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交往研究工作报告
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不同类型直接反映出不同的交际能力,家长若不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将影响孩子今后的社交地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儿童交往研究工作报告,欢迎阅读!
儿童交往研究工作报告篇1
交往能力的定义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交往能力的种类
1、表达理解能力
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
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一些孩子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的构成
1、人际感受能力
指对他人的感情、动机、需要、思想等内心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感知能力,以及对自己言行影响他人程度的感受能力。
2、人事记忆力
是记忆交往对象个体特征,以及交往情景、交往内容的能力。总之,是记忆与交往对象及其交往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的能力。
3、人际理解力
即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的能力。人际理解力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工作技巧,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之一。人际理解力暗示着一种去理解他人的愿望,能够帮助一个人体会他人的感受,通过他人的语言、语态、动作等理解并分享他人的观点,抓住他人未表达的疑惑与情感,把握他人的需求,并采取恰如其分的语言帮助自己与他人表达情感。
4、人际想像力
从对方的地位、处境、立场思考问题,评价对方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5、风度和表达力
这是人际交往的外在表现。指与人交际的举止、做派、谈吐、风度,以及真挚、友善、富于感染力的情感表达,是较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
6、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
这是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在孩子长大后工作中团队合作的必要能力。
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
1、提供交往的环境,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家长应主动为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将自己的同伴带到家里来玩,此时家长要热情接待小客人,倒水、给水果或饮料,也可以作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
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主动、有礼貌地跟客人打招呼或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方式,家长可以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来自家玩,或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在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分享的乐趣。如:一起玩玩具时,不要争,不要抢,要学会谦让;搭积木,要告诉孩子团结同伴,和伙伴友好相处,若是孩子这样做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长此以往,同伴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
儿童交往中的矛盾的主要表现
当孩子们渐渐长大,交往能力不断发展,矛盾就如影子般尾随而来。此时,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并很好地引导孩子面对和解决交往过程中的矛盾,帮助他们在矛盾中成长起来,在磕磕碰碰的攀爬中通往成熟。
孩子们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性而为
常有这样的事:一个孩子想要把椅子放进两个孩子的椅子中间,因为这本来就是她的座位,可是,那两个孩子就是不让开,弄得放不进椅子的孩子哭了。问其他两个孩子原因,说:“我不喜欢他坐在我边上。”——瞧,一点也不迂回,不喜欢就是不喜欢,随性而为。
角色游戏时,两个孩子都想做娃娃家的妈妈,虽然知道这是不可以的,要插插牌的,慢了就只能等下一次,要忍耐,但是,对于控制能力、是非观念刚刚起步的孩子,诱人的玩具和角色确实难以抗拒,于是,随性而为,将别人的卡拔掉——矛盾又来了!
2、动手不动口
虽然,“动手不动口”地在键盘上敲击已经成为当下另一种流行的交流方式。但是,孩子们的“动手不动口”却是产生矛盾的导火索。常听到:老师,某某打我了,某某在欺负谁了,某某抢我的东西了……这样的告状。
这一时期的孩子虽然词语积累要比小班多,但组织成句子,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欠火候,或者大部分的男生,思维前置,语言滞后。于是,想要某样东西,费口舌讲,太麻烦,索性先拿到手,或者边动手边动口表示需要这样东西,争抢之间,矛盾就产生了。
3、措手不及
自己好心给好朋友的玩具被弄坏了,措手不及,反目成仇;想摸一下好朋友,洗完手甩一下好朋友闹着玩儿,却被朋友误解,升级为“老师,他打我……”——这样的矛盾,太委屈了!
这样的矛盾是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家常便饭”,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刚刚起步。
儿童交往能力训练方案
血型对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影响,而在教育孩子方面,针对不同血型的宝宝,父母也应该有不同的对待方式。特别是在对宝宝人际交往智能的开发方面,家长针对自己宝宝的血型因材施教,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A型孩子——促使TA早点独立
A型孩子比较胆怯,喜欢独处,不愿意和陌生人交往;但是A型孩子直觉很灵敏,善于自我调整,在未来的日子里总是不断地锻炼自己去适应环境。
在家里,让A型孩子独立完成某些事情,不过多干涉。父母还应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可带着孩子参加各种聚会活动。如果和一个小朋友约好了一块出去玩,另一个小朋友又来找他,父母不妨给予适当的暗示:"大家一块玩不是更好吗?"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这些社交经验,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A型孩子最大的优势是慎重、细心,规矩,他在理工方面能学有所长。此外他还适合做些事务性较强的工作,如教师、学者、工程师等。
B型孩子——让TA广交朋友
B型孩子乐观开朗、无拘无束的性格一般在习惯的环境和熟悉的朋友中才会显示出来;B型孩子天生对人有一种距离感,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会让他感到难以与他人相处。
父母要以家庭为中心,逐渐扩展交往的范围,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可让他和小朋友一起上幼儿园,一起回家,一块玩耍。逐步培养他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的精神,从而获得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作为B型孩子的父母,自身也要与各种人交往,给孩子带来更多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B型孩子最大的优势是性格开朗、思维活跃,从事艺术性较强的工作最理想,如服装设计,其次是观光旅游、大众传播等职业领域。
O型孩子——教TA遇事多与人商量
在四种血型中O型孩子的社交能力最强,他们长大以后在接触新环境的过程中,头脑非常冷静,不易感情用事,能把每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O型孩子有时言行过于标新立异,表现出太多的独创性,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嫉妒。父母应提醒他多与周围的小朋友进行沟通,协调好人际关系,引导他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O型孩子最突出的优势是身体素质好,意志坚强,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在体育界、政界、外交界、服务业、推销业中,他们会大有用武之地。
AB型孩子——鼓励TA自立自主
AB型孩子很自信,反应灵敏,对其感兴趣的问题往往爱追根究底,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当他进入陌生的环境中,他会表现出紧张不安,他会执着到底,直至成功。
对于AB型孩子,父母不必担心他是否能适应社会,而是不要过分地宠爱和袒护他,使他失去自立自主的能力。可鼓励他主动地帮助别人,如当别的小朋友生病后,可让他去主动看望,或者多让他经历一些困难和失败的考验。
儿童交往研究工作报告篇2
问题描述 不愿交往
有些幼儿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即使在外边,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他时,他也采取“回避政策”。这类幼儿不愿交往的原因可能有三。
1、缺乏交往动机。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满足,而且总有人陪儿童游戏。当幼儿总有人陪伴在身边时,他们难以产生找同伴游戏的动机。还有些幼儿只愿意与成人交往,是因为成人总让着他,与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协调、商量,甚至还要想办法解决冲突,为了“省事”,他宁可与成人交往。
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应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也就是说,家庭不应以幼儿为中心,而应“人人平等”。当幼儿长到3岁左右,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就应给他一个简单的时间表,让他明白,家庭成员有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戏的时候,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扰。幼儿“心理断乳”的及早进行,不仅有助于他们产生同伴交往的动机,而且是促进其独立性发展的“关键策略”。实践证明,及早进行“心理断乳”,也有助于缩短幼儿刚入幼儿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时间。
2、有过失败的交往经历。有些幼儿由于有过负面的交往经历,比如被同伴欺负过,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他们采取回避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对于这类问题,家长应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负过,家长不妨直接带领孩子与同伴交往两三次,为幼儿“壮壮胆”,当幼儿学习到交往技能,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家长就可以撤了。
3、个性原因。有些幼儿由于受遗传或自身个性特点影响,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而只喜欢与物打交道。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幼儿与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则孩子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大约在3岁以下)不愿交往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时他们还处在“单独游戏时期”或“平行游戏时期”。但3岁以后,幼儿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交往需要,如若不是,家长应从以上方面寻找原因。除此之外,家长应考虑“自闭症”的可能,不要讳病忌医,要及早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去治疗。
问题描述 不敢交往
有些幼儿害羞、胆小,想与小朋友交往却不敢交往。比如,想交换玩具却不敢说,让父母带着交往,等等。造成幼儿不敢交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缺乏交往经历和经验,幼儿对于没有经历或经历少的事情总怀有恐惧心理;二是不自信。因此,除了多带幼儿进行交往外,比如,到有孩子的邻居家串门,与朋友一起带着孩子出门游玩等,还要重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一般性的培养,让孩子与比他们年幼的同伴交往被证明是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因为年龄的优势会为他们带来能力的优势。当孩子在与较小幼儿交往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交往经验、建立起自信时,他们就逐渐敢于交往了。
幼儿在3岁左右出现不敢交往的情况比较多,因为这时他们正处于想交往又不会交往的阶段。随着交往经验的丰富,他们会变得乐于交往,如果还不敢交往,那多是自信心不足所致。
有些幼儿愿意交往,也敢于交往,却由于采取了不适宜的交往行为而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被欺负。有些幼儿总被一个或几个孩子欺负,他们不敢反抗,只有回到家里向家长诉说,家长既心疼又生气,但常常不知怎么办才好。此消彼长是一些事物存在的规律,这个规律也同样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当一个幼儿欺负另一个幼儿而没有遭到反抗时,他就会逐渐胆大起来,更加强化了欺人的行为。其实,幼儿最初的欺负行为都是尝试性的,当这种行为遭到反抗时,他一定会收敛一些。因此,当幼儿第一次回家报告被欺负时,家长在搞清楚纯属欺负行为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应勇敢地反击。
比如,鼓励孩子对欺负人的幼儿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等等。有些幼儿由于性格懦弱或别的原因不敢反击,家长则可以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但切记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处理,家长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要给孩子形成仗势欺人的印象,要让孩子以理服人,在反击过程中积累交往经验、增强交往技能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其次,教孩子几个“绝活”也是提高幼儿社交地位的策略。幼儿往往崇拜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对于这样的同伴他们也很少产生欺负的动机。因此,在业余时间教孩子一些技能,如折纸、变魔术等,有助于他们“震慑”住喜欢欺负人的同伴。
2、自我中心。有些幼儿比较自我中心,在游戏过程中,不愿意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同伴,总希望别人都听他的,好拔尖,总要占据“好事”……这种幼儿由于其行为不符合“游戏规则”而常常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其实,对这类孩子的教育使用“自然结果法”就很好。即:当幼儿由于自己的行为而不受欢迎时,家长再及时介入,在孩子感到最“痛”的时候帮助他找出原因及对策。幼儿的“乐群性”使他们这时很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轮流、分享、协商等都是幼儿应该学习的重要的社交技能,或曰“游戏规则”,在交往过程中,要让幼儿逐渐习得这些技能从而逐渐成为受欢迎的人。
3、攻击性强。有些幼儿喜欢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从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比如,当他们想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小组时,他们经常会采取强行进入的办法,从而遭到同伴的拒斥。他们缺乏相应于游戏情境的交往策略,研究证明,模仿他人的行为、显示出一致、说与游戏有关的话等,都是加入游戏小组的有效策略。针对攻击性强的幼儿,家长可采取与孩子讨论、讲故事等方法,使幼儿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告诉幼儿,当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可采取以下步骤:倾听别人的想法,平静地陈述自己的想法,达成共识。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太懦弱和太“自我”都会出现问题。要想让幼儿把握好交往的分寸、自如地进行交往,必须让幼儿进行“实地学习”。那种怕幼儿出问题而把幼儿关在屋里的做法是绝不可取的,幼儿只有在经历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交往后,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儿童交往研究工作报告篇3
【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
◆受欢迎的儿童
◆被拒绝的儿童
◆矛盾的儿童
◆被忽略的儿童
◆一般的儿童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
【家长应及时干预“不受欢迎”儿童】
家长如果不进行干预,“不受欢迎”幼儿的社交地位将就此固定,不会有什么改善。非但如此,相比其他幼儿而言,这些幼儿还是幼儿园里的低成就者,而且在成年以后,偏离社会的行为也比较多:“被拒绝的”幼儿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而“被忽略的”幼儿容易发展成神经质的人格。家长必须及早干预,帮助幼儿克服交往障碍,使其成为“受欢迎的儿童”。
【常见问题:不愿交往】
有些幼儿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即使在外边,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他时,他也采取“回避政策”。
三大原因及教育策略:
1、孩子缺乏交往动机。
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家长总陪在孩子身边玩游戏,使孩子难以产生找小伙伴游戏的欲望。还有些幼儿只愿意与大人交往,是因为成人总让着他,缺乏与小伙伴交往的勇气和能力。
大神“支招”:家庭不应以幼儿为中心,当幼儿长到3岁左右,就应该培养孩子“人人平等”的独立性,避免对家长产生多度的依赖性。实践证明,及早进行“心理断乳”,有助于缩短幼儿刚入幼儿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时间。
2、孩子有过失败的交往经历。
比如被同伴欺负过,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孩子会采取回避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大神“支招”:家长应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负过,家长不妨直接带领孩子与小伙伴交往两三次,为幼儿“壮壮胆”,当幼儿学习到交往技能,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家长就可以撤了。
3、个性原因。
有些幼儿天生就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而只喜欢与物打交道。
大神“支招”: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幼儿与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则孩子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年龄较小的幼儿(约3岁以下)不愿交往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时他们还处在“单独游戏时期”或“平行游戏时期”,也就是“自娱自乐”时期。但3岁以后,幼儿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交往需要,如若不是,家长应从以上方面寻找原因。除此之外,家长应考虑“自闭症”的可能,不要讳病忌医,要及早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去治疗。
【让孩子边玩边提高的“社交小游戏”】
不同类型游戏的训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逐会渐增强孩子的社交行为。
◆出生-15个月:“扔小球”游戏。让宝宝通过扔小球看看妈妈/爸爸是否会把它捡起来,通过反复进行,有助于孩子获得控制他周边环境的能力和掌握新的技能。
◆15个月-2岁:观察游戏。观察孩子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不是主动加入其中。应逐渐减少“单独游戏”,帮助孩子总体和细小的运动技能。
◆2-3岁: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与小伙伴一同参与,提供孩子们角色游戏的机会,如穿着不同服装等。帮助孩子理解“你”“我”“他”的概念。
◆4-6岁:合作“搭积木”游戏。让孩子们一同搭一盒积木,提供孩子们社交的机会,教他们一起与别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教他们共同分享的技能。促进语言发展,问题解决技巧和在合作游戏中互相合作。
◆6岁以上:“分水果”游戏。将盛着各种常见水果的篮子放到孩子们面前,比比谁分的又快又好。这种竞争游戏,提供机会让孩子与一两个玩伴发展友谊,使他们乐意在同一组里竞争的刺激,培养他们成熟的社交技能。
儿童交往研究工作报告篇4
对于一个人来说,社会、学校(幼儿园)和家庭是三个不可分割的交往环境。当一个孩子来到世上,做父母的无不希望孩子能尽快立足于社会、适应于社会;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进行频繁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对幼儿势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一位美国儿童学专家曾指出:“一个人与同事、家人及熟悉的人们如何相处,往往取决于他童年是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因此,幼儿的交往问题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在幼儿时期能否培养起初步的交往意识,对其今后参与社会、参与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交往能力培养从小抓起,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能培养幼儿对交往的兴趣,孩子们在交往之中得到娱乐,交流信息,能简单得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二是能启蒙良好的交往习惯。人们在交往中,需要真诚和友爱,合作和帮助,机智和灵敏等等。而从幼儿期加以培养,才能使幼儿从小就有较好的习惯,为今后教育打下基础。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幼儿的正常交往。
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时老师可以请大年龄班的幼儿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儿解除孤独、害怕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交往。这样,会使大年龄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中必须有责任心、互助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和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二、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言语交往水平
1、语言交往行为取决于语言交往能力的高低。幼儿语言交往行为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高低。言语交往能力不仅与交往双方对同一语言符号系统的掌握程度有关,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交往的内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
2、重视培养幼儿对交往内容做组织能力。言语交往还受双方性别、兴趣、相互关系、交往动机、愿望等因素影响,由于幼儿的自我中心语言较多,社会性语言发展较弱,并且极容易随客观环境的改变而转变话题。所以我们重视培养幼儿对同一话题的坚持能力和对有关交往内容做组织能力。同时,丰富幼儿的各方面知识、经验使他们用更多的语言交流更多的信息。如:经常向幼儿提出更多的问题,启发幼儿的思考,较快反映等。教师努力给幼儿提供与不同的人的机会,使幼儿能根据交往时间、地点、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容易在交往双方产生共鸣的语言形式,让幼儿在交往中尝试成功与失败,从而能学到有关的技能。
三、教给幼儿社会交往的技能,增强幼儿交往的自信
幼儿需要交往,哪怕是一个内向、孤独的孩子也需要交往,愿意交往,然而仅仅拥有一个美好的交往愿望也不一定能使交往成功。这就涉及到有关交往技能的问题,如小班幼儿的思想单纯,在进行主动交往时没有交往策略,因此,常常使交往受挫。这样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在某种行为刚刚发生时,就可组织幼儿讨论,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
幼儿只有具备很强的自信心,才能很好地同他人进行交往。怎样才能使幼儿具有社会交往的自信心,是成人必须教给幼儿的社会交往的技能。幼儿的社会交往,包括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和幼儿与成年人的交往,幼儿与成人的交往比较容易,成人主要要教给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技能。首先,要教给幼儿友好地与同伴交谈,交谈的语调要柔和,能耐心倾听别人的谈话;其次,要让幼儿更多的注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总看到别人的缺点,拿别人的缺点来取笑别人;再次,要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服从别人的兴趣但又不盲目地听从别人。例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教师可以教幼儿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怎样玩,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能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自己的意见;最后要教给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等。
四、扩大幼儿社会交往的范围,进一步增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应该不断扩大幼儿社会交往的范围,打破班级和幼儿园的界限。幼儿园可以开展大小的联谊活动,还可以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让幼儿同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们进行交往。如组织幼儿去春游,让幼儿同农民伯伯进行交往;组织幼儿参观商店、菜市场等,锻炼幼儿实际交往的能力。
五、密切联系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共同担负起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责任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活动外,还有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且与父母最亲近。我们努力与家长达成共识,在家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培养幼儿敢说话,爱说话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信心,敢于交往。同时,适当地把孩子带入自己的社交圈。家里有客,让孩子参与接待,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另外,组织家庭游戏小组,也不失为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条好途径。家庭游戏小组的成员经常自发地、不定期地开展郊游、娱乐等活动。平时,则鼓励孩子运用电话与同伴交往。使幼儿从自己的小家庭走向一个全新的大家庭。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只有成人利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坚持不懈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才会不断的增强。
儿童交往研究工作报告篇5
小小的孩子世界已经形成了人际关系,可能有些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分享、助人、好奇奇心、同理心、守信、善于沟通等,现代人所崇尚的“人脉”内里的这些因素,形成于早教。作为八大智能之一的人际智能的培养对日后的人脉经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孩子的人际关系应该从小得到关注。
让我们把目标投向幼儿园,有一项研究把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那到底怎么做才能从小培养小孩的善于交往呢?
哪些孩子最不受小伙伴欢迎
1、神秘的独行侠
不合群的宝宝往往容易被别的小朋友忽略,但他们并不是有什么性格的缺陷,不合群的宝宝或许只是在这个小圈子中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不喜欢他们的游戏方式。
2、自尊心强的失败者
有些宝宝的好胜心很强,即使是在玩游戏的时候都很较真。如果在集体游戏里输了,他就会赌气说不要玩了。宝宝这样“输不起”会让别的小朋友感觉很没劲,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了。
3、园里的小霸王
有些小朋友他喜欢跟别人一起玩,但是只要认定这个玩具是他的,他就绝不给别人碰它,更不要说是和别人分享了。孩子如果养成自私、霸道的行为习惯,别的小朋友都不会喜欢和他一起玩呢!
4、爱炫耀的公主
一些宝宝总是喜欢把爸爸新给他买的小玩具车,或者穿着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在别的小朋友面前炫耀。成人的世界充满拜金、物质的味道,使得小朋友也逐渐受到物质意识的影响,变得喜欢“炫富”,小朋友自然不喜欢和这种人成为好朋友呢!
5、老师的小跟班
一些宝宝很黏人,他们在家里经常黏着爸妈,在幼儿园就只能在老师身上找到安全感了,因此他们就想小跟屁虫一样,时时刻刻都黏住老师,还经常撒娇,搞到其他小朋友都很不是滋味。
如何培养孩子与人交往
1、学会与同伴交往
每天放学的时候,妈妈可以多在幼儿园(或者幼儿园门外)呆一会儿,让宝宝和其他宝宝玩一玩。如果宝宝有抵触心理,妈妈就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放轻松 ,比如问他:“都哪个小朋友是你们班的?那个淘气的小男孩叫什么名字?你看他们在玩游戏,你也去玩吧!”有了妈妈带领,宝宝会放松并且不再害怕。
2、组织多彩活动,创设交往氛围。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扩大交往范围。当他们能够接受别人与他交往时,要给予强化鼓励,并帮助他们主动与别人交往,从与亲戚交往,扩大到与亲戚的朋友交往;从与一个同学交往,到与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
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并为他们创造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机会。
组织活动是最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模式,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获得参与、获得发展。
3、及时鼓励孩子的交往行为
幼儿都喜欢被表扬。家长对于不合群的幼儿偶然表现出的良好交往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肯定,并经常与幼儿交流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使幼儿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树立交往的信心。
4、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
一般来说,幼儿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往往由于交往的方式方法不当,使交往无法继续,甚至出现争吵打架等不良行为,因此交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教 幼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您好”、“……行吗?(好吗?)”、“可以吗?”、“我们一起玩”等,这些 神奇的话在与人交往时很有效,其次教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分享,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遇到困难、矛盾试着自己解决等,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看过“儿童交往研究工作报告”的人还看了:
3.课题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