像阿宝那样给自己的小凳子小桌子穿上鞋子袜子,我给凳子桌子穿的是哥哥姐姐的鞋子袜子,尽管不会出现阿宝 “我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凳子还缺两只袜子”的失望,但却招致了哥哥姐姐好一顿批评教训。

  漫画一页页的翻,童年的生活一件件的在脑中再现。

  最喜欢听到爆米花的声音,不是现在的那种高压锅的,是把炭火烧着,把那盛着大米或玉米以及糖精的小锅放在火上摇啊摇,摇到一定的时间,那爆米花的人便一手拿一铁棍别住锅口,一脚踩住那锅尾部,手轻轻一提,随着一声巨响,满空气里便弥散着爆米花的香气。有一次,我重感冒,每当吃饭的时候,二姐姐(只比我大三岁)便凶巴巴的让我坐在离她较远的地方,我常常是敢怒不敢言。这一次,恰恰好又爆了大米花,等二姐姐刚把爆米花拿回家,我便用没洗的双手在整个盆里搅了起来,然后笑嘻嘻的对姐姐说:“我有病,你再吃就传染上你。”本来我只是想出出气,没想到二姐姐被我气得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小时候不知为什么有好长一段时间,爸爸妈妈都非常的忙,在我睡觉之前几乎没有看到他们回来。但是很奇怪的是,那段时间我的记忆里唯一有两个姐姐的是一次大雨天,我把她们俩关在屋外,二姐姐脾气很急,被雨淋急了,推门的时候,一掌推在门的玻璃上,顿时玻璃碴子飞溅,有好多玻璃碴嵌进了二姐姐的脖子里,我被她满脖子是血的样子吓得哇哇大哭,以为二姐姐的头要掉下来了,后来看头好好的,又以为她可能再也不会说话了。有好多天都不敢靠近她,后来还是二姐姐怕我被吓倒,用她卖知了壳和牙膏皮攒的钱买了我爱吃的糖葫芦才把我哄到她的身边,让我摸摸她的脖子,告诉我那里已经好了,我才又恢复了原先的活泼。

  众姊妹中,我和哥哥最亲。哥哥大我六岁,是一个不太爱说话但是常有小发明的人。在爸爸妈妈忙工作的日子里,是哥哥每天晚上一直给我讲故事哄我睡觉。哥哥讲的是什么故事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只是记得当时哥哥的故事讲得好听极了。我听得越来越清醒,根本睡不着。哥哥看到我闭上眼睛,他的故事也讲完了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的叫叫我的名字,如果我不答应,他就可以放心的轻手轻脚的走出房门回到他自己的屋子去学习。其实,大多数哥哥叫我的时候,我都没有睡着,只是我知道哥哥还要学习,不想答应。往往哥哥走后,我要用回忆哥哥的故事来驱走对黑暗的恐惧。

  哥哥自小喜欢绘画,而且画什么都惟妙惟肖。有的时候,哥哥会把他的画制作成幻灯片,在我们的床底下的墙上播放,外面再摆上一圈桌子椅子,仿佛是一个艺术的场子。我的笑声常常会令两个姐姐羡慕不已。只有我心情好的时候会让她们买票来参观。所以,看丰子恺的漫画《锣鼓响》《买票》《快乐的劳动》《艺术的劳动》等,我的笑会禁不住的浮上脸颊。

  《纳凉》画的是夏日的夜晚,娇憨的女儿依偎在母亲身边,慈爱的母亲边摇扇,边给女儿叙说着什么。看着看着,眼睛里涌起一丝潮气,我仿佛就是那幸福的女儿。小时候,也是这样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竹席,我赖着妈妈在竹席上给我讲故事。其实讲什么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喜欢听妈妈慢慢摇着蒲扇,娓娓而谈的那柔和温润的胶东口音。在这声音里,我含着笑慢慢的睡去。炎热的夏天就在这样的声音里悄悄的褪去,炎热与我无关。

  ……

  合上书,闭上眼,让记忆放肆的回放成长的影子。丰子恺的左额上有一条同眉毛一般长短的疤。这是他儿时游戏中在门槛上跌破了头颅而结成的。相面先生说这是破相,这是缺陷。但他自己却美其名曰“梦痕”。他说这是他的梦一般的儿童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唯一的痕迹。由这痕迹可以探寻他的儿童时代的美丽的梦。

  是啊,丰子恺用他美丽的梦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寻找旧日美丽的大门,也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过去,更不要剥夺孩子们正在发生着的美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温暖美丽的梦痕。

  读《阿宝两双脚 凳子四双脚》心得感悟三:

  本书的名取的是非常文艺范,但书中的内容却十足的修心修行与佛结缘的故事,在书中除作者自己皈依佛门的主要经历,还简明扼要的讲解藏传佛教相关的一些知识。是一本藏传佛教的入门读物。

  作者自言现在是佛法末期,各种不利于佛教传承的思想、理论、人物都影响着教义的传播。例如某些寺庙求签、烧香的利益化、对金钱追逐;比如打着佛祖的名义行骗,当然还与时代相关联,本就是一个追逐金钱、理想靠后,喜欢快餐文化,什么都求速成的年代,长达数十年的修行做到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其中还包括了世人对宗教的偏见、不了解。于是郎世玮想通过此书来传达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和对保持内心修行的看法,科普一些基本的佛教知识。

  他的文字并没有高深,掉书袋的嫌疑,只是用了最浅显易懂的文章讲明自己的经历,以及作为80后思想变化,通过这段文字阅读,他对同龄人的迷茫和成长,书写是非常真切,剖析了80后这一代人思想、感情,见解清晰明了,令人点头称赞。

  作者郎世玮,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之子。2009年在昆山华藏寺皈依三宝,20XX年在格荣尼玛活佛的引导下接受法王如意宝的传承。 郎世玮每年都会自驾入藏参与慈善工作。平时工作之余爱好研究佛学以及历史。

  书中所讲既是郎世玮个人心得体会,又是与佛结缘的因缘际会。作者通过学习佛教的知识,善举,选择了一个让他自己认为内心宁静的过程,这就是去藏地寻法经历。从不不相信宗教到了解佛教,到皈依佛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从心灵方面还是路程方面来说。选择则是人一生中不得不经常面对的,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平静,不断的寻找,不断思考,挫折彷徨一并跟随。

  作者自小跟随父亲辗转旅居世界各地,幼时入得教会学校,年少桀骜不驯,自言也是经历生死,浪子回头,因为不认同牧师的关于天堂地狱之言,愤而离去,那是应该是因为母亲的缘故。后在上海定居,因家中月嫂结识佛缘,从格荣尼玛活佛的讨论中,心灵渐向佛教的经义,慢慢为此折服,从而得到心灵的修行,寻找的曾经遗失的美好。

  从作者的题目来看:死亡、活着、婚姻,这皆是凡人都必需经历的,无论你愿不愿意,同意不同意,没得选择,能选择的是你的心如何?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西藏生死书》便是讨论这个话题,尤其对 中阴 ,这个词从《中阴闻教得度》中讲述的最为详细,代表是人死后以至往生轮回某一道为止的一段时期,共有四十九天。只有通过修行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这是藏传佛教中比较独特的一种说法。其实对于非宗教爱好者来讲,是否的到中阴并不重要,就如作者说修不修行,信不信宗教都无妨。关键是要知道心的呈现出的一种状态,你的想法和选择,决定之后的行为。

  作者毫不讳言说道自己的父亲的婚姻状态,从之前不理解大人的离婚,自修行后慢慢能理解父亲、母亲,尤其是读过父亲郎咸平《爱情经济学》之后,成长的经历为他带来了经验,修行为他带来了宽容。例如在写与妻子的二三事,与儿子的二三事。与朋友交往的小情节,都是说明一个出世入世的修行人的状态,身居闹市心存善念,身在远山心向佛祖。爱恨贪嗔痴,皆在修行中,皆在寻找中。

    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