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学习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最新

淑燕分享

要明确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责任,在课堂教学、日常言行中注重自身表现,禁止任何人利用学校讲台、讲坛等阵地散布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提升教育引导能力。一起来看看学习“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最新,欢迎查阅!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1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我们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法治中国新图景。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二字清晰呈现;中办国办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法治逐渐成为一种全民信仰。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2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3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对于我区而言,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更是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各项决策政策的基础和关键。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教育特别是校园教育作为构建基础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校园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知识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无论在形式上、方式方法上还是技术上都需要与时俱进。只有做好校园民族团结教育,才能筑好民族团结繁荣之基。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环境造就人才,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各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将民族团结作为基石,对各族学生一视同仁,对各民族的禁忌和风俗人情加强教育,积极构建民族平等、民族共融的良好环境。各学校应结合所在地的民族结构、人文环境和教育工作实际,通过设立班级墙报、民族知识角、民族文化墙等宣传栏,提升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营造校园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其次,发挥教师带头主导作用。作为校园教育的引导者,教师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起主导、示范和表率作用。各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培养和锻炼,选配政策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民族政策常识专职教师,努力提高教师民族团结理论水平。要明确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责任,在课堂教学、日常言行中注重自身表现,禁止任何人利用学校讲台、讲坛等阵地散布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提升教育引导能力。

最后,多举措提升教育实效。要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优势,挖掘教材资源,巧用教学媒体,寻找教育的切入点。要高度重视课本教材的开发和民族团结教育的课题研究,结合各民族地区实际,组织编写适用于本地区、各年龄段学生学习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要重视课堂外民族团结教育,采用聘请民宗委工作人员担任校园民族政策辅导员等方式,积极举办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让民族团结教育走入学校的每个角落,扩大民族团结教育的范围,提高教育实效。

    45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