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疫情逆行者感人事迹

福萍分享

疫情逆行者感人事迹有哪些?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疫情逆行者感人事迹

疫情逆行者感人事迹(篇1)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旁观者,在保护生命的旋律中,九原区法院涌现出一批最美的“逆行者”,其中有这样一对特殊的“战士”。他们并肩战“疫”,逆向前行;他们坚定信念,舍小顾大;他们既是“战友”,也是夫妻,他们积极响应号召,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家中父母后便立马奔赴“疫”线,联手冲锋在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她是九原区法院立案庭书记员---赵娜

他是九原区法院综合办公室干事---韩鹏举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们夫妻第一次并肩作战了。2022年2月,韩鹏举在G6高速卡口值守维护秩序、赵娜承担核酸检测样本转运工作。而今,二人又成为抗疫大军中的战友,勠力同心,共同战疫!

样本转运工作看似简单,却是核酸检测工作的最后一环,凝结着所有人共同的付出和心血。转运的单人单管核酸标本更是来自涉疫的重点人群,转运人员与其近距离接触,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但作为抗疫主力军,他们临危不惧,一心想着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样本清点整理、送往检测点。连日来,韩鹏举和赵娜身着防护服、手提“蓝箱”,每日不计其数地往返于核酸采样点和核酸检测实验室,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夺秒。截至目前,他们夫妻两人共参与疫情防控29轮,转运24万余人份核酸检测试剂样本。

虽然平时也有长时间开庭的经历,但渴了还可以喝口水,累了还可以休庭;做转运员因为身穿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中途停止,几个小时下来,对体力和耐力都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连续近10个小时的奔波,防护服里湿透的衣服,捂得发白的双手,布满口罩勒痕的脸庞,都承载着他们抗疫的决心。

面对疫情,他们携手逆行,用双倍的坚守,谱写最硬核的浪漫。他们把对家庭的“小爱”融入到服务人民、回馈社会的“大爱”之中,用最美逆行践行法院干警的初心和使命。

疫情逆行者感人事迹(篇2)

第23期中青一班学员、南京市玄武区委副书记吕璟作为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牵头负责外防输入、集中隔离、校地协防等工作。疫情发生后,他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学习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努力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规范管理隔离酒店。吕璟周密部署隔离酒店征用、改造、管理等各项工作,全区启用隔离酒店11家、隔离房间2300余间,安置隔离人员近1600人。当接到市接收江宁转运人员任务后,他连夜组织、迅速行动,仅用4个小时就完成了2家隔离酒店400个房间的准备工作。他坚持每天视频点调,压实“一长七组”责任,落实“三区两通道”要求,督促各隔离酒店规范开展封闭管理、健康防护、医废处置等工作,妥善解决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诉求,确保集中隔离点安全平稳运行。

对接督促驻区高校。吕璟连续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6所驻区高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第一时间传达省市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督促驻区高校压实防疫主体责任,认真做好师生健康监测、校区封闭管理等工作,并对驻区高校进行全覆盖督查检查,及时回应解决困难问题,夯实驻区高校疫情防控防线。

联系指导包保街道。作为孝陵卫街道的包保领导,吕璟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常态化检查学校、医院、商超、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疫情防控情况,相继开展多轮规模性核酸检测,实地检查挂钩联系的核酸检测点,现场督促指导点位布设、秩序维护、环境消杀等工作,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高效运转。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吕璟及时组织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玄武青年突击队等平台,发布志愿者招募令,建立志愿者服务群,鼓励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抗疫大局,踊跃参与人员信息排查、小区围合管理、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全区志愿者累计上岗超过1500人次,服务在全区300余个防疫岗位上,凝聚起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筑牢防疫基层堡垒。坚持力量向一线倾斜、资源向一线集聚,吕璟深入开展“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突击行动,协调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回应群众关切,市级机关累计下沉超过260人次、区级机关累计下沉超过3500人次,把“我是党员跟我上”“我是干部我先上”落实到最基层,进一步扎紧扎密疫情防控安全网。

疫情逆行者感人事迹(篇3)

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和上海疫情处置需要,江苏省委、省卫生健康委决定调集全省精干医护力量,全力支援上海。第13期中青二班学员、省级机关医院党委书记顾寿永,曾任江苏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领队支援武汉,具备丰富抗疫实战经验,在这次援沪工作中主动请缨、再担重任,作为江苏省核酸检测二队领队兼江苏援沪医疗队副总领队,于3月31日凌晨,率领2000人医疗队星夜奔赴上海支援。

坚持超前谋划、科学防控。虽然医疗队员是从早晨8:00开始采样,但顾寿永的工作在凌晨一、两点接到任务时就已经开启。2000人核酸采样队员来自常州、扬州、泰州、盐城、淮安五个城市,驻地分散在上海、南通、苏州三地,如何在奥密克戎毒株强大的传染力面前,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保证医疗队队员“零感染”,顾寿永需要提前与上海方面衔接,并根据采样量、覆盖区域等,制定当日采集方案,将五市医疗队进行合理编组,既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采样,又使医务人员得到适当的休整,有效保持战斗力。顾寿永将指挥部“搬”到一线,穿上防护服在各个点位间不停奔走,坚持同队员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截至4月21日,江苏省核酸检测二队共执行采样任务14次,累计采样量1102万人次。在核酸采样攻坚战中,全体队员连续奋战10天,当日最长工作时间长达19个小时,披星而去,戴月而归,用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坚持用心用情、真诚服务。为贯彻落实省委、省卫生健康委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重要指示精神,顾寿永及时向全体队员传达上级领导的关心,对坚持在一线抗疫的队员给予肯定和慰问。同时采取各项举措,加强与驻地后勤保障部门沟通,在防控要求范围内最大限度保障队员饮食、住宿等需求;统筹各市医疗队建立爱心帮扶机制,联系慰问队员家属,送上免费体检套餐,帮助解决家属生活困难,切实解决队员后顾之忧。此外,还通过开展线上生日会、传递电子贺卡等暖心活动,让队员感受家的温暖。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系列关心关爱举措,为驰援抗疫一线的守“沪”者们铸就了最坚强的后盾。

坚持舍小家、顾大家。选择了责任,“亏欠”了家人。“老爸,我梦见你回来了。”奔赴上海支援两周后,顾寿永收到了小女儿发来的语音,稚嫩的声音诉说着对爸爸的思念。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他无所畏惧,只是谈起家人,总是有一份亏欠。“大女儿从初中开始就独自一人在南通上学,今年开学后就没有见过她,等我回家,她应该已经回去上学了。”受疫情影响,顾寿永的大女儿于3月31日回到南京开始线上学习,但恰好当天顾寿永接到任务奔赴上海。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6岁,都是需要父亲陪伴的年纪,但疫情当前,他选择把最柔软的牵挂藏在心里。而这也已经不是顾寿永第一次舍小家、顾大家,无论是援疆还是援鄂,他都选择担负“敬佑生命 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 大爱无疆”的医者使命,忠于职守,逆行而上,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疫情逆行者感人事迹(篇4)

江苏省内疫情多点散发,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和江苏省委要求上来,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攻坚战。

江苏警官学院基础课教研部党总支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党员干部教师们一方面抓好教学科研工作任务落实,一方面积极迅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母女接力任“大白”。“要上门为老人核酸检测?我去吧!”教研秘书徐爱华和女儿一起放弃休息、战胜恐惧,勇敢地来到一线,参与热河南路街道的抗疫工作。穿着“大白”行动不便,戴着面罩视线模糊,几个小时汗如雨下、心跳加速,但是徐爱华每次都主动承担上门为老人、病人核酸采样的任务,有些居民家中需要爬楼梯,一圈走下来,累出一身汗。“请出示苏康码、行程码、出入证,配合测量体温。”“好的,谢谢!”重复的话语和动作,不变的耐心与细心。徐爱华的女儿说:“虽然目前我还只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没有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但我的妈妈是党员,我是党的女儿,在这危急关头更加不能退缩,也要和妈妈并肩在一起。”

摄影大师见优势。外语教研室的朱安春老师,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身着防护服,用“摄像神器”,在核酸检测现场,切换各种录入模式,耐心细致的做好身份信息录入工作。不少年纪大点的人只准备了身份证,有的甚至还装在一个不是很透明的证件套里,朱安春老师耐心地等他们拿出来或者帮他们取出来;没有带身份证件或者还没办理过身份证件的小朋友,朱安春老师则细致地帮他们一一输入个人信息,包括名字、身份证号以及联系电话等,然后再跟他们核对一遍,确保录入信息准确无误。在气温高达30摄氏度的春末,身穿防护服工作一下午的朱安春早全身湿透、饥肠辘辘、头晕眼花,但始终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条信息,并以阳光乐观的心态带动身边队友,保障核酸检测数据录入工作稳中有序。

抗疫捐赠现爱心。车轮急转,包藏着诸多的汗水和力量,怀揣同一个梦想和责任。文学与文化教研室周晨老师利用与江苏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的机会,积极参加该研究院组织的爱心抗疫捐赠活动,赴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及下辖的独墅湖社区捐赠KN95口罩、方便面、饼干等一批抗疫急需物资。

采样现场保秩序。“请大家排好队,带好口罩,保持1米距离,提前准备好身份证。”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神经末梢”。张洪波主任主动与建邺区莫愁湖街道莫愁湖社区对接,积极参与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在检测采样区域维持现场秩序,快速进行信息登记,引导群众有序排队,保证检测流程衔接顺畅,提升检测效率。

双语沟通暖人心。在万科金色家园小区居住的外籍人士比较多,外语教研室的罗瑞林老师积极主动帮助社区在核酸检测现场化解由于沟通问题给他们带来的不便。通过中、英双语温馨提示、广播为外籍友人“划重点”,提醒外籍友人加强自我防护的同时配合防控措施,及时上报旅居史、居家医学观察。

心连心,肩并肩,众志成城,疫线有我。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基础课教研部党总支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骨干模范带头,教师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与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践行公安院校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点滴微光,可成星海;愿春来疫去,山河无恙;情存疾散,你我皆安。

疫情逆行者感人事迹(篇5)

日前,西藏发生本土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更牵动着西藏民族大学及附属医院所有人的心。面对疫情,附属医院广大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冲锋在前、逆风而行。在这些“最美逆行者”中,有一些特别的身影,他们是夫妻,更是“战友”。在9月3日,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第二批援藏抗疫医疗队中就有这样一对夫妻档。丈夫是外科医生彭震,妻子是妇产科医生刘美鹏,他们凭借着共同的信念,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防控工作一线,为这场抗疫阻击战默默贡献着力量。

早在8月中旬,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组建第一批援藏抗疫医疗队时,彭震和妻子刘美鹏就主动请缨,医院领导考虑彭震的父亲是一名脑血栓后遗症病人,长期需要人照料,此外他们还有13岁女儿的学业正处于关键时期,夫妻二人遗憾没有随同61名医护人员出征。

正因为这样,每次下班妻子刘美鹏就会说:西藏更需要我们,我们应该用所学知识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几乎是天天说,时时说,有一次被放学的女儿不小心听到了,女儿说:爸爸、妈妈,我长大了,你们应该去做你们认为值得的事情,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请相信我会把自己照顾好,也会照顾好爷爷、奶奶。都说孩子是父母的软肋,听到女儿的话彭震甚是感动……作为中年男人的他流泪了,久久不能释怀。

当得知西藏疫情到了决战胜利的关键时刻,需要组建第二批支援医疗队,彭震和妻子刘美鹏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名,并于9月3日凌晨6:00跟随第二批援藏抗疫医疗队出征,前往西藏疫情抗疫一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来到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丈夫彭震被分配到外科重症病区,妻子刘美鹏则分配到妇儿病区,在来之前,夫妻俩都暗下决心,互相鼓励,克服一切困难,用自己所学,守护这一方的健康;疫情不退,他们坚决不退。

没有甜言蜜语,有的只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默契。在生活中,他们是互敬互爱的伴侣;在抗疫战场上,他们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彭震和妻子刘美鹏携手共进,化小情为大爱,演绎了特别的战“疫”相守,特殊时期,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疫情防控一线,还有很多像彭震、刘美鹏一样默默无言、恪尽职守的夫妻档,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坚守在抗疫一线,诠释着一个个“最美逆行者”的责任和使命,守护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康。

疫情逆行者感人事迹(篇6)

上门采集核酸、政策宣讲、查验健康码……在重庆市长寿区云集镇飞龙村有这样一对“特殊搭档”,疫情期间,她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他们虽然职业岗位不同,却有着同样的使命,并肩逆行、同心抗疫,成为抗疫一线别样的“浪漫风景”。

“您好,我们是上门来为您做核酸采样的,请您配合一下。”11月18日上午11点30分,在飞龙村龙文科家,张杰确认身份后,对他进行身体健康状况询问和登记,并扫描,开始进行核酸采样。打开采样箱、消毒、采样、再次消毒……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操作。采样完成后,还不忘叮嘱他和家人做好日常防护和居室消毒。

张杰是飞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也是一名村医,自11月5日长寿新一轮疫情爆发以来,就组织辖区广大党员、志愿者进行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并有序组织群众进行核酸检测。因为有医师资格证,她还主动担任起上门核酸采集,红黄码排查服务,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凝聚起强大力量。

11月6日,飞龙村启动区域核酸筛查,因时间紧、任务重,人手明显不足。在形势严峻的时候,陶槐问妻子张杰:“疫情特殊时期,村上需要志愿者不?我也想去,为大家出份力!”得到妻子的赞成后,陶槐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疫情防控的队伍中。

“请出示健康码扫码登记”“请大家注意一米间隔,保持安全距离” ……从第一轮核酸检测开始,夫妇俩就以“事不过夜”的态度与疫情“赛跑”。飞龙村户籍农户2876户,常住人口686人,张杰带着村支“两位”成员,从场地布置到人员安排,从注意事项到秩序维护,确保了每一次核酸采集的顺利完成。为确保红黄码排查工作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每天天还没亮,夫妇俩就早早起床,挨家挨户敲门,将“敲门行动”落到实处;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质疑、埋怨等情绪,她们总是跑断腿、说破嘴,一遍又一遍地向群众解释,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张杰身体透支,还因感冒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复发。但她仍然坚守岗位,悄悄隐瞒,白天执勤,夜晚才去输液治疗。

丈夫陶槐向记者透露,为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张杰这些天根本睡不好觉,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盯疫情信息推送系统动态,生怕遗漏了一户信息而导致疫情扩散。飞龙村人员居住分散,靠走路去上门采集核酸或者排查,一天也做不到几家,陶槐还承担起了“专职司机”一职,接送张杰及村支“两委”人员入户走访,协助入户排查、张贴海报等工作。夫妻会同志愿者们仅用了3天时间遍访全村,建立起了详实可靠的疫情排查基础台账,为防控工作提供了及时全面可靠的基础信息。

“万众一心,才能战胜疫情。”打开张杰的微信圈,村里各家各户的防疫情况都事无巨细地记录在册,村民需要办理的急事要事也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其中,一个事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疫情期间,村里97岁的低保户杨德义不幸去世,远在主城区的家人因疫情隔离管控暂时回不来。得到信息后,张杰夫妇同村里志愿者化身“临时家属”,把事情办得妥妥的,让杨老家人感激不已。

其实,这已经不是张杰夫妻第一次并肩作战了。疫情这三年,张杰和陶槐这一对“夫妻档”,一个现场值守维护秩序,一个上门排查红黄码人员;一个为隔离人员输送物资,一个现场协助核酸采集;互相支持理解是他们最大的默契。张杰打趣地说,虽然在不同的战场岗位忙碌,但为了同一个信念同一个目标,也是一种“别样的浪漫”。她相信,在这特殊时期,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很快就能战胜疫情,回归正常的生活。

疫情逆行者感人事迹(篇7)

自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身边涌现了众多奋斗在一线的“防疫拍档”他们是守望相助的亲人,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以实际行动在抗疫一线散发自己的力量!

“无疫情”父母的守望相助

他是石板派出所的一名警务辅助人员——吴波;

她是石板镇人民政府党建办的工作人员——刘静;

他在卡点坚守疫情防控,她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他在通宵达旦的搜索数据,她在爬坡上坎防疫宣传......

两人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家住石板却不能回,在此次疫情期间两人均有十多天没回家,家中的1岁小宝宝由父母照看。

夫妻二人为数不多的相逢便是在抗疫的第一线,穿着防护服,相互招手示意,便是彼此间最默契的问候。

“吴波,走!追视频去。”身为石板派出所刑侦组的辅警吴波主动请缨的加入到了工作强度最大的视频调查组,积极参与到视频追踪的工作中。从11月6日开始吴波在电脑前调取上百个现场监控机位,查阅监控视频时长达1000余小时。经常从早上9点追踪视频一直到凌晨2点多才结束,有时候半夜追加任务,马上爬起来又开始继续干!无论你任何时候走进视频调查组的办公室,一定能看到因为长时间的追踪视频和熬夜,眼球皆是布满血丝的吴波。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责任人,正如吴波这个小家庭一样,有趣的是,他俩1岁的宝宝就取名为吴易擎,寓意“无疫情”。小宝贝虽不能和父母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但也用另外的方式向这个世界传递着正能量!

“医警小家”的携手逆行

他是高新区公安分局走马派出所民警吕志强,他的妻子丁玲是合川区盐井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作为医警之家,平日里,他们是相亲相爱的夫妻,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医警”人员作为防疫主力军,他们日夜奋斗在防疫一线,他们携手逆行,舍小家为大家,齐心协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媳妇,我去隔离点了,你要注意防护,我们一起战斗!”

这是在接到要去值守隔离点的通知后,吕志强马上向妻子丁玲发去信息。随后立即带上换洗衣物赶到隔离点,到岗后他第一时间对隔离点岗位工作职责、隔离点设施环境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迅速投入到安保工作中。在隔离点的一个月以来,他冲锋在前,尽心尽力做好一线防控的“战斗员”。并在开展勤务期间,与现场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协作、严格履行24小时管控措施,全力做好安保工作,以一项项细致入微的忘我工作,筑牢隔离防控的安全屏障。

丁玲,合川区盐井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自本次疫情爆发以来,她第一时间向组织提出加入集中核酸采样团队的申请,也承担了区域核酸采集多项任务,白天她出现在核酸采样点,晚上又开始入户进行单独采样,完成一天的采样工作后常常被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但是想到同样在一线战斗的丈夫,丁玲无数次鼓励自己“加油!吕志强和你一起在战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因“疫”而战,为爱同行,他们有着相同的使命——用忠诚与担当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抗疫战场上的“双警夫妻兵”

易小波是曾家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的一名窗口民警,她的工作职责主要是为群众办理户籍、身份证、居住证等窗口相关业务。近期前来办证大厅办证的人少了很多,往常一天可以办理200多人次的户籍业务,现在现场办理人数下降到了两位数。

看到其他战友们都每日辛苦在一线岗位抗击疫情,易小波也想为曾家镇的疫情防控尽一份力。所领导商议后,决定抽出一半的窗口警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参与执勤。

早上9点,易小波一丝不苟地戴上了N95防护口罩,防护隔离面罩,橡胶手套,戴上单警装备,来到执勤点,立即和社区干部、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投入到忙碌的服务楼栋居民中去。

民警张强是易小波的爱人,就职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110快速接处警队。打响“疫情歼灭战”以来这对警察夫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自坚守,各自努力。

“你好,我们是沙坪坝区公安分局110快速接处警队的民警,请问是您拨打的报警电话吗?有什么可以帮您?”刚刚爬了七楼的民警张强戴着防护口罩微微喘着气,敲开了7楼住户的房门。没有安装电梯的老式住宅楼,只有爬上去才可以找到报警人。询问清楚警情,解决好群众诉求,再下楼,上警车,继续上路处理下一个110指令。

“你经常去高风险区执勤也要特别注意,回到单位要洗手消毒。”

“知道啦,还是这么啰嗦!”嘴上说着啰嗦,放下电话的易小波嘴角却露出一丝微笑,夫妻同心,互相为对方牵挂,但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一个家庭、不一种职业、同一种奉献;

一场战疫、不一个阵地、同一种坚守;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夫妻档”,他们默默坚守岗位,和战友们一起,和各行各业的大家一起,为守护这一域平安冲锋在抗疫第一线!

    165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