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调查报告范文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那么你们知道春节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春节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春节调查报告范文1:
春节春雨春花艳,新年新岁新日红。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知行学社的部分成员利用寒假的闲暇之余就“春节文化”这个课题在广东省梅州市展开热火朝天的调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观察和问卷的形式对梅州地区的春节文化进行认知、了解,最后对调查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春节期间的开销三个方面的总结如下:
一、随着观代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一连串的急剧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着无形的危机。
“祭祖”这个春节中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的重大仪式,是春节的灵魂。如今的人们,尤其是一些城镇的新一代,他们一出生,就已经身后无忧了,不仅不用再耕田种地,而且也远离了宗法家族,在春节里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意义因而有所减退,据调查将近有23.4%的人因公出差,外出打工等诸多因素导致新年时未能回家“祭祖”;有10.5%的人因地处城区,传统观念较为淡薄也未有“祭祖“;而余下的66.1%尚还有延续”祭祖“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随着这种社会生活日趋现代,人们越来越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祭祖”是否会随着岁月的累积而丢失,现在已成为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守岁” 则是春节的核心,如果说,连它也要省略掉的话,那么肯定会影响到节日的地位,会减弱民众的节日心理,使人们觉得节日跟常日没有多大的区别。节日气氛不浓,进而就会影响到节日的传承。它本来的意义在于为了祈求长命百岁,而现在人们已经失去了这样的信仰和热情,就不太愿意熬夜了。但是我们把“守岁”当作一年中的不眠夜,这样大家可以在一起聊天、说话、娱乐,总结过去,畅想未来,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因此,仍有72.2%的人依旧熬夜“春晚”,共度这样辞旧迎新之夜;只有余下的少数人或者沉溺于网络,无心“守岁”。“守岁”便利了人们的沟通,在日新月异的洪流中仍在进行。 20世纪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化:反传统、反宗教信仰的观念盛行,加之国外节日文化的引入对我国传统年节产生巨大的冲击。近年来,物质享受为主的西方节日的兴盛。现代生活中的人们较为个性化同时又喜好多元化,因而需要多
样化的节日,这些因素让人们对春节的传统的风俗民情,深层的春节文化逐渐淡忘,拯救春节传统习俗文化已经是必要而不可少的了。虽然春节依旧在,但人们随着生活的发展进步而改变,有些人在春节中只是走走形式而从未留意春节伟大文化遗产的不断流失,所以一些重要的年节传统仍需要我们继承发扬。
二、当代社会,平时工作日的逐渐缩短,休息,娱乐时间的增多,但过年不再是们停耕休作的休息时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们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等着过年吃大餐,穿新衣,戴新帽,串门走亲戚,更多的是工作繁重等造成精神压力借此寻求解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的飞速发展,过春节的花样不断变化更新,几年变一次。呼机拜年,短信传情,餐馆年夜饭,至今又有旅游过大年一说。回忆起以往过春节的重点、主题,可以看出物质生活丰富陈设 ,年却越过越淡了。据所查资料显示,在50年代春节着重于年夜饭:几年肉快活吃几天:而在60年代的潇洒:在广阔天地里过年:70年代的年货:新奇玩艺造出来:80年代则是娱乐:看春节联欢晚会:90年代的拜年话:身体健康排第一.春节的活动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变化,据我们的问卷得知, 除了涉及与春节有关的活动,有12.3%的人还会在家学习读书,其大多数为学 生:有27.6%的人觉得出外观光不乏是一个有趣的设想,其大多是在家赋闲的退休人群及高薪的高层领导人:有5.7%的人则认为在春节之作还应做一些在职的工薪阶层:有54.4%的人则认为还应有其它更好的活动来丰富春节的空余时间,这当中包含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因此,现代的人们也更多地渴望春节里能够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快乐,每个人都有对春节的不同诠注。
三、庆祝春节当然少了经济支出,并且春节的开销也可算得是衡量春节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主要支出:吃吃喝喝还是一件大事:其次负担渐重:送礼开销高过赡养费。这两个是春节中的常见现象。近几年时,随着打工热潮高涨,春节回家过年的打工仔们的车费也就算到了春节的消费中:还有科技发展,手机短信拜年又成了当今的时尚,其费用算来也是不小的一笔。据了解,低层人群在春节期间消费大约在100—500元之间:中层人群消费在700—1000元之间:高阶层人群则在1000元以上。因而可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多数人已能够过上一个富足的好年。
时代赋予春节新的内容,时代也不断给予它新的挑战,不同的时代虽然内容上不断增新,但基本形式和主题相信会始终保持不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正是春节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表现。无论怎么变,它祝福吉祥如意的深层含义没有改变。现在大多数春节家庭团聚的习俗至今相传,人们再苦再累,春节那几天一定要好好过,这是个生理调整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的需要。无论是旅游过年,上网过年,还是晚会过年,人们寻求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们在同一的时间以大致近似的方式作大体一致的选择,是个人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民族的需要。
每个时代都为春节增添新的魅力,涂抹上新的色彩,我们身处于一个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伟大时代,自然应该为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增光添彩,因为民俗应该是大众生活中自发形成和传承的,来体现民众的文化诉求。我们只有在保持传统与接受现代生活方式方面找到一个契合点,我们才可能构出一个新的民族文化体系,也就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传读我们的春节文化,强化它的本土性,再向世界人民展示它具有灿烂文化的一面,让它成为世界人民同贺的和谐佳节。
春节调查报告范文2:
每一年春节,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风俗,寓意压住邪祟。随着经济条件愈来愈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北京90名10到13岁孩子发现,孩子们今年均匀收到4867元压岁钱,比往年上涨了5%。其中,收得最多的孩子,压岁钱有2万元,收得最少的为0元。
90个孩子人均压岁钱4867元
压岁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90名孩子在春节一共收到43.8万元压岁钱,人均收到约4867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总数在1000到5000元之间。
一位参与调查的高姓初一女生说,她每一年的压岁钱基本都很稳定,都是亲戚给的。爷爷奶奶给很多,有1000元;父母这一辈的给500元,所以每一年基本都在4000元上下。
8名孩子今年的压岁钱收进在1万元以上。其中压岁钱收得最多的孩子有2万元,共有3人,1人来自商人家庭,两人来自公务员家庭。
公务员家庭压岁钱人均水平最高
在参与调查的90名孩子中,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均匀水平最高,共有18个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万元,均匀约为5783元,高于压岁钱均匀水平。与往年相比,公务员家庭的人均压岁钱上涨了4%。
一位今年收到了4000元压岁钱的孩子表示,今年他收到的最多的一份压岁钱是2000元,是父亲同事给的,基本每一年都有一些爸爸同事来家里拜年,给的都很多,不过钱在我手里只是摸一下,很快就交给爸爸妈妈了。
压岁钱均匀水平最低的是工人家庭的孩子,共有6人,均匀收到压岁钱3833元。
唯一5%的孩子能支配压岁钱
在调查中,61%的孩子表示,学校老师、家长从未教过理财知识。
与其相对应的是,只有约5%的孩子具有对自己压岁钱的尽对使用权,直接交给家长或被父母存进银行账户的,占到了76%。
13岁的凝凝是具有尽对使用权的孩子中的一位。我能把握我的压岁钱,是由于我爸妈信任我不会乱花钱。凝凝说。
而12岁的晨晨恰巧相反,她从小到大没拿过可供自己支配的压岁钱。爸爸妈妈以为钱只要给我,我肯定会乱花。他们也没教过我理财的知识,我也不懂这些,连钱都没有,我还怎样理?
案例1
王某萌 女,10岁 小学四年级 今年收到压岁钱2万元
明年我不想做小土豪
今年春节,我累计收到2万元压岁钱。与往年相比,多了三千。我向亲人们晒收获时,他们笑我是小土豪。
我今年收到的红包中,奶奶的贡献最大,一次就给了我一万,我不想要奶奶的钱,但她非往我手里塞,不收的话奶奶说她会生气,会不兴奋。
叔叔阿姨、舅舅姑姑也给我钱,少的五六百,多的一两千。
每次串亲戚,攥着厚厚一沓钞票,我其实不开心,我知道这些钱我不能随便花,我得上交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帮我存着。另外,爸爸妈妈也需要给亲人的孩子发红包。人家给我多少,他们给人家多少。
与其说这是压岁钱,不如说这是大人们之间的一场面子游戏。我们也参与进往,红包里有新年的祝愿,也有我的无奈。
这几年,我收到的红包愈来愈大了,钱也愈来愈多了,但真正属于我的钱没有。我有两个想法,一是拿出所收红包的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十,由我自由支配;或大人们给我们发的钱少一点,五十元或一二百元,真正地作为零花钱。
但这俩想法的可行性几近为零,我说第一个想法时,爸爸妈妈只是笑了一下;说第二个想法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只笑不答。
明年,我想说服奶奶,让她少给我点压岁钱,我不想做小土豪。
春节调查报告范文3:
一.过年长辈为何要给孩子压岁钱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为何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一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热,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往,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颠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永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知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不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此,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类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外形的避邪品。这类钱币情势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升平、往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庭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风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道贺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往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很多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化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风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赏给孩子。***以后,则演化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意味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成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赏给孩子们,由于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祥。
二.过年时为何要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外形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类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依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变得和现在的饺子如出一辙,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代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类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风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之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候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记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食粮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冷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轻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外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记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外形,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缘由: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看。
在包饺子时,人们经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蜜,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祥。如吃豆腐,意味全家幸
福;吃柿饼,意味事事如意;吃三鲜菜。意味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意味团圆发财。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三.少数民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中国传统的春节不但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一样,举行各种民间活动,丰富多彩,喜气洋洋。
看过春节调查报告范文的人还看了:
4.过年调查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