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20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芸宇分享

  中央宣传部15日追授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矢志不渝,永葆初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五篇,希望你喜欢。

  2020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

  卢永根院士出生在香港,后来扎根内地,兴农报国,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论文抒写在广袤大地上。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他的一生,饱含着对祖国最深沉的大爱。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宣部追授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

  对党忠诚,“香港仔”的“中国心”。卢永根曾说“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他用义无反顾的抉择,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更是一位信仰坚定、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习卢永根永远对党忠诚,始终跟党走,有坚定的信仰,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一生。

  穷己为人,“布衣院士”的“穷”与慷慨。卢永根生活中节俭朴实,是‘布衣院士’;但他在工作中慷慨大方,毕生积蓄回馈教育事业。他的人生字典里只有奋斗和奉献,唯独没有自己,这种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彰显出共产党人鲜亮的初心底色。作为党员干部应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为国尽力、为民谋利,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保持激情干劲,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不忘初心,“科学家”的爱与奉献。卢永根曾说“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他一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长期奋斗在农业科学研究第一线,以奋斗姿态投身于科研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以非凡担当和忘我拼搏成就了爱国知识分子的价值。我们应该像卢院士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党爱国,发乎于心、现乎于行,始终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勇于拼搏,敢于担当。

  卢永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是时代的楷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榜样。他一心向党,爱国为民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我们新时代青年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

  2020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

  有一种信仰,叫赤诚报国;有一种大爱,叫“布衣院士”。2019年8月12日凌晨,89岁的卢永根院士因病辞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卢永根同志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用真心真情、用生命火热绘制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执着,将会闪烁着永不熄灭的闪亮光辉,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赤诚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样赤诚前行,就必须始终做到一个“忠”字。卢永根把对党的忠诚,深深地镌刻在了灵魂上。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他躺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坚持全程听完十九大报告,并参与随后的学习、讨论。华南农大党委副书记钟仰进说,“卢永根诠释了党性的力量。”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艰难险阻,都始终坚定对党的信仰和热爱,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时刻不放松,时刻不懈怠,带着坚定执着赤诚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样赤诚前行,就必须始终做到一个“勤”字。“勤政务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好干部的要求之一。卢永根就是一位一生勤奋的党员干部,直到70多岁,他仍然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野生稻种。实干是发展之基,实干是成事之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任务,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勤勉务实,无论干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坚韧不拔。要做到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成,特别是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更要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用工作实绩赤诚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样赤诚前行,就必须始终做到一个“廉”字。卢永根常说,“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2017年3月,他以夫妻的名义将毕生积蓄88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华南农大。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对“围猎”的阿谀奉承,党员干部必须坚守本心,坚守对党的誓言,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干净坦荡。要敢当“黑脸”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从严管好身边的朋友、亲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始终带着“清风”赤诚前行。

  2020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3

  中宣部近日追授中科院原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义”这个大问题。87岁,将几乎毕生积蓄880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89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一生,无私奉献给中国水稻科研事业。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其研究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他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打开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卢永根选择了教师行业,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育人。作为一名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学生。立德树人,终是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培养和感召之下,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并成长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卢永根的爱党爱国、为民奉献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我们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

  2020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4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选择,选择决定人生方向,选择决定人生道路。我们在面临选择时的一念之差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错误选择看到的是眼前的苟且,享受的是短暂的安逸舒适,而正确选择则能看到诗和远方,同时能让人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怨无悔。中科院“布衣院士”卢永根在人生关键时期面临了四次选择,正是由于他在选择的十路口作出了正确选择,也才造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践行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对卢永根而言,“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实至名归。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又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着眼长远,要从利国利民、爱党爱国的角度去作出正确选择,方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方可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择一种信仰坚定正确方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信仰难免空虚或迷失方向。共产党人作为无神论者,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1949年,年仅19岁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每位党员干部要不忘入党誓言和入党初心,坚定政治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有作为,牢记宗旨为人民。

  选择一份事业作为服务平台。事业是我们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国奉献的平台,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基。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去奋斗,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卢永根选择了水稻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他用毕生精力,始终与他所热爱的农业、水稻遗传“较劲”,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卢永根研究团队近些年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你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初心,无论你从事的什么事业,都能绽开出最漂亮的生命之花。

  选择一种告别抒写赤子襟怀。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在生命的尽头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将骨灰洒在自己热爱的那片土地,有的人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有的人则坚定地做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卢永根就是后者。一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大设立教育基金;个人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最后一笔党费有1万元之多,老伴帮他代交给组织……卢永根悄悄地走了,走得干净彻底,走得了无牵挂。他选择的这种不同常人的告别方式抒写的则是赤子襟怀。他心里始终装着的是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装着的是他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从卢永根院士身上,我们要学习他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守初心、践行使命的赤子襟怀。

  2019年8月12日4时41分广州,我们又永远失去了一位科学家,卢永根院士,享年89岁。他是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1930年12月2日生于香港,广东花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

  由于不在领域内,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卢永根院士,是啊,我们每天都知道某些明星的消息,某些烂七八糟网红的消息,可是科学家,我们太少知道他们的消息了。我们儿时,有多少人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啊,成为了科学家就更好地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现在我们都长大了,这份理想早已离我们远去,科学家,听起来多么光荣的称号,渐渐被我们这琐碎的生活给彻底淹没了。

  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数学,那时候的想法就是要想成为科学家,必须学好数理化,后来渐渐地,分数就成了我们追逐的目标,高考成了我们必须逾越的龙门。为了分数而学习,为了高考而学习,完全取代了为了理想而学习。很多时候,我们不再爱学习了,考试就是痛苦,分数就是折磨,总是考第一的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人的努力,都被名次压垮了。

  后来加入了社会,工作了,科学家的梦想就彻底远离我们了,为了枯燥乏味的琐碎生活有那么一点色彩,我们拼命挣钱,似乎挣钱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科学,那是别人的生活,那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世界。

  甚至连我们能接触的所有媒体,都充斥了各种明星、网红的消息,是啊,他们更具谈资,他们表面上的光鲜似乎更值得我们追捧,他们是这个社会浮于表面的美,他们可以使我们暂时忘却生活的艰辛,以为嘻嘻哈哈地可以这样走完一辈子,但事实上呢?

  真正让我们这个世界更进步的还是科学家,是他们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深刻,让我们懂得更多的真理,让技术更先进,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生活更美好。他们仍然是最伟大的,不会因为甚少有人关注就会失去光彩。我们最敬爱的科学家们,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被人知道,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个社会,为你我,默默地奉献了一生,他们是最值得我们铭记的。

  2020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

  2017年3月21日,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两人共捐赠毕生积蓄合计880万余元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这是华农校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当时卢永根已生病住院,为此次捐赠,特意从医院来到银行。仅在其中一家银行,转账业务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徐雪宾教授回忆夫妻二人商量捐款的经过:卢永根身患重病住院,徐教授聊天时问起身后对存款如何处置,卢永根只说了一个字“捐”;徐雪宾心领神会,马上回答:“好!”——两个字的简单交流,毕生积蓄处置完毕,夫妇俩伟大的精神和人格充盈其间。

  捐赠时的慷慨与老两口平时生活的节俭恰成鲜明对照。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在他们家房子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几张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这些简易的家当,已经陪伴他们半个多世纪了。“不舍得扔,这些东西没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有尽其用。我认为生活过得好,不是单纯地追求所谓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万事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卢永根说。

  在入院治疗前,年过八旬的卢永根夫妇家里没有全职保姆,都是自己打饭或做饭。卢永根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忙碌地回复邮件,拿起放大镜读书、看论文。一到中午,他就拎着一个铁饭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园饭堂,和学生一起排队,打上两份饭。每份饭有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和二两饭。在饭堂吃完,卢永根再将剩下的一份饭带回家给老伴徐雪宾。

  对祖国深沉的爱,贯穿卢永根的一生。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他曾三次到国外探亲和访学,在异国丰厚的物质生活面前,他选择学成归国。

  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他不选择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原因,卢永根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他曾公开发表文章说,“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

  卢永根的导师丁颖教授被誉为“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之父”,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而卢永根的学生刘耀光也在2017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一门三院士”,传为佳话。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农校长。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

  对即将出国深造的每一位教师,卢校长都要与他促膝谈心,勉励他们早日学成归国。“学成报国,学成归国,这是最根本的”。

    上一篇:2020停课不停学学习交流个人心得体会800字【5篇】

    下一篇:关于抗击疫情网课个人交流心得最新5篇

    37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