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材料

梦荧分享

王小谟是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那么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材料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材料(篇1)

1938年11月12日,王小谟出生于上海金山一个爱国军官家庭。抗日战争期间,尚在幼年的王小谟跟随父亲辗转后方,坚持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小谟随家人返回上海,就读于上海虹口小学。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王小谟同家人奔赴解放区,移居北京。

1956年,王小谟考入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61年,王小谟以八木天线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毕业设计获北京工业学院毕业设计一等奖;同年,他被分配到位于南京的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现中国电科14所)。

在14所期间,王小谟在总体室工作,参加了408雷达的研制,并担任了583三坐标雷达专业组副组长,参与了国内研制583雷达可行性方案研究和初步工程设计。十年期间,王小谟受到冲击,583三坐标雷达研制工作被迫中断,王小谟调离原技术岗位,被安排到14所计算机房当机房管理员。王小谟没有因此自怨自艾,而是把握管理计算机的机会,深入研究和掌握了计算机的原理与运用,这使得王小谟成为我国较早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家,并为日后他在主持研制383雷达时率先采用自动化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9年,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按照14所“成建制分迁”方式新建雷达研究基地的部署,王小谟深入黔西南大山,投身到第38研究所(现中国电科38所)的创建工作中,住在四面透风的油毡茅棚里,不仅食物匮乏,甚至连吃水都有困难,以王小谟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员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开启了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时代。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材料(篇2)

王小谟,1938年生,上海金山人。著名雷达工程专家,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38年11月,王小谟出生于金山的一个爱国军官家庭。王家世居金山卫南张家桥东北首,现金山卫镇永联村4组。其祖父王斌,是本地绅董,颇有声望。王老先生育有二子一女,大儿子王宏谟字家桢,就读于陆军大学,1931年6月毕业于陆军大学第九期,毕业后从军,曾任冯玉祥、傅作义部少将参谋。王家多次迁徒于西门、上海等地,之后王家桢一家在上海南市落脚。1938年11月王小谟出生,因父亲宏谟而取儿子小谟为名。

抗日战争期间,尚在幼年的王小谟跟随父亲辗转后方。抗战胜利后,王小谟随家人返回上海,就读于上海虹口小学。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王小谟同家人奔赴解放区,移居北京。20世纪80年代,王小谟在上海进修时,曾抽空回了一次金山老家。

王小谟从小就对无线电技术这个领域十分着迷,高中毕业前夕,在参观一个科技展览馆时,王小谟认识了雷达,从此,他便与雷达结下了不解之缘。

除了自身的兴趣使然,一生从戎的父亲也鼓励王小谟从事国防科技工业。于是,王小谟听从父母建议,于1956年考入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1961年,王小谟以八木天线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毕业设计获北京工业学院毕业设计一等奖;同年,他被分配到位于南京的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参与雷达研制,担任了我国第一部三坐标引导雷达的设计任务,终于在80年代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为实现我国国土防空网从概略引导向精确引导的转变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后,王小谟带领团队,攻克地面雷达的低空防御技术,研制了中低空兼顾的微波雷达JY-9,使我国在低空雷达方面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材料(篇3)

1956年王小谟被保送入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学习,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雷达人生。“欢迎你!未来的红色国防工程师”,入校时的标语成为王小谟院士一生高远的理想和追求。王小谟在大学期间不仅学习努力,性格也分外活泼,参加了很多社团,比如京剧团、摩托车队等,他曾获得北京高校摩托车队比赛的第一名。1961年,王小谟以八木天线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毕业设计获北京工业学院毕业设计一等奖。

小谟院士曾这样回忆,母校学风严谨,要求上晚自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人很有紧迫感。除了抓学习,学校课外社团活动很多,注重集体精神的培养,“这样既教育我们知识,又给我们好的身体,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王小谟致力于谋划和推进我国预警机事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我国国情,他率先提出开展轻型预警机的预先研究,主持制定了技术方案,为国家决策研制轻型预警机创造了条件。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2013年1月18日,王小谟院士荣膺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材料(篇4)

王小谟院士,1938 年 11 月出生于上海市,自小便展现出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卓越天赋。他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科技事业的无限热忱,投身于国防科技的研究之中。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是我国著名的雷达专家,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这部雷达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雷达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我国一举进入三坐标雷达技术世界先进行列。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称作“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我国的防空雷达也因此实现了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跨越。该项目于 1985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研制过程中,王小谟院士带领团队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经过数千次的试验和调试,最终实现了雷达的高精度探测,探测距离达到了[X]千米,能够同时跟踪[X]个目标,大大提高了我国的防空能力。

然而,王小谟院士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还是我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预警机作为现代战争中的“空中指挥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预警机事业发展的初期,面临着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国内的重重困难。但王小谟院士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坚信,只要我们有决心、有勇气、有智慧,就一定能够自主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预警机。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材料(篇5)

1969年,时年32岁的王小谟从江苏南京来到都匀这个名叫“大坪”的小山冲,一干就是将近二十年。那时不像如今,这里离市区十五六公里,四面环山,大部分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路要翻过几个山头,走得快也要五六个小时才能进城。虽然山里条件艰苦,但生活比较平静。在青山绿水之中,适合静心搞研究,是出成果的好时期。

王小谟当年与800多人从南京来到都匀的时候,意气风发。50多年前的这里,荒无人烟,他们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这个新的军事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1988年底,研究所整体迁建安徽合肥。

王小谟从事雷达研制工作50余年,先后主持研制过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雷达,在国内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并迈向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3月6日14时0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227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