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10篇

福萍分享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有哪些?事迹材料对于本系统本部门实际的针对性更强,事例叙述更为实用。事迹材料的语言朴实、庄重,人物通讯的语言生动、形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10篇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疫情来临,责无旁贷”,这是全体疾控人的心声。

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中心全体党员主动请缨,流调队员24小时待命,持续作战,流调、取样、送检,每天往返包头好几个来回,半夜回家已是常事,为了避免影响家人,就在单位临时搭建的床铺睡一觉;数据统计和上报人员,整天坐在电脑前不敢离开,经常要反复核实,加班到深夜,确保数据上报的准确无误,有的人甚至出现了腰疼、偏头疼的问题。后勤人员加班加点,整理、登记、分发应急防护物资,最大力度的保障了防控工作的开展。

从1月23日至2月17日,疾控中心先后出动流调人员124人(次),流调人数达52人,进行核酸检测31人,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6人,追踪其他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48人。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梁奕晓,区卫健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科科长

自我市出现疫情后,梁奕晓一直坚持工作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瓯海区所有疫情第一手资料均出自他的手。__年农历年底,瓯海区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发生以来,梁奕晓马上带领团队工作,经过3天的连续奋战,终于形成了第一个确诊病例的所有资料。

虽然满脸疲态,他却依然认真投入,丝毫不松懈,当仁不让成为疾控中心“指挥部”的中坚力量,熬夜通宵工作成了常态。因为连续作战,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咽炎发作,同事们劝他稍微停一停,他却平静地说:“我能休息,疫情可不会休息。”

接到作战指令后,梁奕晓第一时间把妻子和孩子送到泰顺老家,然后吃住在单位,一直未曾离开。2月2日晚8时,梁奕晓激动地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说:“瓯海今天没有新增病例了,你是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他要将第一个捷报送给妻儿,感谢家人。这是与妻儿分别后的第20天,也是他除工作外主动拨打的第一通电话。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所党支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大疫情到来之际,检验检测所全体人员自觉放弃休假,纷纷返回工作岗位。12名同志组成了一支检测突击队,夜以继日开展病例样本检测工作,1月20日第一时间检测出我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检测结果得到了中国疾控中心复检确认。该所还有一部分人员,每天必须24小时值守,不分节假日接听咨询电话,他们用专业的知识,耐心的回答,解答广大群众的疑问。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篇四

作为海南省疾控中心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防控办公室成员及专家组成员,金玉明在全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首席防控专家主要参与方案、预案、技术指南的拟定。

每日牵头进行最新疫情收集、疫情动态分析和风险评估,供省领导小组和省指挥部决策参考,参与我省各项防控策略与措施的讨论与制定;每日指导各市县具体防控实施;多次对全省防控人员进行防控技术培训,多次下基层调研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等。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篇五

3月28日,颍上县谢桥煤矿突发聚集性新冠疫情,市卫健委组织三区五县的医务工作者组成支援队伍奔赴疫情重灾区,其中,颍东区冉庙乡卫生院90后小伙李伟凡就是其中一员。

当天,李伟凡本已经下班,但收到颍东区疾控中心紧急通知,要求1个小时内到疾控中心集合去到颍上支援,他没有丝毫犹豫推脱,立刻带上几件衣物赶赴前线。当天晚上就进入到了疫区第一线,疫情面前,他冲锋在前深入矿区内进行流调工作。

4月1日,太和县新增1例病例,由于情况复杂,阜阳市疾控中心将身在颍上县谢桥煤矿疫区的白衣天使征调到太和县支援。李伟凡也随着跟随队伍毅然向前。

4月3日,阜阳市颍东区新增2名无症状感染者,李伟凡一行人又转战到颍东区疾控中心进行流调工作。为确保自身安全,他们每次必须穿上隔离服、戴上橡胶手套、防护眼镜、厚厚的帽子和N95口罩,在流调过程中,不能上厕所、喝水等,工作相当艰苦,压力相当大,更是到了考验身体体能的时候。

截至4月20日,李伟凡已连续24个昼夜没有回家,他和同事一起坚持24小时值班,尽管很疲惫,但仍坚守阵地,不放松对任何一个可疑病患和密接接触者的高度警惕,随时做好应战准备。“我是一个医生,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李伟凡这样说道。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篇六

用心用情,做好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军

孙__

__区疾控中心办公室科员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作为__区疾控中心办公室的一员,孙__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以最快的速度、最强的责任心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她甘当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颗螺丝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疫情宣传、防控值班、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疫情防控,宣传引导是重点。为了引导广大群众理性认识疫情,科学做好防护,她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加班加点,经常工作到深夜,不断学习最新的防控政策,编写宣传材料,持续发布疫情防控科普宣传知识,用文字传递抗击疫情正能量,发布微信公众号各类宣传信息200余篇,实现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有精度、有温度、有力度、有广度。因疫情形势复杂,咨询疫情防控政策的电话急剧增加,有时候一天要接听咨询电话二、三百个。

电话一个接着一个,白天黑夜没有停歇,遇到情绪激动、对防疫政策不理解的群众,她也会用专业、细致、暖心的话语,让对方由焦躁和不理解转变为平静和配合。物资保障是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她迅速行动、全力应对,让物资在第一时间用到最需要的岗位上,解决了一线抗疫人员的后顾之忧。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篇七

蒋晓亮,57岁,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广德市疾控中心防疫科科长。

广德市疾控中心防疫科一直承担全市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全市免疫规划重任。蒋晓亮在此科长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由于长期伏案,过度劳累造成椎间盘突出和角膜严重充血,年底前正因为身体不支而主动打辞职报告让贤的他,在__年1月19日接到上级通报全国当前疫情严峻形势后,毅然接过了防疫防控工作重任,迅速投入到我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成为流行病学调查组的核心成员之一。

很快,他召集各医疗机构及全单位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成员展开培训和落实,对当前疫情进行周密分析和部署,努力把我市不发生疫情、疫情风险控制最小作为科室重点责任和目标。同时,他还做到:认真研究疫情防控方案,把防控技术指导和督查落实到每个医院,每一个可疑点;不分昼夜,一个电话,必定武装整齐、抵达一线,调查判定密切接触者,排除可疑病例,把防控措施落的具体而周密;带领科室成员,加班加点制定各种防控技术指导方案,做好、做实疫情风险评估,为政府制定各种防控政策做好技术上的研判。连日的昼夜工作,他的双眼熬得通红,腰累的直不起来,他只是淡淡说一句,职责所在,无需多言。

当前疫情全国一盘棋,作为三省八县交接之地的广德市,交通四驱发达,防控任务异常艰巨。尽管这样,蒋科长仍带领一班人,不言苦,不言累,誓把全市防控疫情零报告作为自己的工作追求和价值体现。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篇八

20日,武汉市江夏区卫生健康局发布公告,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疫情。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21时50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

“疫情不散,婚期延迟”从第一例新冠疫情患者确诊到隔离病区组建,作为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彭银华深知“有场硬仗要打”。

他推迟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期,主动请缨上一线。彭银华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得到了未过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坚守在隔离病区抗击疫情的日子里,“白班加夜班”轮班倒,工作强度很大。虽然陆续有更多医生加入进来共同抗击疫情,压力得到缓解,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彭银华再次选择坚守。大年三十,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回家休息,多陪陪未过门的妻子。他却说:“让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轻,我先顶上!”和未婚妻简短通话后,彭银华再次义无反顾穿上隔离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战场。但是不幸还是发生了,正月初一这一天,彭银华倒下了。

从1月25日(正月初一)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彭银华在医院里被救治了整整27天。一位微博网友曾在2月2日给彭银华拍照,照片里,他躺在病床上,一只手摆出“胜利”的手势,看着镜头,微微笑着。如今他办公桌抽屉里的结婚请柬还没来得及发出去,推迟的婚礼也永远无法举行彭医生,一路走好!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篇九

2003年“非典”肆虐,在北京进修的覃慧敏毅然留在主战场,整整鏖战了59天。如今时隔17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横行肆虐。年近50的覃慧敏,换了阵地仍和她的伙伴们一起投入新战役。

出身于感染性疾病科,有着二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战斗中,她曾经的同事是这场战斗的主力军之一,而她的角色却发生了变化,从一名直面病患的一线医生,变成了一名医务管理者。

“这是一场战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17年前,我是临床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今天,我是一名医务管理者,沟通、协调、调度、督导就是我的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赢得这场战斗。”覃慧敏说道。

疾控人疫情防控先进事迹材料篇十

朱海秀生于1997年,是河南省洛阳嵩县纸房镇朱王岭村人。2019年7月毕业后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第三医院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22岁时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坚韧、顽强、有责任、有担当。2020年1月24日,报名参加该院驰援医疗队,投身抗疫工作中。

她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说:“救人嘛,本来我们医护人员就有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在工作期间,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长期间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围显得乌青。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和接触消毒用品,她的脸上长出了很多湿疹,并且往外渗血。从这些画面不难看出在的20多天里,她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样的考验的挑战。

疫情汹涌而来,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确诊,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愈出院。这些数字变换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喜剧。

    163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