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10篇

福萍分享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怎么写?在写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10篇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篇一

我们来认识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呼吸内科医生——张恩莉,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跟随贵州省援鄂医疗队进驻鄂州开展救治。她说,疫情面前,每一位医生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四岁的小敏和妈妈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年前,她们一家六口从广东回到鄂州老家过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疫情。刚来时,小敏病情较重而且不愿吃药,治疗过程也不太配合。

针对小敏的情况,张恩莉和医疗组商议,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还给小敏买了小画笔和纸张,让孩子画画,帮助她放松心情。在她和队友们的细心呵护下,小敏逐渐配合治疗,现在她和妈妈都已痊愈,等待出院。

作为第一批贵州省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从2月1日进驻鄂州市中心医院,张恩莉和战友们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作为呼吸内科的主治医生,查房、诊断、调整治疗方案,高峰期时,她每天要负责40多个病人。

2017年,张恩莉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时,曾跟随钟南山院士学习。新冠疫情暴发后,看着自己昔日的老师、同事不断冲上前线,张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看到新冠疫情中医治疗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并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赠了10吨薏仁米让医疗队员们带去湖北。截至目前,贵州省支援鄂州医疗队共治愈患者766例。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篇二

新冠病毒,体积虽小,影响却一点也不小。它如一块巨石坠入水中,把我们平静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冲在了一线。吴红卫就是其中的一位。

吴红卫,晋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主治医生,主动请缨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队伍。在他刚到湖北开始加入急救工作时,身体极度不适,压抑的工作氛围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以及密不透气的工作服压得他几乎要趴下。因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个小时,而且在这期间,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再加上严实的防护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难,护目镜也相应地因这样的高温而被蒙上了一层薄雾,视线模糊,这样导致平常简单的操作都变得异常困难。但这些都没有把他吓倒,吴红卫坚持了下来,并为自己能在国家危难时机而尽力感到无比欣慰。

经过几天的适应,吴红卫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但他又面临新的考验。医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机的支持,而大多数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们精神萎靡,求生欲望极低,这既影响了医生的情绪,也不利于他们病情的早日康复。所以吴红卫不仅要监护病人的治疗工作,还得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病人进行心理治疗。他在日记中写道“进入病区的前几天,我整个人都是崩溃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伤看作是一种高尚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应履行的职责。他始终工作在一线,他的誓言是“不胜不归”。

这就是今天我要称赞的抗“疫”英雄吴红卫。他大爱无疆、他医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隔离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恪尽职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克星,他是我们晋城人的骄傲。我们等着你的早日归来!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篇三

“张涛!醒醒!醒醒……”7月23日下午,还未脱完防护服,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东沟乡人民医院医生张涛突然昏倒在地,同事们急忙将其抬上救护车驶向医院。在为昏迷中的张涛脱去防护服时,汗水已浸透衣服。

近日,按照达坂城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张涛和同事们“全副武装”,负责为所有辖区居民完成核酸检测。“早上天没亮大家就要开始工作,凌晨2、3点才能结束,有时还需要加班。”苏醒后的张涛说:“按照三级防护的要求,在做核酸检测时需要穿两层以上防护服,戴护目镜、穿胶靴等,袖口和裤脚我们用胶带缠紧,身上密不透风。”

当天,达坂城区气温将近30摄氏度,张涛和同事们负责西沟乡和盐湖片区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盐湖片区居民老人居多,针对老人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情况,张涛医生提出上门检测。”同事丁燕说:“很多小区没有电梯,需要一层层爬楼,连续工作加上高温,大家都有些吃不消。但是走在前面的张涛医生不时为我们鼓劲加油”。在坚持做完所有检测工作,准备返回时发生了开头一幕。

“因为疲劳过度、严重脱水等原因昏倒,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付出这么多是值得的。”10年来坚守基层医疗岗位的张涛说:“在为一名居家老人做完核酸检测时,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突然鞠了一躬,说你们辛苦了,顿时感觉鼻子一酸,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篇四

20日,武汉市江夏区卫生健康局发布公告,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疫情。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21时50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

“疫情不散,婚期延迟”从第一例新冠疫情患者确诊到隔离病区组建,作为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彭银华深知“有场硬仗要打”。

他推迟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期,主动请缨上一线。彭银华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得到了未过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坚守在隔离病区抗击疫情的日子里,“白班加夜班”轮班倒,工作强度很大。虽然陆续有更多医生加入进来共同抗击疫情,压力得到缓解,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彭银华再次选择坚守。大年三十,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回家休息,多陪陪未过门的妻子。他却说:“让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轻,我先顶上!”和未婚妻简短通话后,彭银华再次义无反顾穿上隔离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战场。但是不幸还是发生了,正月初一这一天,彭银华倒下了。

从1月25日(正月初一)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彭银华在医院里被救治了整整27天。一位微博网友曾在2月2日给彭银华拍照,照片里,他躺在病床上,一只手摆出“胜利”的手势,看着镜头,微微笑着。如今他办公桌抽屉里的结婚请柬还没来得及发出去,推迟的婚礼也永远无法举行彭医生,一路走好!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篇五

“疫情在前,党员向前。我作为一名村医,当乡亲们的健康收到了威胁,我必须要冲锋在最前线。”__村的党员村医__没有豪情壮语,为更加有效的抗击疫情,毅然冲到抗击疫情一线。

穿上白衣,尽显医者作为。突发的疫情让人们猝不及防,而由于农村信息传播相对不畅,造成村民对疫情认识不足、麻痹大意、防控意识较弱。凭借着多年的职业敏感,__意识到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严重性,主动加入__村的“抗疫战队”。__村有7名__流入人员,__每天早上逐一上门量体温、交代居家隔离注意事项,又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并嘱咐他们消除恐慌心理,增强战胜疫情信心,在家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疫情防控期间不要出门、串门闲聊、外出聚会等。

戴上党徽,彰显党员担当。每天,宋医生除了为村民提供日常诊疗服务外,还积极参与疫情的防控宣传和返乡人员的摸排工作。__村有447户共1747人,为确保摸排宣传到位,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白天,宋医生和同事摸排村民信息“连轴转”,挨家挨户敲门,进行基本信息登记,发放了疫情防控《倡议书》,讲解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稳定群众情绪。晚上,宋医生依旧值守在__村的劝返点上,为来往村里的人员登记、测量体温,防控好疫情输入的大门。

穿上白衣,他是守护群众身体健康的白衣天使;戴上党徽,他是冲锋在前抗战疫情的党员战士。战“疫”一线,有党员担当作为,有群众身体安康。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篇六

__,男,汉族,__岁,__县__镇__村人。__年从医,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乡村医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__日报报道,年年都被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__接到__镇中心卫生院的紧急通知,立即马不停蹄赶往镇卫生院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由于疫情紧急,医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防护物资成了紧俏物,防护服、护目镜更是极度缺乏,镇卫生院库存告急。会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在防护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圆满完成镇政府及卫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务。

大年初三,即使防护物资不够用、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即使突发急性结膜炎,视力受到极大影响的情况下,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毅然决然地奋斗在抗疫一线,挨家挨户进行摸排,逐个量一遍体温才算放心。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他在家接受了输液治疗,初四病情刚有所好转,他却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与抗疫任务我还要梳理一遍,还有几位病人的体温未测量,摸排工作还未完成。”一大早,家人准备好的早餐来不及吃就出门了,给村民发放口罩,给湖北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一忙就是一上午。来不及吃午饭的他又急忙赶往几位刚摸排出来的从湖北返乡人员家里,进行体温测量并询问情况。下午三点,__在骑车回家途中,由于个人病情未痊愈、一天未进食,突然晕厥,摔至重伤。为了抗击疫情,为了治病救人,为了他人安危,他未将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终坚守岗位,履行着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由于病情较严重,需行手术治疗,临进手术室前,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饿,真想吃点东西后继续奋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目前,他还在重症监护室,未脱离生命危险。(妻子__是一位村干部,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直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__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奋斗。虽然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们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疫情面前,才会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篇七

张继先,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____年__月__日,她最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

事后诸葛亮谁不会,如果这样会怎样,放马后炮于事无补。人生没有如果,疫情越早发现越有利于控制,张继先是真正的英雄,最早发现,及时上报,果断地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所在科室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感染,无病人交叉感染,第一个小伙也痊愈出院。

张继先为什么那么牛?第一扎实的基本功。能当上科主任挑大梁,没有过硬的技术根本不可能胜任,她绝对是凤毛麟角。有一种职业越老越吃香,那就是医生。__岁,张主任正处在职业的黄金年龄,有精力又有阅历。成为不了麻醉师的我,虽离开了医院但我最敬佩的就是医生,我的同学大多都考上了研究生,博士,事业个个做得风生水起。正应了一句话:吃了学习的苦中苦,方为职业的人上人。

第二经历是真正的财富。____年抗击“非典”时,时年__岁的她就是江汉区专家组成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个时候懂得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对此类事件有了第六感,可以理解为直觉,变得特别的敏锐。一下子来了四个华南海鲜市场的,肯定有问题,这就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迎难而上,为什么困难背后是机会,因为只有吃了一堑才能长出一智。

第三责任和使命。对一个老师来说,如果把教书当成了谋生的手段,那你只是一个教书匠,称不上人民老师。同理,对一个医生来说,如果把看病当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你很可能只是一个庸医,根本称不上白衣天使。责任心越强,能力才会更强;能力越强,责任就越大。张主任排除了流感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新型的传染病。刻不容缓,她的责任心让她在第一时间选择上报,并且持续上报,置自身风险于不顾。建立了_张隔离病床的隔离病房。

同时劝退其他呼吸道慢性病住院病人,从而避免了交叉感染。让同事戴上了N__专业防护口罩,穿上自购的“隔离服”,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安全。这一次她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光了:心痛同事,太辛苦了,她哭了;手段用尽,还是挽救不了一些重症病人,她哭了;口罩、防护服不够,她哭了。痛哭之后,又一头扎进病房。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一直在竭尽全力。是什么在支撑着她?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信仰。

致敬张继先,致敬白衣战士,有你们一定会赢,千万要保重身体!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篇八

张__,女,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为__市__县__镇__村村医。

村医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是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人”。张__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已经25年,疫情防控以来,今年__岁的她一直蹲守在疫情防控的后方战场,以护佑生命的大爱和舍已为人的奉献,筑起了守护全村百姓安全的“防护墙”。桦南县桦南镇双合村有常驻人口518户、1346口人,这次共排查出12名武汉返乡人员。__年春节,这12人成了张__最牵挂的人,从武汉返乡回来的12个务工人员,尽管隔离在家,但刚开始还是在村里造成了恐慌,为了不让村民担心,保障大家的安全,张__每天穿着防护服,拿着听诊器、温度计和“返乡人员情况摸排表”,穿梭于村中,为返乡人员测体温、录数据,给村民宣传防护方法。期间,武汉返乡人员吴某某找到她,说自己咳嗽几天也未见好转,让张__帮忙来看看。联想到近日在网上看到的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新闻,医生的敏锐性告诉她,这件事必须引起重视。在缺少防护物资的情况下,张__顾不上那么多,多次往返吴某某家中,量体温、看症状,并第一时间向镇卫生院报告,镇卫生院立刻协调县疾控中心为吴某某诊疗诊断,最终确定其未感染,是慢性肺炎引发的咳嗽。事后,大家都问张__:“你不害怕么?”张__说:“怕,怎么不怕,但我是医生、是党员,群众需要我,我必须上,这是我的责任”。全村12名武汉返乡人员隔离14天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经县乡卫生部门同意,村里对这12名返乡人员延长隔离时间7天。本来就已经很烦躁的这些人,延长后部分人开始出现焦虑和不稳定,总提出要出来见亲人和同学。张__发现这一苗头后,逐户进行心理疏导,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说,与此同时,张__为了得到他们的理解,开始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由于隔离时间长,有些人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出现短缺,她就主动提出为其购买和运送,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除武汉返乡人员外,全村百姓的安危也是张__一直放不下的事。疫情防控以来,双合村村干部立即进行返乡人员排查,张__也投入一线开始紧张的监测工作。虽然村子户数较多,但她从不漏走一户、漏登一人。有的村民劝她,在家里打电话问问情况就好了,她却说:“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我是医生,会保护好自己,我得让村民知道有人在照顾他们,密切关注他们”。

尽管张__这样尽职尽责地看守着大家,但还有个别人有抵触情绪,说些刺耳的话。“我也不是外地回来的,也没有接触武汉回来的人,你干嘛就不让我出门出村,你就看好那些武汉回来的人,少管我们。”面对乡亲的指责,她只能把委屈放在心里,把眼泪流在人后,依然用微笑和柔情进行劝阻和劝说,直到他们理解。有人问张__,这么坚守图个啥?她说:“身前是疫情,身后是乡亲,这个关键时刻虽受尽委屈但我不能转身!”张__的母亲居住在县里面,已是古稀之年,一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陈旧性脑梗塞,而且有新发病灶,自己是名医生,自然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所以母亲的病一直都是她在亲自照顾。疫情防控期间,每天忙忙碌碌的她根本顾不上母亲的病,有时通过电话进行询问,得知母亲哪里不舒服,自己又不能亲自在床前照顾,她总是在电话这头偷偷地流泪。

不光是母亲,自己的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只有假期才能和家人团聚,然而,张__白天入户走访,夜间测体温监测,一家人吃顿饭都成了奢望。女儿虽有些不高兴,但看到百姓安全了,她在心里开始心疼和理解妈妈了。当被问到你这么做不觉得亏欠家人么?张__哽咽说:“我自己内心肯定是觉得亏欠了家人许多,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无论如何也不能‘亏欠’那12名返乡人员和全村的百姓呀,他们的健康是我这名村医最大的责任和使命。”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篇九

常有人问他:你每天奔波在一线,你不怕吗。他总是眼神坚定,微笑着回答:“我不怕,我穿上这身白大褂,我就无所畏惧。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医务工作者坚持坚持再坚持,就一定能早日战胜病毒,迎来战争的胜利!”他就是南口镇卫生院医生陈刚,千千万万的疫情防控战士中的一员。

从大年三十开始,他就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快一个月没回过家了,他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担,更清楚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南口卫生院医务人员本就匮乏,又有7名医护人员被抽调到市双创中心隔离区,医院的医疗救治任务全都压在了他身上,他既要统领全局,又要参与到一线战斗中。在医院的疫情防控中,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走路都是带跑的,不是在发热门诊,就是在隔离病区。

每天村里排查的发热病人都要送到卫生院,他要肩负起所有发热病人的诊断,对于有疑似的发热病人要和市定点救治医院联系,做好转诊及交接手续。对于可以明确排除新冠疫情的发热病人,要集中收住入院治疗。同时,他每天还给被集中隔离在院的患者做心理疏通,解除患者的恐慌和焦虑情绪。

2月27日晚九点半,他正在隔离病区医生办公室整理患者的病例资料,突然接到市人民医院的电话,经过市人民医院诊断,发热患者陈某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排除新冠疫情,要接回该院继续治疗。接完电话,他立即联系接送患者专用车的司机,两人迅速赶往市人民医院。在市人民医院办好交接手续,又赶紧护送患者回院。安顿好患者后,已是深夜十一点了,他又一个人跑到了医院食堂,原来在回来的路上时,他得知患者还没有吃晚饭,于是准备给患者做点吃的。二十分钟后,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便递到了患者手中,患者感激的看着他,他却只是笑了笑,叮嘱患者:“吃完了早点休息,住在隔离病区不要害怕,积极配合医生,病治好了就可以回家了。”安顿好患者,他才拖着疲惫了一天的身体去往自己的宿舍。

每晚工作到十二点,这已经是他的工作常态。等到工作结束可以入睡的时候,却到了他最伤感的时刻,因为外表坚强的他,心里时刻牵挂着他的老婆和孩子。他爱人是团山中心卫生院的护士长,2月8日被抽调到市双创隔离中心,与其他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一起承担着双创中心第三病区的医疗救治工作。从除夕那天开始,他们夫妻两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各自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他的两个孩子,大的九岁,小的才一岁,在家里由奶奶一人照顾。只要工作结束有点空余时间的时候,他便会抽空和老婆孩子视频,隔着手机屏幕,大女儿总是问他:“爸爸,你和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好想你们”他总是忍着眼泪安慰女儿:“快了快了,你在家里要听奶奶的话,要照顾好弟弟。”

在家里,他是家庭的顶梁柱,他是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依靠,母亲的孝儿;而在这里,他就是一名医生,一名战士,他说: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医生先进个人抗击疫情事迹篇十

抗击疫情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有人轻装上前线,有人在后方负重前行。打好疫情防控工作,基层医生首当其冲,石首市高陵镇卫生院的徐思红便是其中一位。

有担当的护送员

大年三十那天,天气似乎也知人间疾苦,寒风刺骨,风雨交加。徐思红忙完白天的诊疗工作,晚上又主动承担起管家铺大桥卡口的体温监测工作。就这样一辆接一辆的汽车,一波又一波的风雨,几个小时后,身上的雨衣也似乎成了摆设,他不以为然。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力度,各乡镇医院需要接送肺部胸片异常、武汉返乡人员或有密接史的高危人群到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于是徐医生主动承担了这项护送工作。这项工作既存在高风险,每次护送时间又不确定,一天下来他经常是忙到晚上十点后才吃上一顿饭。

肯专研的“修理工”

据了解,徐医生的本职工作是放射科医生,前面说的这些工作都是他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完成的。就在2月8日,轮班的同事被临时抽调走了,由于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人手不够,所以他又兼顾着消防安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巡查以及院感染性医疗费物交接。有一次,污水处理系统故障,他就蹲在污水池旁认真的检查修理,完全不顾脏和累。其他同事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也挺爱钻研的,这已经是数不清第几次他在医院排查修理故障了。”

2月17日的晚上11点,检验科的血球分析仪突然发生故障,一直不停发出“滴-滴-滴”的警报声。如果仪器故障,在疫情期间很可能联系到不到专业人员前来维修,那将会严重影响检验科的工作进度,同时不能及时将结果传送给一线医生作为诊疗依据,也会耽误患者病情。显然,在这个特殊时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大家再一次想到了徐医生,跟他简单讲了一下情况,他二话没说迅速赶来检验科试探性的开始排查修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经过反复的摸索调试,仪器终于修好了,等抬头一看,已经是半夜三点多了。还来不及道一声谢谢,他就离开了,脸上虽充满了疲惫但他很欣慰。

爱帮忙的“暖大厨”

院里院外总少不了徐医生的身影,隔离病区组建时,床位需要调整,统一搬到指定区域,“来来来,我帮你”徐思红立马赶过去帮忙抬病床。只要同事有需要,他完成好本职工作后都是能帮尽帮,同事总是打趣:明明是个医生,却干成了杂工,活脱脱的“徐雷锋”。

平时看大家值班挺辛苦,夜晚的同事偶尔也会觉得肚子饿,徐医生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厨房,摇身一变“暖心大厨”,承担起替同事煮宵夜的工作。他说:“我做的根本不算什么,跟那些在大城市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比,真的微不足道。有时候,虽然是一个杂工的形象,不过能帮到大家,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觉得日子过得真的很充实!”

时间还在向前,与疫情恶魔的战斗仍在进行,徐思红依然忙碌地穿梭在医院各个角落,一如既往地发挥他的“多功能”作用,不遗余力的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160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