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报告总结>工作报告>

关于毛概的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玉凤分享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报告范文 毛概,仅供参考。

  读书报告 范文 毛概篇一:

  中国模式,何去何从?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日起,中国领导人,中国精英,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发展,可谓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过去64年的中国,经历过挫折、后退,走过不少的弯路,“摸着石头过河”,最终形成了中国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绩。

  现如今,“中国模式”这个词也逐渐在国外媒体中升温。这个承载着西方人复杂态度的概念撞击着国人的心坎,激起的是更加复杂难言的波澜。

  郑永年的《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从中国历史和世界的角度,总结了中国建国60年来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别开生面,给人启迪。

  在郑永年先生的书中,并没有给出中国模式的详细论述,而是将中国模式转为对中国发展的经验的论述与总结,更加具体,生动。

  中国模式从哪里来?往何处去?它应该是中国本身的经验和世界经验的累积,但只能通过观察中国的实践和经验来感知,否则就是空谈。在郑永年看来,中国模式的时间跨度为六十年,前30年为“试错”式发展,从某种角度说,前面的试错式发展,为改革开放的30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中国模式对中国发展本身的意义更不容忽视。

  中国模式何去何从,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和谐、稳定。要弄清楚中国模式何去何从,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中国模式是什么,在郑永年的《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中,给出了一些解释。

  第一,国家制度建设是中国过去将近三十年的政治改革的核心。

  国家制度建设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改革的渐进性,渐进性表明改革并非革命。它使中国有时间和空间来不断地调整政治体制以适应不断变化中的经济和社会。其次是中国把改革分成不同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各方面的改革优先次序不同。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中国改革的主轴就是经济改革。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了,只是它们是辅助性的。自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已经进入了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改革阶段。社会改革的重点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

  第二.社会的政治秩序不可缺失。

  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最低限度的社会政治秩序。没有这个秩序,经济活动很难进行。

  第三,通过政治与行政手段保护产权。

  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的产权保护。产权保护关系到投资者的积极性问题,如果没有产权保护,就没有动力机制。由于中国缺乏一个良好的法治基础设施,很多法律和法规在执行的时候往往困难重重,在产权保护方面也是这样的,所以,未来保证经济的发展,中国主要是通过政治和行政手段来保护产权。

  第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基本社会正义,或者说社会正义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第五,民主化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结构。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关键问题并不是要不要民主的问题,而是如何追求“好”的民主而避免“坏”的民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好”的民主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结构。

  上述是郑永年先生在《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中对中国模式的内容的一些概括。中国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不成熟,仍然需要在不断地变化中不断地完善,这就关系到中国模式何去何从的问题。

  首先,国家制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够完善,需要致力于建设国家制度,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民主化提供条件。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改革阶段。

  其次,要坚定不移的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提供稳定的环境。

  再次,要不断地健全法制制度,实现依法治国,用法律来保护产权,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的环境。

  最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在转型,吸收着世界上一切先进而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比如,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中,有一个“以人为本”的基调思想,而这个思想,本来就是欧洲社会主义思想运动的内核,意在修正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另外,在政策层面,以人为本把政策的重心放在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上,在用法律手段保护新兴社会阶层的同时,重新认定占社会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的利益,把注意力放在了追求社会公平方面。如果不能解决占社会大多数的工人农民问题,任何主义在中国都会难以生存,这是一个普遍真理。

  同时,中国模式的何去何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社会经济整体转型的媒介,是中国模式的塑造者和推行者。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党的自身的转型是中国模式紧密相关的两个方面。虽然,在探讨中国模式的发展时,我们往往强调社会经济发展面,但是实际上很难离开党本身的转型来探讨中国模式的未来。这是因为,一方面,党要推动社会经济的转型,党所确定的任何发展政策都需要通过党本身来推动;另一方面,党自身也必须加以改革来适应这种新的发展方向,就是说必须不断改变自己来适应这种转型。

  在邓小平和江泽民时代,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革命党转型到执政党。进入新世纪,如何提高行政能力是中国共产党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中国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转型。

  中国的经验和事实已经很好地证明,党有能力改变自身的不足,并领导着中国人民继续完善中国模式,发展中国模式,最终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看完郑永年先生的《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我对中国模式的未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就是,中国模式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转型程度,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适应中国发展新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中国模式的未来是完善国家制度建设、维持政治秩序的稳定、健全法制,实现依法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中,有一个“以人为本”的基调思想,在政策层面,以人为本把政策的重心放在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上,在用法律手段保护新兴社会阶层的同时,重新认定占社会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的利益,把注意力放在了追求社会公平方面。

  读书报告 范文 毛概篇二:从《恰同学少年》谈谈我心中的毛泽东

  《恰同学少年》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至今仍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而我对于这本书,却有另一种认识。

  一. 首先我想说说我认识的毛泽东

  (一). 从小意识

  从小我们被教育的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学唱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学的是《长征》之类带有明显政治色彩教育意义的文章,这种类似于日本侵略中国推行的奴化教育,在我逐渐长大,通过对周边事物的自我认识与判断而逐渐坍塌,甚至是毁灭性的,让我对于共产党,对于之前对历史的一切认知,对于认识的可亲可敬挥斥方遒的毛泽东的态度,都产生了抵触。说得俗气一点,就是一个小愤青。

  如果说转变,可能还是从《恰同学少年》开始。纵然我清楚的知道,这仍然是一部以宣扬某些党派正面形象为主的书籍,但是,我还是被其蕴含的积极的精神所感动。那个拙朴的年代,那种拙朴的精神,虽然现在看来看似相当可笑,但却是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朝气,以及质朴的精神。当他们一起自发背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時候,当他们在橘子洲头对天呐喊的時候,当他们又做了一件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的時候,我感到和他们同样的意气风发和充实。

  不管之后的毛泽东如何的犯下了错误,而我也不想讨论之后的是非功过,但是,我认为,毛之所以能在日后带领共产党在内战时候打几个胜仗和日后写出《沁园春 雪》,必定与其少年时期的自身修养有莫大关系。虽然不知道毛少年时候如何,但我主观的希望应该和书里一样。毕竟从毛主席的身上,我确实学到很多。

  (二). 学习方法

  像学习方法,毛泽东很有自己的一套。闹中求静,静中求学。他知道自己性子躁是个坏毛病,于是他在最吵闹的地方学,以求得改进。他看书喜欢圈点批注,只要是他看过的书,边边角角,上下空白之处,都有他的手迹。他认为,看书不做笔记就想没看过一样。他精通国文、历史、地理、哲学等社会学科,但对于数学、理化、美术、音乐这些课程兴趣不大。这是他的一个特点。而当时,他遇上了开明的老师,老师们对他因材施教。我想,这一点,他是很幸运的。

  他也提出,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应该强健体魄。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重视体育锻炼,自创毛氏六段体操。踢足球,只要是他守的门,就没有失过分。当然,这都跟他的理想和抱负关系很大的。他以中国为己任。他说:“我们学生不挺身而出,谁挺身而出?”他喜欢《少年中国说》,认为中国之命运在我少年。这种勇于将社会责任最为己任的风格,更是与现代社会的主流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是让我这个已经20岁了少年,仍在象牙塔里安心学习偶尔关心关心窗外事的人自惭形秽。

  此外,在我仅仅知道的几个毛主席的名言中,有这么一句话: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对于毛主席来说,与天地人,或者说是与命运的斗争当中,他是快乐的。而这种快乐是基于其远大的抱负。所以他不惧怕狂风暴雨坚持锻炼来磨练自己的意志,所以他珍惜着一分一秒专心读书立志博览群书,所以他大胆游学坚持到底。

  (三). 我学习毛主席

  这一系列的作为,将毛泽东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展现出来。而我也学到:你想要做,就可以做到。书中的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向警予这些人,也都是农村出身,抱着救国图存的理想在当时的中国奋勇前行。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就是他们心中的志向比我们大罢了。

  我希望我现实中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就是这样吧。纵然我知道这种红色电视剧里的形象都有美化伟人的臭毛病,纵然我知道他之后的各种作为,在我心中,他的少年时候就如电视剧里所描述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把社会责任作为己任。这个形象不仅仅在书中,更是在我心里,也算是这些年来,我不断前行,或者说是在前行中不断思考自省的一个目标所在。

  二.关于学习之道

  除了关于毛主席的讨论之外,我还想额外的说说通过《恰同学少年》,我对于学习的再认识。

  其实,第一次看到这个是在电视剧里,是因为高中时候语文老师为了让我们放松而在课上播放的。当时正值高三复习的紧张时期,偶尔能有点休闲活动,大家总是乐意关注的.我就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开始看这部电视剧的。而自从看了第一集,我就完全沉浸进去了。现在回想当时的自己,完全被电视剧里的精神感动了。对于那时的自己——一个内心焦灼、无所依托精神层面的高中生来说,这部电视剧,完全就是一个高三复习时用来励志的精神食粮。而长远来说,对于我自己,还产生了治学方面的改变。

  抓紧分秒读书学习,在看过的书报上做一堆的记号,秉烛夜读,凉水澡后的晨诵,不懂就问,自主发动读书团体,建立读书会,召集志同道合的友人一起读书讨论学习„„他们立志,他们修身,他们的眼神中透出锐气,透出坚定,透出果敢,这才是青年人应该有的素质。

  我也不想说现代教育如何的弊端。我只是现代教育的受众,周围的学生也是,但有的人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过着一种类似于这种令人诟病不已的教育体制一样的令人不齿的浪费生活的生活,对于这种一边批判一边堕落的人,我最是鄙视的。而这种教育对于我的意义,是在于逃离。我不想做这种教育的单向受众,而是积极主动的面对它,我的方法是逃离。这种逃离,在精神上,是把我精神层面的大脑中那种教育体制带给我的消极影响有意识的剥离,而在肉体,也是行动方面,我是把那种严谨治学的人作为榜样,学习他们,同时,我的另一个想法是逃离这种体制,我想去国外看看。我希望在一个学术自由的环境,享受《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时代毛泽东等人享受的学习氛围,那种一种精神的放纵,更更是一种精神的放松。

  三. 总结

  纵然写得这么多,感觉还是写不出我心中所表达的感觉。我是一个用语言表述不出心中想法的人,所以也只能写成这样了。有个朋友称呼我为少年,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称呼了。这个称呼让我想起了少年时代的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我总觉得被称呼为少年的时候,我就是他们,一个恰少年时期激进、自由、果敢的少年。

看了读书报告 范文 毛概还看了:

1.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

2.毛概论文范文

3.2016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2篇

4.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5.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6.2016毛概论文1500字

7.毛概论文范文(2)

8.大一思修调研报告书格式3篇

9.2016关于医院的毛概时事热点论文

10.2016热点问题毛概论文

    85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