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有关英雄事迹心得体会

新华分享

心得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包括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思想认识、经验总结等。接下来给大家分享有关英雄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写有关英雄事迹心得体会有所帮助。

有关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1

怀揣报国的热情,从大学的校园一脚迈向部队,思想情感的煎熬与升华,念其那段生活,往往希望别人知道我的首先是新兵高明做的怎么样,而不是大学生新兵高明表现如何,我深深的为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切深感骄傲,同时,我用实际行动也深深的想让母校为我自豪,然后才是新兵高明是大学生,就像著名作家余华师哥那样。

有人说我傻,好好儿的大学不上,跑来当兵,在时间和文化的交点上不进则退,两年的时间你将落后与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多少,不瞒大伙说,曾经也彷徨过,迷茫过,两年后有的同学也许辉煌腾达了,就像来部队时有位同学就成功晋级百事新星大赛的冠军,名利双收是铁打的事实,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母亲骄傲,我也一样,不来部队,几年后也许我过的&39;会很不错,大学毕业读对外汉语的研究生,以后去韩国当中文老师,巨大的经济财富会回报给家人,相比现在一个月二百元的津贴,只相当于以前在北体大附中认教时一天的工资,或者在给韩国学生上课时,半个小时就能换回来,那时候我沉默了,人往往总是站在幸福的尽头四处不停的张望着别人那头的快乐与悲伤。

青春是道明媚的伤,我们在丢失的同时也在不停的收获,岁月就是这样不饶人的将年龄这顶大帽子扣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上,要说在我这个年龄已经不是再去追求什么刺激,是责任心,学业事业,一路走到新的兵队的尽头,我很清楚自己来部队是为了什么是在做什么,做的怎么样,俗话说,文治国,武安邦,我很知足现在拥有的一切,璀璨的文学是我的精神支柱,角色的转变,我成了一名头顶国徽的军人;学生.老师.文人.军人各个角色的转变我乐在其中,无怨无悔,嫩寒锁梦因春冷,英气袭人是苦香,携笔从戎,层层欢笑,淋漓尽致,寒冬腊月的天气里,冷暖自知,谁能说未来又不是另一番景象呢!谁能说我们这些身披绿装的男儿是真正的傻,没有我们的付出有万家的阑珊灯火吗?走入军营后,我们的思想也许在现实面前经受过各方面的斗争与痛苦,但是,祖国和人民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谁不是满怀赤子之情有胆有量的想赶在最前面排忧解难。我们的生活并不奢华,可是,我们有无尖不催的抱国之志,弗洛伊德说:“人最怕的失去自己最贴心的朋友,但,更可怕的是没有精神支柱,了无一事平庸的度完一生,我们奉献的虽然是青春,是自由,但,我们得到的是崇高,是道德上观念,价值上的升华。

有关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2

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0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0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有关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3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还有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贵资源,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

红色资源作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记录,承载着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使命,无论岁月如何更替,世事如何变幻,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就能够传承好红色传统、红色精神、红色基因,让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

用好红色资源,要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红色的故事源远流长。红色资源是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保护红色资源,就是在保护我们国家的历史,就是在传承我们民族的灵魂。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功能首先要在保护开发上下功夫,通过建好红色阵地,坚决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彰显新的时代价值。有效保护、开发、运用好红色资源,应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保持原样原貌原色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呈现真实,以此唤醒人们的内心世界、思想灵魂,穿越烽火连天的岁月,感悟革命先辈、仁人志士为国家命运、民族大义牺牲奉献的可贵精神。

用好红色资源,要做到体制与机制并行。红色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综合性的功能与价值。各级党委要把红色教育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机制,把红色教育贯穿到党员教育管理、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教育全过程,形成红色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的良好局面。要建立红色资源协同开发机制,统筹政策、信息、技术、实物等各种有效资源,形成组织、宣传、文化、教育、网络、媒体、学校等联合研究开发的工作体制机制,提升红色资源的历史性、文化性、实效性。要建立红色资源保护机制,完善和实施红色资源保护规划,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即修,严防损毁和人为破坏,着力解决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要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让红色资源得到永久保存。要规范红色资源开发行为,既保护好不可再生的原生性红色资源,又能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其新的内涵,研发和创造出新的教育资源成果。

用好红色资源,要做到党员与学生并举。红色资源是最生动的教材,需要我们常翻阅、常倾听、常思考、常感悟。各级党组织要把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作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以及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使红色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要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主题党日等时机,到红色馆场、革命圣地开展红色教育。同时将参观红色资源教育与学习红色经典著作、举办红色文化报告会等结合起来,形成系列化、系统化的教育活动,切实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党员干部的精神血脉中。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开创伟大未来的生力军。要注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对青少年的红色教育,推动红色文化进学堂,促进红色资源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勤奋学习、报效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有关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4

春节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今年的春节变得与众不同。除夕夜,没有了欢歌笑语;初一,没有了走亲访友。许许多多的医务人员放弃团聚,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逆行挺进疫区,而我的妈妈就是其中一员。

我妈妈是浙江省中医院ICU的一名护士,经常戴着一副眼镜,留着一头长发,平时脸上总带着微笑,给人一副和气可亲温柔体贴的感觉。以往,在我的心目中,妈妈是一个严格,却又有一点胆小的人。比如,有一次家里进了一只老鼠,妈妈看见了老鼠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吓得哇哇大叫。

可是,我又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在我们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妈妈响应国家的号召,毫不犹豫地写了请战书。初一一早,我就看见妈妈一边劝说和安慰弟弟,一边收拾衣物,急匆匆地赶往集结地,打算向武汉挺进。半夜,我问爸爸说为什么还不睡,爸爸说“我要等妈妈到了才干睡”。

之后的几天里,我有点担心妈妈在那边的情况,期望妈妈早日归来。但是,在和妈妈视频通话中妈妈却乐观地开导我说“不用担心,那边防护很好,让我们放心,不必担心!”

这就是我勇敢的妈妈,我以后碰到艰难也努力做到不要退缩,不要逃避,做一个像妈妈一样勇敢的人。

有关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5

阻击疫情,人人有责。这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在这场举国上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阻击战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令人扼腕痛惜的现象:宁波一次聚餐祈福致25人感染、海南发生12起聚集性疫情、山东发现聚集性疫情60起……

大灾当前,需要重锤敲重鼓,各地仍须加强疫情防控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这些年来,国家持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党的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全国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实践出多种基层治理的模式和体系,如新时代“枫桥经验”、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4+6”运作模式、山西长治“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杭州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等。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疫情防控的基础。打败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瘟神”,需要各地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严防严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作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方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基层治理的成效。江苏省委书记被村民拦在村外、无人机喊话驱散聚集人群、杭州“武林大妈”志愿者24小时值守巡防……和在一线战“疫”的白衣天使相比,无数基层防控人员同样可爱可敬。

当前,全国即将迎来“返岗、返工、返学”高峰节点,疫情防控正处于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

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行之有效群防群治案例,如2月4日杭州市明确要求全市所有村庄、小区、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

守住自己门,管住自己人。城市内部的封闭式管理从最基层处定位流动人员,从最根源处强化管控,无疑是一种量化细化的闭环管控有效举措。

有关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6

她是一位女将军,一身军装,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她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她与自己的科研团队,于大年初二赶赴一线,分秒必争展开疫苗研制工作。

她是我国工程院院士,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抗击非典、终结埃博拉病毒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信仰坚定,深藏功与名,她就是陈薇!

逆行的铿锵玫瑰铸造生命的盾牌

今年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54岁的陈薇少将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2天后(1月28日),由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地方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她的每一次挑战,都是在和生命赛跑。

4天后(1月30日),紧急展开的军事科学院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加快了确诊速度。这位1991年经特招入伍的女少将,此前已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多年以来,陈薇一直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无人区”探索,曾经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成果,让她成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的学术领头人。

每次出征都是一场硬仗,哪一次“赴约”,不是舍命为国?

从清华到军科选对赛道,用心做事选择、坚持、淡然、家庭,这四个词贯穿了陈薇的一生。

陈薇是土生土长的浙江兰溪人,1988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1991年清华毕业,她被特招入伍,进入了军事医学科学院,从此信守自己对这份科研工作的承诺。2003年初,陈薇赴美进修,毅然婉谢了年薪10万美元的高薪挽留,提前回国挑起了研究室的工作重担当年陈薇参军想法的背后是一片反对声,周围的同学不仅没有一个选择去部队,而且就连陈薇的父母,也希望她能够大干实业,但是陈薇坚持自己的选择。

志当存高远行且积跬步

部队的生活单调而清苦,对身心都是巨大的磨练,许多同批特招的同学陆续选择离开,只有陈薇坚持下来。无论周遭的环境如何,甚至得知与同学收入的差距在百倍以上,她从未动摇军心。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笼罩在非典的阴霾之下。陈薇率队在最短时间内,率先推出防治非典新药——重组人干扰素喷鼻剂,并获准进入临床试验。那一年,陈薇同特级宇航员杨利伟等人一起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殊荣。面对突如其来的鲜花和掌声,陈薇的心态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

在清华校风“行胜于言”的熏陶下,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早已成为她的习惯,能做实事,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才是陈薇努力的意义。

钻坚研科、爱国如家每一步都在书写历史在峥嵘的军旅岁月中,陈薇体会到:能打胜仗不仅要有勇有谋更要学会先下手为强多年前,陈薇团队开始进行,“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研究。当时有人曾质疑过她,没有疫情爆发,做疫苗有什么用?陈薇当时没有作答。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陈薇团队成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也是首个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在研究期间,陈薇去了塞拉利昂孤儿院当得知有几十个孤儿都是因为埃博拉病毒失去亲人时她更加快了自己的科研速度她希望在这世界上不要再因为埃博拉产生更多的孤儿在2015年,她带领团队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使中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全球化的今天,病毒传播不分国界。陈薇不仅守护着中国,同时也守护着世界!

    220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