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2023

业鸿分享

感动中国里面的人物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具体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都是哪些呢?看看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欢迎大家来阅读。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2023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1

1971年,朱彦夫开始为张家泉架电而奔波。没想到,这场“仗”整整打了7年。架电器材短缺,供电部门爱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处联系架电器材,原本要两个小时卸一次的假肢,经常一捆就是十几个小时。

7年间,朱彦夫拖着残疾的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胜利油田、陕西联系材料来解决村里的用电问题。有太多这样的酸甜苦辣,但终究,两万多公里的奔波,换回了15公里的架电材料。1978年张家泉村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成了全乡第一个用上了电灯的村。

清廉公正,用抚恤金接贫济困

六七十年代的张家泉村,家家日子过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饱、穿不暖,有的无钱看病。只要朱彦夫知道的,他必会想方设法尽力去帮助乡亲渡过难关。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个,家里人多地少,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971年,家里实在是吃不上饭了,四弟饿得干瘦如柴。朱彦夫了解到情况后,回到家立即让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干,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粮。

朱彦夫当村书记期间,出出进进为村子里办事,从来没有在村子里报销过一分钱,帮村子看水利的、架电的上级来人,没有地方吃饭,都是他掏钱在自己家招待。25年来,他不仅没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组织伸过手,而且多次谢绝组织的照顾,主动用自己微薄的抚恤金为集体办事情、接济困难群众。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18岁失去双手双脚和左眼,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却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面对群众的期望和家乡的落后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书记的重担,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张家泉村山山水水间,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滚行的“痕迹”。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张家泉村“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景象。这都源于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源于他对祖国满腔热血、对乡亲们一片真情。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2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__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__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__高度赞扬。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3

【颁奖词】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们偏向艰苦挑战。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

【人物事迹】

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先后完成和参与完成了全国大地测量控制网布测,中蒙、中苏、中尼边境联测,京、津、唐、张地震水准会战,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布测,全国天文主点联测,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南极中山站建站和第21次南极科考测量,国家GPS A、B级网、国家高程控制网、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的建设、施测和管理等国家重点测绘项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

珠峰高程测量工作是由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完成的。这是国测一大队第七次深入生命禁区测量珠峰,并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2020年5月,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最终测定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队以来,国测一大队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建队以来,有46名职工牺牲,还有许多人姓名难以寻找,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作证。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4

20岁的山西师范大学女学生孟佩杰5岁时父母双亡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瘫痪养父离家出走。20__年孟佩杰考上百公里外的大学,执意背上瘫痪母亲,“带着母亲上大学”感动全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丁俊杰这样评价孟佩杰: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一个感动中国人的平凡女孩。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小小的年岁,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颁奖辞∶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5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1955年1月转业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4年12月离休。

20__年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6

【颁奖词】

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别,欠父母一次团圆。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人物事迹】

陈陆(1984年2月—2020年7月22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江都,出生于安徽合肥,大学本科学历,2001年12月参加消防工作,200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队级正职、一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放心,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的承诺,也是他用生命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2021年1月,被追授2020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1月7日,被追授“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月17日,陈陆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篇7

王娅是本市一名普通的电力退休职工。从1985年开始,她就走上了爱心公益之路,并默默坚持了30余年,从西南旱灾、青海震灾、南方水灾、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处处都有她爱心善举的痕迹。在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更是将唯一一套住房捐给基金会,用于资助寒门学子。此外,王娅还常年无偿献血,并于2016年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决心将自己的仁爱之心从生前延续到身后。

2016年7月,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王娅知道此事后,通过邮件与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取得联系。“我是工薪族,愿意为贫困孩子尽点心意。”王娅述说了她朴素的心愿。于是,她开始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先是汇去6000元资助了甘肃一名高中生三年的生活费,随后又捐出6000元资助了另一名学生。王娅常说:“虽然我没有孩子,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孩子是未来。”

当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倔强的王娅一边和病魔抗争,一边加快捐资助学的脚步。就在化疗进行第五个疗程的时候,王娅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将本应用于治疗的钱全部捐给贫困学生,就这样,一笔3万元的捐款汇到基金会账户上。不仅如此,王娅还将仅有的也是最大的资产--一套商品房捐赠给基金会,用以资助更多的贫寒学子。

2月16日22时21分,王娅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按照她的遗愿和生前协议,她的遗体被送到了天津医科大学,这位生前坚持助学助困的普通女工,在身后为医学教育事业燃尽自己的光辉。

    18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