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十篇

奕玲分享

“真爱无限,大爱无界”,作为巾帼英雄, 她们也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对弱势群体不可遏制的关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巾帼人物先进事迹,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十篇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篇1

巫继云,女,1953年出生,大专文化程度,1970年参加工作,1982年入党,1970年-1979年元月从业于湖南醴陵市酒厂,1973年担任厂长助理,曾多次被派往湖南大学、湘潭地区专署党校、醴陵市先农坛讲席所学习培训,1979年元月随军调入西安市灞桥区商业局工作,先后在基层单位担任主管会计,80年-83年在陕西经贸学院自修会计专业于企业管理,1990年调入供销联社担任主管会计。26年的会计工作,练就了她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企业管理能力。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使她永立于市场的潮头,2000年提前退休后自筹资金,自找技术,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高新技术,开辟中华民族产品,为中华民族工业拼搏,退休后自筹资金几百万于2000年8月注册成立西安市华西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现已成为西安市建材行业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科研、生产、销售、施工一条龙的专业公司。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年上交税额300余万元,安置就业300余人。该公司先后多次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陕西省优秀私营企业、陕西省十佳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企业、全国市场质量合格用户满意双优单位、国家AAA级重质量守信用企业、全国建材系统AAA级企业,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其产品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被国家认定为“中国节能设计、施工、装饰装修一体化指定绿色、环保建材产品”。她个人也先后被评为“灞桥区巾帼十杰”、“西安市文明市民标兵”、“优秀共产党员”、“西安市创业明星”,被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陕西省百名优秀创业女性”荣誉称号。

公司开业以来,巫继云几年来向社会投资修路、打井、助学、助残、帮助贫困村户27万多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她组织施工人员,用自己公司所生产的材料帮助美化小康村,共出资5.7万元,为狄寨小学免费实施教学楼及学生宿舍防水工程出资7万多元,并热心资助新筑杏园几名学生使其重返校园。同时为周边农村妇女在公司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自己带头捐款3万元,并积极动员员工向灾区集资捐款2万元。

西安市十一届党代表、十四届人大代表、灞桥区工商联副会长、私企协会副会长,她从创业至今顽强拼搏、自强自立,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做优质产品、做精品工程,在体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同时,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虽然年近六旬,历经千难万险,但她始终刚毅坚强,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高昂的斗志,勇于攀登科技高峰, 2008年在第二次土地制度改革决定到来之前,她果断地从农民手中拿到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建设开发西安西园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该项目预计投资5000万元,已植树3万多棵,这有利于改造生态环境,保持水土资源,并有利于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开拓就业渠道,可安置就业岗位300多个。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篇2

我叫荣敏,今年32岁,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目前从事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

走出校园的我,过完人生最后一个暑假之后,突然感觉迷茫,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特别是当看到一块毕业的同学都满怀憧憬进一步深造或四处奔波找工作的时候,我更加迷茫了,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方向。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她希望我也当一名教师。母亲说,当老师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我是师范类毕业,当一名公办老师在当时不是问题。但我不喜欢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我有我的想法,有自己的梦想。实践证明,虽然当时我没有按照母亲的要求当一名公办老师,但也没有辜负她的希望,我选择了自主创业,创办了全县最早、规模最大、最规范的亿婴天使早教中心,做了一名婴幼儿早期教育者。

在读大学时,有位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早期教育是滞后的,也是落后的,是被忽视的一个断层。从那时起我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有了初步认识,但我毕竟不是学幼教专业的,缺乏幼教专业知识。在当时人们对早期教育还缺乏认识,加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比较低,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还存在着传统的育儿观念,总认为树大自直,早期教育不被人们所认识。在迷惘之际,我从事过铝合金门窗的制作、药店售货员、考取过中级职称,取得了药店职业资格,被新华医药集团聘为新华医药桓台连锁店经理。这样一晃三年过去了,三年来在与顾客的交往中,认识了很多年轻妈妈、年轻爸爸,在交谈中了解到,0至6岁之间的孩子们,各种情况都有,例如有的孩子孤僻、腼腆,不爱说话。有的任性,不讲道理,不讲礼貌。有的不爱洗手,随处大小便等等,致使年轻的父母感到头疼。孩子本身是这样,还有使年轻父母头疼的事,有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都是从农村来到城里看孩子,只知道冷热,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更有甚者有的老人在教育孩子时,还是传统的农村教育习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农村养的猪,现在还有些老人教育孩子不是叫猪而是叫“劳劳”。麻雀不叫麻雀叫“晨子”。通过进一步调查问卷,年轻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得到良好的、正轨的、启蒙教育,哪怕是纠正孩子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小的问题和不足。还有农村的年轻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舍得花钱跑到城里买房子。这使我充分认识到,随着全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年轻妈妈、年轻爸爸们的育儿观念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于是,我辞掉了药店经理,带着刚刚五个月大的孩子每周两次去张店的早教中心上课,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逐渐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由于孩子小,每周还要坐交通车,在车上往往孩子睡着了,到了应该上课的时间,孩子却还在睡,于是,我就聘请早教老师到家里给孩子上课,每逢老师来到家里,孩子总是先问一句老师好,然后主动地把地垫铺好,规规矩矩地坐在老师的对面,等待老师的问话。经过一年多时间,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同龄孩子相比,懂得多,有礼貌,爱提问题。孩子的发展情况以及变化使我欣喜若狂。于是,决定将早期教育作为一个事业去做。在孩子1岁7个月时把孩子扔给父母,去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去考察、学习,期间经历了8个月的'时间,几经斟酌后最终选定了北京亿婴天使早教公司,并达成加盟意向。然后与北京师范大学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签订了代为培训老师的合同。

2010年8月,我自筹资金50多万元,租赁了惠仟佳东侧三楼不足400平方的房子,办起了桓台第一家比较规范的早教学校—亿婴天使桓台早教中心。同时,先后招聘了十余名幼教专业的老师到北京亿婴天使总部和北京师范大学WOHO国际教育亲子早期教育实验基地分别培训,这一培训遇到了不少麻烦,第一批6人在亿婴天使培训,经过专家测评竟无一人合格,总部不得不把培训的老师赶回来,让我重新选聘老师参加培训。在北京师范大学WOHO国际教育亲子早期教育实验基地培训的4人,只有两人通过。于是,我又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招聘。第二次送到北京4名老师分别在两家机构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结果达到了持证上岗的要求。因创办初期是与北京亿婴天使早教签约,所有装修风格、教学教具、课程设计等都是与该公司相一致,所以,起点高,档次高,深受宝宝家长的欢迎。

从2012年开始,特邀中国顶级专家《中国万婴跟踪》教研主任、儿童心理咨询师、儿童营养师肖莉教授,每年两次定期免费举办宝宝家长育儿讲座,累计受众人数达6000多人次。并以肖莉教授为主、北京亿婴天使总部老师、北京师范大学WOHO国际教育亲子早期教育实验基地三名老师组成了专家顾问团队。投巨资引进了《父母课堂》、《宝宝智能测评》以及《新中国式家长学堂》更好的为桓台地区的父母以及宝贝提供优质的服务,得到广大家长的普遍欢迎。我们不断地将国内外最前沿的亲子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结合国内早教专家、顾问团队对宝宝、家庭及社会特性的分析,对课程进行了本土化改良,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教育理念。还根据宝宝的发育特点及桓台地域教育环境的要求,经与国内早教专家的大量咨询和研究后,秉承着“立足全球、关注中国”的品牌定位,在2012年推出了适合宝宝的“EBSP—最佳开端”(Education best start of project)教育体系,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涵盖孕期到6岁全程内容的早教服务机构。同时,每年都组织家长和宝宝,开展各种活动如:加勒比海盗圣诞节狂欢活动,cosplay、采摘节,风筝节、陶艺节、亲子运动会开发宝宝大脑,增强认知能力,增强智力,展示自我。同时积极参与宣传部、妇联、文化、社区街道等部门组织的文化进社区、下农村活动,将老师们的舞蹈、歌曲等展现给市民,我们还组织了桓台县第一支女子水鼓队。

经过近三年的运营,原先租赁的房子,教学设施已不能满足广大宝宝家长的需求。2013年初,投资130多万元建立了1000多平米的各类教室、教学活动场地,购置了各类现代化教学器械、设施和设备,办学规模逐步扩大。0—6岁婴幼儿会员达到500多人,创造了桓台早教行业发展之最,办学最早、规模最大、最规范的早教机构,成功树立了桓台早教行业的领军企业形象和行业主导地位。目前,早教中心在岗教职员工22人,其中:男教师2人,本科生3人,专科生10人,中专生7人。三年来共安置大中专生50多人,并坚持强化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严格考试、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北京亿婴天使总部对任教老师进行两次任教水平严格考试,对达不到任教要求的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

亿婴天使主张让孩子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在主动的探索中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积累。正确的倾听、理解和支持应是贯穿孩子整个早期教育的宗旨和核心。在3年的教育实践中,早教中心得到长足发展,每年为幼儿园输送300多名优秀幼儿。

通过3年的磨炼,使我受益匪浅,积累了人生的一大笔精神财富。在自己办学这个高水准工作平台上,我经受了更高水准的历练,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成熟,人生更有了价值感和成就感。创业改变了我的命运,丰富了我的人生,创业让我实现了梦想,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成为一个梦想实现家。今后,我将继续秉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积极投身创业的洪流中,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篇3

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用瘦弱的肩膀背负着两位老人,让她们安度晚年;她用破旧的平板车和超重的自行车承载使命,让贫困潦倒的家庭有了生机;她用长满老茧的双手编织希望,让儿女们走上了成才之路。

12月份,正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的儿子,突然打回电话说,他的眼睛疼痛难忍,并已化脓,住进医院无钱治疗。孩子是母亲的命根子,儿子的眼痛象针扎一样刺痛着她的心。她一连几天四处借钱,准备儿子的治疗费用,最终也没有借下1000元,这也许是受家庭败落的影响。此时此刻,这个坚强的女人心在滴血,无奈之下,她偷偷跑到曲沃卖了几次血,换回了640元钱。最后,还是邻居把准备盖房的钱拿出了3000元借给她,儿子同病房的好心人暂垫了3000元,这才凑足了7000元的手术费。在住院期间,医生埋怨说:“你家里都是些什么人呀!娃眼睛都成这样子了,也没有一个人来看看!”的心都要碎了,她不是不想去看儿子,是家里离不开呀!那段时间,她要照顾两位老人,还得外出借钱凑足手术费。经过一连串撕心裂肺的打击,她有些力不从心,支撑不住了。

长期的奔波劳累,让病倒了。8月的一天,她发现自己行血,一开始她满不在乎,以为是妇女的例假,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还不见好转,血疙瘩跟鸡蛋一样大,牙房都白了。邻居们实在看不下去,就强行用摩托车把她带到医院去检查,结果显示,她患上了严重的子宫肌瘤,需要马上做手术!生性倔强的哪肯听医生的。无论村民如何做工作,她就是不做手术,她不是不想动手术,是家里的两位老人离不开呀!是家里的钱不允许呀!最后在村民的紧逼下,才拿了点药,一直坚持到现在。但她一想起儿子在大学一天仅吃两顿饭就得花九块钱,最后这顿饭就不吃了,站在窗口看着别的同学吃饭的情景;想起女儿为了减轻她的负担,节假日不回家,在外打工挣钱,每天仅吃馒头夹咸菜的情景,下定决心;不管多难,都要把儿女从大学供出来,让她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为增加家庭收入,每天更加拼命地干活。她一个人种6亩地,浇地、拔草、施肥、割麦、扛麦,承受一个大男人都难以承受的重担。,冬浇小麦,她家轮到晚上,天冷加天黑,跑了水她去堵,结果一脚没踩好,摔到了深深的坟窟窿,泥水淹到了她胸前,且越陷越深,她不停的呼喊,幸亏听到呼喊声的村民及时赶到才从死亡线上把她拉回来。

面对悲惨的现实,用她坚强的心应对一切。每年种6亩地的小麦,算下来仍然不够孩子们的学费,非典期间,村里不让村民出村,她每天天不亮,就扛上铁锹偷偷跑到东沟里去开荒,非典过后,她竟然开出了2亩荒地,在这2亩地里她种上了红薯、豆子、芝麻等农作物,每年能多收入元。看到城里人爱穿布鞋,她就把家里的老古董——纺花车搬出来,纺花拧线,纳鞋底,做布鞋,就这一项每年能挣五百多元钱。她做过寿衣、卖过粉条、捡过破烂,她用一颗坚强的心承载着命运的艰辛。如今,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并已成家,女儿也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然而,在飞逝而去的岁月里,始终在履行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使命。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篇4

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学习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她心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

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要将学习活动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庆祝第36个教师节相结合,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报刊、展板橱窗等宣传阵地,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联动,迅速掀起学习张桂梅同志的热潮。

要把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要深入宣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篇5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

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篇6

廖师琴,女,汉族,2012年毕业于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担任纺织材料工程教研室主任和纺织工程专业负责人。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团结同事,关心同学,工作勤奋,乐于奉献,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主要工作事迹如下:

爱岗敬业,认真做好本职教学工作

从2012年工作至今,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时刻要求自己牢固掌握所授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认真专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坚持按优秀教师的标准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加强与学生的课内互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等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法,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灵活运用微视频、图片等现代教学手段,提供生动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教学规律,及时总结与反思,积极向骨干教师学习,在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堂课,2016年获“优质课堂”主讲教师称号。

更新观念,积极投入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

坚持终身学习,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积极参加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参与《服装材料》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作为纺织工程专业前沿知识学习者,强化自身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从工作至今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发表中文核心论文5篇,会议论文2篇,一般论文1篇,指导学生校级课题1项,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勇担重担,为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从2016年开始担任纺织材料工程教研室主任一职,以勤奋、认真的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作为纺织工程的专业负责人,负责纺织工程专业内涵建设。每年深入各类企业与同类高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调研,对纺织工程专业建设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深入探讨,完成纺织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推动专业发展。同时,负责纺织工程专业国家数据信息采集工作,主持纺织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学生赛事与科研工作,2018年纺织工程学生发表了核心论文8篇,省级重点论文3篇。

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知识的引导和传播者,为拓展专业发展和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及社会服务功能,加强与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联系,将校企合作育人落到实处,主动与企业加强合作,将学生推荐到企业实习,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教学或指导毕业设计,推动纺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生工作,细致入微

2015-2018年期间,担任了15服工2班的班主任,班级工作认真负责,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身先士卒。在教学学生时,始终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对于个别问题学生,热心对待,本着从不放弃的原则,耐心说服,坚持循循诱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回归校园。在班主任工作中,她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做到寓教于乐、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2017年被江西服装学院评为优秀班主任。

此外,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授课班级学生谈心,和学生交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状态,甚至家庭情况,虽然授课时间不长,但是与学生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几年来临近毕业时,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都会找我咨询相关问题,这也是学生对我的信任。至今仍与不少往届毕业生保持联系,经常就工作中涉及的专业知识、问题和烦恼,甚至人生、情感等话题进行交流。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篇7

吴__老师20__年9月走上讲台,几年来,“立志终生站讲台,呕心沥血育未来”,始终怀着对事业不懈追求,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强烈使命感,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几年来的刻苦钻研,加上她的无私奉献、务实求真、爱岗敬业、师德高尚,赢得了学生家长的高度信任,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教师的良好形象,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一串厚实的足迹……

一、真情育人,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赏识学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她一贯的工作态度,为了学生,她以高度的育人责任感,忘我的工作,不计自己的得失。对待班上大多数是寄宿学生,她以母亲特有的柔情,分外关爱他们。学生生病时,她守在身边,嘘寒问暖;节日里,她给他们送上一份小礼物,并和他们一起共度佳节,学生遇到困难时,她耐心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她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把真情洒放在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学校也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吕欢是吴老师在职升一时带的一个学生,中考成绩只有一百多分,在校调皮好动、吵架、打架都是家常便饭。可以说哪里有吕欢,哪里就有坏事,他父亲脾气不好,对儿子采取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棍棒教育,养成了他怪癖、偏激的性格,成绩一路见红。对于这样一个全校知名度很高的“调皮王”。大家都伤透了脑筋。吴老师一边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一边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一边给他看从网络上下载的感恩故事,仔细地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后来,这位同学在吴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渐渐改邪归正,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努力学习,辛勤耕耘

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曾担任中学英语,职高语文的教学工作。她精心预设教案,关注课堂生成,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效率。注重教改,重视面批,训练自改。重视个别辅导,她从学生生存和发展需要思考学科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学科素质整体的提高。

新课改实施后,她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汲取语文教学实践和新理论,抓住语文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地选择教法,语文教育富有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突出文化性。

为了正确领悟课程理念,为了追求合理、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学。她广泛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书籍,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开展研究性的教学活动,其中《让中职语文走入人文自由的殿堂》获市论文评比二等奖。教学上,她高瞻远瞩、大胆创新,不落俗套,课后,她善于反思总结,教育教学水平日渐提高。

有人说,教师是苦的,累的,她却觉得乐多于苦,得多于失。教师是她喜欢的角色,教育是她最快乐的事业,学生是她心中的最爱。三尺讲台,浸透了她不懈追求的热爱深情,她把爱和责任倾注在教育事业上。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篇8

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何为初心?大概每个人对初心的定义都不同。在我看来,“初心”应该是我们初入社会时对自己的期许,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的目标,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你甘愿为之奋斗终身的信念。对于共产党员而言,“初心”是入党时激情澎湃的“红心”,是随时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忠贞,是时刻不忘的坚定信仰,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长期坚守敬畏的精神高地。

黄文秀的选择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更是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黄文秀是大山里走出来的穷孩子,多少年来她一直保持着为家乡、为故土、为乡亲做贡献的初心。研究生毕业之后,她有机会留在城市工作,但是她还是毅然选择了扎根农村建设家乡。有同学后来问过她这样选择的原因,黄文秀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一句“我就是要回来的人”,体现了黄文秀对家乡的深情,也体现了她对建设家乡、发展故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黄文秀的选择是一名“先锋”共产党员的选择。在入党申请书中黄文秀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为了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生存更有价值,我迫切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始终践行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西百色,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女儿身却怀揣“巾帼梦”的她毅然担当起了脱贫攻坚的先锋。刚开始,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还不敢勇敢”,但是慢慢地,她跟贫苦户越来越亲,工作越来越熟练,一周年时,她说,“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扶贫路就好像新时代的长征路。二万五千里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的宝贵长征精神。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有一批像“黄文秀”一样的扶贫先锋,延续着长征精神,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他们是我们应该成为的人。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篇9

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38年来,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谁家有事,她总是热心帮忙;哪家闹矛盾,她总是耐心做工作。每逢过年过节,她都组织妇女们扭秧歌、跳交际舞,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她的孝敬老人、呵护子女、和谐邻里、服务百姓的动人事迹,在云唐村、县,乃至临汾市早已有口皆碑。

她是一个善良、坚持、勤劳、持久的女人。她曾是三届县人大代表,五届乡人大代表,她的模范事迹先后刊登在《山西农民报》、《山西妇女报》、《临汾日报》等报纸上,以她的事迹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党员媳妇》荣获全国第十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一等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她本人获得了省、市文明和谐家庭,市、县“三八”红旗手、模范媳妇、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

不仅仅富有爱心,富有孝心,她更富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她孝顺老人、爱护孩子,更爱村民,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坚强女人的身上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她的事迹将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中国巾帼人物事迹篇10

今年36岁的于1994年3月担任河山镇汪家官庄村妇代会主任,并于在镇计生主任“三化”考聘中竞聘为该村计生主任,十几年来,她带领本村妇女积极参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了汪家官庄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多次荣获区、镇优秀妇女干部、“三八红旗手”、“计划生育十佳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带头创业,带领广大妇女共同致富,被誉为“妇女创业的领头雁、致富的引路人”。

要求别人干,不如做给别人看,这是的一贯原则。1994年,镇党委政府号召各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各村推广栽植苹果。当许多人还在观望的时候,她第一个引种了新品种果树——嘎拉苹果,挖坑、施肥、回填、浇水,接着栽下了第一批3亩苹果,也栽下了她的一片希望。她买来了《苹果栽培技术》《农村百事通》等科技书刊苦读苦学,并参加镇里举办的苹果栽培技术培训班。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的果园喜获丰收,不但收回来几年的投资,还净赚一万多元,村民们看栽植苹果前景好,也都跃跃欲试。第二年,全镇果园面积迅速发展到亩,被区政府列为苹果生产基地乡镇。苹果成为当地富镇裕民的支柱产业,功不可没。

,她又先后投入3万元,购进了灭菌压力锅和各种原料,搭起了420平方米的大棚,在自己家里搞起了食用菌种植试验。从进料到灭菌,从装袋到消毒管理,她都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丝毫不敢马虎。特别是在灭菌这个关键环节,她没白没黑地忙活了30多天,一天两锅料,每锅料要烧12个小时,白天公公婆婆帮她烧,晚上和丈夫倒班烧,腿跑肿了,眼睛熬红了,她咬牙坚持着。苍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几轮试验,她培植的平菇获得了成功,当年获利8000元。,全镇有138名农村妇女向她购菌苗、学技术,种植平菇15万平方米,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两年来,她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上尽管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仔细一琢磨,她注意到河山镇的食用菌种植由于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知名度较低。她思前想后,又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把现有的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通过辐射带动,使之成为全镇的一项支柱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食用菌的加工和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之成为带有浓郁地域色彩和文化气息的新产业。通过她的不懈努力,食用菌产业终于在河山镇站稳了脚跟,并蓬勃发展,她也成为附近小有名气的种植食用菌行家。

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她发现特种养殖业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大的需求,并且价格一路攀升,她于投资一万元在自家南平房内养网殖狐狸20只。通过不断学习,她逐渐学会了狐舍管理、饲料配比、狐病防治等科学饲养技术。她养的狐产仔率高,毛皮质量好,成了狐皮市场的抢手货,养狐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养狐发展到80只,纯收入3万元。

致富后的感到有责任帮助众乡亲摆脱贫困,共同走上种菇、养狐这条致富路。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乡亲们也开始栽培蘑菇、养殖狐狸。无论哪一家出现了困难,她都热心支持。没钱买狐仔的,赊个一年半载的不算啥;不会配比饲料的,她就起早贪黑去指导。左邻右舍、前庄后村的养殖户有个大事小情,说一声准到场。王兆宗、王云高等10多户贫困户就是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靠栽植平菇、养殖狐狸脱了贫。现在全村农户靠种苹果、栽平菇、养殖狐狸逐渐富了起来,全村几乎户户有种植、养殖项目,户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

    16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