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中医心得

新华分享

中医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医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医心得(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中医心得篇1

中医虽然已经明确认识到了寄生虫、厉气、胎传等疾病病因,但是在治疗上仍旧应用辩证求因入手,其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我认为其重要原因是中医的理论整体性使然。因为并不是这些疾病只要杀死了寄生虫或者将某些传染源清除掉以后就能使身体马上回复到健康的阴平阳秘的状态,因为在这些疾病的发病的过程中已经造成了机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的病理改变,所以中医还会在杀灭这些治病因素的同时,还要增加调理已经由于这些疾病导致的阴阳气血脏腑失衡的改变,从而来进一步扶正祛邪,尽快使机体康复。比如在治疗肠道寄生虫服用清除寄生虫的专用方剂的同时,还会从中医湿热生虫的病症辩证认识论上着手清热祛湿,用以调理机体。

再有就是,或者病变的体征表现正好就是这些疾病从健康发展到初病再到病情一步步严重的病理环境。如肠道寄生虫病的病症可见有湿热表现,或者湿热正好产生比健康状态更趋偏碱性或者偏酸性的肠道寄生虫优势生存繁殖环境,这同样也是机体调节或者说是正邪交争最终正不胜邪而发病的明显病症表现。所以,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即从清除寄生虫卵入手又从调理机体阴阳脏腑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提高机体机能入手。

分别此类疾病的标和本,从致病因素说寄生虫卵是本,体征表现是标。从脏腑机能来说湿热是本,寄生虫卵是标。在发病的过程中,从初病到病症严重两者标本可以互相转化,中医恰恰是从标本兼治的理念全面进行治疗的。

中医心得篇2

此假期我在泸医附院消化内科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见习,通过此次见习,我学到很多书本上有或无的知识,为以后医学之路埋下了信心与勇气。

到医院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地形,试问一个患者或家属问你:"老师,____检查室往哪走?"你哑口无言,那是多么尴尬多么不专业的事儿。所以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了解胃镜室,CT室等的位置。

在科室里边,我是跟在一个认识的学姐后边,随着乙片老师查房。每个片区都有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生。每个住院医师分管几个床在上级老师指导下开医嘱,每个实习生分管四个床,负责该床病人的病历书写,与患者沟通了解情况,陪伴检查,在老师查房时汇报病情。

想其外面总是传着医生是屠夫,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其实我眼里的老师们充满了人性关怀。他们再开药时会考虑到病人的经济与医保报账,开药多是尽量便宜实用的。他们在为患者查体前总会把手和听诊器捂热,查体后细心为患者拉上衣服盖好被子,从小是可以看出医者仁心。另外以前听说滥用抗生素,我想那只是小部分人影响了大家吧。

至少在我眼里,老师们在用抗生素前都会讨论感染是否明显,严重程度,绝不滥用。这对我启发很大,我暗暗发誓以后要做个仁心仁术的好大夫。

关于与大家处好关系是很重要的一点,笑容不可少,不管是面对老师,学长学姐,还是患者。对与不懂的,认真向学长学姐请教,他们其实很愿意告诉你。甚至后来不需要问,遇着重要的他们也会说,告诉我是什么为什么,这让我感到很大的温情,我想我以后也要这样对我的学弟学妹们。

关于科室,消化科是内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由于消化系病种类较多,牵涉的器官也较多,各种症状和体征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这为大家锻炼临床基本技能和技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因此,在消化科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学长学姐有意识地锻炼有关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问病史、查体、病历书写、诊断思维等等,而我则跟在他们后面,听,写,记。早上跟着老师查房,先是新病人,查后老师会在办公室里根据患者其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对病人做出初步诊断,并予以相关治疗,重点是传授给学生们一种诊断思维以及交待大家工作中相关注意事项。这个时候是锻炼诊断思维与科室相关疾病及各病重要特点的关键时刻,我会将其记录下来,如果有明显体征就去病床上观察,有不懂的就问学长学姐或回寝室查资料。然后了解和熟悉有关消化系统的解剖,疾病的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等有关知识。

查房结束后,实习生写病程记录与查房记录,我则在旁看,然后自己在草稿本上写,让相熟的学姐批改。但是总会很粗陋,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去问去查体,刚开始会害怕会尴尬会结巴,看着病人躺在那就不敢进去。第一次去查体,老师说____床肝肿大很明显,可以去感受一下。我触了很久,始终没触到,到后来才发现手在不停的抖,自然无疾而终,匆匆掩上患者衣服,灰溜溜离开。随着时间渐渐过去,摸索出一些,在心里自己当成是实习生给自己打气,然后庄重并真诚的征得病人同意,用心检查,开始能触到脾肿大了,能听出干湿啰音了,然后用笔记下来,将有些情况告诉管床的学姐。其实后来发现病人往往很乐意你去检查,因为他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与关心。所以很多事情需要的是勇气,相信自己,跨出那一步,成功其实很近。

当然,不管是查房还是新收病人。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先由病人诉说,然后医生经过问诊查体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发现客观变异,然后作出诊断。问好病史和做好体格检查始终是建立诊断的基础,是对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因此临床医生掌握问诊方法,抓住问诊要点,学会善于从病史中得到启示,然后进行宏观和微观的体检,并善于用简单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作出合理诊断,当然这需要多年经验与细心体会,我相信自己目前还做不到,但我会向之奋进。另外在消化科,应特别注意患者年龄和性别、职业、生活习惯以及过去史等内容,比如老年患者病发癌症几率大,怀疑

肝硬化患者要问家族里是否另有肝炎患者;以腹痛待诊为例,其病因可能在腹腔,胸腔,或者是全;消化内科在体格检查方面,除了全面系统的检查之外,;关于辅助检查,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要了解和消化科有;附院消化内科很多腹痛待诊,呕血待诊,黄疸待诊收入;消化内科的治疗也有很大规律性;十几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已近尾声,还有很多病例没有说明,还有没多见

肝硬化患者要问家族里是否另有肝炎患者。常年吃泡菜者病发食道癌与胃癌几率较常人大 。

以腹痛待诊为例,其病因可能在腹腔,胸腔,或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为了诊断和鉴别诊断,除必须问清病程,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外,应问其与饮食关系,大便性状,以确定其病是否在胃肠道,有否发热,黄疸,过去发作史,有无结石等以了解是否病在胆道,有否呼吸系统症状及疼痛与呼吸的关系,有否小便异常和疼痛放射,或者疼痛和运动的关系等等以了解疼痛是否与呼吸系,泌尿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对女性患者还应问其和月经关系,盆腔器官情况。但也可能先有客观发现(如普查时发现甲胎蛋白的异常),然后进一步检查而确定诊断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严谨的思维,认真的态度,才可能不放过蛛丝马迹,将病情诊断清楚。

消化内科在体格检查方面,除了全面系统的检查之外,应注重对消化系统的检查。 在视诊时,要注意发现消化系统有关的体征,比如黄疸,肝掌,蜘蛛痣,腹部外形,腹式呼吸,肠型,蠕动波,腹部皮肤的出血点,紫癜,手术瘢痕,曲张静脉和脐的凹凸等,这些体征都可以为诊断提供线索。 在触诊中要注意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氏征,肝脾有无肿大。对于腹部包块应仔细鉴别实质性包块,囊性包块,粪石性包块,蛔虫性包块以及扩大的肠管及肠痉挛。在腹部叩诊中,要特别注意检查肝肾区有无叩击痛,鼓音,移动性浊音。 在腹部听诊时,要注意体会震水音,肠鸣音,区别和意义。

关于辅助检查,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要了解和消化科有关的生化检查的项目及结果的临床意义:如转氨酶,胆红素,乙肝表面抗原,淀粉酶,血氨,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等。在其他的特殊检查方面,要了解胃肠钡餐造影检查、胆道造影检查、超声波检查、内窥镜检查(纤维胃镜、纤维十二指肠镜、纤维结肠镜),CT等的适应症和常见的消化系疾病的影象学特点。

附院消化内科很多腹痛待诊,呕血待诊,黄疸待诊收入的有几种病是相当常见的,要知道其诊断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胰腺炎,酒精肝,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食管反流,菌痢与溃结,胆道系统疾病,肠梗阻等。他们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我就不叙述了。

消化内科的治疗也有很大规律性。首先控制饮食:禁食;流质;软饭等。另外针对症状予以止血,抑酸,保护粘膜,保肝等。当然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也必不可少,如胰腺炎患者多用柴芍承气汤。感染时联用抗生素。

十几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作为见习生,要做到:1、待人真诚,学会微笑;2、对工作对学习有热情有信心;3、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对老师要勤学好问;4、主动出击,不要等问题出现才想解决方案;5、踏踏实实,不要骄傲自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已近尾声, 还有很多病例没有说明,还有没多见闻没有叙述,它终将留在我的记忆里。作为我医学生涯里的第一站,此次见习将令我受益一生:亲切的老师,善良的学长学姐,通情达理的病人及家属......这一切使我终将有勇气面对未来。

中医心得篇3

在我没有真正的接触美容这一行业之前,我一直都认为美容就是让人的脸部更加的靓丽、有光泽。可当我真正的去学习时才知道那已是美容行业的过去时了,现在中医养生美容才是美容行业的领航军。

当我接触了这种理论的时候我方知其实我们成年人是没有正直的阴阳平衡的,也就是说没有人处于真正的健康之中,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或是外在的调理、调养。而中医养生美容也就是针对这一情况应运而生的。我们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道起码自己受益、周围的人受益。所以我想多学点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法,越是掌握的知识多,知识牢做出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中医养生美容的理念是“清纯始于天然,美丽源于健康”,这明显的可以看出是以天然的产品为基础,以健康为美丽的源泉,以就是通过疏通经脉、调节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补充一定的营养,再持续养护的过程,使人达到身体的营养渠道通畅,补给的方式,身体通畅健康了,那么反应在外表的皮肤、毛发等也就有光泽度,看上去年轻靓丽了。所以我现在越发的想自己回到家乡开个美容店让更多的人能够调节亚健康免得引发病变而进医院,同时也满足了更多爱美的女性,使她们真正的健康美丽,让她们都具有自我调节,保养的能力,不再用美白等产品掩盖脸上的瑕疵。而同时她们学习中医医生的常识后能去调理家人,尤其是在饮食上和生活方式上和一些养生器材上。我想做的就是让她一人和我们沟通全家受益。

中医心得篇4

(一)深究医理,循序渐进

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

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

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他主张: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三)研究诸家,知常达变

要进一步开拓中医理论的知识面,就要善于研究诸家,因此,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博采广蓄,并细心揣摩,反复研究,摄其精要,主张采众家之长补自家之不足,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他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研究诸家学术,不可因循守旧,要圆机活法,知常达变,师古而不泥古。师古,是先学习,不可不知其说;不泥古,是重取舍,不可尽依其说,要明其理而活用其法以符真义。临证最忌执一方而御百病,要守一法而应万变。他对经方的研究造诣颇深。每临证时,既能执持,又能方圆,十分重视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例如:常用《伤寒论》的方剂,治疗各种杂病,其中的小柴胡汤,原为少阳和解之剂,但他加减化裁后,则用于治疗胃脘痛、呕吐、胁痛、心悸、不寐、咳嗽等各种内科杂证,均能取效。而乌鸡白凤丸是妇科之良药,用于治疗内科病,亦屡获良效。研究诸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研究诸家之学说,要辨清是非,舍非从是,以求完善,这就告诫我们,读书议论必详审其所以然,而后精思熟虑,方能不被谬说所误。因为精通了医理,详审了众家之短长,融汇剖析,取其精华,剔其谬误,才不囿于一家之见。其中对“肾风”的治疗,运用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重用“千金鲤鱼汤”治愈数十例。对急性中风的治疗,更是独树一帜,完全采用中药,疗效可靠,饮誉全国;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则用生瓦楞、生牡蛎各200克、生鳖甲50克、水红花子50克,功专力宏,力起沉疴。用外治法于内科杂证,更独具匠心。外治可补内治之不足,使药力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如各种头痛者,外敷透顶止痛散;腹水者,用利尿膏敷于神阙穴;结核性脑膜炎则用吕祖一枝梅使其发泡;而胆胀者,用消痛外敷膏等,无一不效。

(四)涉猎广泛,择善而从

不仅要精于医道,对其它学科的知识,也要有研究,用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所以在临证治病时,周密精实,主次有序,遣方用药,灵活有效。

研究中医学术,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广泛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古人云:“善读者,始乎博,终乎约。”所以,学习中医,不仅要掌握书内的知识,更要了解书外的知识,他说:“往往书内难以解释之处,却被书外的知识给予点破,使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人之所以有病,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多与气象学,时间医学,地理环境有关,与饮食方土,人情关系密切。因此,古医家认为,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同大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天人合一,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这是很有道理的。许多资料表明,某些疾病发生的周期性和太阳活动周期在时序上,有某些一致性。例如:太阳活动期和太阳宁静期,心血管疾病发作和猝死的例数相差悬殊,太阳色斑强烈爆发时,心血管病发作和猝死更为频繁,其它慢性疾病亦然。

(五)继承总结,发扬光大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发掘,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对人类作出了贡献。面对丰富的医学遗产,只有继承总结,才能发扬光大,继承的途径有二。其一,是先学习,充实自己,然后是文献医籍的整理、研究,祖国医学文献医籍,汗牛充栋,而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大多散见于各种医籍文献中,所以学习、研究、整理这些医籍文献,是继承的关键,是提高的过程,也是发扬光大的前提。对医籍文献的整理,主要是对古医籍的校正疏义和注释,并发挥其学说,其代表医家及其著作有:宋代林亿《素问补注》、庞安时《难经解义》;元代滑寿《读素问钞》、《难经本义》;明代王九思《难经集注》,吴?《内经吴注》,马莳《素问》、《灵枢》注证发微;清代张志聪《素问》、《灵枢》集注;现代《中风专辑》、《黄疸专辑》等。

其二,是理论研究要结合临床实际,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研究中医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总结提高,才能发扬光大。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历代医家承前启后,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内经》中提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就是启示后人,要善于研究继承,要善于总结创新,发扬 光大,从而丰富中医理论,如《通俗伤寒论》、《疫痧草》及湿温时疫治疗法,乃至今人发表的新见解、新经验,都丰富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其中包括认真学习总结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将他们毕生之精华,总结继承下来,传播下去。

中医心得篇5

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 “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浅尝辄止就能领悟得到,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接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中医心得篇6

在学习了两年中医课程之后,我渐渐意识到中医基础理论是讲述中医如何思考的,中医诊断学是讲述中医如何看病的,中药学和方剂学是讲述中医如何治病的,这四门课程理法方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中医学生对中医的完整认知,也构成一个中医医生看病的的全过程。思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多广度的,诊断可以是多方面的,中西结合似乎是现代临床。的趋势,而治疗更可以是多种的。针灸推拿作为一种在国际上更为被认可和广泛通行,更有甚者认为扎针就是中国。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我更希望可以实际操作一下,通过实践加深理解,以丰富我的中医素养。于是,我到我们当地中医院针灸科见习三周。

到针灸科的第一天,这与我在学校所见到的针法有所不同。我在学校所看到的只有下针,过20分钟之后起针。而在这里,我了解到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穴组方,如同我所熟悉的组药成方一般,再一一施针,同时要配合上电疗机以代替医生间断行针来给病人持续有效刺激,再加上烤灯给针扎处强有力的渗透治疗。此外还会根据病情的不同,加以或推拿按摩、或艾灸、或拔罐等来辅助治疗,以使病人尽快缓解病痛,达到康复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电疗机的连接。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波形,如一般情况下是连续波,而对于初期面瘫、腹部因肚凉二扎针者就不需要用电疗机,中后期的面瘫患者则需要给予疏密波;根据施针部位不同给予不同的连接方式,如上肢、脖子、背部、腰部一般同侧连接,不可跨越心脏,而下肢可以在同一条腿上横向连接,是膝关节疼痛处更应如此连接;根据病人对针跳动的耐受程度给予不同大小的电流刺激,如年老体弱者、女性、小儿一般用较小的电流,而体格强壮之人或疼痛部位日久麻木者就要给予较强的刺激,电流大小要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好,不可太大以使扎针处感到疼痛而不可忍受,也不可太小已起不到治疗效果。

此外,还应间隔一段时间询问一下病人感受来调整电流大小。同样,烤灯的摆放也需要根据施针部位、病人耐受程度来灵活调整。看到老师们的治疗过程,我也深切感受到要一病人为中心,以病人为学习对象,不断调整自己的治疗方式手段。

除此之外,我也学会了一些推拿手法,经过练习,在爸妈身上得到较好的效果,使其疼痛减轻,身体轻松。拔火罐、熏艾条等这些我早已熟识的方法也有机会大展身手。大椎放血、梅花针放血,耳穴压豆等只听过没见过的治疗手法也得以见识,可以说在针灸科的见习让我对中医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感知。

暑假见习期间正值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间,我也有幸参与到三伏天的贴敷工作中。早上不到六点钟,科室还没有开门,已有不少病人来准备贴敷。我们立即展开工作,把一卷卷医用胶布撕成分别适合大人小孩两种大小的正方形,准备待用,根据每一次贴敷位置的不同,依次选穴,扎梅花针,拔罐放血,再放上小药丸,贴上胶布,就可以了。如有鼻炎,还要带上两个药丸,每晚各贴印堂一次,连贴两天。小孩一般不用扎梅花针,身体强壮的、年龄较大的可以拔罐,年龄较小的可以直接放药丸贴胶布。

有些病人对医用胶布过敏,可以用麝香壮骨膏等膏药代替,贴敷24~48小时就可以撕下来,期间尽量少出汗,以防止胶布不粘而掉下来。三伏贴用于治疗鼻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小儿体质弱易感冒,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有些病人三年就好了,好了之后也可以再贴以加以巩固效果,而有的病人甚至贴了一年就病愈,不再复发,不少小朋友贴了之后冬季感冒次数也大大减少,这些都证明三伏贴是有确确实实的疗效的。

在见习期间,通过阅读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书籍,我了解到中国最顶尖的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就一直坚持医教研三位一体模式,医学生进入协和后要经过八年学习,十余年住院医师的培养才可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合格医生。而现在,我正处于医这一阶段,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临床学习,向病人学习,已得到知识、能力,形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方面的素养,努力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中医生。

中医是有用的,它带给人们以健康,帮助人们减少病痛,并且在在现代社会中做出了适应性的改变,我相信这样的科学不会消失,因为有一代代的学子在学习、教授、研究它,有越来越多的病人在选择相信中医,这也激励着我们更好的传承它,发扬它。

中医心得篇7

我所见习的____市中医院科室比较齐全,我们轮的科室有内儿科,中药房,放射科,急诊科,骨外科,妇产科,针灸科等七个科室。现在总结一下我的见习情况。

最值得一提的科室是急诊科。

急诊科分有内科外科,有幸的是我内外科的急诊都轮过。内科的急诊通常是固定哪段时间会很忙,哪段时间不忙的。忙起来时,病人可以把整个诊室挤满,而晚上是最多病人的。刚轮急诊的时候我会手忙脚乱的,不知道要怎样处理病人,于是带教老师就教我,先指引病人或其家属去挂号,如果是发烧,就预先给体温计测体温,如果病人病情比较急的,就先处理。从感冒发烧头痛头晕的病人到心悸腹痛尿血的病人,基本涵盖了内科的基本常见病种。

在急诊就免不了要出车接病人,内科出车接的病人通常是脑血管意外,一次接回了一个被电击的病人,接回来时已经瞳孔散大了,于是所有的值班医生都来参加抢救,心肺复苏,电击复律……将近一个小时的抢救也没能把他救回来,带教医生于是叫我们见习医生上,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同时也给我们实践的机会。带教老师说,按压手势应该双手互扣,手指上翘,仅以掌根接触胸骨;按压深度应该下压胸廓三分之一,大约4-5公分;按压姿势为肩肘腕成一直线,身体微向前倾;按压速率为每分钟100次,口诀:1上,2上,……10上,11,12,….26,27,28,29,30。每次按压之后必须让胸廓完全回弹到原来的高度,胸部按压与回弹的时间应该一致。

相对来说,外科的急诊就相对比较单一,一般是外伤的病人,大多需要清洗伤口,进行清创缝合。车祸的病人比较多,有全身多处擦伤的,有骨折的,有脑震荡的……一般都需要做__线和CT检查以明确受伤部位和程度。

最有意思的科室是妇产科。

本来只是安排了一个星期的妇产科见习,而且我们还没有学习妇产科这一门课,但是本着对妇产科的好奇和喜欢,我选择了呆在妇产科两个星期,一周在妇产科住院部,一周跟妇科门诊。

在住院部的一个星期里,我有幸见到了五次顺产,三例剖宫产手术和一例全宫切除手术。第一次见到自然分娩,我当时非常兴奋,当见到产妇从开始规律宫缩,接着宫口扩张胎膜破裂,到产妇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痛苦地屏气用力分娩,胎儿头部露出到整个娩出,最后胎盘完全剥离排出的整个自然分娩全过程,我的心情紧张地随着产妇的情绪变化和分娩过程的进行而一起起伏着,最后为能成功分娩出婴儿而兴奋万分。等护士将处理好的新生儿抱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虚弱的脸上露出的那满足而幸福的笑容使我有了深深的感触,母亲是如此的伟大,母爱如此的无边。

接着一周在妇科门诊度过,我跟着带教老师,一周内接触到妇科的基本常见病,例如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老年性阴道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症……见识到妇检和产检的内容和操作。虽然我还没学习妇产科这门课程,但是在妇产科的所见所闻,让我留下了深刻的感性的认识,有助于以后我更好更直接的掌握这门课程。

收获最大的课室是内儿科。

内儿科轮的三个星期中每天跟随带教老师查房,开医嘱,每天帮护士测体温量血压送报告。

在内儿科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学习如何书写病历,像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出院记录,会诊申请单……每一样我们都从一窍不通,到慢慢上手,再到驾轻就熟,写错了超过三个字,重抄一份,于是一张张的病历纸变成了我们的草稿纸被塞到白大褂的口袋里,不到几天这口袋的分量就像发酵的馒头一样慢慢的膨胀起来了。

其中,我收获最大的是开中药处方,对病人望闻问切后,辨清寒热虚实表里,抓住主要方面,选方用药,开好处方后交给带教老师过目,这时也是自己收获最多的时候,因为带教老师通常会对所开的方药进行加减,同时解说病人现在的情况如何,为何要增加这些药,为何要去掉某些药。我的带教老师管有一个肺癌末期并且脑转移的病人,病人已经在这间医院已经住了三个月了,情况时好时坏,瘦的只剩下皮包骨,经常发烧,只靠鼻饲和点滴维持生命,他的哥哥是个退伍军人,每天早晨我们来查房的时候,他都会立即站立起来深深地向我们敬个军礼,他说,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他还是为医生能细心照料他弟弟而深深的感动,此时此刻我深深地体会到当一名富有爱心的医生是多么受人尊敬。

还有,在骨外科,每天帮病人清洗伤口,拆线,时刻紧记无菌观念,带教老师还耐心的教我们打外科结,学习了解外科手术的各项操作和流程,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操作,手术过程,术后观察护理。在针灸科,我们积极学习针灸拔罐和按摩推拿手法,观看小针刀手术,三伏天帮忙给病人贴敷天灸……

美好的见习生涯,虽然告一段落了,但是我知道,我们漫长的学医的旅程才刚刚起步。重回校园,我才慢慢意识到,或许,见习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在于你在这期间学到并掌握了多少医学知识和操作,而在于通过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你是否已经在思想上准备好当一名真正的医生并为此目标而努力前进。

中医心得篇8

养生就是顺应自然,系统安排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恰当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等),适应自然规律的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方式,就叫中医美容与养生。其目的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其关键是强壮脏腑,扶正固本,保养真气,起到保健强身、防病抗衰的作用。

美容与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美容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美容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美容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加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美容与养生方法很多,着眼点各异,但殊途同归。大致分以下几类:

调神美容养生:精神乐观,则气舒神旺;精神抑郁,则气结神颓;喜怒不节,则气耗神消。故清心寡欲可使心气平和、血脉流畅、精神安定,虽有大惊猝恐而不能为害。调神之法,参禅入定,或心有所恃,或弦歌自娱,或山林探幽,以气度从容,心思安定,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则神调。

中医美容学心得优秀范文中医美容学心得优秀范文

吐纳美容养生:即今之气功。气功之要,一是静心,静而不思,若能无外无我,可以养神而致长寿。二是以意引气,以气行周身,通达经络,包括通任督、通小周天、通大周天等各种方法,达到养气养神、经脉流畅,保健强身。

导引美容养生:又称为练形养生。导引吐纳,自古即用于描述气功及形体强身,未有细致确定的区分。这里则专指以形体动作为主导方法的养生,所谓“主导”,是因为这种方法本身也要求有呼吸动作的配合。这类养生术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极拳以及被动的推拿等。

食饵美容养生:通过调节食物的品质、数量、进食规律,以及回避有害的食物以养生,也包括饵药养生(古称神仙服饵),其内容包括食性、食养、食疗、食节、饮食禁忌及药养等。

环境美容养生: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因而对水土气候、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等均有所选择。古人主张在高爽、幽静、向阳、背风、水清、林秀、草芳之处结庐修养,故多选择名山大川、幽雅清静之处。现实生活中只要达到适宜也就可以

四季美容养生:顺应阴阳气化是四季养生的奥秘。四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阴阳气化。人为什么要顺应阴阳气化养生呢?因为天、地、人是一个整体,人与天、地是相应的。什么相应?阴阳气化相应。所以,要顺应阴阳气化养生,就必须知道阴阳气化的规律。

中医美容与养生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加以应用的。它是广义的美容,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的美感及心理上、社会和环境适应上的全方位的美化。根据中医学理论,不同人的体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人体体质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辨证的中医药食美容,以达到最佳的中医美容与养生效果。?

人体体质与损美性疾病的关系:根据人体气血阴阳津液的多少,可将人体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2]。平和质者体形肥瘦适当、匀称、健壮,头发盛长色黑,面色红润,肤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目光有神,精采内含,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口唇红润,肢体轻健有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性格平和开朗,因而体内气血阴阳平和是美容的内在依据。当体质偏颇时,就容易出现损美性疾病,不同的体质会出现一定的损美倾向。?

气虚质的常见美容与养生问题:干性皮肤较多见,也可见敏感性皮肤,易出现消瘦,面色萎黄,眼脸或肢体浮肿,黄褐斑等。阴虚质的常见美容向题:皮肤明显偏干,易生皱纹,肤色苍白或潮红,易出现失眠,黑眼眶,便秘,白发等。阳虚质的常见美容问题:中性皮肤多见,皮肤松弛,肤色发白,易脱发、肥胖等。痰湿质的常见美容问题:油性皮肤多见,面色多油腻,易出现肥胖、黄褐斑,黑眼眶等。湿热质的常见美容问题:油性皮肤多见,易出现体臭、口臭、痤疮、酒糟鼻、黄褐斑、脱发等。瘀血质的常见美容问题:干性皮肤多见,肤色较暗,面部或有雀斑,易出现黄褐斑,黑眼眶等。气郁质的常见美容问题:干性皮肤多见,毛发无光泽,易患失眠,抑郁症等。特禀质的常见美容问题:皮肤多为敏感性,易出现皮肤过敏,哮喘,鼻炎,荨麻疹等。?

不同体质的药食美容与养生原则及方法:中医美容与养生多采用自然疗法,如中药、食疗、针灸等。通过内服、外治等手段,起到美容保健和治疗损美性疾病,以保证身体健康和外在之美。对于常见的损美性疾病如肥胖、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酒糟鼻、斑秃、皮脂溢出、痤疮、多汗症、雀斑、黄褐斑、黑眼眶等。在治疗中若注重改善体质,常能事半而功倍。?

气虚质的药食美容与养生: 气虚质的美容与养生原则是培补元气,健脾养颜。药物美容的代表方为四君子肠,补中益气汤。常用药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陈皮、大枣等中药。由于肾为气之根,因此,可酌加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等益肾填精。食疗举例:气虚质应多食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麦、黄豆、扁豆、红薯、牛肉、莲子、大枣、桂圆、饴糖、蜂蜜等;美容药膳可食用人参粥、人参莲肉汤、黄芪炖母鸡、薯蓣粥、大枣粥、山药粥、薏苡仁粥、黄芪粥等。对气虚消瘦,面色无华,神情疲惫等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阳虚质的药食美容与养生: 阳虚质的美容与养生原则是温阳补肾,益火养颜。药物美容的代表方为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还少丹等,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附子、肉桂等。由于阴阳双方互为根基,所以多酌加熟地、枸杞子等养阴助阳之品。食疗举例:阳虚质应多食温性食物,如高粱、牛肉、狗肉、羊乳、鳝鱼、带鱼、虾、韭菜、辣椒、葱、蒜、栗子、核桃等。美容药膳可食用韭菜粥、胡桃仁粥、苁蓉羊肉羹、壮阳狗肉汤、枸杞酒、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对阳虚体胖,浮肿便溏,怕冷倦怠等有改善作用。?

阴虚质的药食美容与养生: 阴虚质的美容与养生原则是滋补肾阴,壮水养颜。药物美容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女贞子、何首乌、菟丝子、龟版、阿胶等。但滋阴之剂应用时应防止过于滋腻。食疗举例:阴虚质应多食滋润养阴的食物,如梗米、猪肉、兔肉、牛乳、鸭肉、禽蛋、海蜇、龟鳌、海参、枇杷、杨梅、菠萝、香蕉、葡萄、荸荠、芝麻、百合等。美容药膳可服用枸杞子或石斛泡茶长期饮用,或食用山萸肉粥、天门冬粥、枸杞肉丝、雪羹汤、百合鸡子黄汤等。对阴虚质出现的皮肤干澡、失眠、消瘦、黄褐斑、便秘等有改善作用。

特禀质的药食美容与养生: 特禀质的美容与养生原则是益气固表、养血养颜。药物美容代表方为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等,常用药物有黄芪、白术、荆芥、防风、蝉衣、乌梅、益母草、当归、生地黄、黄芩、牡丹皮等。食疗举例:特禀质的美容疗法主要是针对过敏性损美疾病,饮食宜不含致敏物质的食物如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带鱼、蛤蚌类、田螺、牡蛎肉、贝类、鲍鱼、虾、蟹、乌贼骨、海参、酒、辣椒等。美容药膳可服用如薏苡仁山药粥、黄芪红枣汤、玉屏风粥、人参黄芪粥。对特禀质出现的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等有改善作用。

中医心得篇9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但既学医就必须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认真读书。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许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学好《内经》。读中医的书,要善于融会贯通,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

举例说吧,比如学《伤寒论》,不仅要与《金匮要略》相融合,还要上与《内经》相联系,下与《温病学》相联系,此外,还要与内科学、方剂学、药物学、诊断学相联系。比如《伤寒论》的少阳证,这个少阳证就出自《内经》的《素问热论》。《内经》的少阳证只限于少阳经脉症状“胸胁痛而耳聋”,而《伤寒论》的少阳证则为半表半里证,胆火上炎,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必烦喜呕”,用小柴胡汤主治。再联系温病学中亦有一个邪郁少阳证,寒热类虐,心烦,口渴,脘痞,舌苔黄白而腻,用蒿芩清胆汤主治,系湿热郁闭少阳。如此联系比较,自然融会贯通。

中医心得篇10

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 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 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212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