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

欣敏分享

观众可以从《榜样8》这些榜样身上学到坚持、努力、拼搏等正面品质,进而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这些价值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介绍(1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1】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成理1979级石油地质普查勘探专业张水昌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1980级矿产地质及勘查专业校友、兼职教授唐菊兴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1984年本科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矿产系,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获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成都理工大学资源与经济系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副主任(主持工作),系主任;2002年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2004年—2006年期间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2007年3月调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宗急缺矿产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科技部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102个重大工程之一)铜矿找矿首席科学家。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2】

李桂科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医生,他对麻风康复者还承担起了代儿女尽孝、替父母尽责的分外之责。他不仅代做父母的教育小孩、解决了子女读书、工作问题,还替做子女的赡养老人。陪他们说话聊天、理发、剪指甲、洗衣服,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快乐安度晚年,为他们料理后事,每年清明节组织集体扫墓,同时,还组织大家一起过火把节、中秋节、春节等,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李桂科多次带着麻风康复者及家属外出考察生态种植、养殖。他带领大家养鸡、养猪,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为疗养院修路、架桥、通水、通电、通网络,将一个与世隔绝的麻风院变成了黑潓江边一座郁郁葱葱的美丽家园,并更名为山石屏村,摘掉了麻风村(院)的帽子;把山石屏村建成为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云南省医师协会党建教育基地,大理州卫健系统“医者仁心”道德教育基地,洱源县科学技术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普教育基地,共青团青年之家,洱源县总工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成了麻风历史博物馆。

洱源县历史上是麻风高流行地区,在李桂科及团队的努力下,患病率从最高年的27.3/万降至0.06/万,达到消除麻风危害的指标,防治工作与科学研究成效显著。李桂科发表科研论文31篇,荣获州县科技进步奖13项,先后荣获第四届马海德奖、中国麻风防治突出贡献奖、全国医德楷模、云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他光荣当选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3】

“昨日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今日的‘桃花依旧笑春风’,太多的感慨犹如玛旁雍错碧绿的湖水,心里突生幽蓝色的伤感。诚如这‘玛旁雍错’是‘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但现实中的我们确实又是败者,败者也就想托‘圣水’来清洗心中的烦恼和孽障,以此来逃避现实的残酷,想来是‘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真是言有尽而爱意无穷。”

这是六年前唐菊兴去阿里时所写的散文《西藏之古老,阿里之遥远》中的一段话。当记者细细读完此文,先是吃惊于唐菊兴细腻的文字功底和笔尖下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他的一种情怀。

在学生们的眼中,“唐老师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而火热的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文青”,唐菊兴却坚称自己只是个“爬山匠”。“学生时代读了很多古人的诗词,到现在这个年纪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唐菊兴说,在工作之余,他偶尔会写几篇随笔,大都是关于生活琐事或工作经历的感慨和感悟。

唐菊兴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发表了十几篇随笔日志,时间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07年,算起来从那时至今基本平均每年要发表两三篇。这些随笔中,有在参加野外考察后的杂记、有对藏区生活的描写、有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每一篇都是洋洋洒洒数千字,语言平实但十分耐读。

在阅读这些随笔的过程中,记者还惊喜地发现,唐菊兴还是个摇滚迷,在他好几篇随笔中都引用了鲍勃·迪伦(BobDylan)等著名摇滚歌手的歌词,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社会公众对地质工作者的了解不够,很多人认为我们就是一群长期生活在荒郊野岭的‘粗人’。其实,我们不光在践行‘三光荣’精神,也还是有一些人文情怀的。”唐菊兴说,这也是在传播地质工作正能量。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4】

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孩子听不见,但视觉特别敏锐,他们的眼睛都盯着班主任。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刘玲琍时刻注重言传身教。记得那是一次迎接市卫生检查的大扫除,班上负责打扫女厕所,刘玲琍亲自带着三个女学生冲洗厕所。那时候学校的条件还很差,厕所是老式的,没有自动冲水装置。看到蹲坑两旁结的硬痂冲洗不掉,刘玲琍倒来了草酸,草酸发出刺鼻的氯气味,学生们都用手捂住鼻子,刘玲琍二话没说,一边倒草酸一边用刷子刷,难闻的气味熏得刘玲琍直想吐。但是刘玲琍坚持刷着厕所,学生们看到这里,纷纷放下了手走过来,抢过她手中的桶子和刷子,用手语连声说:“老师,老师,让我们来!”就这样,粪池被刘玲琍和学生洗得洁白如新,得到了领导的表扬。从那以后每次大扫除,学生们都是抢着干活。

每天在路上遇到学生,刘玲琍会报以一个温馨的微笑,并先一步打出手语“你好!”,学生就会立马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她;学生桌边掉下的东西,刘玲琍会马上弯腰拾起交给学生;外出春游时,刘玲琍常常站着把座位让给学生坐;学生犯了错误,刘玲琍也从不发火,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5】

2023年山石屏疗养院更名为山石屏村,正式成为炼铁乡茄叶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彻底摘掉了“麻风村”的帽子。4名康复者还积极入了党,村里成立了党支部,李桂科被推选为支部书记。

患者全部治愈,康复者已融入社会,李桂科也该歇歇了,但李桂科还是没有走。2023年2月的一天,李桂科像往常一样为村民余振华理发,余振华突然啜泣着说:“李医生退休了我们怎么办啊?”一旁87岁的曾信开哭着说到:“李医生,您走了,哪个给我们滴眼药水,哪个管我们的死活”。李桂科坚定地说到“退休就是个说法,我不走了,这里就是我的家。”

退休后的李桂科带着村民修建蓄水池,种植核桃,养鸡、养猪、养牛……山石屏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以前我们到街上卖鸡蛋,人家远远地躲我们,说我们的鸡蛋会传染,都不敢买,现在我们的东西都好卖,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赵凤桃自豪的说。

2023年7月27日,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在山石屏村落成。一直在争取项目,积极奔走的李桂科说“建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讲好这60多年来变迁的故事,让山石屏村世世代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6】

唐菊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和荣誉。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唐菊兴研究员长年坚持奋斗在高寒高海拔的西藏高原,为我国的大宗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生动体现了成理人“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他针对西藏高原大陆碰撞带能否形成以及如何发现特大型铜矿床这一重大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带领研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科技攻关。

从藏东到藏西,从藏南到藏北,历时三十余年,长期坚守在西藏高海拔野外一线,与国家重要矿业企业及地勘队伍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以铜金等关键矿产资源的找矿理论和勘查方法方面取得系统性成果和找矿重大突破,主持或主要参与发现和系统评价了多个超大型—大型铜金矿床,改变了我国铜资源的分布格局,保障了我国铜矿资源基地建设及铜矿资源的稳定供应。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7】

墨竹工卡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有着“天边之乡”的美称。地质人唐菊兴带着他的两名学生正在这里跋涉,此次他们肩负到山上采样,寻找新的铜矿的使命。

高原地区缺氧、高寒,气候变化多样。唐菊兴和他的徒弟们在青藏高原上每走一步都极度缺氧,有时甚至一天还可以经历四季,前几分钟还艳阳高照,转眼就会风雨交加,但采样的工作从未因为恶劣的环境和天气变化而停止。

此次采样,他们发现了成片的角岩,角岩属于岩浆岩与围岩热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是地质专家预测隐伏岩体的直接标志。成片的角岩释放着深部可能存在大型铜矿的信号,这让唐菊兴激动不已。

多年寻矿的经历,让唐菊兴早已适应风餐露宿的的生活。肩负样品在高原手脚并用的行走,馒头就榨菜的“野餐”,野外帐篷过夜甚至碰到过狼群……面对这些艰苦的野外环境,唐菊兴说:“做我们这个专业确实是比较辛苦的,但是只有靠我们这些人长期坚守,才能为国家找到更多的矿产。”正是这个信念,使得他坚持了25年。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8】

老李同志是一名2000年入党的老党员,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战斗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担任数学教师和班主任工作。在工作岗位上他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时刻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教学、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教育学生方面,他能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赢得师生的好评。

一、忠诚教育,修师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彭老师认为只有把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身体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师德修养,把“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才符合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此,他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事业,着力将教师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质,遵守社会公德,注重家庭美德,强化个人修养,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更正。

唐校长曾经说过:“一个优秀教师,要甘于平淡,但是不能甘于平庸,我们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要在普通教师中树立典范”。从此以后,彭老师始终以这句话勉励自己,在教育中始终坚持以“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作为工作信念,以“爱”架起与学生相处的桥梁,来温暖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积极投身到学校“三环五步”课题教学改革中,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课改中走在了教师的前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学区赛课中获得了一等奖,县赛课获得二等奖。指导的薛丽老师在县级赛课获得二等奖。

二、热爱学生,树师德

师爱是师德之魂,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道德的重要标志,也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师,在教育教学过彭中,彭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关爱学生,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来影响教育学生。

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班上有百分之七、八十是留守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公婆由于知识、观念等原因对孩子疏于关心和教育,有的孩子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上问题,如过早的产生了叛逆和颓废的心理问题等。发现问题,他总是积极跟科任老师沟通,同时及时与家长交流,弄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耐心、细心地与孩子交通心谈,帮助他们发自内心的改变。用包容和爱心去感化他们,把他们引向成功的道路。

记得在参与三、一班的主题队会时,孩子们说:“我们都很幸运,也很幸福,因为遇到了爱我们的家长,遇到了特别棒的老师。”感动的话语时常萦绕在耳边,我们也为有这样一名优秀党员教师而感到自豪。

三、快乐教学,练师德

彭老师是一名数学教师,当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是他努力的'方向。在教学改革中,他主动投身到学校“三环五步”课题教学改革中,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共同研究,主动听课,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找到一套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他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 “自学自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互动释疑”中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让学生“互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彭老师尤其煞费苦心,他在班级中组建了学习帮扶小组,针对不同的学困生选用不同的指导小老师,并自己加班,为每一位学困生制定不同的补习方案,和补习习题。利用中午课余等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学习帮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据除此之外,彭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学区等各级各类的数学教研活动,与同行之间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把学到的经验再转换为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也毫不吝啬地在学校的教研中与老师们一起分享。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作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一名战斗在教育一线的共产党员,相老李老师会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点燃红烛的事业,再创辉煌业绩,一路放歌,勤修师德,让自己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用爱扬起学生未来理想的风帆。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9】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需要选树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整个干部队伍。要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发挥好榜样的作用。

有“的”,就是选准榜样人物。无论历史还是现实,各条战线的优秀人物可谓层出不穷。因此,选谁做榜样,应当统筹考虑。标杆人物立得实、富有感染力,榜样才会得到更广泛体认。哪些榜样人物对党员干部最有感召力?一是如雷锋、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他们广受爱戴与敬仰;二是身边的先进典型,因可亲可信、真实生动,易被学习效仿。

放“矢”,就是采取有效方法。激发榜样力量,首先领导要带头。正人必先正己,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学榜样,不用苦口婆心、唇焦舌燥,自然上行下效、层层传导。此外,还应用好载体,以表彰、通报、奖励等方式鼓励先进,用明察暗访、警示教育、通报批评等方式鞭挞后进,引导大家“择善而从”。多措并举优化环境,必能形成学习榜样的良好氛围。

然而在现实中,宣传先进人物,常常告诉大家“是什么”“为什么”,却很少细化为“怎么样”“怎么办”。其实,只有紧密结合实际,发掘先进人物身上的既普通又闪光之处,才会让先进典型可学易学,避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要自觉把榜样作为镜子,把群众利益作为标尺,照一照自身能力短板,量一量利弊得失与修养境。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10】

“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裕。横坎头发展的好,我们更要带动大家一起发展。”黄科威说。2018年,横坎头吸纳周边3个村子、3家企业,建立了共建共享、联管联育、互补互促的红村党建联盟,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几个村书记坐在一起开会,大家的关注点就在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上,党建联盟先把合作联起来。”利用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横坎头牵头打造了全域旅游线路,带动周边村企共享红色资源,联盟成员单位都成为体验式教学的“课堂”。

汪巷村是党建联盟一员,距离横坎头不到5分钟车程。四五月份到横坎头村旅游人多,村党委将一部分游客介绍到汪巷村感受进士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共同发展。

“顺应党建联盟红色旅游的发展,我们村里新建了‘初新农庄’,有效承接从横坎头过来的游客。加上我们的基础建设、文化底蕴都比较好,游客越来越多。”汪巷村党总支书记陈炯介绍。

组织联动,党员也联动。作为党建联盟中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天博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党支部成了辖区内非公企业区域活动中心之一,支部书记黄益锋说:“横坎头的党建搞得好,我们一月开一次联席会议,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有时候村里党员也过来参加党日活动,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11】

“近年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和调研,为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做准备。”

吴惠芳说:“我对于农业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需要从国家政策方面来解决的,我将作进一步调查研究,形成意见建议带到会上,真正实现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基层代表代表基层,发出基层的最强音。”

吴惠芳透露,今年他准备围绕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数字乡村建设、企业合规建设以及法律法规修订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的职责就是要多为农民发声,把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建议带上去,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宣传好,多做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工作。”吴惠芳说。

这些天,吴惠芳正忙着为上全国人代会做精心准备,一方面,把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学深悟透,提高政治站位,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为审议工作报告等工作提前收集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12】

“阿姨,我来给你送菜了,今天的菜特别新鲜!”“是古丽吗?”钢城片区柯坪路北社区58岁的居民关素珍还没开门,就听出了门外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的声音。连日来,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和志愿者一直忙于为居民运送蔬菜等生活物资。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自治区先进工作者、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钢城片区柯坪路北社区党委书记。从2008年到社区工作开始,她就带领社区干部开通了24小时便民热线,组织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并安排专人记录辖区居民诉求。哪家老人患有慢性病,哪家孩子该上学了,哪家居民换了工作,她都了如指掌。

这次从北京一回来,热孜万古丽·沙吾提便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

“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古丽都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社区书记我们很安心。”提起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社区居民充满感激。对此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热情回应:“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是一家人,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13】

2021年6月,29岁的王亚平已经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但她依旧临危受命,接受残酷的训练,积极备战重返太空,并在太空中开展“天空课堂”讲课,被大家誉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以及摘星妈妈。

农村女孩

1980年1月,王亚平出生于山东烟台的一个小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地为生。王亚平的童年过得并不单调,很小的时候,就主动地帮助父母干农活,扫地、打扫卫生,给父母做饭菜,所以王亚平从小就养成了乖巧懂事的性格。

十几岁的王亚平就经常帮助父母到地里收庄稼,经常是把手弄得起泡流血,可是王亚平从来都没有抱怨过,一直坚持着,因此造就了王亚平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农村的这些经历,没有成为王亚平前进道路的绊脚石,反而成了踏入太空的垫脚石,正是因为有农村的这些经历,为王亚平的日后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为飞行员

王亚平虽然来自农村,而且家境不好,但是她的成绩很好,在班级里一直是名列前茅,在老师的眼中就是一个准大学生。

1996年,空军部队到王亚平就读的学校招收飞行员,王亚平从小就渴望能够在天上翱翔,做梦都想成为一个飞行员。

在王亚平看来,飞行员的'招收条件很高,自己能够入选的机会非常的渺茫。可是老师却非常看好王亚平。

因为老师知道王亚平来自农村,王亚平的体能非常好,经常在学校跑步和参与跑步训练,相比于其他的同学,王亚平入选的机会非常大。

于是在老师的鼓舞下,王亚平参加了飞行员的选拔,凭借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学习成绩,成功地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

也就是在王亚平16岁那年,王亚平收获到了不一样的成年礼,成了飞行员中的一员,而这也成了日后踏入太空的第一步。

艰苦的训练

1996年,16岁的王亚平进入长春飞行学院开始学习。训练是艰苦的,自从入学之后,王亚平从早到晚都是训练、学习、训练、学习,王亚平根本就没有过多的时间休息。

强大的训练难度,以及身体压力,一度想让王亚平放弃,可是一想到,如果放弃,自己将再也没有机会实现飞天梦时,王亚平就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就这样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品格,以及优秀的成绩,王亚平通过了学校的种种考核,1999年,经过了三年的艰苦训练,王亚平进入到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继续学习。到达哈尔滨的第一天,王亚平是兴奋的,因为哈尔滨是冰雪城市,能够看到壮丽的雪景。

但是王亚平不是来度假的,她是来训练的,寒冷的天气,给王亚平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一度让王亚平冷的直哆嗦。

但是环境再恶劣,相比于王亚平内心中对天空最原始的向往以及渴望,这些挑战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些困难终究只是王亚丽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无法阻止王亚平在空中飞翔。

就这样,王亚平在后面几年的训练过程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了各种飞行任务,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女飞行员,并且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驾驶着飞机参与了汶川地震的救援任务,同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及日常的消云减雨的任务中也能看到王亚平的身影。

此时的王亚平还只是一个飞行员,还不算航天员,但是王亚平一直都有航天梦,渴望飞出地球,漫步于太空。

航天梦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中心成功发射太空,而我国世界上第三个将国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迈上了新的一个征程。

王亚平看着电视中的杨利伟打开舱门,漫步于太空的时候,王亚平脑中也浮现了一个想法,自己日后是否也可以一样漫步于太空呢?

让王亚平没有想到的是,国家真的开展了培养女宇航员的计划,2009年,国家选拔女宇航员,于是王亚平第一时间报名,并且成功地通过了选拔,和另外一名飞行员刘洋一起成为我国的女航员。

王亚平自己也没有想到,在30岁之际,自己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成了中国女航天员。

学习的力量

航天员和飞行员的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航天员不仅仅有必备技能的训练,同时还有大量知识的学习。

王亚平需要学习并且完成30多门课程的学习,涵盖天文学、物理学、动力学,机械学等分门别类的科目。

为了能够掌握这些庞大的知识体系,王亚平每天的生活作息是两点一线,不是在课堂就是在宿舍,或者往返于课堂与宿舍之间的路上。哪怕是在宿舍,王亚平依旧坚持学习,宿舍里的台灯从来没有在12点钟之前熄灭过。

而且学得越多,王亚平愈发觉得学习的力量,人类在知识面前是显得那么渺小,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从这些知识中汲取力量,才能成为支配这些知识的人。

除了需要储备庞大的知识,还需要不断地强化体能,10公里强行军,野外露营,超重失重等重力训练更是王亚平的家常便饭,每次顺利完,对于王亚平来说就是一次涅槃重生。

首次登陆太空

就这样,王亚平日复一日的训练,年复一年地学习,最终成功地通过了航天员的考核,成了宇航员。

2012年6月16日,王亚平的战友刘洋搭乘着神舟九号从酒泉卫星中心出发飞向了太空,同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在太空待了14天之后,于2012年6月29日安全返回地球。

2013年6月1日,王亚平和宇航员张晓光、聂海胜三人一起搭乘神舟十号飞船,从酒泉卫星中心出发飞向太空。

而王亚平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并且在太空中完成了第一次太空课程的直播,给全国8万所中学的6000多万学生讲“太空第一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片赞誉。

而且让王亚平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八年之后,自己成了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还能有机会再次登陆太空,成为太空讲师的时候,还成了摘星的妈妈。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14】

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

她坚守贫困地区教育一线40余年,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贫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她从2002年起四处奔走,克服重重困难,于2008年8月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先后帮助约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该中学在她的带领下,连续11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她坚持以党建引领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课,每周开展“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合唱一支革命歌曲、观看一部红色电影、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活动。她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在1997年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后,仍然坚守讲台,持续13年家访,行程11万余公里。自2001年起,她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当177名孤儿的“妈妈”。多年来,她将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热爱的教育事业。

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七一勋章”获得者。

榜样8人物典型事迹【篇15】

祁发宝,男,1978年3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69316部队部队长。

他秉承军人热爱祖国、扎根边防的初心,军校毕业后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在平均海拔4500余米、高寒缺氧风力强的恶劣环境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执行任务时40余次遭遇暴风雪和泥石流,1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卫国戍边的决心始终不移。他真情带兵育人,把战士当家人,他所在的团坚持“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的不成文规定,战士们都说“部队长就像自己的兄长一样”。他御敌守边、英勇无畏,2020年6月15日晚,在加勒万河谷与越线外军交涉时,他寸步不退、拼死搏斗,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终因寡不敌众陷入包围,被外军残暴攻击致重伤昏迷,践行了“纵使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铮铮誓言。

曾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曾荣获新疆军区“百名优秀基层主官”、西部战区“边防管控先进个人”等称号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202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20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