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大学生李保国事迹体会

巧萍分享

  大学生学习李保国同志的事迹,不能光停留在学上,更要落实到“做”当中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大学生李保国事迹体会的范文,欢迎阅读!

  大学生李保国事迹体会篇一

  他曾荣获“全国振华扶贫奖”,“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林业部、河北省的一系列奖项,特别是他主持的“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中心试点的前南峪村获得“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他是农业科研战线的明星; 他每年在艰苦的农村工作超过200天,他带领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心中装着农民,他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给太行山的老百姓创造了财富。在内丘县富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苹果生产中,生产出的优质苹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创出了国内著名的“富岗”苹果品牌,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极品果卖到100元一个;他情系学子,自己出钱为贫困学生交学费。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太行山,他的精神、他的成果在太行山的土地上生了根、发了芽、开了花,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就是太行山上的明星,照亮了太行山老百姓致富的道路。他是全国上下党员干部中的明星,他的事迹让全国人民都为之感动。他就是“农民教授”李保国同志。

  李保国同志最令人敬佩的,不是他集多少荣誉于一身,而是他心中牵挂着这边生他养他的大地,他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给当地老百姓致富创造条件;李保国同志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心中有农民,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爱着农村、爱着劳动人民。作为一名科研教授,他完全可以选择在学校或在单位里,轻轻松松教书做科研。但他却选择带领学生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年在农村的时间超过了200天。多少基层党员干部都做不到如此?

  通过李保国的先进事迹,我们应该进行反思。为人民服务,扎根基层、扎根群众,这不是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扎扎实实的付诸心动。学习李保国同志的事迹,不能光停留在学上,更要落实到“做”当中去。学习他对工作孜孜不倦的严谨态度,学习他一切为了老百姓富起来的真切情怀,学习他牺牲小我、风险大我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中,踏实勤恳,科学严谨,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大学生李保国事迹体会篇二

  李保国是博士生导师,是大学教授,也是实干家,曾荣获国家多项荣誉奖项和称号,但他不骄不躁,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是党员的先锋模范,是我们学习的先进典型。

  一要学他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大学毕业20后还能重新走入学校,只这一点就很值得敬佩。为人师者,他身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唯有自己博学、专学,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在学期间,他带领学生研发的多项科学技术研究都获得了一些列奖项,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坚定了他们"学农爱农"的决心和信心,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要学他求真务实,狠攻技术难题。李保国率专家团队,经过深入采样、实测土壤截面,提出了“挖沟修库”的新办法,并种植最省水、易管理的核桃树,使太行山140万亩荒山披绿,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其实,很多山区乡镇都存在产业发展滞后的难题,自然条件受限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只要找准突破口,有限的自然环境也能释放无限的发展动力。

  三要学他弯下身子,深入基层。一年365天,超过200天都是在艰苦的农村度过。作为农学教授,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是必修课,只有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科学研究成果才能惠及人民群众。同样,作为基层工作人员的我们,也需要经常走村入户,倾听民声,了解民情,领会民意,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四要学他淡泊名利,摆正“三观”。李保国作为农学教授,荣获多项荣誉奖项,拥有遍地学子,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不骄不躁,依然苦心钻研,这种崇高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党的领导干部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更是为群众服务的载体,只有摆正“价值观、事业观、政绩观”,才能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走的稳,走的远。

  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李保国,但能学做“李保国”,学他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淡泊名利,学他良好的党员形象和崇高的精神,学他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大学生李保国事迹体会篇三

  近日,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将毕生心血都抛洒在太行山山区开发事业上的李保国教授,以始终如一的执著,坚守了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地,彰显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政治品质,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李保国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李保国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学习的。

  首先,我们要学习李保国同志的为民情怀。基层一入数十载,荒山穿上绿衣裳,十万农民奔小康,都因来了李保国。正因为他来到太行山,心中装着百姓,不愿让我们的百姓穷,才会35年如一日,倾其所识、所能、精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他说:“作为一个林业专家,一定要了解农民,给他们实用、适用的知识。”数十年来,李保国共举办不同层次培训班800余次,培训9万余人次,其中贫困人口7万人次,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达到1826万亩,带动群众增收58.5亿元,带动太行山区贫困县1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千千万万农民变成 “李保国”,李保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其次,我们要学习李保国同志的科技创新的意识。李保国来到太行山的35年间,他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全省板栗、苹 果、核桃产业发展„„李保国把科研成果写在了太行山上,积劳成疾、多病缠身,却无怨无悔。李保国对友人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走太行山道路不是一代人的事。靠科技的力量走好这条路,不能迈四方步,不能小步跑,要像接力赛,一棒一棒跑下去。咱这一棒跑得好,下一棒就好跑了。”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最后,我们要学习李保国同志的责任担当和实干作为。没有责任担当意识,没有“钉钉子”精神,在面对山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等困难,在面对百姓农技落后的情况下,不会搞培训班,更不会自掏腰包请专家来授课。没有实干作为精神,不会35年在农村生活,更不会35年如一日,不断攻克太行山山区的各项难题。他说,“我是党员,就应该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 “愿做太行山上一棵树,我的根永远扎在这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李保国不仅让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聚宝盆”,让山沟里的农民有了“摇钱树”,还让成千上万个农民变成了“专家”。在今天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正迫切需要千千万万个像李保国同志一样,有责任担当和实干作为的人才来大显身手,而李保国,就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

    324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