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读书心得人性3篇
《周易》:并非《易经》,由《易经》和《易传》组成。《易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伏羲八卦为始那时并没有文字所以八卦。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周易读书的心得人性,欢迎欣赏。
周易读书心得人性一:
针对《易经.季传》(引自刘毅宏的《三字经讲记》)的这一段文字,我对这段关于八卦的内容画了如下一张表格,不知道古人的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权当数字游戏,大家共享。
《易经.季传》中讲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行变化而成鬼神也。”
注解:我们一般都把五行当中的“行”念成xing(第二声)。我们知道它是个多音字,最常用的还有个行hang(第二声),在这里,不妨把它理解成行来作图。会发现一切都不可思议地便于理解。此文以下的“行”字都念作hang(第二声)。
那么首先是这十个数分别两个两个一组,共五行。分为天和地两列。“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的意思是“13579”在为天的这一列。剩下的偶数“246810”则应该在地字那一列。这样天数有五个数字,地数也有五个数字。“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每一列的五个数相加都有一个值。接下来作者解释了这些值分别是多少: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就是天数的数字相加就等于25,地数的数字相加就等于30。和在一起算是55(这是“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意思)。
那么这些数字的具体位置怎么定呢。别急,文章还有另一段话。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就是这些数字应该的位置。
“天一生水”不妨理解为,天字下,1对应的位置应该是水。“地六成之”地字下,6对应的位置和它相辅相成。这也应证了“阴阳相合”,辅佐生成的说法。为了便于理解,笔者把“某某生某某”的数字用红色标记出来,以便于观察。
其余的都这样类推理解,把数字填入相应的框即可。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也很重要。“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对照一下我们绘制的表格,确实天下都是阳数,地下都是阴数。而且文中还讲到每行分阴阳,分别是阳五行,阴五行。我们的表格是都具备的。说得更直白一点,所谓的 “阳五行”就是由“1”这些阳数组成的行。“阴五行”则是由“2”这些阴数组成的行。只是这里比较特殊,每个阳行或阴行的内容只有一个数字而已。
至于怎么用这张表格来推衍其他的卦象,笔者还未真正接触《周易》,暂时先讨论到此。如有后续发现,希望能精彩继续。
周易读书心得人性二:
很久以前读过周易,但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有多久了?我也不知道了,或许只有周易知道吧!
这就是我对周易的理解,周易,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中我不知道他的位置是在那个地方,我不知道,不是因为我不了解它,而是我太了解它了,他就像一个老者一样,时时刻刻在看着我们一样。
周易 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儒家经典都是孔子编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扎根于国人心中,至今被奉为经典。有人认为《周易》很神秘,不仅因为它能用来预测个人前景吉凶,还因为它的内容是极其简单的“─”和“--”型符号的排列组合,虽然单调,但高度抽象。正因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难以揣测它象征的具体事物极其含义。而正是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却能定吉凶,测前景。其实,把《周易》当成一部纯粹的占卜书是把它浅薄化和庸俗化了。毫无疑问,《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学著作。说他高深,是因为它既有简单而神秘排列的符号,又有很多明了和晦涩相间的对符号的文字说明。它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洗礼,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必然有其高明之处。
说《周易》是占卜的书也好,是高深的哲学著作也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及与认识相适应的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周易》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集体智慧。《周易》的集体创作说明: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性;在思想认识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说,对事物根本规律的理解,这些哲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至少都认同了一致的方向。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这个经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传道了,我深知自己对它理解不深,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谈谈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这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好像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很多人甚至藉着它的幌子以达到各种私人目的。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书,探察如今的中国图书市场,关于《易经》的书可以说已到了泛滥的地步,有关《周易》的图书则大约相当于其他十二经的图书总和。,“《周易》搭台,钞票唱戏”的专谈预测、风水、占卜、医法的“运用型”图书纷纷问世(这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法出版物),城乡各地与网上的指引百业、点拨万家的“易学大师”与“易学文化公司”层出不穷。由于《周易》在大多数中国人头上有着既神圣又神秘的光环,所以这些欺世盗名、恐吓无知的江湖骗子就得以大售其奸。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中国有很多研究《易经》的学者仍然在大谈他们的研究成果,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易经》的吹捧,似乎《易经》的伟大同样意味着他们的伟大,而他们对《易经》研究的贡献,仿佛更像在放大镜下的蚂蚁,突然大的唬住了人。
这些情况的存在,一部分可能是由于《周易》的内容丰富,结构复杂而又言简意赅的原因,而另一部分,则是人们心中的虚荣心在作怪。就拿文化来讲,我们一向自诩五千年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然而就是这么个文化大国,到处还张贴着“不要随地吐痰”的标语。也正是这样的心理,被誉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也只有让人们知道它是“众经之首”,“大道之源”,人们才会追之逐之。于是《易经》被突然冠上了很多名头,从开始的算命,测字,起名,到后来的买房,婚配,甚至招聘选材,企业管理,凡是能联系的,凡是大家认为有“缘分”因素的,凡是所谓的“命中注定”的,都得找“懂”的人问问。从此我印象中的《易经》就成了这么个迷信的“罪魁祸首”。
大家不是真正去了解,认识它,而是利用它甚至出卖它。由此才出现了这么多遍及祖国的“易学大师”和“易学文化公司”。而这些东西存在的内因,正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在西方,人们喜欢把神人化,而在中国,百姓则喜欢把人神化,老子可能被神化为太上老君,关羽被神化为关帝君,从此受大家顶礼膜拜,被膜拜的不知道心情,而膜拜的人的心情却都异常的恭谨,这种奴性化的个性不知道是否也是国人的劣根性呢?不得而知。一旦成名了,不管是人也好,物也好,总有这么些人去研究,研究完了大家一致通过,确实好,然后许多人去追逐,似乎吹捧的人自己也神气,也时髦,也出风头。比如当下流行的选秀,赚钱的赚钱,出名的出名,后面跟着一帮人傻乎乎的去发短信,去呼吼,看起来似乎大家都开心。
当然,《周易》并不像这些,它不是浮燥的,它历经千年依然顽强的生命力说明了这一点,它也不是浅薄的,它的内容很好的证实了。然而我们没有必要把它复杂化,神秘化。韩国有两位学者编了一本名叫《漫画周易》的书,里面有段写道:“嗨,如此可恶的人类,把南极上空臭氧层捅了大窟窿,……人口爆炸、资源枯竭、资源掠夺、环境污染。上述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威胁人类本身生存的首要危险。这种危机意识使维持地球环境成为全世界的问题。”我想这些才是《易经》应该负起的使命,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解梦,起名这样的事情上。我们也没有必要把老祖宗的光环套在如今的我们头上,祖先的是祖先的,属于过去,我们的依然得靠我们去创造,杨振宁先生明确地称《周易》对“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句话对与不对姑且不论,但是他提出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想法,在其他人陶醉于我们尚且留存着如此经典的著作的同时,有人为我们敲醒了警钟。如果现在仍旧像有的人陶醉于《周易》是二进制鼻祖当中忘乎所以,认为我们比别人高出一等,这就不仅是我们的悲哀,也是《周易》的悲哀了。
其实从现在公布的计算机的鼻祖、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兹和当时在中国的欧洲传教士的通信来看,莱布尼兹是因为掌握了二进制而能够读懂邵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他说:“即使我自己,如果未曾建立我的二元算数的话,对于伏羲图研究良久也未必能够理解。”莱布尼兹很希望当时的康熙皇帝和中国学者能够依据他所设计的二进制,了解“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的“真正含义”。他认为“这事并非无关紧要,它应能使中国人增加对欧洲科学的敬仰,进而增加对我们的宗教的敬仰”。他之前的利玛窦早就有这样的居心。而莱布尼兹的二进制也是在两百多年以后才借助于信息论和控制论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我不知道对我们学习计算机的。二进制是我的基础课,但是周易却好像不是我们的基础课,我觉得他就像一个老者在看着我们,或许我们要学的还有周易中简单却又深意的哲学,那不是为钱为名为利,而是简简单单的平淡,用一颗平淡的心去学习,去搞学问,去做人,这是周易给我们每一个大学生的最根本的财富吧!
周易读书心得人性三:
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儒家经典都是孔子编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扎根于国人心中,至今被奉为经典。有人认为《周易》很神秘,不仅因为它能用来预测个人前景吉凶,还因为它的内容是极其简单的“─”和“--”型符号的排列组合,虽然单调,但高度抽象。正因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难以揣测它象征的具体事物极其含义。而正是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却能定吉凶,测前景。其实,把《周易》当成一部纯粹的占卜书是把它浅薄化和庸俗化了。毫无疑问,《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学著作。说他高深,是因为它既有简单而神秘排列的符号,又有很多明了和晦涩相间的对符号的文字说明。它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洗礼,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必然有其高明之处。
说《周易》是占卜的书也好,是高深的哲学著作也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及与认识相适应的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周易》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集体智慧。《周易》的集体创作说明: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性;在思想认识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说,对事物根本规律的理解,这些哲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至少都认同了一致的方向。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这个经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传道了,我深知自己对它理解不深,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谈谈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这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好像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很多人甚至藉着它的幌子以达到各种私人目的。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书,探察如今的中国图书市场,关于《易经》的书可以说已到了泛滥的地步,有关《周易》的图书则大约相当于其他十二经的图书总和。 “《周易》搭台,钞票唱戏”的专谈预测、风水、占卜、医法的“运用型”图书纷纷问世(这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法出版物),城乡各地与网上的指引百业、点拨万家的“易学大师”与“易学文化公司”层出不穷。由于《周易》在大多数中国人头上有着既神圣又神秘的光环,所以这些欺世盗名、恐吓无知的江湖骗子就得以大售其奸。
对于《周易》,我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我知道它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我也知道,它并不玄妙,并不是不能读懂,更不是金庸笔下的《易筋经》。我们作为祖宗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不能沉浸在前人的成就中,更不能无中生有,夸夸其谈。我想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解梦,起名这样的事情上。应该负起《易经》的使命,除去浮燥和浅薄,方能避免文化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