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庆传统节日心得体会
形式和内容也有一些差异,但都有其共同点,那就是这些民俗活动都饱含着中华民族农耕时代对天文、历史、祭祀、节气、爱国、劳动等内容的总结和敬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共庆传统节日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共庆传统节日心得体会1
又到一年端午时,记忆里故乡手工粽的清香尚在,龙舟竞渡的呐喊声还在回响,然而一切似模糊的剪影。尤其在城市里,端午民俗活动渐行渐远,端午文化味越来越淡。不少大踏步迈向明天的人们,无意关注端午的真容和真意。
端午的记忆有人不再拾起,有人却从未走近。端午节前夕,一位专家关于端午节的倡议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这位专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能互祝快乐,譬如端午节这天,发短信不应互祝“端午快乐”,但可以说:“端午安康。”
一个词汇的变换,许多人也许不愿如此较真。可端午的起源是什么,与其他节日的区别在哪里,应该怎样过,却越来越鲜有人深究。只看到流水线上的粽子品种越来越多,推销力度越来越大,端午节似乎沦为一个“舌尖上的节日”、一场商业的盛宴。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人们常常说,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从何而来?应该说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与传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令人欣慰的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有人遗忘的同时,仍有人在坚守。近年来每逢端午,包粽子、龙舟赛、端午诗会等传统特色活动都会在湖北秭归屈原故里上演。与秭归一样,不少地方今年也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一节日。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清正高洁,影响着一代代国人。人们在重温屈原的爱国情怀中培育爱国精神,在弘扬先贤的爱国情操中树立远大理想。
传统节日能否延续,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情感共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端午文化也以互联网+的方式呈现。有关端午节起源、风俗、诗词欣赏的漫画、图解、趣味游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了解端午知识,体味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形式支撑就应该这样与人们的生活相契合。
弘扬传统文化,要系统梳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亲子教育;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课程加强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素养;社会上则加大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如此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传统节日文化魅力,方可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年以后人们回望时,那片精神的栖息地才不会消失。
共庆传统节日心得体会2
端午节到了,超市里林林总总来自东西南北各地不同口味的粽子,让消费者不知道挑哪一种才好。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在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各地龙舟激烈竞技场面,让人难以忘怀。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是个内涵独特、充满英雄主义和集体荣誉感的节日。中国民间关于端午节这天划龙舟、包粽子的传说,都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两千多年来,至情至性、追寻真理上下求索的屈原,广为全球华人传诵,他的爱国精神已经融进了中华文化的血脉。
端午节的文化民俗活动,要数龙舟竞赛最吸引人。龙舟竞赛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体育里最激烈、最有集体精神的竞技运动。在竞赛现场,雷鸣般的铿锵锣鼓,彩旗猎猎、人声鼎沸、浪涛汹涌的竞赛过程,还有岸上观看的男女老幼人人为之振奋欢呼的表情……更有那些千里挑一的龙舟划船手和掌舵手们,个个威武健壮、气宇昂扬,散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争上游的气质。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在历最早孕育于南部中国的江河湖泊地区,千百年来积淀、熔炼成了全体中国人刚毅坚卓、不屈不挠的性格和气质。
教化气质、陶冶情操、奋发向上,以及集体的荣誉,始终贯穿在今天端午节的民俗活动里。
端午节的性格和气质,历经千百年的坚守,变为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变为每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基石。“德不孤,必有邻!”道德和文化的力量具有强大的正外部性,它在个体之间互相激励,在群体之间形成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在国与国之间赢得尊重和理解,在开放的世界中获得广泛共鸣。
共庆传统节日心得体会3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20__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在20__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说起端午,人们自然应该想到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袋等,可不少人将端午节变成“送礼节”、“吃喝节”、“消费节”,原本充满诗意的节日少了些人文氛围。难怪有网民感叹:现在的人对民俗传统节日都已淡忘,而是对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趋之若鹜了。尤其是现在的端午节,几乎成了“吃粽子”节了,那些端午节的文化精髓几乎被抛弃了。
可喜的是,近年来社会上对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强烈的声音。借助各个传统节日来举办相应的传统文化活动,不失为让更多国人了解和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形势。每年,包括屈原故里在内的各地都举行端午文化节活动,这必将对传播屈原精神、丰富端午节节日内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多方面的、多层级的、难以言说的特殊感受。特别是那种身临其境的心灵震撼和感悟,是一个“人文化成”的过程。在这个端午节里,让更多的民众参与传统文化活动,走向传统活动现场,亲身体会并弘扬端午文化,大力传播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来,让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国人的心中更加牢固与神圣,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关键。
共庆传统节日心得体会4
端午节的魅力是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求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对端午节的纪念。
人生当中,没有绝对的顺境,也没有绝对的逆境。顺境可以变成逆境,逆境也可以变成顺境。相比之下,反而有很多的重大成果,都是在逆境中产生。屈原如果继续在朝里做官,就接触不到老百姓,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也没有那种愤世嫉俗的创作激情。所以司马迁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唐代诗人殷尧藩在《端午日》一诗中说:“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后人纪念屈原,不是因为他的遭遇,也不是因为他的性格,而是因为他奋发向上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爱国。
几千年的端午,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和精神宝库。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可以从这座宝库中找到力量,并在追寻和回味中获得快乐。
共庆传统节日心得体会5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转型,传统节日文化正面临着外来文化和商业化的双重冲击,公众对节日文化内涵的认同越来越少,以至于在不少人眼里,端午节就是简简单单的“小长假”。殊不知,这阉割了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情感内涵。某种意义上说,“天价粽子”遇冷与“平民粽子”热销是一种回归和纠偏,是在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真正内涵的靠拢。
端午节,不仅仅是几天假期,更不是商家狂欢的“卖场”,它应当承载起更多的文化期待和情感寄托。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征和载体,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应认识到,当下,传统节日的概念日趋淡化,节日的内涵也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因此,必须对传统节日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具有高度的自觉,才能使之真正成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载体。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
充分认识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对传统节日充满敬意感,是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天价粽子”遇冷,或许可以看作是文化自觉的一种下意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