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读书心得>

庄子读书心得1000字

俊梅分享

  《庄子》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著。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庄子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读书心得篇一

  近日来,看了《庄子》的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和获得绝对幸福的方法,深有感触。下面根据这两点,谈谈我对幸福的理解:

  一、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

  庄子第一题为《逍遥游》,《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地幸福。

  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它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都是同等地幸福。

  幸福生命是美丽的,活着便是幸福的。

  病痛中,健康是幸福;黑暗中,光明是幸福;寒冷中,温暖是幸福;分离时,团聚是幸福;伤心时,有一个可靠的让你流泪的肩膀是幸福;失意时,有一双紧紧的拉你的手是幸福。这是人生的精华。

  我觉得,简简单单就是幸福,不求轰轰烈烈,只愿真真切切。和爱人分居四年了,每当一家三口在一起时,我就会觉得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别人眼里的风景。

  我看过许多关于重病房里躺着很多靠药物、导管和呼吸机在维持生命的病人,他们时刻都在与死神博斗着。他们困难的每一次心跳、每一声呼吸都凝聚了对生活无限的向往,他们渴望活下去,健康地活下去!实现这个愿望,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常常被我们忽略。我们有健康的四肢,灵活的头脑,可以在宽敞的图书馆阅读可以在阳光下自由的奔跑,可是幸福是什么滋味,我们总抱怨感受不到。 什么才是幸福呢? 饿了,一顿美食就是幸福;渴了,一杯白开水就是幸福; 累了,一张沙发就是幸福……

  其实,触手可及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时时抱着“知足者常乐”的心态吧,你会发现,只要用心体会,梦里的幸福,一点也不遥远。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

  这是三位前辈对人生的感悟,他们生活的年代参杂了太多的环境因素,也造就了迥异的生活态度。我们追求的却是平凡的幸福,让我们对生活的事事非非“宠辱不惊,看窗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吧,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惊喜与意外了,抱有一颗平常心,生命的疆域会拓展的更宽。

  亲爱的读者,你对幸福的感悟与我一样吗?

  二、获得绝对幸福的方法

  庄子在《逍遥游》中还说到:有个人名叫列子,能够乘风而行。他是个已经得到绝对幸福的人,是个至人,圣人,神人。它绝对幸福,因为他超越了事物的普通区别,他也超越了自己与世界的区别,“我”与“非我”的区别。所以他无己。他与道合一。道无为而无不为。道无为,所以无功,圣人与道合一,所以也无功。他也许治天下,但是他的治就是只让人们听其自然,不加干涉,让每个人充分地、

  昨天晚上,我忽然觉得,要幸福,也许其实就两个条件。而幸福的程度,也取决于这两个条件的完成程度和完成质量。条件一:自己要很强(有多强大,就可能会多幸福);条件二:要有好的态度(态度有多好,就可能会多幸福)。二者要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我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也许很多人认为,幸福只是心里的一种感受,心里觉得高兴,觉得幸福了,就幸福了。可是,如果没有能够觉得幸福的机会,幸福又能从哪里来呢?我考虑的是,怎么样能让自己心里觉得幸福呢?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幸福呢?得先给自己创造幸福的可能性。我觉得,一个人越强大,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而被越多的人需要,就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就会很开心,不容易觉得孤单。谁不希望自己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呢?尤其是那些自己最在乎的人。

  当然,光自己强大,如果没有好的心态,那幸福也只是纸上谈兵。如果在别人需要自己的时候,处理得不好,结果就会自己也烦别人也埋怨,通俗点讲就叫出力不讨好,这样的情况,肯定没办法觉得幸福。或者,如果认为自己很强,而对于别人就不屑一顾地话,很显然,别人也不会轻易给自己好脸色看。有些人,是愿意对别人付出主动关心,而从不计较的人。心胸宽阔,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享受。当然,对于那些觉得幸福不幸福不重要无所谓的人,我这些理论,没有任何价值。那么我认为,良好的心态就是:平和、热情、心胸开阔、不计前嫌、乐于助人……

  反正呢,以上两个条件,其实缺一不可。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只有第一个条件,那就容易出现“高处不胜寒”的状况了。而如果只有第二个条件,而自己啥都不会,啥都做不好,那对别人来说,真是可有可无。当然,第一个条件,不是要说明自己是否强大,而重点是在于有多强大。越强的人,越懂他人的人,自然就越受欢迎,越容易体现自己的价值啦。

  自由地发挥他自己的自然能力。道无名,圣人与道合一,所以也无名。

  昨天晚上,我忽然觉得,要幸福,也许其实就两个条件。而幸福的程度,也取决于这两个条件的完成程度和完成质量。条件一:自己要很强(有多强大,就可能会多幸福);条件二:要有好的态度(态度有多好,就可能会多幸福)。二者要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我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也许很多人认为,幸福只是心里的一种感受,心里觉得高兴,觉得幸福了,就幸福了。可是,如果没有能够觉得幸福的机会,幸福又能从哪里来呢?我考虑的是,怎么样能让自己心里觉得幸福呢?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幸福呢?得先给自己创造幸福的可能性。我觉得,一个人越强大,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而被越多的人需要,就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就会很开心,不容易觉得孤单。谁不希望自己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呢?尤其是那些自己最在乎的人。

  当然,光自己强大,如果没有好的心态,那幸福也只是纸上谈兵。如果在别人需要自己的时候,处理得不好,结果就会自己也烦别人也埋怨,通俗点讲就叫出力不讨好,这样的情况,肯定没办法觉得幸福。或者,如果认为自己很强,而对于别人就不屑一顾地话,很显然,别人也不会轻易给自己好脸色看。有些人,是愿意对别人付出主动关心,而从不计较的人。心胸宽阔,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享受。当然,对于那些觉得幸福不幸福不重要无所谓的人,我这些理论,没有任何价值。那么我认为,良好的心态就是:平和、热情、心胸开阔、不计前嫌、乐于助人……

  反正呢,以上两个条件,其实缺一不可。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只有第一个条件,那就容易出现“高处不胜寒”的状况了。而如果只有第二个条件,而自己啥都不会,啥都做不好,那对别人来说,真是可有可无。当然,第一个条件,不是要说明自己是否强大,而重点是在于有多强大。越强的人,越懂他人的人,自然就越受欢迎,越容易体现自己的价值啦。

  自由地发挥他自己的自然能力。道无名,圣人与道合一,所以也无名。

  庄子读书心得篇二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个自满的人,是不会知礼,知义的。懂的自谦,才会明白礼义廉耻。

  庄子读书心得篇三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而可喜,面对死亡来临而可怕。那情形,该像路边的野花,庄子对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真人不易,学者说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导人出世,曾经,至亲的人离世,让我感到生命无奈,生活疲惫,很多时连“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顾此失彼,随波逐流,以为明了的事多了,却是越发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开书,参照已心。

  有时,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经历了几场葬礼。生死是庄子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的,生死纠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质、精神、爱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学佛,说人世是苦难的集合体,要历无数生离死别,得失祸患,来日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下世不要为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庄子也说“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乎。”所以庄子说,我们要懂得“顺应”,去面对,当你已无能力握着的本文来自站的领头羊时候,去放开。世上没什么是理所当然,或是横加于人的。多经历了葬礼,我懂得无论对人对物,如果只去忧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曾经相遇相守的幸运,那去到哪个世界,也并不能真正快乐。有人问佛祖,什么是佛?佛说,无忧是佛。原来,现在脚下的土地,也可以是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与众不同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里庞杂,回归自然便直观,生命是八个数目字和一条小桥,像德兰修女1910—1997,周1898—1976,在看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个数字。我是人类社会的瑰宝,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桥赏过风光,“活好当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为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愿望的本真,书里娓娓而出。外面实在太吵了,在信息、物质、欲望膨胀的今天,滋长出原始森林里蔓藤一样的人际网,已天天疲于奔命,却发觉满足更难,快乐变小。“心为形役”原来心被外物奴役着,心当然是高兴不起来。是时候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声音。见过有种培训课程,学员要每日停下来和自己的手手脚脚,耳朵肚子身体各部说说话,关心它们过得怎么样。这近本文来自站的领头羊公于庄子的观心入门。“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庄子说的耳聪目明,不在于听得、看得有多高远,而是能听见自己的声音,看见自己的心。心要见,必先静。“水静尤明,况精神乎,圣人之心静乎。”水能映本文来源:照天地万物,是水清静的时候,风浪大作之下水映不出东西,人心亦然,心湖急流暗涌,世界万物也照不进人的心。

  “庄子把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叫善养生者。”以心为镜,才可看清现状,联系过去,看到未来。“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闭上目,静静的,我问我自己的心,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梦,怎样努力过?你心里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一幅画卷?“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奈何。”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不会花时间在不该当的事情上,不会因为执拗、较劲追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于丹老师说,为了娶绝色女子,为了虚荣嫁给富商,离开了爱情,于是此生与他(她)错过了;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结果猴子给逮着了。“丧己于物,失性本文来自站的领头羊于俗,谓倒置之民。”将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开,以心为镜照见自己,再去思索问题,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他的生活状态。”且好的心态,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艺重要,像运动员往往场上显不出场下的好成绩;搭在板凳上的板条我可以轻易走过,但横到悬崖上就我就却步了。静心达而见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颗清明的心,以规律迎合规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会游刃有余,做得更好。

  书禅明了一种“道法自然”的生命状态,以真求真,以真发现真,“大道合乎自然”是庄子所有理论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们平常断章取义的无为、懈怠、隐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们才能最后获到大自然里“和缓的凝聚力”。天地运行,万物更迭,四时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间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大圣大哲,能聚贤纳士传授至理,是他们不可或缺地拥有和缓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国,骨子里就是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团结共济和谐发展,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里不息不灭。“和缓的凝聚力”,让我们的心恒久澄静清明,精神有了足够的强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静而观己心,洞明规律,勉力,顺应。

  看了庄子读书心得的人还看了:

1.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2.庄子读书心得800字

3.读《庄子》心得感悟

4.读庄子心得体会

5.庄子心得读书笔记

6.庄子心得读后感

    15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