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10篇
你知道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怎么写吗?看看吧。事迹材料是指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1)
翻开徐淙祥的履历,一连串的“国字号”头衔广为业界知晓,“种粮牛人”“安徽麦王”“玉米状元”等坊间称号也是被叫得当当响。作为地道的农民代表,徐淙祥一直不忘带领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帮助了20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王萍1月5日北京报道:“当农作物在出苗期和拔节期出现旱情,必须及时喷灌,根据土地墒情、土壤的含水量,来设定喷灌的水量。像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就按照10毫米的降雨量设定。正常情况下,1200多亩地,三天就能把小麦浇一遍。”
2020年11月,站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农业现代示范园的田地里,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太和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正在指导农民浇灌小麦。在农民的操作下,大型圆盘自走式喷灌机缓慢走动,自动降雨;地埋式微喷设备也已开启,喷洒得又细又匀。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中国好人……翻开徐淙祥的履历,一连串的“国字号”头衔广为业界知晓,“种粮牛人”“安徽麦王”“玉米状元”等坊间称号也是被叫得当当响。
作为地道的农民代表,徐淙祥一直不忘带领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他牵头成立的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帮助了20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徐淙祥看来,脱贫攻坚要因人施策,将技术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思想扶贫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精准帮扶。要建立生态绿色高效农业扶贫长效机制,加快农业发展,确保脱贫不返贫。
优质高产攻关领路人
徐淙祥当过生产队长,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做过农业技术员、乡农技站站长,2000年以来一直承担国家和省市县农业科技协作、攻关试验示范项目,每年主持或参加研制农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审定后在安徽省、黄淮地区推广应用……一辈子都在与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从最初“种在地、收在天”的传统农民到如今流转1200多亩地的种粮大户,几十年间,徐淙祥完成了从传统农民到现代职业农民的身份转变。
“早些时候,我们干农业靠天吃饭,种下不保收、旱涝灾情多、产量低、品质差。遇到旱涝年份,甚至颗粒无收。那时候农业难干,农民生活困难。”徐淙祥说:“我立志改变农村生产落后面貌,促进农业发展。我的理想,就是怎样把粮食产量提高、质量改善。”
上世纪70年代初,徐淙祥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力耕务农,先后担任村生产队队长、村团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农技站站长。徐淙祥介绍,当时,小麦亩产三四百斤,大豆亩产不足百斤,大家没有种植技术,农作物品质差、不高产,农业没前景。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摸索探讨适应黄淮地区生态优质高产、节本增收的新品种及其配套丰产技术,一旦运用上,就坚持不懈地四处求教、细心记录、认真比较,力求推进品种改良,改变村里粮食产量低、品质差的状况。
徐淙祥推出了“绿色农业科技承包”的办法:和村民签订绿色农业科技承包合同,合同规定由徐淙祥提供技术种植管理,在不增加每斤粮食投入成本的前提下(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除外),如果小麦亩产达不到500公斤,大豆亩产达不到150公斤,少收部分由徐淙祥全赔。如果超过了这个产量,徐淙祥收取超产部分的20%,作为有偿技术服务费,用于扩大再生产。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一些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徐淙祥签订了科技承包合同。2003年,徐淙祥在“科技承包”的1300亩土地上开展了种植实验。当年遇到特大洪涝灾害,承包的850亩大豆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达165公斤,高产田块亩产突破260公斤。安徽日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徐淙祥科技承包田大灾之年创高产”的重点报道。
多年来,他靠着自学,一直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为了少见的农民高级农技师,2014年获得首届“全国十佳农民”称号。
技术当家多打粮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农业科学技术,可以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徐淙祥在长期的农业一线试验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摸索出四套小麦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绿色栽培技术,即:小麦60首谚语绿色栽培法、20项关键技术栽培法、技术规程栽培法和农时季节栽培法。
2005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徐淙祥牵头成立了“太和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协会下设良种繁育、高产攻关、节水灌溉、科学养殖等13个科普学组和23个乡镇科普分会,目前已拥有会员2363名、科普示范户6258户,几乎遍及全县各乡镇。协会每年普及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0多项,产生数千万元的社会效益,还使一批贫困户成了科普示范户。
太和县倪邱镇种粮大户王其贺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我原来种小麦亩产不足400公斤,应用徐淙祥小麦60首谚语绿色栽培法,小麦品质、产量大幅度提高,每斤小麦产出成本还有所下降。真是‘谚语栽培好,优质产量高,多收又多卖,亩增几百块’……”
徐淙祥说,在阜阳市广大农村像王其贺这样成为科技示范户的农户还有很多,他们应用徐淙祥小麦60首谚语绿色栽培法,改变原来小麦种植产量低、品质差的困境,走上了靠小麦优质高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
紧紧依托农业技术协会组织、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带来的是小麦、玉米和大豆连续多年不断刷新安徽省单产纪录。2009年以来,在徐淙祥带领下开展绿色种植的张槐村千亩连片粮食作物,经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进行现场实产验收,小麦平均亩产超600公斤,高产田块平均最高亩产760.9公斤;夏玉米平均亩产超750公斤,高产田块平均最高亩产1066.89公斤;夏大豆平均亩产超180公斤,高产田块平均最高亩产达317.5公斤。农业院士专家先后深入淙祥农业示范田调研考察,给予很高评价。
徐淙祥还和周边乡镇养牛养羊大户签订合作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协议,把收获后农作物秸秆的一半打捆后无偿提供给养牛养羊大户,换回发酵后的牛羊粪便肥田,形成粮食丰产秸秆多、秸秆养牛养羊发育快、牛羊粪便发酵肥田的绿色生态高效农业良性循环,进一步引领了太和县、安徽省和全国黄淮地区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农民致富带头人
2010年,徐淙祥带领村民成立了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租赁入股、托管、代管耕地4230亩,其中徐淙祥自己租赁1230亩,开展绿色生态优质高产种植,实现了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产品品牌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粮食生产千亩连片,合作社与种业公司签订产销合同,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15%左右,又与面粉公司签订长期订单销售合同,优质麦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3%-5%。生产基地产品全部经过绿色认定,注册有淙祥牌商标,建立了产品可追溯制度,生产有技术规程,管理精细,投入品记录清晰。2014年,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全国100家、全省第一家国家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同时被评为安徽省级示范社。2019年,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等9部委命名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现人均纯收入超过1.6万元,其中有许多农户都在徐淙祥的帮助下从贫困户变为农业科技示范户,生活一步步得到改善。对没有技能的贫困户,徐淙祥请他们来合作社工作,一方面保障了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也教他们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帮助他们更好就业乃至创业。对一些在思想上懈怠、不积极进取的贫困户,徐淙祥也不忘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并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张槐村有一位名叫张涛的贫困户,因为身体不好,难以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自身也没有技能,生活过得很困难。了解到情况后,徐淙祥让张涛到合作社来学习养猪技术。依靠这门技术,张涛被大型养猪场聘请,月工资6000元,加上奖金,年收入近10万元,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目前,在徐淙祥合作社里工作和学习的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对于接下来的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的计划,徐淙祥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表示,要将合作社里的帮扶业务进一步扩大,推行责任田承包制度,实行丰收加奖励的办法,提高大家积极性,实现所有原来贫困户收入的翻番,让现在人均年收入由1.6万元提高至2-3万元,带领大家更好实现脱贫致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淙祥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领衔或参加研发的农业新技术和农业新品种,被当地村民称为农业增效、村民增收的法宝。他的劳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
科技推广热心人
为大力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徐淙祥根据自己30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小麦、玉米、大豆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谚语形式汇编成册,并制成挂图,免费发给村民和会员。他整编的黄淮地区优质小麦亩产超千斤绿色栽培技术规程和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配套绿色高产栽培新技术科普读本,经安徽省级农业专家鉴定为省级科技成果,已在安徽全省推广使用。
为满足村民、会员科学种田的需要,徐淙祥在全县率先创办了农民科普书屋,自费购置了影碟机和各种科普书籍。近年来,他组建的数千亩连片农业科普示范园,实施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种植管理、机械收打、订单加价出售“五统一”的模式,使全村低产洼地的小麦和大豆平均亩产比项目外均增产三成以上,每亩综合增加产值300多元,使张槐村年增收近百万元。
如今,徐淙祥成立的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徐淙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让农业发展走上了一条康庄道路。他认为,今后农业的发展是一个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科技化管理和订单化销售的现代化模式,用现代农业绿色生态科学技术、现代农业设施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产量,达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收科学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业大国变成真正的农业强国。
一片“粮”心为农民
完善农村基层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加大生态绿色高效农业扶植力度、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自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已连任两届的徐淙祥每年都会在全国人代会期间提交一系列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的建议,为农民兄弟们积极发声。
徐淙祥建议,精准扶贫要千方百计、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全力以赴。比如,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要将重视农产品的产量调整为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多种经营。在他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就有一家农民合作社拿出600亩种植药牡丹等中药材。这样四、五年后,每年每亩平均产值可以达到四、五千元,比平常只种粮食产值翻了几番。徐淙祥强调:“我国农业发展到了一个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效益。注重绿色环保创新发展,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
“民以食为天,粮以安为先,无粮不稳,粮食生产安天下。”在2020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徐淙祥提交了一件关于加强完善我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建议。
徐淙祥介绍,我国有14亿人口,也是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我国每年生产粮食6.5亿吨,随着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每年还需进口1.3亿吨粮食,主要用于饲料缺口。“要注重粮食品质的提高和单产总产的提升。”
徐淙祥建议,每个县市区选几个千亩以上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财政扶持和项目支持,改善加大种粮大户的种粮补贴。
此外,更进一步加大千亩以上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补充完善各种功能的大型农业机械,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升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2)
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_牵挂的种粮人徐淙祥等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一档品牌节目,每年评选出十位年度新闻人物,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观众口碑极佳,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组委会给予徐淙祥的颁奖辞是“饿过,所以懂得温饱,拼过,才更执着收获。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赶上了好年景。禾苗在汗水中抽穗,稻麦在农机下归仓。珍惜陇亩颗粒,心怀天下仓廪,你是泥土上的黄牛,夕烟下的英雄。”
徐淙祥是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能手,在农业领域贡献突出。多年来,为种出高产优质粮,徐淙祥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探索适应黄淮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他牵头成立粮食绿色生产联合社,带动周边农民种好粮;建立现代种业基地,每年承担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和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审定的新品种在黄淮地区推广。凭借这些突出业绩,徐淙祥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等称号,并当选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去年夏天,徐淙祥给__写信,汇报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的情况和体会,获得_回信,让他激动不已、信心满满,他立志牢记_的殷切嘱托,努力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3)
卫星图上,皖北大地约一个月间经历了三次“换装”:从小麦成熟期的红棕色,变成机收后田间麦茬的土黄色,如今新种下的玉米苗和大豆苗渐渐长大,大地披上绿色。
皖北,地处黄淮平原,是中国的重要粮仓。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在刚刚过去的六月取得了“历史性丰收”,小麦亩产最高超过800公斤。
“现在小麦800公斤不倒伏,以前800斤就倒了,更别说刚干农业那会儿了。”年近七旬的徐淙祥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小麦亩产大都不足300公斤,一遇灾年,收成更不理想。
在那时,放大镜是徐淙祥田间观察最得力的“宝贝”。揣上一把放大镜,带上一个记录本,天还蒙蒙亮,他就出发去田里了。
那时候,没有虫情测报这些设备,探寻作物生长的细微变化,只能靠放大镜。“叶片上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点,都可能成为日后减产的病灶。”徐淙祥说。
玉米抽穗期、大豆开花期,必须时刻关注作物的消长动态和叶面稀疏程度。他经常带着干粮一大早就下田,直到月上枝头,一连一周都是如此。
在徐淙祥的家里,每年都会更新一个覆盖每一天的记录本。刮风下雨的时间、风速、雨量,作物的生长状态等等,他都会一一记录。“特别在小麦拔节期,我会每天关注黄淮地区的卫星云图,只有掌握天气信息,才能掌握种植主动权。”
徐淙祥说,正是靠着日积月累,他总结出了小麦绿色高效栽培60句谚语,并推广给周边农户。
2010年,徐淙祥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1230亩耕地中有300亩用作试验,900余亩用作示范推广。儿子徐健跟随他开展优良品种大田示范。
2019年,大学毕业的孙子徐旭东望着爷爷和大病初愈后的父亲在田间讨论作物种植方法时的背影,暗下决心,“他们的研究不能后继无人”。
50载,三代人忙着一件事——增粮。
放大镜已不是徐旭东田间研究的必备品,而用于试验的纸袋数量在不断“增长”。合作社的桌子上,摆放着今年以来从试验田里收集的上千份不同品种的小麦样本,并且每一个纸袋上都做了特殊的标记。
“今年在300亩试验田种植了约50个新品种,开展了包括小麦专用新型肥料减施增效等7个试验。”徐旭东说,试验需要测算小麦茎、穗、叶的干物质转化数据,这些纸袋有的需要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中长达2天,试验任务多了,纸袋用量也就大了。
良种配良法,是老徐探索增粮的经验。近10年来,徐淙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品种4个、小麦品种2个。
他说,以前科技水平落后,选育一个品种需要10年左右,现如今,祖孙三代主要是配合科研院所选育新品种,在田间试验良法栽培并推广示范。良种配良法,才能优质产量高。
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村民张丙银把徐淙祥家当成了他的“作物医院”。一旦在田间发现苗情有问题,他都会请徐淙祥“把脉开方”。“他会种地,而且愿意分享增产丰收的方法,我信任他。”张丙银说。
春争日,夏争时。皖北田间,玉米长得已经没过小腿,农民们还在补种未完全出苗的大豆。
在徐淙祥的示范园区,孢子捕捉仪、农业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虫情自动监测系统等应用在田间管理一线。徐旭东通过手机应用就能掌握田间土壤墒情、虫情、降雨量等。
“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让更多农户利用科技增粮,需要一代一代接续努力。”徐淙祥说。
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4)
徐淙祥,男,汉族,安徽太和人,1953年06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阜阳农广校农学专业,大学专科学历,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安徽代表团)。1986年7月1日入党,现任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太和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会长,高级农艺师。
20世纪70年代初,徐淙祥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力耕务农,先后担任村生产队队长、村团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农技站站长。
2010年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
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太和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会长,高级农艺师。
任安徽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太和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书记。
现任安徽省太和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书记、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事迹
2000年以来,徐淙祥绿色种植的1230亩现代农业示范田,高产田块经国家科技专家组和省农业专家实产验收,优质小麦最高亩产超750公斤,夏玉米最高亩产超吨粮,夏大豆最高亩产超300公斤,被誉为安徽省“麦王”“玉米、大豆状元”。领衔研制的“太丰6号”大豆新品种获安徽省品种审定证书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小麦、玉米绿色高产种植技术分别获《国家发明专利》;现代农业示范田入选全国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2018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生态食材生产示范基地”,徐淙祥本人当选为“中国生态食材基地联盟”副会长,同年7月,连续当选为安徽省农材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副长。__等中央和省市领导、农业专家先后深入徐淙祥现代农业示范田考察调研,给予很高评价。
2011年4月,_到张槐村考察时,曾向徐淙祥和乡亲们了解小麦种植情况。
2022年夏天,徐淙祥种植的小麦又取得大面积亩产800多公斤的好成绩。
2022年秋天,徐淙祥的千亩大豆优质高产示范田又取得平均亩产超 240 公斤的好成绩,百亩连片大豆亩产超过305公斤,创历史新高。同时,他首次尝试开展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荣誉记录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
2019年12月2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12月“中国好人榜”,徐淙祥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
2022年9月14日,“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在山东省乐陵市落幕。安徽的徐淙祥获得第一名 。
2022年12月,被评为2022年度安徽“十大新闻人物”。
2023年1月,获得“2022三农人物年度致敬种粮人”荣誉称号。
2023年3月,当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辞
饿过,所以懂得温饱,
拼过,才更执着收获。
种了一辈子庄稼,
现在赶上了好年景。
禾苗在汗水中抽穗,
稻麦在农机下归仓,
珍惜陇亩颗粒,
心怀天下仓廪,
你是泥土上的黄牛,
夕烟下的英雄。
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5)
人物简介:徐淙祥,男,1953年6月生,中共党员,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村民、高级农技师。
事迹简介:2000年以来,徐淙祥绿色种植的1230亩现代农业示范田,高产田块经国家科技专家组和省农业专家实产验收,优质小麦最高亩产超750公斤,夏玉米最高亩产超吨粮,夏大豆最高亩产超300公斤,被誉为安徽省“麦王”“玉米、大豆状元”。领衔研制的“太丰6号”大豆新品种获安徽省品种审定证书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小麦、玉米绿色高产种植技术分别获《国家发明专利》;现代农业示范田入选全国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2018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生态食材生产示范基地”,徐淙祥本人当选为“中国生态食材基地联盟”副会长,同年7月,连续当选为安徽省农材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副长。__等中央和省市领导、农业专家先后深入徐淙祥现代农业示范田考察调研,给予很高评价。
当前,在安徽省淮北广大农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优质高产多打粮,快找代表徐淙祥,节本增收又环保,村民都夸代表好”。2000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他的农作物绿色模式攻田调研、考察,给予很高评价。
探索创新粮食生产绿色高产技术与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规模出效益,科技创高产,精心种,科学管,丰产丰收才保险。
近年来,徐淙祥代表的小麦、大豆、玉米绿色高效模式攻关田,通过开展“农作物优质高产良种良法示范”和“粮食作物优质超高产绿色栽培示范”两种示范,进行“改粗放耕种,为精耕细作”“改淹旱靠天,为旱灌涝排”“改传统种植,为绿色环保,节本增收,优质高产无害种植”三项改革,推广“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新品种”“测土配方、秸秆粉碎还田、足墒均播、合理密植、一播全苗、培育壮苗新技术”“前氮后移、追施拔节孕穗肥,叶面喷肥、保根护叶新技术”“病虫草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防重于治新技术”四项技术,落实“①统一播种优质高产良种,规模连片种植;②统一大型农业机械深松,深旋,镇压;③统一秸秆粉碎还田,测土配方,全量施肥;④统一半精量足墒或造墒匀播,一播全苗,培育壮苗;⑤统一苗情监测,旱灌涝排,节水灌溉;⑥统一中耕除草,促控结合,分类管理;⑦统一追施拔节孕穗肥,叶面喷肥,保根护叶;⑧统一病虫草害预测预报,以防为主,综合防治;⑨统一机械化收割,及时晾晒;⑩统一订单预约,加价出售”十项统一等农业科技的探索与创新,实现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产品品牌化,出售订单化,做到了五化一体,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由于粮食作物优质高产技术落实到位,增加了农业科技含量,实现了小麦、大豆、玉米生产绿色环保,节本增收,优质高产。徐淙祥编辑整理的小麦优质高产栽培六十首谚语(顺口溜)小册子,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应用,村民称之为现代农业节本增收的法宝,由省财政厅拨专款印刷,在全省推广应用。
徐淙祥代表的农作物绿色高效试验示范田,近年来实现了小麦平均亩产超600公斤,高产田块经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和省小麦专家组实产验收,除水去杂,平均亩产分别达到718.2公斤、741.7公斤和760.9公斤,连续多年自我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被誉安徽省“麦王”。夏玉米实现了平均亩产超750公斤,高产田块经省玉米专家组实产验收,除水去杂,平均亩产连续5年超千公斤,其中2019年达到1066.89公斤,屡屡自我刷新全省夏玉米亩产最高纪录;大豆高产示范田块经省专家组实产验收,最高亩产分别达到280.1公斤和317.5公斤,被誉为安徽省“玉米、大豆状元”,为全省粮食绿色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徐淙祥的小麦、玉米周年绿色增产模式最高亩产达1827.76公斤。开辟了淮北平原小麦、夏玉米优质连作周年亩产超吨半绿色增产模式,并向小麦、玉米周年亩产双吨粮迈近。
2014年研制的“太丰6号”优质高蛋白大豆通过安徽省品种委员会审定,获安徽省品种审定证书,在全省推广应用;7月他的“现代农业示范田”入选 “全国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2017年6月16日和2017年8月25日领衔研发的小麦、玉米绿色高产种植技术分别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农技推广贡献奖等;2018年3月,他的现代农业示范田命名为“中国生态食材生产示范基地”;2019年1月他创办的淙祥现代农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以来徐淙祥在农业部、中组部举办的全国农村带头人学习班上授课,多次在中央七台和省电台宣传农业绿色种植技术。
发挥代表职能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
徐淙祥始终保持着农村劳动人民本色,并积极发挥着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二十年如一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全国及省市两会期间,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每年都提出数件农业方面国家最需要的,农民最关心的议案建议,共领衔提议案16件,建议39件,为党和国家制订政策、修改法律提供了科学依据,有的被列入一号议案和重要建议,多次荣获优秀议案建议奖。闭会期间,深入农业一线带领村民,配合省农业科学院和农业科技部门,开展了小麦、玉米、大豆绿色模式攻关试验示范,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运用科技手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农业部主要领导称赞,得到有关院士、专家和农业科技人员一致好评,深受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欢迎。
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民徐宗启,是全村有名的特困户,妻子哑巴、残疾,儿子曾因贫困停学,近年来,在徐淙祥代表的帮助指导下,大搞科学种田开办了家庭菜园,农作物产量、品质大幅度提高,收入成倍增长,他深有体会的说“三山六水一分田,科学种田开菜园,种田能打万斤粮,开菜园好比小银行,往后咱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跟着代表学种田,致富脱贫就不难”。如今他家由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提高到现在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儿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特困户变成了科技示范户,从此走上了致富路,在太和县农村像他这样脱贫致富的事例很多、很多……。目前,徐淙祥代表根据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要求,领衔成立了“太和县粮食绿色生产联合社,总耕地十万多亩,成员遍布全县乡村,整县推进全县优质粮绿色生产快速高效发展”,因此连续被聘为安徽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党和国家及省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徐淙祥的现代农业示范田调研、考察,给予很高评价
2011年4月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__,在农业部长韩长赋等领导农业专家陪同下,亲临淙祥现代农技推广示范基地调研,一下车,看到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随手拔出几颗,仔细观看,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叶色浓厚,韩长赋部长介绍,这是典型的一类麦苗,去年这块地小麦,经农业专家实产验收,平均亩产突破700公斤,刷新了安徽省小麦单产记录……__怀着喜悦心情称赞“这是典型的现代农业示范田,代表着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语重心长的勉励徐淙祥同志“要继续努力,研制更多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再做新贡献”。上车时,把徐淙祥研制的小麦优质高产60首谚语栽培法带走两本,转交农业部备案推广。
2013年6月7日,_(时任国家副总理)驱车到徐淙祥的现代农业示范田考察,看到金色麦浪滚滚,整个示范田呈现出穗多,穗大,粒饱,丰收在望的景象,_称赞到:“代表搞科研,粮食大增产,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推动了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2015年6月9日,李锦斌书记(时任代省长)亲自到徐淙祥现代农业示范田视察时强调:“人大代表的农业示范田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首先要发挥人大代表和科技人员职能作用,才能进一步引领现代农业创新绿色发展,增加粮农收入”。2018年5月9日,安徽省委副书记信长星亲临徐淙祥现代农业示范田考察,号召全省学习徐淙祥发展现代农业经验,促进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开展。
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徐淙祥代表分别受到__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一致勉励他“继续努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再做新贡献”,更加坚定了徐淙祥代表从事农业科研的信心和决心。
徐淙祥先后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全国十佳农民、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阜阳市十大杰出农民”、阜阳好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农技推广贡献奖、省市科技进步奖,连续当选省市人大代表、党代表,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6)
冬日暖阳下,位于太和县旧县镇的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1200亩高产示范田内,麦苗青青、随风摆动,合作社理事长徐淙祥正在田间查看苗情。
“小麦已经进入越冬期,我每天都会过来查看苗情,对一类苗进行化学除草,对三类苗提前追施返青肥。”徐淙祥告诉记者。
谈及被评为安徽“十大新闻人物”,徐淙祥满脸谦逊:“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整天就琢磨着多种粮、种好粮。没想到《安徽日报》的读者这么关心我、看重我,评选我为安徽‘十大新闻人物’,这是份荣誉,更是责任和使命。今后,我要在科学种田和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在农业科技方面,力争每年都有新技术新成果在黄淮地区推广应用,对得起‘新闻人物’这个称号。”
徐淙祥获评安徽“十大新闻人物”,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老徐几十年初心不改,精心守护庄稼地,默默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被评为安徽‘十大新闻人物’,说明种粮农民在读者心目中的分量很重,我们不仅打心眼里替他高兴,更感到如今咱们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很光荣。”当地群众告诉记者。
2022年6月27日,徐淙祥收到__的回信。_在信中勉励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新的一年,徐淙祥也有新的愿望,他将继续贯彻落实__的回信精神,把粮食生产的好技术好经验传播出去,让广大农户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他还想把1200亩高产示范田建成黄淮地区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运用机械化、智能化手段,科学化种植,不断提升粮食产量,节约种植成本。
采访徐淙祥的过程中,记者被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庄稼地的情怀深深感动。年近七旬的徐淙祥在寒风中奔波,他的孙子徐旭东也跑前跑后。一幅动人的“祖孙接力跑”图画,展示出我国农业发展后继有人的美好前景。
“我从小跟着爷爷长大,和爷爷一起品味小麦单产不断刷新纪录的喜悦和自豪,深感农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职业。爷爷靠种粮成为新闻人物,让我从事粮食生产的信心更足了。今后,我要继续向爷爷学习,踏踏实实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徐旭东告诉记者。
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7)
他与土地结缘、与粮食为伴,种植的小麦屡破单产纪录,培育的小麦、大豆高产品种在黄淮地区推广种植。他几十年初心不改,精心守护庄稼地,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就是被__称为“种粮能手”的徐淙祥。
在徐淙祥的家乡太和县,当地群众赋予他很多称号:“麦王”“玉米状元”“种粮牛人”。徐淙祥这样说自己:“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整天就琢磨着多种粮、种好粮。__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种田依靠良种良法
今年69岁的徐淙祥,皮肤黝黑,手脚粗大,身板结实。他种田不靠“老把式”,靠的是“良种良法”。
“我爷爷年轻时上过农广校,当过村干部,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不满足现状,能跟得上时代。”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说。
上世纪70年代,徐淙祥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由于村民缺乏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小麦亩产仅一两百公斤。徐淙祥利用在农广校学到的知识,搜集作物品种及科学种植新动向,四处求教、认真记录,力求改良作物品种。
本世纪初,徐淙祥担任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党支部书记,他推出“绿色农业科技承包”法,通过提供技术种植管理,承包了村里农户1300多亩耕地,给太和县种子公司繁育小麦良种。由于千亩连片小麦良种繁育田采用了全程机械化耕作良种良法,科学种植管理,小麦实现了连年丰产丰收。
2010年,徐淙祥牵头成立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他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2014年,徐淙祥领衔培育的“太丰6号”大豆新品种,获安徽省品种审定证书并在全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示范田入选全国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2015年,高产田块优质小麦最高亩产超750公斤、夏玉米最高亩产超吨粮、夏大豆最高亩产300公斤。
2022年6月1日,站在当时即将收割的高产试验田里,徐淙祥向记者介绍:“这里种的是阜航麦1号。5月29日,省、市、县组成专家组对阜航麦1号进行了测产,平均亩产达811.29公斤。”
阜航麦1号是从随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的阜阳小麦品种中选育而来。在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140亩核心试验区里,像阜航麦1号这样的小麦新品种(系)多达23个。“粮食产量的提高,60%至80%源于良种的贡献。没有良种,再好的设备与技术都很难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徐淙祥说。
成立协会示范引领
“拔节追肥不宜早,免得倒伏减产多,清明前后最适宜,追施尿素莫忘记。”这是徐淙祥编著的农技推广小册子里的一段话。
徐淙祥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小麦、玉米、大豆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谚语形式汇编成册,免费发给村民和会员,册子被村民称为现代农业节本增效的法宝。
“搞农技推广,就要用农民喜欢听的接地气的话。”徐淙祥说。
张槐村种粮大户刘帮利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我原来种小麦方法不科学,产量很低,按照徐淙祥小麦60首谚语绿色栽培法,小麦品质、产量大幅度提高,这增强了我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的决心和信心,现在我种的小麦已发展到400多亩了。”
在太和县,像刘帮利这样成为种粮大户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应用徐淙祥小麦60首谚语绿色栽培法,改变原来小麦种植产量低、品质差的困境,走上了靠小麦优质高产助力增收致富的道路。
2005年,徐淙祥牵头成立“太和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协会下设良种繁育、高产攻关、节水灌溉、科学养殖等13个科普小组和23个乡镇科普分会,拥有的会员和科普示范户遍及全县各乡镇。协会每年普及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0多项,产生数千万元社会效益,还使一批过去的贫困户成了科普示范户。
紧紧依托农业技术协会组织,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带来的是小麦、玉米和大豆连续多年不断刷新安徽省单产纪录。徐淙祥整理编辑的黄淮地区优质小麦亩产超千斤绿色栽培技术规程、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配套绿色高产栽培新技术科普读本,经安徽省级农业专家鉴定为省级科技成果,在全省推广使用。
自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已连任两届的徐淙祥每年都会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提交与“三农”问题相关的建议。2020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徐淙祥提交了一件关于加强完善我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建议。
在建议中,徐淙祥写道:每个县市区选几个千亩以上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财政扶持和项目支持,改善加大种粮大户的种粮补贴。同时,进一步加大千亩以上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补充完善各种功能的大型农业机械,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升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三代接力多种粮种好粮
种粮数十载,徐淙祥获得了一连串“国字号”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虽然他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但在26岁的徐旭东看来,近70岁的爷爷要有人照顾,要有人从他手中接过“接力棒”。
在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办公楼二楼,摆满了成袋的麦穗、麦粒样品,这里是徐旭东的实验室。大学毕业后,徐旭东给爷爷做起了助手,从事种子和农业科技研究。
“看到孙子愿意从事现代农业,我感到很欣慰,我的事业后继有人了。”徐淙祥说。
“我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看着爷爷耕种的田地从几十亩到上千亩,和爷爷一起品味小麦单产不断刷新纪录的喜悦和自豪。在基层一线,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徐旭东告诉记者。
如今,守护粮食安全的责任传承到新一代农人的肩上。不仅自己一家三代接续奋斗,徐淙祥还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培养现代农业的后备力量。
今年以来,太和县聚焦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和实施“两强一增”行动,采取“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许多学员通过培训,坚定了在家乡创业、扎根农村、发展农业的愿望和信心,勇当应用现代农业科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排头兵。
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8)
“饿过,所以懂得温饱,拼过,才更执着收获。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赶上了好年景。禾苗在汗水中抽穗,稻麦在农机下归仓,珍惜垄亩颗粒,心怀天下仓廪,你是泥土上的黄牛,夕烟下的英雄。”这是《感动中国》对徐淙祥的颁奖辞。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安徽省的“麦王”。“我1972年开始种粮,到2022年,种了50年。”徐淙祥介绍。
徐淙祥为什么能够成为安徽“麦王”?他种地的经历要从半个世纪前说起。1972年,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的高材生,他没有留在城里,而是决定回家乡当一个农民。他很少跟人提及,这个决定与他的大伯有关。因为那一年,徐淙祥的大伯突然全身浮肿、皮肤蜡黄,在病床上面对前来探视他的侄子,许久说不出话来。没几天,不到50岁的大伯就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去世了,这件事给了18岁的徐淙祥很深的刺激。
那时候的生产技术,农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小麦亩产至多三四百斤,大豆亩产不足百斤,吃饱都难,更不用提什么营养了。站在大伯的墓前,徐淙祥默默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外国先进国家小麦(亩产)能超千斤,玉米也超千斤,我想咱都是一个地球,咱们国家只要干起来,也能超千斤。我说我们将来也有这一天,所以我选择了搞农业。”
他常说:“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在进行小麦高产试验时,从麦苗出土起,不管刮风下雨,天热天寒,他都从早到晚蹲在田里。他用放大镜观察农作物的长势、授粉和虫情,连叶面上的小黑点都不放过,而用笔记本记录刮风下雨的时间、风速、雨量,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经年累月,从不间断。就这样,他的农田平均亩产1000斤,超出安徽省单产400斤。很快,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2010年起,他牵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他注重科技育种,累计研发推广农业新技术235项,帮助本村和周边2000多个贫困户、上万名农民成功脱贫致富。
如今,徐淙祥一家三代,儿子与孙子都加入了务农的行业。爷爷老徐的黑色放大镜“退役”了,孙子小徐的智慧农业App上线了,祖孙三代在新的时代,成为新的种粮明星。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觉得我们在搞农业,带领广大种植户一起多种粮、种好粮,这个舞台还是无比广阔的。”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表示。
“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徐淙祥说。
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9)
中共中央_、_、中央军委主席_6月27日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没想到_竟然亲自给我们回信了,我们全家感到很惊喜,非常荣幸。”徐淙祥激动地说,“我一定牢记_回信嘱托,多种粮,种好粮!”
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农民,一直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2010年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等荣誉称号。2011年4月,_到张槐村考察时,曾向他和乡亲们了解小麦种植情况。近日,徐淙祥给__写信,汇报了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
逐梦田野被誉为安徽“麦王”
_在回信中说,我记得你这个安徽太和的种粮能手。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
讲起太和种粮能手徐淙祥,流传在安徽皖北广大农村中的一句顺口溜:“优质高产多打粮,快找代表徐淙祥,节本增收又环保,村民都夸代表好。”徐淙祥是阜阳太和县种粮大户,因擅长种麦子,有人称他为“麦王”,也有人笑他是“麦痴”。
1973年,刚满20岁的徐淙祥高中毕业,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他决心从提高小麦、大豆产量上入手,在科技兴农上干一番事业。“那时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粮食产量较低。我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想着找出适合我们国家栽培的优良品种或先进栽培技术,然后能够广泛推广,使我们的农业发展起来,产量和品质提上来,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徐淙祥回忆说。
有想法就去付诸行动,在此后的20多年里,徐淙祥矢志不渝致力农业科技研究、示范与推广,多年参与国家、省、市农业科研实验,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近200项,出色完成了近百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攻关协作项目。
“大概2000年以后,小麦的产量逐渐提高,最高亩产可达760.9公斤,刷新了全省小麦最高产量;夏玉米最高亩产也达到1055.8公斤,我算是实现了最初的梦想。”徐淙祥总结道,规模出效益,科技创高产,精心种,科学管,丰产丰收才保险。
据了解,徐淙祥代表的农作物绿色高效试验示范田,近年来实现了小麦平均亩产超600公斤,连续多年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被誉安徽省“麦王”。夏玉米实现了平均亩产超750公斤,平均亩产连续5年超千公斤,其中2019年达到1066.89公斤,屡屡刷新全省夏玉米亩产最高纪录。
全程机械化助力粮食“稳定生产”
徐淙祥的儿子徐健、孙子徐旭东都加入了“务农”的行业。徐淙祥儿子徐健负责管理1200多亩高产田,是种田能手。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毕业后也回到家乡,跟着爷爷和爸爸学种地,成了一名“新农人”,主要从事种子和农业科技研究。
在徐淙祥看来,科学的种植技术提升了农业的产量,农业机械的运用则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以前种田很辛苦,农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经历了人工播种、耕牛犁地等传统方式后,现在的农业生产几乎全部是机械化耕种,所有环节都颠覆了农耕传统,连洒农药都用上了无人机。”徐淙祥说,农业机械化使效率大大提升,劳动力进一步解放,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更是有力推动农业向着现代化发展。
现在淙祥现代农业合作社成立农机专业服务队,拥有自走式喷灌机、大型收割机、土地深耕机、打捆机等10台(套)农机,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一亩小麦成本在六七百元,花费比人工省了一半。”徐淙祥表示,投入少了赚的多了,乡亲们的种田积极性大大提高。
“此外土地规模种植,才能使用大农机,便于推广新技术,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节本增效。”在徐淙祥的带领下,张槐村7000亩土地中,已流转近6000亩。这几年,村里像徐淙祥一样的种粮大户多起来,靠种粮致富的人也多起来。
发挥代表职能作用助推乡村振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始终保持着农村劳动人民本色,并积极发挥着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二十年如一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全国及省市两会期间,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每年都提出数件农业方面国家最需要的,农民最关心的议案建议,共领衔提议案16件,建议39件,为党和国家制订政策、修改法律提供了科学依据,有的被列入一号议案和重要建议,多次荣获优秀议案建议奖。
平时徐淙祥深入农业一线带领村民,配合省农业科学院和农业科技部门,开展了小麦、玉米、大豆绿色模式攻关试验示范,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运用科技手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农业部主要领导称赞,得到有关院士、专家和农业科技人员一致好评,深受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欢迎。
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民徐宗启,是全村有名的特困户,妻子哑巴、残疾,儿子曾因贫困停学。近年来,在徐淙祥的帮助指导下,大搞科学种田开办了家庭菜园,农作物产量、品质大幅度提高,收入成倍增长。如今他家由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提高到现在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儿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特困户变成了科技示范户,从此走上了致富路。在太和县农村像这样脱贫致富的事例很多、很多……
目前徐淙祥根据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要求,领衔成立了太和县粮食绿色生产联合社,总耕地十万多亩,成员遍布全县乡村,整县推进全县优质粮绿色生产快速高效发展。
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徐淙祥分别受到_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一致勉励他“继续努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再做新贡献”,更加坚定了徐淙祥从事农业科研的信心和决心。
徐淙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10)
“没想到_竟然亲自给我们回信了”
6月27日一大早,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淙祥小麦科技专家大院院门大开,喜气洋洋,院内停放着几台农机,种粮大户徐淙祥一家满怀激动站在门前,准备迎接一份珍贵礼物。
上午10点许,双手接过__从北京发来的回信,69岁的徐淙祥激动万分。今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推出“两强一增”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管理,战胜了低温、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小麦获得了历史性丰收。徐淙祥写信向_汇报,汇报了自己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
“没想到_竟然亲自给我们回信了,我们全家感到很惊喜,非常荣幸。”徐淙祥激动地说。
“_的回信情真意切,催人奋进,饱含了对农业农村的深厚感情和殷切希望,我一定按照_指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研制更多的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快速高效发展,真是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再做新的更大的贡献。”徐淙祥说。
“11年了,_还记得我!”
让徐淙祥更惊喜的,是_在信中开头就写道:“我记得你这个安徽太和的种粮能手。”
“11年了,没想到_还记得我!”徐淙祥更忘不了11年前的那一天。2011年4月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_,曾亲临淙祥现代农技推广示范基地调研。察看麦苗,了解单产,当得知徐淙祥的基地刷新了前一年安徽省小麦单产记录时,“__称赞这是农业现代化,还语重心长地勉励我要继续努力,研制更多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再做新贡献。”那个场景,徐淙祥永生难忘。
徐淙祥当过生产队长,做过乡农技站站长,一辈子都在与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他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2010年牵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种粮大户。
徐淙祥的农作物绿色高效试验示范田,多年来屡屡创下小麦、玉米、大豆的安徽省单产记录,他也由此被誉为安徽省“麦王”。
为大力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徐淙祥根据自己30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小麦、玉米、大豆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谚语形式汇编成册,并制成挂图,免费发给村民。
徐淙祥先后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等荣誉称号,还连续当选省市人大代表、党代表,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年轻人在农业上可以大有作为”
不仅徐淙祥,现在,儿子与孙子都加入了“务农”行业。祖孙三代皆种粮,成为太和远近闻名的一家人。
儿子徐健负责管理1200多亩高产田,是种田能手。
徐健告诉记者,“今年示范田种植的几个小麦品种亩均产量都超过了800公斤,创历史最好纪录,大田种植平均产量也都在600公斤以上。”他认为,之所以能取得高产,一是政策好,二是科技落实到位。“种粮要赚钱还是向科学要效益,关键在于通过科学种田,实现节本增效。我要把这片实验基地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带动引领黄淮地区的农业发展。”
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毕业后也回到家乡,跟着爷爷和爸爸学种地,成了一名“新农人”。在农家大院的二楼,摆满了成袋的麦穗、麦粒样品,这里正是徐旭东的实验室,他主要从事种子和农业科技研究。
“农作物田间监测站传来气温、雨量等信息,手机一点就能看到,科学种田,效率更高!”徐旭东说,家里保存着一张爷爷和袁隆平、李登海的合影,每每看到,总会令他心潮澎湃。如今,守护粮食安全责任传承到新一代农人的肩上,在徐旭东看来,自己要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在_的回信中,提到了对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坚持种粮感到十分高兴,希望我们继续坚持下去把这个事情做好。_来信让我倍感振奋,我觉得农业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年轻人在农业上可以大有作为,就像我爷爷一样坚持农业几十年,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一定要向他学习,决心投身农业发展,做个新农人。”徐旭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