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7篇
个人事迹的意思是指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篇1
覃锋,男,中共党员,2013年加入公安队伍,现任第三师喀什垦区公安局前海镇派出所党支部书记、负责人、三级警长。自入警以来,覃锋时刻牢记入警誓词,满怀对警察事业的一腔热情和赤诚担当,在日常工作中忠于职守,热爱钻研,勤勉担当,勇于奉献,以突出的业绩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一致认可和辖区群众的信赖。先后被喀什垦区公安局、第三师公安局各授予嘉奖一次;被兵团党委政法委、兵团人社局联合授予兵团____维稳“三仗一战”个人嘉奖一次;被兵团公安局给予个人“一等功”一次;被第三师公安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一次。
覃锋常常说:“竞技体育精神是努力取胜和不断突破自己。在我看来,放在工作中同样适用,只是,‘不断突破自己’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
入警以来,覃锋瞄准“不断突破自己”的目标,除了在自己高标准要求下做好日常训练外,还将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钻研业务书籍上。
2015年,覃锋得到了一次进修的机会,他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充电”时间,在进修期间积极主动认真学、勤思考、常请教,一次进修下来,他的笔记本里记录着密密麻麻的各类业务知识要点。其业务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然而,他没有满足于单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以此弥补个人业务短板,短短半年时间,覃锋已经能够将自己所学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办案有效结合,成功从一个刑警“门外汉”成长成为一名“破案能手”。
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篇2
从青藏高原退伍的曾芝强,1993年只身来到厦门火车站当保安员。曾芝强坚信再小的岗位都能干出成绩来,他给自己定了目标,每日学一点,争取天天有进步。当保安员10年,曾芝强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火眼金睛”,协助破获刑事案件380多起、查获各类枪支65支、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37名。
因为成绩突出,曾芝强被评为全国首届“十佳保安员”,2004年被破格录用为铁路民警。为了更快提升工作能力,当班时,他跟在经验丰富的老民警身边用心学习,潜心钻研查缉本领,在实战中锻炼自己;工休时,他经常前往福州向英模陈善珉拜师求学,总结出2000多字的“查堵经”。从警18年,他抓获犯罪嫌疑人3000名,其中网上在逃人员310名。
2021年9月,曾芝强转岗成为一名高铁乘警。他积极探索创新,将“枫桥经验”带上列车,在列车上创建“曾芝强服务岗”,用心用情为旅客纾困解难;与15名青年乘警结对子,在16趟旅客列车上普及推广“曾芝强服务法”,赢得广大旅客赞誉。
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篇3
青山隐云际,绿树垂黛瓦,阡陌通篱落,烟火上人家。走进梅州平远县泗水镇文贵村,水墨画一般的风景缓缓展开。这是个古老优美的村落,毗邻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扶贫干部__X的家乡。2018年3月,__X怀着一腔为家乡人民做实事的热诚,主动向分局党委提出到平远县扶贫。自此,他将广州的高楼霓虹抛在身后,义无反顾回到与自己血脉相连的那片土地,埋头一干就是整整三年。
文贵村位于粤闽交界,青山环绕。__X一上任,就在短短1个月时间内,用脚步丈量了文贵村每一条蜿蜒的乡道和崎岖的山路,遍访了12个自然村所有贫困户。通过走访,他被此处的贫瘠落后和偏远不便所震撼,也被淳朴的乡风民情所感动。贫困户们虽物质匮乏,但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头有期盼。在破落低垂的平房里,__X与贫困户促膝而谈,细细查看询问家中状况,获得了珍贵的扶贫工作一手资料。
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__X深知发展扶贫产业的重要性,他走村串户、细致调研,发现文贵村气候温和,生态绿色无污染,果树生长密度大,非常适合发展养蜂产业。经过协调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多次研究商讨,最终大家伙决定把养蜂确定为文贵村主导产业,启用扶贫资金帮助贫苦户扩大养蜂产业规模。为提高养蜂业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文贵种养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在蜂农中开展蜜蜂高产饲养、蜜蜂病虫害防治、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培训,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文贵村29户精准扶贫户都参与了养蜂项目,一时间,村里热热闹闹冒出许多勤劳干活的“打工蜂”,它们在果树上盘旋飞舞,在蜂房里忙忙碌碌,酿制着属于文贵村的金色脱贫梦。忙活一季、辛苦一季、收获一季,高品质的蜂蜜终于产出了,__X便又开始忙着组织包装、收购、销售事宜。每一年,分局工会在文贵村种养专业合作社购买的农产品总量超50万元。城里的兄弟吃上了绿色食品,村里的兄弟实现了脱贫梦想,两厢欢喜,__X的内心充实满足。
扶贫之路并非一路坦途。村中有一姓谢的贫困户,__X经常与他们谈话聊天,加油打气,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和销售瓶颈,鼓励谢某学习养蜂技术,投身到养蜂产业中去。润物细无声,经过思想上、精神上、物质上的全方位帮扶,几年以后,谢某终于顺利脱贫,并摇身一变成为文贵村致富带头人,开始向其他贫困户传授养蜂技术,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__X说,扶贫最怕的就是贫困户等靠要,性懒志短。针对这个问题,他采取“一户一策”措施,为每一户“量身定制”改善生活的方法:刚过60岁的贫困户从事力所能及的花生、灵芝等种植产业;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种上易于打理的杉木林;为长期卧病在床的贫困户筹措慰问金,给年老的村民购置冰箱、消毒碗柜等家电。“扶贫干部之爱民,则为之计深远”,__X的目光放得很长,他希望,村民们不仅现在实现脱贫,将来也能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再为饥寒困苦所累。
如今,文贵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7501元提升到2020年底的2。3万元,全部贫困户达到“八有”脱贫标准,实现了脱贫率100%的目标。面对丰硕成果,__X说:“帮扶资源都是分局党委和各科所队兄弟们给的,我只是起了一点沟通协调的作用。”但村民们、干部们、同事们知道,他对家乡的土地付出了怎样的深情。三年时间,他远离家人,住在村办公楼的一个单间里,一张床、两张桌子是全部家具。刚进村时,作为一个“外人”,为了团结村两委干部,更好地开展任务,他在工作中多听多做,不计得失,在空闲时自掏腰包,请客吃饭。__X的妻子在他下乡扶贫的第一年怀上了孩子,他虽渴望陪护在侧,但心里始终放不下村民,与妻子商量后,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在扶贫岗位上,直到妻子入院才匆匆赶回广州陪产,孩子出生仅仅3天后,又收拾行囊风尘仆仆赶回了大山。
著名作家陈忠实曾著《生命对我足够深情》一书,赞美那段在家乡黄土地上度过的生命历程对他写作生涯的巨大影响。__X的扶贫历程让人不禁想起一个对应的标题:《土地对他足够深情》。这片孕育了__X祖祖辈辈的家乡沃土,如今在他的科学利用下,继续为下一代村民提供着致富的营养。土地对__X和他的乡亲们足够深情,__X也用三年的光阴、挥洒的热汗、印踏的脚步诠释了他对这片土地诉之不尽的拳拳深情。
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篇4
__X,女,汉族,现年39岁,大学本科学历,2012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在清涧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负责户籍管理工作。
凭借对公安事业的执着和对户籍工作的热爱,她多次被县局评为“月警星”,2020年被县局评为“大练兵”先进个人,她所在的户籍室也被省公安厅授予“优秀户籍室”,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窗口”。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满意”的诺言,用一腔真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小小的户籍窗口连接着千家万户,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犹如一面镜子,照亮的是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虽说都是一些小事,却温暖着辖区群众的心。
2018年11月2日一大早,辖区居民赵某便急匆匆来到户籍室,向__X诉说儿子在高考资格审查时户籍信息显示不正常。赵某心急如焚,害怕影响到孩子高考,说着眼里就泛起泪光。__X了解情况后,立即按照程序在进行查询,发现赵某父子的户籍因未及时办理二代身份证信息显示异常。因为恢复户口需要申报审批,__X担心走完审批流程会错过孩子的高考资格审查期。她一边安抚赵三科,一边立即向所领导作了汇报。为了不耽误孩子高考,领导协商决定特事特办。通过调查核实,__X了解到赵某常年在家伺候生病卧床的老父亲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兄长,从不出门,也不使用身份证。儿子在校读书,不清楚年满十六周岁必须办理二代证的政策,所以两人一直没办证。__X立即着手与社区及教育局等部门进行对接,又找街坊邻居了解情况,加班加点整理材料,经比对核实信息无误后,进行申报审批。__X拿着相关证明主动找主管领导说明情况,顺利为父子俩恢复了户口并办理了身份证。
拿到崭新的户口本,赵某激动地握着__X的手连声道谢。__X连忙说:“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走出去”的户籍窗口,“心坎上”的热情服务
户籍警不像刑警那样千里追凶、屡破大案,不像交警那样疏导交通、英姿飒爽。她们日常解决的大都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细碎琐事。
2020年5月的一天,年过七旬的王先生来到户籍室向民警求助:老父亲今年九十五岁高龄,急需办理身份证,但因年事已高且瘫痪在床,无法亲自来派出所办理。了解这一情况之后,__X立即安慰王先生:“您别着急,我们为您上门服务,到您家去给老大爷采集照片”。
__X和同事扛上照相机,带着白色背景布来到王先生的家中,调整好光线和角度,细心地给老大爷整理衣服,耐心地为其调整拍照姿势。因老大爷瘫痪多年,身体无法坐直,头也无法摆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反复尝试,终于拍到合乎标准的身份证照片。__X告诉老人:“大爷,您放心,身份证办好后我会送到您家里。”她立刻返回所里,经过一遍遍细致地处理,最终将照片信息成功上传,后将身份证申领手续送到老大爷家中。
第二天,王先生满脸笑容地来到城关派出所户籍室,将写有“人民好警察,为民办实事”的锦旗送到了__X手中,连声道谢:“你给我家办了大实事,解决了大问题,真是为民办事的好警察!”
将温暖送进你的心里
“常修为警之德,深怀爱民之心。”这是__X的座右铭,支持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点滴爱意温暖辖区百姓。
2021年年初,因在户籍窗口长年久坐,导致__X腰椎间盘突出加重,发病时疼痛难忍。一天回家后,她刚打算早点休息,却看见儿子蜷缩在沙发一角,低声说:“妈妈,我好难受。”一量体温竟然高达40。3°。__X急忙带着儿子去医院看,在医院一守就是一夜。第二天一早,她便把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照看,自己拖着疲惫的身躯按时上班。
因为是假期,回城办理业务的群众很多,__X一坐又是一上午。直到中午12点多,她想起身倒杯水喝时,却发现自己已经站不起来了,腰僵硬冰冷,稍微动一下,一阵阵剧烈的疼痛让她额头直冒冷汗。
这样的场景,在__X生活和工作中显得稀松平常。弹指间,她来到城关派出所从事户籍工作已经将近十个年头。十年中,她累计为辖区居民办理身份证16000余人次,新生婴儿上户2600余人次,迁移户口6500余人次,户口变更2100余人次,户口补录120余人次,死亡及重户注销2300余人次,预约服务3500余人,补办居民户口簿18000余本……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口碑。
但__X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在她腰椎犯病的时候,有不相识的群众给她送药;走在回家的路上,会碰到许多向她微笑问好的群众……这些都是她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她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__X每天依然在户籍室忙碌着,她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默默释放着自己的能量,用满腔的热情为辖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篇5
1989年7月,樊有宏进入陕西省洛南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成为一名刑警,1990年3月被派到公安部参加培训,专门学习指纹、足迹、痕迹等刑事技术,成为全省屈指可数的刑事技术人才。
2015年,洛南县连续发生群众粮食被盗案件。嫌疑人专挑家中无人的农户下手,把粮食盗窃一空。樊有宏赶到案发现场勘查,发现嫌疑人戴手套作案未留下明显痕迹。他经过多次全方位观察和模拟,终于在一个茶几边缘的背面提取到3枚模糊的指纹。经过比对,锁定犯罪嫌疑人贺某,系列粮食被盗案成功告破。
“我与樊有宏共事19年,只要发案他第一个冲到案发现场勘查取证。有时办案民警还在路上,他就通过勘查案发现场把案子直接破了。”洛南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二级技术主管张勇说。一次,樊有宏带领民警勘查战国墓葬群被盗掘现场,他腰系绳索,冒着危险沉入5米多深的盗洞,成功提取到作案工具。升出洞口时,他已经全身泥土。办案民警通过追踪作案工具很快将3名嫌疑人抓获。
“他是当地刑侦战线的‘幕后英雄’,踏踏实实,默默奉献,也是破案的‘定海神针’。”洛南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胡小勇这样称赞樊有宏。
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篇6
刘汉朝,男,汉族,甘肃陇南人,198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5年6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陇南市武都区公安局裕河派出所综合室主任兼任警务区社区民警。
裕河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辖区面积270余平方公里,有10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山大沟深、地形复杂。村民出村不便,本着让群众办理公安业务“一次都不跑”的想法,刘汉朝扎根偏远山区7年间不断创新“警务+服务”的移动警务模式,根据走访入户的不同情况,携带的背包、挎包、提包里装满笔记本电脑、照相机、记录本等警用设备和扳手、螺丝刀、测电笔等维修工具,背包上门为群众办证送证1200余次,入户帮老助困70人余次,大大提升了警务工作效能。“警务包”变成了服务群众的“百宝箱”,他上屋顶修电路、爬山坡扛柴火、给儿童修玩具,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大忙人”。他于点滴中增进警民感情、生活中提高安全防范、细节里化解矛盾纠纷。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刘汉朝紧密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紧盯邻里纠葛、积怨纠纷等各类矛盾问题,自我约法三章,做到“腿勤、嘴勤、笔勤”,跑遍每个村子、踏遍每个山头、走访每户人家,多元化解矛盾。同时,刘汉朝强化安防宣传贯穿活动全过程,群众广场、田间地头都有他开展“反电诈、防溺水”“守法纪、拒酒驾”以案说法、发放资料的忙碌身影。
刘汉朝所在辖区连续多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涉毒案件和刑事案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平安不出事、矛盾不出村、服务不缺位,新时代乡村片警刘汉朝的背包服务,承载民意、装载民心,探索着警务前移推动乡村治理的新途径,“大忙人”就是群众最亲近的“贴心人”!2020年以刘汉朝事迹为原型,并由其出镜拍摄的微电影《大忙人》,荣获中央政法委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大赛“十大微视频”,甘肃省委政法委“三微”大赛一等奖。刘汉朝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篇7
潘金磊,2011年11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公安局警犬技术员。从事警犬训导员工作以来,潘金磊潜心学习钻研警犬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他的“无言战友”多次承担重大安保任务,使用警犬技术协助破获多起重大刑事案件。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公安部表彰7次,公安厅表彰3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奖1次。
“带犬民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常态,成为一名警犬训导员要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潘金磊与队员分享着自己多年的训犬经历。
2011年,刚刚参加公安工作的潘金磊对一身藏青蓝充满了幻想,在得知缺少警犬训导员时,义无反顾选择了警犬技术工作,并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
在接触警犬技术工作后,潘金磊深刻地认识到一名专业的警犬训导员与威风凛凛的警犬之间的默契配合,背后需要多么艰辛的付出。为了提升自身技术能力,2013年,潘金磊主动申请到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参加追踪犬技术培训。追踪技术是警犬训练科目里的难项,什么都不懂不会的他在第一次月考时成绩拿了倒数第一,但他没有灰心丧气。为了迎头赶上,他每天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拖着因膝盖摔伤缝了两针的左腿继续训练。他相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通过两个月的努力,在结业考核上,潘金磊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被评为优秀学员,受到了训练基地教官和学员们的一致好评。身边的鼓励和培训满满的收获让潘金磊信心倍增,回到岗位便一头扎进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