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体会5篇
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高自己,努力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一起来看看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查阅!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体会1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中央四中全会精神,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省委党校在全会结束不久,于11月1日下午组织中青班学员召开会议,由副校(院)长余甫功同志传达了全会精神;我所在的中青三班一支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求全班学员在外出社会调查期间加强自学,并于11月13日晚专门召开主题班会,对全会精神进行集体学习;班会后我所在的第三小组紧接着开展小组研讨,围绕全会精神畅谈心得体会。在参加一系列集体学习和认真自学过程中,我对全会精神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和体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潮头,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水平达到了新境界。全会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一篇闪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必将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制度自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一、全会精神及《决定》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治理保障。
制度是国家之基、社会之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注重发挥制度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并在1956年完成私有制改造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当代中国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奠定了制度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并提出要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命题,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宁、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说,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制度建设是根本与长久解决之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面对前进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握我国历史进程和时代发展潮流,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推出一系列治理举措,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提出的13个“坚持和完善”覆盖13个方面的制度,内容完整系统、内在相关、有机协调、相互配合,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宏大格局。《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一个与国家现代化总体进程相协调的总体目标,旨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强大支撑和保障,必将有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全会精神及《决定》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基本依据。
“中国之治”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会首次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首次集中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为我国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国家制度建设上高度自信,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基本依据。
“社会主义制度好在哪里、优越性体现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走得通、走得好”……,全会《决定》作出了明确回答,集中概括为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每一条都经历了历史和实践检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实践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决定》集中概括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使我们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认识更加深刻,对“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进一步使我们坚定立场、把准方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进一步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新的更大奇迹,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三、全会精神及《决定》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
世界怎么了,世界将向何处去,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世界更加瞩目中国成功的秘诀。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当今世界,一些国家长期陷入社会动荡、冲突不断、战火纷飞,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制度建设落后、治理能力疲弱。反观中国,国家稳定、社会有序、人民幸福,一片欣欣向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正是这样的中国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无可争辩的事实也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和治理经验的有益成果,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全会《决定》集中概括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和13个方面的制度,不但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指明了方向,也为人类社会制度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
全会《决定》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在制度设计层面确定对外关系,有力回击了西方国家所谓“国强必霸”“文明冲突”的论调,使伙伴关系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新模式。《决定》提出“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等等,这些举措也表明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寻求与各国共同发展,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贡献积极力量。
四、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贡献力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当前,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在党校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全会精神和《决定》学懂弄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通过强化执行力才能使制度功效落地,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青年干部要树立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学会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按照制度要求落到实处。贯彻好全会精神,关键要结合工作职责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比如,我所从事的检察工作,就要围绕《决定》提出的“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预,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要求,在坚持和巩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为法治中国行稳致远作出贡献。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体会2
2020年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今年宣传主题为“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近年来,青少年群体的近视高发问题、老年群体的白内障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工作的“关口前移”、沙眼和青光眼问题的“全球化”……都成为威胁当代群众眼健康的表现形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就是爱护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殷切嘱托干部群众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共绘江山丽景图。在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几条“战线”上,广大党员干部深情诉说着魄力、实力、耐力合力并趋的新时代“爱眼说”。
立足大局,充盈着“不为浮云遮望眼”的新时代魄力。有人说,心有多大,眼界就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迈向新时代,就要开启新征程,无论是登高望远看清主流,还是把握大势扫清障碍,都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新时代魄力。在立足民生大局下,为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要因时因势调整作战攻略,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三循环”,在困境难点中育新机、开新局。党员干部在面对“浮云”而停滞不前时,要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同步增强大局意识,学会“十根手指弹钢琴”,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同时,要科学研判形势,把具体事务放在全局工作中去思考定位、谋划部署、动员指挥,切勿“一叶障目”、偏安一隅。
攻坚克难,积淀着“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新时代实力。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成长与奋起中的新时代实力在这次战疫中被无限放大,把磨难当“养料”,4万余名白衣战士同时间赛跑,14亿中华儿女同袍共情、无所畏惧,亿万志愿者、“后备军”、下沉干部等守望相助、共待“全面胜利”。纵使前路“暴风劲雨”,为求“月明”胜可期,要有“拨开云雾”的新时代实力,不仅是积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干劲,更要锻造看透本质、科学研判、未雨绸缪的斗争本领和实力。党员干部深知“温室长不出参天大树”,要跳出“求稳怕乱”思想桎梏,从惯性思维、“标签化”束缚中解脱出来,汲取经验教训,让视野更宽广、眼光更长远,砥砺全体党员克难前行。
回归初心,激荡着“从发坡头向东望”的新时代耐力。“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期盼和根本要求。新时代有新使命,我们党永恒不变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次战疫展现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让世人惊叹、为最后胜利积蓄后劲,激荡着“从发坡头向东望”的新时代耐力。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时,把眼光向内看,唯有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唯有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唯有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站稳主心骨和贴心人的“人民C位”。无分南北、无分老幼,不漏一人、不落一户,是我们党为民履职、为民造福的真情实践,要用心用情持续发力,赓续传承新时代“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春风处处有甘棠。新时代党员干部“爱眼说”,不仅包含珍视眼睛、开阔视野的基础要义,更是在实践经历中不断彰显的时代合力。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体会3
5月21日,2020全国两会正式开启。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重点工作,其中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要求,要“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合之道”,才能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让全国人民增强定力、提振士气。今年还剩7个多月,200多天,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探索党建引领与脱贫政策、基础设施与脱贫成果、致富本领与脱贫红利“合之道”,关键在治理之“根”、改革之“源”、民生之“本”,一丝一毫不能放松、一分一秒不能停顿、一户一人不能掉队。
探索党建引领与脱贫政策之“合”,筑牢乡村治理之“根”。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下,聚全国之力、汇各方之智,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各项体制机制,在劳务协作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近日,毛南族把“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实现整族脱贫,4000多个特色产业覆盖达100%。在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情况下,抓党建促脱贫、抓重点补短板,统筹兼顾“已摘帽、边缘化、未摘帽”人员实时监测,推动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平稳转型,提高产业扶贫力度和带贫能力,有力推进乡村法治、德治、自治治理能力。同时强化党建引领常态化“督战”,压实责任稳固“大格局”,做好就业与产业扶贫力度融合、资源与资金帮扶力度整合“大文章”,层层推进、落地有声。
探索基础设施与脱贫成果之“合”,激发深化改革之“源”。农业结构调整优化需要持续性、长效化改革,深化区域合作定点扶贫在取得决定性成就上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产业基础薄弱、项目同质化同构化、就业不稳定等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多措并举巩固成果至关重要。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牢固树立城乡普惠性发展理念,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村级公路、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等设施设备提档升级。要“定岗、定责、定标、定人”实施“最后一公里”专项治理,建立长短结合和标本兼治体制机制,稳住农业生产经济“基本盘”,驰而不息抓好贫困地区“双基”建设,集中资源、强化保障,为“底盘稳、成果牢”目标任务积累经验。
探索致富本领与脱贫红利之“合”,夯实农民主体之“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精准划分扶贫群体应保尽保,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强化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是关键,决不能“一兜了之”“一分了之”。对于欠发达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地区,要在释放脱贫红利的基础上探索“富带弱、大帮小”协作机制,切实解决体量“大而不强”、品种“多而不优”共性个性问题,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过渡期内强化基础农作、特色农基产业链循环带动,提升减贫带贫能力,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持续作战、持续“造血”,创造社会综合效益,携手共赴“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体会4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春天的盛会如期而至, 中国的“两会时间”开启。
迎着初夏的讯息,载着人民的希冀,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汇聚北京,共襄国是,共谋伟业,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状态,履行神圣职责,用“最美的声音”唱响“春天的故事”。
2020年度是新 中国成立71周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害之年,也是全国人大成立66周年 人民政协成立71周年。在 新的历史方位下,今年的全国两会,承载着更多更高的期望,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来自于人民群众,具有 广泛代表性,是两会参会的主体。代表委员担负着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国家交付的光荣使命,他们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都会非常引人注目。
“最美的声音”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心声,凝结着亿万大众的意愿和期盼。一年来,广大代表委员深入田间地头 工厂车间,体察民情 倾听民意,为两会注入民声能量。一年来,怀着对人民 对国家的一片深情,代表委员们博采民智火花,汇聚发展动能,为打好三大攻坚战 深化改革开放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完善社会管理等建言献策,用汗水和心血书写出一份份建议和提案。“最美的声音”是代表委员一年的履职故事,体现着代表委员的责任 担当和作为。
为赴盛会,发出“最美的声音”,代表委员们早早就做足了 “功课”,可谓有 备而来。保护河道开发的建议 有 关个人隐私保护 保护传统村落 加快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送文化下乡的提案等等。代表委员们 牢记责任与使命,心 中充满神圣与荣光,使“最美的声音”更加聚焦民众关切,切 中发展现实。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代表委员们积极参政议政,发出时代“最美的声音”,道睿智谋事之言,献务实管用之策,将为改革发展凝结强盛动力,不 断促进党心民意的交融汇聚,推动政治文明取得更大进步,走好复兴之路上的要害一程,让人民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体会5
春来好时光,正是读书时。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即将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欣然作序,强调要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高自己,努力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
在学习中深刻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波澜壮阔实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管发展形势多么复杂、发展任务多么艰巨,我们都需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具备足够的能力水平,而全面系统有效地学习则是先决条件。如果放松了学习,我们就会有本领恐慌,在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以新的表现形式出现的老问题面前,就会“盲人摸象”“雾里看花”“不识庐山真面目”,遑论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依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干事创业、战胜困难的本领,在变局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在学习中主动坚持对标对表的方法论。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全方面内容,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再阐释、再解读,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再擘画、再部署。教材中的重要内涵、重要观点,是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工作、推动发展所要搭好的“天线”。在对教材的学深悟透笃行躬践中,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与实现路径,使全国广大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
在学习中积极描绘美好中国的新图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答好时代问卷的“必答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解决这个矛盾、逾越这个鸿沟,在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教材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主题,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积极回应了人民期待。教材的刊行与使用,在全国干部中将进一步启迪智慧、激发热情,使之为实现国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不懈奋斗。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2020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