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时代楷模杨士莪先进事迹材料

徐球分享

时代楷模杨士莪先进事迹材料大家了解多少呢?杨士莪做出了什么贡献?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时代楷模杨士莪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时代楷模杨士莪先进事迹材料

时代楷模杨士莪先进事迹材料(篇1)

中央宣传部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中强调,杨士莪同志用一生的坚守和付出生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是爱党报国、倾听海洋声音的杰出科学家,是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先锋模范,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秀代表。

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科技、教育工作者以“时代楷模”为榜样,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积极融入和投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坚定信心、自立自强、勇毅前行,为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贡献。

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黑龙江省委有关负责同志,以及高校师生、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发布仪式。

时代楷模杨士莪先进事迹材料(篇2)

1960年,杨士莪在回国后选择白手起家,在哈军工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配套完整、为国家战略服务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他挤出时间钻研理论,编写教材,推出了国际上最早集中论述水下噪声机理的著作《水下噪声原理》,国内最早的声学理论著作《声学原理》,以及《水声传播原理》等课程和教材。

70年多来,中国水声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常规到精专,杨士莪始终引领前行。无论是海洋矿产勘探、船舶导航、水下作业等海洋资源开发,还是海疆保卫重任,都离不开水声学,离不开他所打下的基础。

南海,我国最深最大的海区和重要海上通道。1994年4月,一场中国水声界期盼已久的考察,终于出征了。这是我国首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声科学综合考察,堪称中国水声“从浅海迈向深海”的第一步。

两艘水声科学考察船悬挂着五星红旗,承载着近百名科研人员稳稳行进,杨士莪担任此次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行至赤道附近,甲板温度接近70摄氏度,酷热难耐,加上淡水告罄,年过花甲的他便把船上漂着油花的压载水烧开了喝。

时代楷模杨士莪先进事迹材料(篇3)

杨士莪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身兼本、硕、博三类学生的教学培养工作,结合自身教育经历及教学经验,对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各有侧重。他潜心治学、甘于奉献,培养了一批能够挑大梁、担重任的科技人才。他创建的中国首个水声工程专业,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水声领域的专业人才,还推动了水声工程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常规到精专的跨越式发展。

杨士莪同志在水声科学领域取得了众多重大创新突破。他带队完成了由我国科学家首次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综合考察任务,为中国水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探雷声纳目标识别新途径、低噪声水洞的设计建造与测量方法研究等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水声系统,实现了国家海洋装备技术的重大原始创新,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杨士莪同志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即使在晚年,仍然身体力行地参与科研项目,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中央宣传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是对他一生贡献的最高赞誉,也是对全体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巨大鼓舞。

时代楷模杨士莪先进事迹材料(篇4)

1931年出生的杨士莪,童年正逢战乱,在流离辗转的生活中,逐渐在心底埋下了科研报国的种子。

青年时的杨士莪思考,参与海军建设既能完成报国夙愿,又能在国家建设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并能胜任的岗位。

1950年,杨士莪选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肄业,报名参军,到大连第一海军学校任教,带着满腔热血投身海洋科研事业。从此,杨士莪的简历上一直写着“清华大学肄业”。

195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筹建,杨士莪来到哈尔滨,扎根这片黑土地。在那个年代,水声学科在国内尚属空白,国家选派了杨士莪等4人出国进修。自此,他改行研究水声。

从大学到国外研究所进修,杨士莪始终没有忘记国家需要。他觉得,水声学科研究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在国外学习过程中,杨士莪认识到,在国防技术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自力更生,靠别人靠不住,也靠不起。这坚定了他在水声科学领域攻关的决心:一定要让中国的“耳朵”听懂大海的声音。

时代楷模杨士莪先进事迹材料(篇5)

几十年来,杨士莪院士总是走在中国水声科教的前列,作为中国水声定位方法最早的提出者和技术决策者,为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定位系统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水动力噪声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主持设计建造中国首个针对声学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在制定我国水声发展规划、确定水声学科研究方向、指导和促进我国重大水声科研和工程项目中,他发挥了核心作用。

杨士莪院士扎根水声学科教育近70年。他潜心治学、甘于奉献,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士莪被称为“一站到底的院士”。只因年过九旬的他,从不坐着给学生上课。作为中国首批博导,杨士莪参与培养了中国首批水声专业骨干和年轻教师队伍,建立了首批国家重点学科、首个水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从教70余载,中国水声领域的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受他指导,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110多名,受教学生达数千人,多数已经成长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及学术骨干,为中国水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推动中国水声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常规到精专发展,开创了中国水声教育的新格局。“希望我们的后浪,在国家的支持下,为中国海洋事业、水声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杨士莪90岁时许的生日愿望。

    227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