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个人报告>调研报告>

单位调研报告

HT分享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位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单位调研报告 篇1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总体思路地步步深入,事业单位原有工资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如何建立一套新的既坚持按劳分配、又体现效益和公平原则的分配制度,成为亟待探索的一个问题。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从20__年起,我区在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进行了岗位绩效工资管理的有益探索。

一、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工资随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好坏自行调节的新机制,更好地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革除事业单位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的固疾,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优罚懒的分配原则。二是进一步推进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了内部管理力度,完善了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制、工资基金管理等制度。三是强化了服务意识和内部成本核算意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新的绩效考核工资办法,有效地扼制了年度考核中走过场的现象。倡导了讲服务质量、重实际贡献的新风尚,有助于建立公正、科学、规范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二、推行工资与岗位绩效挂钩应把握好三个环节

岗位绩效工资就是以岗位责任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把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工作岗位、绩效挂钩,实行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的工资分配制度。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从职工个人档案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中提取一部分,加上单位从可分配收入中注入一部分资金与绩效考核挂钩,重新分配。各个单位根据财政拨款性质和单位效益的不同,提取职工绩效工资的比例也不一样,个人提取比例一般为:全额拨款单位占工资部分50以下;差额单位为工资部分50—100;少数单位实行全额工资浮动。采取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主要应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制定方案。分配方案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在制定《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时:一是要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各岗位职责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弥补过去责任不明的情况,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反复讨论,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反复讨论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对以往实施相关管理规章和制度的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和补充完善;二是要突出“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与之配套的岗位目标月考核细则(百分制);三是实行两级考核两次分配制。单位按照《方案》对内部科室进行考核分配,各科室遵照《方案》制定更为详实的工作计划,实行科长、主任负责制,把任务和要求再分解到人,由科长、主任负责科内职工的考核分配;四是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根据《方案》中的任务与职责分解情况,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科主任、科主任与各专业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使岗位目标责任制定公平合理,分解得以充分落实,全体干职工人尽其能,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发挥动力。夷陵区卫生监督所推行岗位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不仅制定了《岗位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还修订了40余项300余条规定、规范和制度,编制并推行《夷陵区卫生监督所管理手册》,变内部粗放型管理向科学、规范管理过渡,使工作效率大幅增长,执法力度大大加强,职工素质普遍提高,受到社会好评。

(二)严格考核。《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加强内部考核,抓好责任追究,公平兑现奖惩,否则,《方案》的落实将形同虚设。一是要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考核小组组长,有的单位还专门成立了稽查科室,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每月对工作任务、质量要求、公正执法等进行严格考核,负责整个考核的具体实施;二是要制度公开,要让职工做到心中有数,清楚他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增加绩效工资,他们的绩效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回报。要做到分配方案公开、考核办法公开、各层次责任公开、运作程序公开等,每月的考核结果、兑现月浮动工资、部分超任务奖、半年或全年超任务奖都应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要严格考核。单位要把全年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月、分解到科室、分解到人。每个月先由职工对工作绩效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再由科室负责人打分,提交分管领导签字后按《方案》兑现月绩效工资。稽查考核中遵循以硬性指标为主的原则,采取工作任务限期督办的工作方法,力求工作任务按质按量完成。遇到个别职工有抵触情绪,要认真分析考核方案中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是方案有缺陷的要立马进行讨论修正,是职工理解有问题的,领导耐心解释,从思想上进行疏导,从而化解局部矛盾,保证绩效考核的正常运行,避免因个别原因导致绩效考核受阻,甚至降低考核标准的情况。

(三)审核监督。一是规范审批程序。各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报工资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由财政、人事等部门根据对前三年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当年目标任务,工资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批复分配方案和考核办法,并在相关单位的监督下进行考核,最后根据考核情况予以公示和兑现月浮动工资、部分超任务奖、半年或全年超任务奖。二是财政、人事、审计、统计、监察、税务部门要加强检查、审核、审计、监督力度。财政、人事部门要对各单位申报的《方案》认真审核、把关,确定目标任务。审计、统计、监察、税务部门要加强检杳、审计、监察,对违规违纪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工资基金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一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检查,对超计划发放、违规乱发钱物的单位给予处罚,限期改正。三是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和意见簿、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形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并经常深入城乡对服务对象或管理相对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

三、岗位绩效工资存在的问题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工资分配办法,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绩效工资制度就可能难以实施下去。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工思想认识不统一,《方案》通过难度大。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分配观念在部分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认为自己是单位人,端的是铁饭碗,按档案工资发工资天经地义;有的职工认为绩效工资就是变相的发福利,绩效工资只能比档案工资高不能低;还有职工担心考核方案不合理,竞争不公平,领导从中循私舞弊。职工思想不统一,增加了岗位绩效工资方案出台的难度。

二是建立岗位绩效评价标准不好把握。特别新成立单位或是规模大、岗位多的事业单位,要对众多的岗位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价标准难度较大。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很容易由于内部沟通不畅和各岗位间平衡难度大而无法做到公平合理,导致绩效工资方案难产。

三是绩效工资制度容易带来员工行为短期化。员工有可能为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其长期责任,出现只注重当前经济效益而忽略长远社会效益的情况。

四是可能会造成单位人才分布不合理。收入高的岗位竞争激烈人满为患;收入低的岗位无人问津门可罗雀,导致岗位结构变化,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四、改进岗位绩效工资办法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细致地宣传改革工资分配制度的意义,破除平均主义思想,树立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消除对改革的恐惧和抵触感。

二、做好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定岗、定员、定工作量,建立健全考勤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等。充分考虑各岗位工作量、责任、风险等因素,制定测量业绩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地测算和制定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系数标准。

三、解除好职工的后顾之忧。单位在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同时以档案工资为基础及时足额的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学习、休假等相关福利制度。

四、加强成本核算,注意对单位成本的控制和分析,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调动职工关注成本效益和参予理财的积极性,形成全单位“风险共担、责任共负、效益共创”的联动关系。

五、建立绩效工资约束监督机制,单位绩效考核方案要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主管部门、人事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备案,同时接受财政、人事、税务、审计、统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单位调研报告 篇2

自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下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国事登字[20__]2号)以来,__省__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认真细致做好事业单位管理档案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一些问题亟待加以解决和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1.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管理人员基层大多数是各个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人员兼任,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系统地认识。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悬殊较大。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科学知识贫乏,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较少,这些情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档案管理水平。

2.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档案意识非常薄弱。

登记机关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对建立完善的档案工作缺乏理性认识,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加上对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工作宣传工作力度不大,很多事业单位对于平时档案材料中的要求(包括变更、注销、年检等各项工作)敷衍应付,能拖就拖,档案意识薄弱。

3.档案材料缺失情况严重,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按照规定,事业单位不进行法人登记,银行将不开设基本帐户,质监部门不发组织机构代码证,不能在财政部门领购收费票据,不能到人事部门审核工资等等,但相关部门在执行规定时不够严格,致使事业单位认为法人登记可登不可登,或者一经登记后就束之高阁,对法人证书每年需要年检的意义认识不清,孰不知没有参加年检的法人证书也是无效的;还有的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已经变更,甚至不只一次,依然不积极、不主动到登记管理机关作变更登记,以为反正有法人名字就可以了。从而造成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中材料缺失,不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现状,无法实现档案的价值,不能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二、对策及建议

1.提高档案人员素质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前提

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通过专业培训、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水平,建立档案管理人才梯队,适应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业务发展,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及业务发展,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档案管理意识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基础

要认真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档案法》。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自己主动有所为,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的服务思想,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其次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加强事业单位对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体事业单位的档案意识。第三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确保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的配备。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的保证

要加强对于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研究和制定符合实际、能够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的有关制度,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逐步做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资料切实与单位同步,真正实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现状,实现档案本身的价值。

单位调研报告 篇3

调研目的

这是我们进入以来的第六次,这次实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原来实训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产品成本的核算。这次实训我们通过填制记账凭证,及其他的归集,制造费用的分配辅助成本的归集与分配以及产品成本的核算,再次将理论应用到中,在这次实训中我们用到了成本会计到的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用约当产量法计算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让我们更好的掌握成本会计的知识从会做题到运用于实践。

调研及方法

在实训期间,我们首先从最的材料领用的归集开始做起,说起来很简单的一项,却需要很细,很仔细,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记错或者算错,所以说做会计工作必须很小心,很有耐心,在这次实训中再次验证了这一点。在归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材料是多种产品共同领用的,所以我们必须将它们的材料费用进行分配,这就需要我们知道材料费用进行分配,再者在分配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等问题,这些在理论中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在实践中遇到时却很容易的被我们忽视了。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记账凭证的登记,其实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是个不陌问题了,但在这次实训过程中我们也犯了不少错误,比如我们还没习惯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账凭证而是先写会计分录再登记账凭证,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明细,辅助生产费用又要怎样设置二级,哪些应当先放到制造费用,哪些又可以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等等,让我们到了,会计工作并不是我们想怎样做就能怎样做的,在设置会计科目的时我们应当保持一贯性原则,要顾忌后面的分配和归集。

记账凭证的登记只是实训的开始,在登记完记账凭证后,我们开始了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其实这是此次实训的核心,也是真正考验我们成本会计的怎样的一步,到了这里,我们很到人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我们用的是交互分配法分配费用,所以我们的知道如何算分配率,原本以为这和账本的登记没系,但恰恰相反,如果我们要算分配率我们就必须先登完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出可供分配的金额。在这里,我们都没有想到。即使这样我们在接下来的分配率的计算问题上,大多数人也都无从下手,因为不知道公式,以前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导致不知道要算,所以讲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学好了理论,实践才能有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因为前面的数字计算错误,导致后来算出的分配率的错误,在会计实践中真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是产品成本的计算,在这里我们用到了成本会计中经常用的约当产量法,基于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在这里我们犯的错误要少了很多。在计算成本的时候终于体会到了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了。

调研体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但是这次我发现自己又错了。会计工作并不是那么的简单。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因为我们做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下一步做铺垫,一步错了就将导致下面的步骤全部错了。另外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对于会计人员来讲真的很重要,在这次实训中,我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给实训减少了不少的麻烦,但也有很多不够的地方,比如说虽然理论会,但用到实践时就会丢三落四。通过这次实习,让我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实训中也犯了不少的错误。这都是我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的。

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心。简单的工作也不会粗心大意,认真对待。这次实训就已经很好地证明了,由于我的态度不够认真,总是增加我的工作量,重复做一些相同的工作。还有,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态度,只有拥有一个认真良好的态度,努力的去做,才能把工作做好。总而言之,通过这两周的实训,使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希望接下来的里,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以便我们能不断的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国际金融的更好的学以致用,为以后真正的走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单位调研报告 篇4

单位清查是经济普查进入实战阶段的第一道工序。为夯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五经普”)工作基础,针对电商单位类型复杂、隐蔽性强、查找难度大的特点,xx省统计局联合xx省商务厅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赴大数据企业调研以及实地走访电商单位等方式,切实摸清全省电商单位家底,为“五经普”单位清查打牢坚实基础。

调研

部门联动,明确工作目标。xx省统计局贸经处联合xx省商务厅市运处、电商处以及大数据公司成立调研组,多次召开电商单位清查专题座谈会,就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全、搞准、抓细”电商单位信息和如何提高网络零售数据质量展开深入讨论、分析和交流。重点分析电商单位清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找准电商单位清查的着力点和主要工作目标。

实地调研,找实堵点难点。一方面,赴大数据公司调研,摸清电商单位的业务流程和运营特点,了解大数据公司挖掘隐形电商单位的底层逻辑和主要手段,论证通过大数据运用查找电商单位的可行性和实操性。

另一方面,进一步了解大数据公司抓取电商单位过程、方法及信息字段匹配情况,并对锁定的电商单位开展实地查找,现场分析、总结调研成果及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找准、找实隐形电商单位清查中的堵点和难点。

认真比对,夯实试点基础。调研组及时与大数据公司对接,对xx区电商单位及网络销售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一是明确比对样本。采用大数据公司监测的xx区电商单位与xx市提供的“三库”(统计名录库、工商库、税务库)单位比对,摸排“三库”遗漏隐形电商单位和联网直报平台单位漏统电商数据情况。二是强化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共有”单位库和“补充单位库”,再按行业(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按网络销售额区间值进行划分,进一步完善对比信息。三是确定合作方式。结合比对结果,与大数据公司共同研究实地摸排电商企业的方式方法,明确工作量和合作事项。

问题

根据前期调研情况,结合电商企业经营特点,通过集体会商,实地摸排等方式,发现查找隐形电商单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部门信息共享不全,更新不及时。一是信息不对称。从xx区提供的“三库”单位信息来看,工商库、税务库、统计名录库之间在单位的存续状况、规模、行业等信息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二是更新不及时。通过比对,大数据公司补充的单位,均有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地或经营地等基本信息,但在xx市提供的“三库”中,却无以上单位的相关信息。

电商单位类型复杂,隐蔽性强。一是大数据公司抓取的单位类型复杂,主要分为平台型、服务型、应用型、流通型、生产型、电商型等,类别、行业、范围等划分错综复杂,不易准确理解把握。二是电商单位多为无店铺经营,经营场所不固定,临时租用场所的情况较多,有效定位难度大。三是部分有实体店铺的电商,线上业务多在实体店关门之后经营,难以掌握线上经营状况。

时间相对自由,地域受限小,流动性强,即使锁定经营地或注册地,找到经营者仍困难较多。二是部分交易平台入驻门槛低,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入驻电商后台信息不全、不准确,不能匹配出有效查找信息。三是部分电商出于个人隐私、财富外露、补纳税额等风险考虑,配合度较低,以不再经营、本人外出、不清楚等理由拒绝透露相关信息。

技术手段有限,监测单位存盲区。一是鉴于商业秘密因素,大数据公司目前无法抓取、监测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开展交易活动的商户信息。但部分农产品销售市场活跃的地区,对小程序监测数据需求较大。二是大数据公司对补充单位的信息匹配,主要依靠商户在平台的自留信息,来源、途径较单一,无法多维度有效锁定信息错误或不全的单位。

解题

明确职责尽快试点。一是在前期初步摸排的基础上,按照“五经普”职责分工,制定电商单位清查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及时组织电商单位清查试点。二是聚焦摸排中发现的难点、堵点问题,收集基层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形成问题清单,切实把试点抓实抓细。三是总结试点工作成果,探索途径,以点带面形成经验成果后全面推广。

优势互补更新完善信息。一是行政部门及时更新名录库,补充、完善现有库,确保共享信息及时、准确、完整。二是大数据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尽可能完善、补充“三库”中信息不全、不准、错误等单位的有效信息。三是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督促各类平台集中清理伪造、变造、冒用、过期或未及时变更等情形的无效证照,及时完善、修正入驻电商单位后台信息。

着眼关键全力挖潜。一是加强与大数据公司对接,详谈合作事宜,明确合作目标,将合作经费与大数据公司补充单位的总数、有效性等指标直接挂钩,鼓励公司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多途径、多方式、多维度完善数据挖掘逻辑,为无证照经营“网商”匹配出更多有效、准确、全面的信息。二是统计部门积极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解除电商单位统计数据申报顾虑,强调依法统计的重要性,增强电商企业对统计工作的责任意识,对查找出达到限额以上的贸易单位,及时指导入库。

单位调研报告 篇5

一、村情简介

x村位于x乡的东北部,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村民小组x户,x人。

x年,脱贫攻坚活动开始,统计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其中低保户x户,五保户x户,其他贫困户x户。

二、主要工作成绩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局“脱贫攻坚”工作组与村两委共同努力、集思广益,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六大工程”制定相关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

一是安全饮水工程。

在x新建集中供水设施一处,其他平困户则采取维修水池,架设水管,解决安全饮水工程。

二是扶贫安居工程。

结合国家扶贫搬迁相关政策,为x户贫困户新建住房。

三是基本生活水准提升工程。

对需进行基本生活水准提升的贫困户,通过“阳光超市”八大件资助,合作医疗报销等形式解决。

四是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工程。

进行道路改造,采取国家项目补助以及村集体和村民自筹形式解决。

五是家庭子女成长培养工程。

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采取村民自筹,村集体以及帮扶单位慰问形式解决。

六是户户增收工程。

采取劳动结业培训,扶持发展特色养殖,景观植物种植等形式增收。

经过村集体和驻村工作组共同近两年的努力,现成功帮助其中一半贫困户脱贫。

三、扶贫攻坚工作难点

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全村脱贫的工作目标,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文化程度低,致富技能少。

未脱贫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2、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x村位于x县最北端,与南x交界,距离x乡二十余公里,距x县城五十多公里,每天只有一趟班车往返。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3、抵御灾害病残风险能力差。

部分贫困户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有的贫困户家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还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难以脱贫。还有的贫困户由于家中子女正接受高等教育,学费、生活费数目大,导致家庭负担重。

4、劳动力匮乏,收入水平低。

现有贫困人口很大部分为户口与子女分离的老人、残疾人、常年病人等,大多年纪大、身体差,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生产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不管是发展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均比较困难,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下一步做法

1、加强就业培训。

一是介绍有条件的贫困户参加县人社局及相关企业的业务技能培训,掌握就业技能。

二是结合村民实际开展各种短期技能培训,采取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3、是加强产业扶持。

坚持特色种植、养殖,大力扶持农户香菇种植和黑山鸡养殖,采取村集体提供种子、种苗、技术等手段帮助贫困户进行种植和养殖。

将有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到黑山鸡养殖合作社中来,做好销售服务工作,扩大销售范围,确保贫困户增收。

4、加强政策保障。

一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二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

单位调研报告 篇6

电脑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通过电脑主机的拆装,我对电脑有了更深的认识。

主机从外观看是一个整体,但打开机箱后,会发现它的内部由多种独立的部件组合而成。

(1)电源:电源是电脑中不可缺少的供电设备,它的作用是将220V交流转换为电脑中使用的5V,12V,直流电,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进而会影响整机的稳定性。

(2)主板:主板是电脑中各个部件工作的一个平台,它把电脑的各个部件紧密连接在一起,各个部件通过主板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电脑中重要的“交通枢纽”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稳定性影响着整机工作的稳定性。

(3)CPU:CPU(CentralPreceingUnit)即中央处理器,其功能是执行运算,逻辑运算,数据处理,输入/输出的自动控制,协调地完成各种操作。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CPU也是整个系统最高的执行单元,因此CPU已成为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户都以它为标准来判断电脑的档次。

(4)内存:内存又叫内部存储器(RAM),属于电子式存储设备,它由电路板和芯片组成,特点是体积小,速度快,有电可存,无电清空,即电脑在开机状态时内存中可存储数据,关机后将自动清空其中的所有数据。

(5)硬盘:硬盘属于外部存储器,由金属磁片制成,而磁片有记功能,所以储到磁片上的数据,不论在开机,还是关机,都不会丢失。

(6)声卡:声卡是组成多媒体电脑必不可少的一个硬件设备,其作用是当发出播放命令后,声卡将电脑中的声音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送到音箱上发出声音。

(7)显卡:显卡在工作时与显示器配合输出图形,文字,其作用是负责将CPU送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显示器识别的模拟信号,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单位调研报告 篇7

企业是防控生产安全事故的主体,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有效遏制事故最直接的手段,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筑牢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抓好安全生产,最终要落脚在企业的安全发展上。近几年来,**市通过连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攻坚年、全面落实年、落实巩固年”活动,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有效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与做法,值得总结和提炼。我处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具体做法

**市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市级定规则、定办法,抓推进,抓执法;县级搞发动、选试点,抓宣讲、抓帮扶、抓执法;企业在县乡‘一对一’帮扶下,按照细则自查自报;县级检查验收,市级抽查核准”的工作思路,同时进行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四年规划,20xx“落实年”抓试点,抓示范企业,建立每个行业示范企业。20xx“攻坚年”抓深化,实现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全覆盖。20xx“全面落实年”抓全行业企业推行,实现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覆盖。20xx“落实巩固年”抓“双控”,借助“双控”机制建设,促进全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具体做法:

(一)20xx年开展“全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主题是抓试点。

一是建章立制,确保规范。为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和有章可循,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市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细则》,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实施方案》。同时,为方便企业理解掌握和具体操作,市安委办制定了《落实主体责任的“十个一”活动明白纸》,把“双控”机制建设作为前置条件纳入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中,切实把安全风险管控在一线,有效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消灭事故在萌芽状态。二是试点先行,树立标杆。为建立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长效机制,培养企业内在创建动力,每个县市区在重点行业领域选择10家代表性企业作为主体责任落实试点企业进行重点帮扶。狠抓三种人培训,即工作推动的“关键人”、技术管理的“明白人”、一线岗位的“操作人”,共专题培训1644人。确定了**化工有限公司、**制管有限公司和**化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130家市级主体责任落实示范企业。三是观摩拉练,考核验收。市安委办组织各县市区分管副职、安监局长实地观摩了11个县市区和工业新区、**新区的25家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示范企业,针对各县市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以及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向各县市区下发了《关于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工作的函》,要求各县市区督促有关企业及时将问题隐患整改到位,并举一反三,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示范企业积极开展自查自改。印发《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考核标准》,组织开展全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评估验收活动。

(二)20xx年开展“全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攻坚年”活动,主题是抓深化。

在20xx年抓试点的基础上,20xx年大力开展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攻坚年”活动,推进全市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覆盖。市安委办按照《方案》进度组织全市各级、各相关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大培训和自评工作。大力组织开展全市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验收执法,11月份成立了6个执法组,对13个县市区涉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38家重点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及行政执法,共排查各类安全生产问题隐患434项。立案企业14家,处罚37.5万元。对排查出的问题,全部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落实了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和领导责任,确保全部问题集中化解清仓见底。

(三)20xx年开展“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年”活动,主题是抓推广。

在16年抓试点企业、17年抓高危行业基础上,20xx年在全行业企业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实现企业全覆盖。重点开展了对企业安全副总、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班,共举办15期,培训3000余人。确定了26家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运行示范企业,并全面向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商贸、教育、卫生各行业领域拓展,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覆盖。同时结合“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整改年、基础工作提升年、执法检查与打非治违常态化”等行动,大力实施“*安工程”,狠抓预防治本,深化源头管控,扎实开展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攻坚行动,有力推动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四)20xx年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巩固年”活动,主题是抓提升。在前三年的基础上,20xx年衡水市以推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三个全覆盖”,提升巩固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一是全面动员,行政包联全覆盖。市级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工作动员会,全面安排部署推进“双控”工作。市安委办成立了深入推进“双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应急管理局**任组长,12个市直主要相关部门13位行业领域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分别牵头推动各自行业领域相关工作和包联县市区指导、督导工作。各行业领导在分别牵头做好各自行业领域动员部署工作的同时,也到各县市区参加动员会,开展帮扶指导。各县市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制定推进落实方案,组织召开不同范围的动员会、推进会、培训会。二是宣贯培训,技术帮扶全覆盖。为进一步持续深入推动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11月5日-7日,举办市、县两级层面共计14场“双控”机制建设培训会,1374人参加培训。共组织5位省级专家分赴各县市区,围绕精准把握“双控”机制建设实质,就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思路与内容,尤其是对“双控”文本资料的符合性与机制运行有效性进行深入讲解。对“双控”机制建设再动员、再培训、再宣传,切实将“双控”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确保抓出成效。三是定期调度,过程跟踪全覆盖。在召开“双控”机制建设视频调度会议的基础上,利用20天的时间,对各县市区“双控”机制建设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集中督导和执法检查。督促各级各相关部门制定试点及整体建设推进清单、台账,挂图作战,确保工作过程扎实、任务落实。截止目前,全市确定试点单位133家,纳入“双控”工作台账4158家,制定风险分布图2552家,开展执法检查1914家,处罚90余万元。

二、工作启示

**市在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的一些工作方法对进一步做好全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是抓住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关键。要想真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把目光紧紧聚焦在企业主要负责人身上,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落实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解决了。

二是强化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是保证。强力严格的执法是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有力保障,抓安全生产就是要抓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要重拳出击,严厉惩处,提高其违法违规的成本,通过执法让企业真正重视安全生产;抓安全生产就是要抓追责,出了事故就是要追责,要处罚,要让企业不敢出事,不能出事。

三是推动工作时注重试点先行,梯次推进。首先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示范试点企业,进行重点培树。聘请不同行业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对照标准要求逐项内容,从安全管理档案建设到现场管理,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的帮扶指导,指导企业逐项进行完善,解决企业在落实主体责任中出现的难题。在此基础上,为了全面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将企业进行分类,由大到小,由重点到一般,分期分批召开观摩会,组织企业观摩学习示范企业的做法和经验,以典型引路,梯次推进,推动企业全面开展主体责任的落实,取得了不错效果。

三、对策措施

目前我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仍不平衡,仍有一些企业存在着坚守红线不够自觉,责任体系不够完善,教育培训不够到位,安全基础不够牢固等问题。分析全省近年来的事故,归根到底是企业主体责任未得到落实。这些问题警示我们,企业不消灭隐患,隐患终将消灭企业。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内因和根本,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的监督只有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管理行为中,才能最大限度消除隐患。因此,下步在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方面应强化以下措施:

(一)加强宣传警示,进一步强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意识。

要加大警示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事故案例展览、公布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剖析典型案例和身边事故,总结经验教训,让企业各级各类人员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杜绝“三违”行为,强化和提高企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企业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督促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牢固确立法治观念,把住法律“底线”,守住安全“红线”,不断提高依法组织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安全生产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从人的要素解决认识、理念、素质问题。

安全生产,关键在人。企业只有通过安全培训,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培养出一批安全生产的明白人,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培训工作要做到四点,一是全覆盖。对企业所有人员,上至企业负责人,下至普通员工,不论从业年限长短,哪怕是实习人员,也必须进行安全培训,不能有盲区和死角。二是系统性。安全培训必须作为系统工程,全面统筹安排,制定完备的培训计划,进行系统、规范的安全培训。三是针对性。要根据不同时段、不同人群、不同岗位,组织不同内容的安全培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四是严考核。没有考核的培训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每一个参加培训的人员,都必须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坚决杜绝“带病”上岗。

(三)加大监管执法、责任追究力度,倒逼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积极构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经济政策及相关奖惩机制,严格开展安全监管执法,严厉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行为,转变监管部门代替企业排查安全隐患“保姆式”执法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和作用。重点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以及建立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投入等情况,发现企业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从重进行处罚。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严格按照涉嫌安全生产刑事案件追诉标准,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案件移送制度,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和压力有效传递到企业。

(四)综合精准施策,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工作机制。

建立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考评机制,定期实施考评,注重培育和鼓励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创建一批示范性企业,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在互联网、电视台、电台、报刊等多种宣传媒体,公示重大事故隐患,曝光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让全社会关心、参与、监督安全生产工作,给违法企业造成社会舆论压力。适时邀请媒体参与执法检查,强化典型案例曝光力度。推进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纳入信用管理系统,健全不良信用记录制度、“黑名单”制度、诚信评价及诚信激励与失信综合惩戒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组织以及安全生产协会的参与监督作用,促进企业更加自觉地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单位调研报告 篇8

一、现状

**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启动于1997年4月。截止20xx年底,全县参保机关事业单位共有234个,其中:党政机关46个,事业单位188个(乡镇转制事业单位74个),现有参保人员2335人(乡镇事业单位转制人员442人),退休人员425人,供养遗属20人。在职参保人员与供养退休人员比例5.5:1。历年累计征缴养老保险费5014 万元,历年累计发放退休人员养老金2868 万元,历年累计结余养老保险基金 2146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与州局及部分县(市)不统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职能、资源整合、“五险合一,一票征收”等改革目标至今尚未实现。经办机构尚未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

(二)业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是控制机制、反馈机制、导向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基础不牢,管理手段不新。

(三)至今没有统一政策和法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与事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四)乡镇转制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现行政策不完善,特别是计发养老金待遇的有关规定不尽合理,如缴费满15年的人员,缴费每增加一年,计发比例提高1%,致使乡镇事业单位转制人员的退休待遇与企业养老保险的退休待遇差距越来越大,今年退休人员按上述办法计发的待遇已高于人事部门核定的退休费标准。

三、对策

(一)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计划经济体制是以单位为管理主体,表现在社会保险管理上,主要是通过单位管理 “单位人”;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管理的是“社会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从而减轻参保单位的事务性负担。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如果不创新管理体制,管理就会遇到体制性障碍,而且难以提升。要遵循“机构职责明确、权限分配适度、制约配合平衡、控制调度及时”的原则。形成 “服务、管理、监督”三级管理模式框架,将纵向分工的管理体制调整为横向分工的管理体制。原来纵向分工的管理体制,明显存在工作协调难和业务经办权限过于集中两个弊端,这对提高服务质量和职工综合素质不利。而横向分工的管理体制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也能提高办事效率。因此,建议将县(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尽快进行整合,通过 “五险合一”使机构设置上下统一,同时加强服务大厅建设,形成 “一站式”办理业务的服务网络,实现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统一化、标准化、高效化。

(二)强化管理手段,改善管理环境。依托计算机系统规范业务管理,健全三大机制,一是控制机制。主要是控制业务经办人员的具体操作情况;控制社保基金的资金流量。二是反馈机制。对一线操作和基层现场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全面反馈的方法快捷处理,形成经办业务网上运行,公开办事制度和程序,实行阳光操作。三是导向机制。努力提高数据库质量,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通过内部局域网络对工作计划、规范管理进行及时高效引导。

(三)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政策。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一直沿用的是**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施办法》(鹤政发[1996]12号)。从现行的情况来看,有部分条款已不符合工作实际和新的政策规定,建议县人民政府对12号文件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

(四)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应尽快将社保经办机构的参公管理落实到位,同时在队伍建设和素质建设上下功夫。

单位调研报告 篇9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作为幼师职前培养的主力军,其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幼儿教师起点质量,在国家关于幼教改革与指导意见的通知中,都强调要加强对专业建设的重视程度,注重专业办学的质量。为贯彻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一、调查设计

本次调研编制了《学前教育专业用人单位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当前幼儿园人才招聘侧重方向,结合岗位职责分析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及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程度,对见习、实习的建议等内容,问卷答案采用客观题为主,单选、多选与排序相结合的形式。调查于20xx年5月22日~20xx年6月15日开展,调查对象为宜昌城区及宜昌部分县级幼儿园,共30所,问卷回收率100%。调查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结果

(一)调研幼儿园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幼儿园办园主体公办民办比例相当,既有由企事业单位主办的机关团体公立幼儿园及由市、区教育局主办的公立幼儿园,也有由私人或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主办的私立幼儿园。同时,本次调研幼儿园质量较高,占总体80%的幼儿园属于省级示范幼儿园或市级示范幼儿园。

(二)调研幼儿园在选聘人才时的侧重指标

调研显示,高职院校是幼师职前教育的主要场所。数据表明,93.3%的幼儿园管理者对新进教师的学历要求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在幼儿园招聘教师考虑因素的排序上,端正的职业态度、较高的专业素养被排在了第一、第二位,这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等文件要求一致,接下来依次是有特长、技能突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外在形象,性别。数据进一步显示,幼儿园在选聘人才时,在毕业生所具有基本素质和能力重要性的评价上,是否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及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是最重要的指标,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占到93.3%;其次是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达到86.7%;再次是班级管理能力及幼儿教师基本技能(弹、唱、说、跳、画),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达到83.3%。除幼儿教师资格证外,幼儿园表示还重视保育员证、舞蹈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钢琴演奏考级、英语等级证书、育婴师和公共营养师,比例依次是70%、56.7%、50%、33.3%、20%、13.3%、13.3%。

(三)幼教工作者对在校期间课程体系的认识

在“您认为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上,80%的幼教工作者认为存在问题最多的是理论与实践课比例失调,53.3%认为技能训练较少,20%认为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同时还有6.7%认为课程体系不完善。在所学课程的实用性上,66.7%幼教工作者认为实用性一般,33.3%认为比较实用。数据进一步显示,幼教工作者表示在校期间学习到的最有价值的课程体系是专业基础课,其次是实践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比例分别是46.7%、40%、23.3%。多数幼教工作者认为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基本符合,所占比例为73.3%,20%的比例认为课程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

(四)调研幼儿园对相关课程的态度

1.调研幼儿园对专业理论相关课程的态度

在问题“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对教师工作的重要程度上”显示:在可供选择的课程中,认为《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及《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非常重要的比例达到83.3%及以上;认为《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课程》课程非常重要的比例在76.7%;认为《幼儿园经营与管理》《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如表1)。

2.调研幼儿园对专业技能相关课程的态度

在问题“相关专业技能课程对教师工作的重要程度上”,数据显示:在供选择的课程中,幼儿园认为:首先《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最为重要,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达到90%;其次是《手工制作与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钢琴基础与儿童歌曲弹唱》与《幼儿游戏与指导》,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在80%及以上;最后是《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幼儿教师口语》,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在73.3%。(如表2)。

此外,所调研幼儿园认为技能训练课程最需要改进的方面首先是“技能课程内容应侧重于工作岗位的需求”,所占比例为63.3%;其次要“加入技能训练的授课时间”,所占比例为50%;认为需要“鼓励、扶持学生相关科目的考级”及“学校应有统一的技能训练达标标准”的比例占到36.7%、33.3%;最后“增加技能训练的场地和练习时间”“技能训练课程应分层次教学”,比例分别在26.7%、23.3%。

(五)调研幼儿园对见习、实习活动的态度

在幼儿园见习活动时间安排方面,33.3%幼儿园认为“每学期见习1次,每次1周”“每学期见习1次,每次2周”,分别为16.7%认为“每学年见习1次,每次4周”,13.3%认为“每学年见习1次,每次2周”。对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存在的不足方面(多选),比例依次如表3所示。

三、思考与讨论

以上调研在依据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同时考虑社会及领域用人需求,调研结果显示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来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也进一步凸显了不足之处,为接下来人才培养的修订提供了参考意见:

(1)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态度与专业认同感的教育;

(2)要进一步对接行业、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完善课程体系,对艺术技能的培养必须充分考虑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一步从学前的角度培育学前专业学生的艺术知识与能力;

(3)要夯实实训基础,加强校园合作,双方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方案,学校及幼儿园教师共同承担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力求见习、实习活动发挥实效。

单位调研报告 篇10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从试点到正式运行已经十多年了,虽然相关工作逐步规范,现正推行登记档案规范管理,实行网上登记,整个登记管理工作正在向着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的方向迈进,但目前还是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事业单位登记热情不高,登记质量不高,管理监督力度不大,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将直接影响登记管理工作和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事业单位独立性差是长期困扰法人登记的瓶颈。有的单位财务不独立,还是由其主管部门管理,或者财政部门为了工作的需要只认可部门统一预算管理;有的工作难自主;有的有职无权或责权脱钩;有的从业人员少,其法人资格值得考量,难免使法人登记难规范。正是如此部分单位认为登记实质作用不大,“登记”和“不登记”对事业单位运行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公益性强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更是如此。

第二、执法监督管理职能弱是滞阻登记管理的关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赋予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职能太弱,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监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能部门的协作和制约,缺乏监督管理的自主性、强制性和决定性作用。

第三、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当前登记管理乏力的根本。登记管理法律依据不够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一直在“暂行”中,监督手段操作性不强。而且目前年检的法定时间相对较短,法定代表人的管理滞后,单位资产(开办资金)变更频繁等都值得探讨和研究。

针对目前工作现状,面对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克服和解决,怎样使从事的工作有味、有为且有位,需要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除了抓好登记管理宣传教育和工作队伍建设以外,更要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登记管理规范化。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突出三个重点,创新工作方法

1、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坚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联合人大内司委、政府法制办及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查的范围和内容。实施“行政执法通知”制度,作为日常监督手段,对违反有关法规要求的行为进行及时通知整改,对情节严重的依法进行处理。

2、进一步加强证书监管。对涉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以下简称《证书》)监管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走访和联络,同时对上级有关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共商监管举措。确定《证书》监管联络员,以编委名义聘任,坚持一年召开一次会议,一年进行一次检查,更好地落实证书使用制度。同时,制定事业单位印章管理办法,明确事业单位的印章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制发。

3、进一步加强法人代表管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监督管理办法,抓好法人代表教育管理,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法人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法人代表队伍的政策水平和综合素养。建立法人代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异动变更的,及时由管理机关和审计部门联合审计,对未进行审计的不予受理年检。通过抓“一把手”工程,增强工作执行力。

二、增强四种意识,创新运行机制

一是增强质量意识。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努力提高登记管理和年检年审的工作质量,致力“四求”,即程序上求规范、监督上求依法、材料求充实、管理上求实效,达到“四统一”,即统一专用印章、统一执法公文、统一材料要求、统一质量标准。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在工作上强化以主管部门、乡镇为主进行督促落实。

三是增强统筹意识。从工作部署上力避上年忙下年闲、一年为年检的工作格局,坚决避免把登记管理作为阶段性的工作去抓,按轻重缓急,以年检年审、登记管理、行政执法、档案内务管理四条主线进行,全年统筹规划,力争出效果、出特色。从工作管理上把登记管理与机构编制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事业机构的设立、撤并、职能调整以及主要负责人的调配等都必须与事业单位登记挂钩,相互协作,齐抓共管。

四是增强法律意识。登记管理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要使全社会都树立法人意识、法律意识,要以行政执法手段推进法人登记管理,真正变“要我登记”为“我要登记”。有意识地抓好登记管理行政执法和监督工作,落脚点放在证书使用、牌章规范、法人运行、社会信用、实际效用上。

三、围绕六个目标,推进规范管理

从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六化”目标内容,推进规范化管理。即:

①登记程序化。规范和完善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程序,年检年审程序,用示意图形式对外公开,严格按程序办事,接受社会监督。

②管理法制化。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行政许可项目实施办法,行政效能监察制度,推进依法行政,用法律手段推动登记管理工作。

③监督常态化。把年检年审作为监督的重要手段,确实抓紧抓好,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长期执行行政执法通知制度,确定职能部门监管联络员,把监督手段贯穿于登记管理始终,不断完善日常监督机制。

④服务具体化。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咨询服务活动,评先评优活动,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事业单位法人合法权益。

⑤档案科学化。建立文本档案,电子档案,长期和日常管理台帐,完善软件系统管理,建立方便、科学、快捷的登记管理档案,提高档案质量和利用效能。

⑥内务制度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

单位调研报告 篇11

一、“三位一体”体系建设情况

自20xx年以来积极接应总部“三位一体”预算考核资源配置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强化价值导向,践行“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回现服务收入、现金利润全面完成总部预算考核目标,应收账款占收比持续下降,自由现金流转正质量稳步提升,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稳健性更加优化,企业运营与发展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各专业公司按照省公司关于“三位一体”预算考核资源配置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要求,突出能力导向和现金流导向,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抢抓机遇,扩大运营商市场份额,强化项目交付能力,新签合同占比不断提升,应收账款回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积极探索和机制创新,资源向一线倾斜,提高了基层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企业经营业绩、净利润含金量得到逐步提升,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xx年,公司将进一步接应总部“预算指引、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的三位一体预算考核资源配置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继续坚持“价值引领、稳中求进、有效益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专业公司对分公司的逐级落实,通过“三位一体”体系引导各级管理者建立以效益和现金流为核心的业绩观,激发生产单元的活力。

二、现行绩效考评制度的弊端

最近几年,公司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进“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希望可以调动职工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因为考评体系不够完善,所以,导致在预算指引、资源配置以及绩效考核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一一的进行改进。

三、落实考评执行情况的措施

(一)预算指引

当然,在预算指引中,还需要与公司发展战略保持相互的一致:

第一,设定的预算目标应该同公司的发展战略保持相互一致,同目标定位相互的匹配。常用的预算指标有收入用R表示。假设公司选择的预算指标是收入R,为引人市场化竞争机制,需要合理设定不同范围的收入目标。设定方式主要采用分段式确定,如设定基本收人目标R0、挑战目标R2,一般来说,R0要保证公司基本目标的完成,其获得的资源也处于较低水平,若目标完成,其业绩薪酬也只能获得去年同期水平或略有提升;R2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获得资源更多的来自于R2增量,若目标完成,其业绩薪酬会有一个较大幅度地增长。

第二,做好动态弹性预算调整管控机制的建立与优化。按照公司预算管理以及目标认领沟通结果下达年度预算目标,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对收人超预算的分公司,认购值低于R2的按照65%增加可控成本,认购值等于或大于R2的分公司按照85%增加可控成本;对未完成收人预算的分公司统一按照85%的比重扣减可控成本预算。

(二)资源配置

第一,资源配置要与分段式预算目标挂钩。分段式资源激励配置是以增量收人认购和收人市场份额提升目标认购为引领,实施存量收人定额配置,增量收入分段激励增配的制度,突出“高认领高配置、低认领少配置”的资源配置思路。

具体分段为:认领R0,付现成本配置=存量收入*基本定额;R0-增量部分:增配成本=ΔR*60%*增量份额配置系数;Ra0-R2部分:增配成本=ΔR*85%x增量份额配置系数;大于R2部分:增配成本=ΔR*100%*增量份额配置系数。通过设置增量收人份额管控资源配置激励系数,优化“基于份额提升导向”的配置资源模型。充分体现了净增收人市场份额越高,提升越快,收人增量认购目标越多,资源配置比例越高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思路。

(三)绩效考核

在绩效考虑之中,应该坚持简单易行的考评原则,能够致力于上下衔接、科学合理、方便考核与鼓劲的指标体系建设,将绩效管理指挥棒以及风向标的导向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第一,客观公正的考评模式。坚持“实地考评”和“网上考评”相互结合的模式。

第二,采用公开透明的考评手段。在任何一项管理工作中,公开透明都极为重要。公司充分利用了监督管理系统,积极开展质量、教育以及监督等方面的考评,力求能够提升考评的水平。

第三,完善绩效系数。公司根据各分公司、直管项目部当年收入、利润预算数(考虑历史原因)在同级单位中的相应占比计算其综合贡献率R,并依据综合贡献率R确定绩效系数。

综合贡献率(R)=收入贡献率×30%+利润贡献率×70%

收入贡献率=(本单位当年收入预算数/各单位当年收入预算总额)×100%

利润贡献率=(本单位当年利润预算数/各单位当年利润预算总额)×100%

通过绩效系数的完善,也希望能够让绩效考核更加明确。

单位调研报告 篇12

在推进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人员聘用制“入轨”任务后,如何尽快健全和完善岗位设置和管理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单位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是当前各级人事部门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新疆##回族自治州的实践和探索给人以启迪。

几点实践经验

理清改革工作思路。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两个重要内容,一是人员聘用,二是岗位管理。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州在20xx至20xx年第一轮改革实现聘用制入轨、推行分配制度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将改革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岗位设置和管理上来。20xx年出台了《关于推进自治州单位改革的意见》,将“健全以岗位管理为主的新型管理制度”作为20xx-2007年第二轮单位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结合自治州实际,20xx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自治州单位岗位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对单位制定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应遵循的原则、程序,以及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单位在制定新一轮人员聘用(任)实施方案前必须先审批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同时强化制约措施,对没有审批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的单位,相关部门暂不办理职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及工人等级晋升等手续,确保了岗位设置和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为实施岗位分类管理提供操作“平台”。单位岗位分为管理人员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人员岗位三大类,针对单位三类岗位及人员如何具体管理,20xx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州单位职员管理暂行办法》、《##州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管理实施办法》和《##州单位工人岗位(等级)聘任制管理暂行办法》,对单位各类岗位的界定、工作性质、设置原则、条件、监督管理,以及本类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职务等级、职务晋升、聘任程序、考核培训、工资福利等做出统一、详细的要求,为顺利实施岗位分类设置及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操作“平台”和政策依据。

几点体会与思考

岗位设置必须在核定的编制数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范围内进行。

“以编定岗”是岗位设置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测。把编制管理与岗位设置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单位科学合理配置在职人员,不断规范用人行为;有利于实现“因人设岗,盲目用人”向“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的转变,同时还可有效控制超编进人,减轻财政供养负担,岗位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单位现有岗位及人员状况,并妥善分流安置超编待岗人员。

在制定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时,单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发扬民主的原则,应以原岗位设置情况和三类人员岗位现状为基础,通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对重新设置各类岗位的性质、工作量、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

运作中,既要保证岗位的相对连续性,充分体现人岗相宜,又要避免岗位设置中的“盲目性”和混岗现象,为今后顺利实施方案,产生岗位效能奠定基础。对因机构合并、精简等原因造成的单位超编待岗人员,在岗位设置和管理中,应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可实行过渡岗管理办法,通过“只出不进”、“自然减员”、“内部退养”等方式逐步削减,平稳过渡。

岗位设置方案确定后必须实行“竞聘上岗”和“公开招聘”。

实行人员竞聘上岗是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自身要求和“落脚点”,只有竞聘上岗,才能真正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才能有效调动聘用人员的积极性,以此达到因岗择人、按岗聘用的改革初衷和目的,否则,将事与愿违。

单位岗位因聘用人员退休、终止或解除合同等原因出现人员空缺时,除在单位或本系统内部通过竞聘上岗和轮岗交流的方式调剂解决外,应按照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实现岗位与人员最合理、最优化的组合,形成岗位管理与队伍建设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单位调研报告 篇13

一、“四名一文一传”单位在灭火救援能力建设基本情况

二、“四名一文一传”单位在灭火救援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设施不齐全

消防设施不齐全,常见于无室内消火栓,不具备灭火系统等,处于这样的情况下面对火灾,无异于没有武器的士兵,任由宰割;部分地方情况稍好,却也存在着重大隐患,不定期检查的消防设施,时间久了,也只是摆设品,在面对真正的危险时毫无作用。要把消防工作的灭火救援能力建设做好的前提,该从各单位自身防范作为基础,做到基本的“小火能灭,大火能跑”,而不应该撒手不管,自身不重视,直到火焰苗头燃烧,才来亡羊补牢,求救119。我们该树立正确意识,从自身懂得消防,合理的配备各种消防设施,维护各种消防设施,保证社会健康发展。

(二)面对名镇等较大对象时责任难以落实、地况复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不高

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的问题仍然突出。像对名镇名城等较大对象进行管理时,情况较为复杂。不仅存在火源电源管理不到位、整片区域消防通道不畅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不规范、人员职责不清等问题,安全发展的红线意识尚未牢固树立起来,一些地方消防投入不足,公共消防设施欠账大;少数部门对行业消防安全重视不够,不愿管不想管,隐患问题由消防部门大包大揽,但往往由于责任主体缺位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单位尤其是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责任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甚至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的问题十分普遍。消防工作的法治化建设还不理想,由于区划变更等问题,造成一些领域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真空断档,留下大量隐患;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的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缺乏明晰的政策措施和实用管用的手段方法,未出台规范性,指导性意见,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致使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部分地区难以改造,消防监督力量不足

少数地区文化信仰根深蒂固,甚至受到传统观念影响,部分人员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不愿配合工作,或者多为形势主义,左耳进右耳出,无法从人员的思想上从根本来解决问题。为了消防工作的持续建设,面对这种情况,这往往需要消防工作人员的及时监督,但任务多,责任杂,难以落实,此项工作仍任重道远。少数监督干部要承担多家社会单位的监管指导任务,完全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消防安全监管的面大盲点多,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与消防安全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且由于目前我区消防大队人员均为派驻形式,在监督执法及火灾调查中受到执法身份未明确等问题制约,遇到的问题难以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

三、加强文山市“四名一文一传”单位灭火救援能力建设的总结建议

(一)不断提升指战员灭火救援能力

加强指战员业务能力,提高熟练度,能更快、更准确、更有力的完成任务,锻炼强大队伍是一条无止境的明路。不仅提升业务能力,更要规范、有纪律的开展相关训练。要立足实战需求和辖区实际状况,考虑到偏远村寨道路条件差、消防基础设施弱等因素,对各单位周边道路、消防水源、建筑结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的分布和重点区域进行了熟悉,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及时修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并且进一步严肃队伍纪律,开展队伍作风整顿,严格执勤值班制度,确保人员在岗在位、履职尽责,定期组织联合拉动演练,充分用好周边消火栓、器材箱等固定消防设施,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快速反应、立即处置。

(二)制定合理方案,实施有效,加强管理。

合理的方案,是前进的方针;有效的管理,是落实的前提。拥有过硬队伍实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方向的选择和精确的管理。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灭火救援演练、安全隐患排查等多种措施,完善基础消防设施,提升了“四名一文一传”抵御火灾风险的能力,坚决遏制群死群伤、火烧连营等事故发生。但仍需不断强化责任落实,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部门职责要求,强化落实行业部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重点督促文物古建筑、传统村落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推动文物古建筑单位完善消防基础设施,一是明确责任,强化部门联合监管。文旅、住建、古管局、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细分行业部门共同责任和行业领域监管责任,主动作为,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统筹安排,集中开展专项检查。结合火灾防控重点和“四名一文一传”消防安全工作,紧盯古城古镇、文物建筑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检查,严防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三是紧盯重点,加强人防物防技防。通过建设政府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及微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形成自防自救、区域联防体系,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强化群防群治措施,切实有效提升战斗力。四是压实责任,加大整治惩处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尽快明确整改方案、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对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的,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彻底整治风险隐患,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力争隐患“清零”。防火责任人员名单、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消防设施器材等情况逐一排查登记造册,并规范日常消防安全及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管理。并针对“四名一文一传”单位场所火灾扑救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技战术研究,开展部门联合实战演练,提升队伍实战处置能力。

(三)提高消防意识,提前预防,抓好隐患。

做好防火,就是把火焰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我们应该分阶段、分层次对相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扑救初起火灾业务训练,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因地制宜设置消防宣传栏、橱窗,张贴警示案例、逃生自救知识海报,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放置宣传知识手册,并在重点部位、重要场所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引导群众关注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文物建筑、传统村落消防安全。要加强消防检查和管理,因为年代久远,古建筑绝大部分未经过消防审核验收,因此一定要安排专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一旦发现消防设施损坏或者电器线路故障,要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建筑内要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设备,并保持设备完整有效;要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一但发生火灾时,可以顺利逃生;要谨慎用火用电,首先,不要在严禁用火的地方生火做饭,灶房选址一定要远离古建筑或文物集中地地方,炉灶不能靠近易燃、可燃物,使用时必须有专人照管,使用后应立即清除。可以将在店内焚香、点蜡烛、点油灯改为在殿堂之外的安全地带设置焚香炉,清专人看管,做到人走火灭,并将每天清理的残余蜡烛、香头挖坑掩埋防止死灰复燃。我们只有立足于预防和控制,千方百计地消除各种火灾因素,防止火灾发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让古建筑远离火灾,才能让这些民族遗产永远地流传下去。

    230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