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
《榜样7》于3月25日晚间8点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重点宣传王亚平、王传喜、艾爱国、张玉滚、武大靖、林占熺、孟昆玉、路生梅等8位的典型事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王亚平简介
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说出了“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的金句,也说出了自己的伟大追求。
《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林占熺简介
“点草成金”的农业专家林占熺,为解决食用菌种植的“菌林矛盾”,提出草取代树木栽培食用菌的观点,最终在上千种草中找到了可种的草一一芒萁。但林占熺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接着培育出治理环的“巨菌草”,也从种植菌种转向菌草生态治理,为我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巨菌草”也传入了非洲,为他们带去了经济效益,非洲称这种草为“中国草”,体现了祖国的大国风范。
《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路生梅简介
儿科医生路生梅,在毕业后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去到了陕西榆林地区的佳县进行儿科建设,她也是163名毕业生中唯一留下的大学生。退休后虽有很多医院高薪聘请她,但是她仍然留在佳县义诊,因为她与佳县做了约定:为佳县服务50年。她说:“医生就像一只拴着线的风筝,线永远在病人手里。只要病人一拉线,我就会出现在他们面前。”
《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艾爱国简介
作为钢铁厂的焊工,艾爱国自称为“钢铁裁缝”。几十年如一日的理论钻研与实践操作,练就了“钢铁”般的硬,他不仅练手艺,还不断学习电焊理论,年近花甲学习电脑五笔,不仅将技术水平教授给年轻人,更是将老一辈党员精神传递给年轻人。
《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王传喜简介
村支部书记王传喜,短短几年收到法院126张传票,自己垫付100多万为代村偿还集体债务,代村的焕然一新,离不开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村支部书记。
《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孟昆玉简介
北京交警孟昆玉,从警21年,他扎根公安交通管理第一线,执勤在长安街沿线,被称为离五星红旗最近的京城“最帅交警”。他创造了“孟式指挥法”,提高了路口车辆的通过率,但同时也可能为自己带来危险。他以“细致精致极致”作风和“万无一失、一失万无”标准,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建党__年庆祝活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万次重大保卫任务,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为党中央站好岗、为人民群众守好夜”的庄严承诺。
《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张玉滚简介
山村教师张玉滚,因为山路崎岖,用扁担为学生的学习撑起了一片天,他用扁担将书从镇上挑回山村,他说:“做老师,只要学生在就有老师在。”为了学生们的营养,还将妻子拉入学校,成了学校的义务炊事员和学生的生活老师。
《榜样7》人物事迹及个人评价武大靖简介
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为梦想努力奋斗,即便在寒冷冬天,坚持训练!坚持自己的梦想!用行动,实力,证明中国冰雪体育的强大!
《榜样7》观后感范文
3月25日晚,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7》首播,再次引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热烈反响。《榜样7》不仅展现了王亚平、王传喜、艾爱国、张玉滚、武大靖、林占熺、孟昆玉、路生梅等8位的典型事迹,更折射出党的组织建设的三方面实践成果。
从《榜样7》看大抓基层党建的实践成果。__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农村、城市、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一个都不能少”,激发基层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基层涌现出许多先进党员和党组织,在《榜样7》中就有生动体现:廷·巴特尔是“草原之子,牧民英雄”,魏德友是戍边巡边“活界碑”,“贴心书记”孙金娣在南京市仙林街道为群众化解纠纷,“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村民苦干36年建成“生命渠”,“燃灯校长”张桂梅坚持贫困地区教育一线40余年……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基层各地的榜样人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等高尚品质,以实际行动让党旗在各自的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必将涌现更多来自基层的先进典型,必将续写更多榜样故事。
从《榜样7》看制度治党的实践成果。《榜样7》中人物都受到了以中共中央名义的党内表彰,在新时代,党内表彰严格遵循党内法规和具体制度,是制度治党的一种体现。2017年时,中共中央批准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构建起了严谨严密的党内功勋荣誉表彰体系,不论是“__”和荣誉称号还是“两优一先”表彰,都要严格遵循表彰条例,更加彰显了党内表彰的严肃性与权威性。__以来,通过制度治党的新实践,我们党已经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组成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将党内表彰和选树榜样以严格的党内制度固定下来,《榜样7》正是新时代坚持制度治党的体现之一。
从《榜7》看党员教育创新的实践成果。《榜样7》不仅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同时在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微信等网络平台集中展播。2012年时,要求“哪里有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网就要努力覆盖到哪里”,进入新时代,共产党员网等网络平台更加完善,切实提高了党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党员培训教育,正是对过去电视教育片和现代远程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再具体到《榜样7》本身,综合运用典型事迹再现、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增强了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经播出就在广大党员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在网络媒体上许多网友纷纷用“泪目”“致敬”等留言表达了感动之情。进入新时代,党员培训教育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就必须注重创新方式方法,特别是采取宣传典型这种方式,既不能失真失实,又要引人入胜。《榜样7》乃至整个《榜样》系列专题节目就是创新成果之一,也为各地各部门做出了良好示范。
《榜样7》心得体会范文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7》,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彰显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新时代的“赶考人”,我们要学“榜样”、溯初心、担使命,汲取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永葆“奋进三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前进。
感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如磐信念,振奋奋勇前行的“状态”。在“生命的禁区”,祁发宝坚守了20多年,十三次与死神擦肩;从年轻小伙到耄耋老人,50多年来,“活界碑”魏德友住土屋、喝咸水、啃冷馍,巡边护边20多万公里;为解决草王坝村山高石多、缺水严重的问题,“当代愚公”黄大发历时36年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铮铮誓言。如今,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我们要常怀“国之大者”,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往前排”,个人荣辱得失“靠后放”,将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进行“再萃取”“再结晶”“再升华”。在新征程中融入大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感悟“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实干精神,锤炼知重负重的“姿态”。中国精确制导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陈定昌古稀之年,在重大项目进行时,依旧与现场工作人员一起住小土院、吃馒头、熬夜搞试验;会拄着拐杖,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大漠,冒着大雪到现场指导工作。七连屿党工委一班人默默放下“笔杆子”、拿起“铁锹子”,短短七八年的时间,让七连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无论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还是伟大复兴的道路,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征服,需要我们迈开腿子、撸起袖子、躬下身子,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啃几次“硬骨头”,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断朝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奋蹄疾行。
感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高尚情怀,保持真挚为民的“常态”。“燃灯校长”张桂梅十几年如一日牺牲所有休息时间,竭尽全力地帮助学生,先后帮助约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作为仙林街道的“大家长”,孙金娣的办公室设在职工食堂,她把有限的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基层工作,献给了仙林街道这个大家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年轻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时刻牢记自己的“人民公仆”身份,“小事”中锤炼心性,砥砺为民情怀,当好“老百姓的官”。用心用情用力把事关老百姓大事小情的每件事都做实做好,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真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