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
在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精选篇1
爱情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其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相处时的温暖、离别后的相思,相互扶持与关爱。但是爱情也需要持续的浇灌,否则就会枯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美丽的情感故事多有凄美之意,给人们留下了“山无棱,江水为竭。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绝美而伟大的爱情。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中“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人们想到多少震撼心灵的爱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与爱情相关的作品很多,不过能堪称经典之作的屈指可数。古代文学中的爱情悲剧中有多种形式,本文从覆水难收、劳燕分飞、香消玉殒及同生共死四个方面来进行解析。
一、覆水难收
在这类表现形式中,较为有名的著作有《诗经》中的《卫风·氓》和《邶风·谷风》,还有汉乐府民歌中的《上山采蘼芜》等等。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结婚后由于某种原因而离异。这一类作品中女主人公大多都是在婚后几年而被丈夫休弃。这些女性都善良而且不畏辛苦,她们为整个家族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不过她们美好的品德却将她们送到了被休弃的群落。而被休弃后的女主人公并不表现一致,她们有的成功救赎自己,重新开始生活,如《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有的却无法走出困顿,如同行尸走肉般地沉浸在过去的生活中,如《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而在《上山采蘼芜》,女主人公也是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生活,和颜悦色地与前夫谈论“新人复如何”,之后,男子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男子普遍休妻行为,更深刻地讽刺了男子的喜新厌旧。
二、劳燕分飞
这个爱情悲剧与之前的形式不同,虽然男女主人公最终都没有走到一起,但是前者女性是被遗弃者,而这一类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由于外部原因,无法继续共度此生。较为著名的作品有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
在《桃花扇》中,主人公李香君和侯朝宗饱经风霜才得以相聚,两人本想举案齐眉、白头相守,不过却在张道士的游说下放下了儿女的花月情感,各自入道。两个人虽没有团圆,但是心却是在一起的。《雷峰塔》中,主人公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两位主人公无法打破命运的牢笼,被残忍的分开,白素贞最后被压在雷峰塔下,许仙则出家为僧,虽然作品的最后部分有一线光明,但是故事依然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性。此类爱情悲剧,男女主人公的分离并非是双方心甘情愿的,而是由外部力量的干预,而成为爱情的受害者。这种外部力量来自社会,揭示了封建社会爱情与婚姻无法得到保障。
三、香消玉殒
在爱情悲剧中,还有一种形式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那就是女主人公还年轻时便含恨离世。死亡是爱情悲剧是最为主要的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描写爱情悲剧的主要途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碾玉观音》、《红楼梦》等等。《红楼梦》将焦点放于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两个人之间超越现实世俗的爱情必定会受到社会的桎梏和家长的扼杀,这也就注定两人的爱情以悲剧收场。《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因与崔宁私逃到外地结为夫妻,郡王发现后被郡王打死。在爱情悲剧中,这类表现形式的'女主人公,大多是因为爱而不得,抑郁而亡。同时,这一类作品也是爱情悲剧中的多数,是爱情悲剧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她们为了追求爱情而死,揭示了女性对爱情追求的痛苦过程,也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无助与脆弱。
四、同生共死
为了爱而殉情的作品也有很多,这一形式的爱情悲剧最令人心疼,同时也最感人。如《孔雀东南飞》、《娇红记》、《搜神记》等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祝化蝶、《娇红记》中的娇娘化鸳鸯,这些人物赋予中国古代文学的爱情悲剧深厚的浪漫情怀。其实,死亡并非是爱情的结束,也可能是爱情的开始。
《娇红记》中,女主人公娇娘与申纯的爱情受家人阻挠,父母欲将娇娘嫁给府尹之子,娇娘得知后郁郁寡欢,病情日重,最后离开了亲人,申纯闻讯也一病而亡。两家将两人合葬于江边,因坟前有一对鸳鸯在湖中嬉戏,坟墓被称为是鸳鸯冢。王娇娘以死亡来控诉封建礼教的罪恶,这是对自由婚姻追求的血的祭奠,消极而又充满了悲痛。
五、结语
在古代文学中,爱情在面对世俗的胁迫时,往往都以悲剧收场。中国古代爱情悲剧体现了一种悲伤的情怀,让人们在哀叹、伤感的同时,对爱情的价值予以深刻的深思,并在其中获得审美,震撼人们的心灵。从悲剧的视角来看,爱情是个体生命的基本需求,不过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爱情无法摆脱封建制度的瓶颈,与现实形成鲜明的矛盾与冲突,因此,大多走向灭亡,但也为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们在爱情面前不屈的品格与坚贞的生命之美。
参考文献:
[1]罗嘉慧. 宗理与女性悲剧——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爱情作品的影响[J]. 广东社会科学,1994,02:104-107.
[2]熊元义,刘文纪.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对中国悲剧的认识[J]. 云梦学刊,2005,01:76-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精选篇2
摘要:当今社会在古代文学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古典的精华力量在现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人文能力、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具备良好的心智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与社会。
关键词:人文素质;古代文学;教育与培养
一、完善课程体系
依据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修改和完善,无需另建一套课程体系,而是使新增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原有的课程相互照应,融于同一个大的课程体系中,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整体,使课程结构更合理、更科学。具体如下:一是在通识课程中增设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如人文素质教育通论、现代社交礼仪、美学与美育、中国通史、古典名著导读与鉴赏、实用书法书写与欣赏、世界名曲欣赏等,并给予相应的学分。二是结合学科课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如古代文学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在教学中对文学院以及全学院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三是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与其相对应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在专业必修课中增设相应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如开设哲学史、戏剧史、教育史等。
二、调整教学内容
这是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关键。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魂魄,中国古代文学披露的是华夏民族的精气神、炎黄子孙的奋斗史、华夏江山的正气歌,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财富。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要彰显人文素质的精华。既要固守文化传承,使古代文学的精华得以继承和发扬,培养深厚的人文底蕴,还要强化古代文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古代文人提出众多创新思想:“守旧无功”“质疑问难”“濯去旧见以来新意”“不泥古”等。古代文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精神上的根基和文化价值取向,古代文学把创新作为新型人文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更要关注情商教育,培养现代人文精神。提升思想境界,发展健康个性,塑造健全人格,使之成为学生面对社会压力、人生挫折的动力源泉。
三、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师者深厚的人文素质储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师者应具有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融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审美、天文、地理等各领域为一炉,以敏锐深邃的时代感受,形成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独特体悟。教师的人文素养,便是教之内功、师之根本。师资队伍建设,要注意师资来源,应尽量从本校现有的授课教师中挑选,个别的可外聘;师资培训,可采取校内、校外两种方式。从事必修课和专业课讲授的教师可参加校外举办的高级培训班或培训中心的学习。一般的授课教师要参加校内普通培训班的学习,以了解人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知识,提高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育水平。
四、营造文化氛围
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空间。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如请专家学者作系列人文讲座或学术报告,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以校报、校园网和广播站为载体,开设人文教育专栏,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空间;建立人文社团,如新闻、文学、楹联、艺术等协会或社团;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包括开展古典名著读书报告会、经典诵读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老师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来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学生从中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美化心灵、娱乐身心,是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总之,当今社会在古代文学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古典的精华力量在现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人文能力、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具备良好的心智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与社会。
参考文献
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钱志熙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9-2069
2、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曹萌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304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精选篇3
摘 要:
“世界文学”自歌德提出发展百年之后,美国学者大卫达姆罗什认同莫莱蒂等人提倡的“世界文学体系”,重新定义了世界文学。结合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本族中心主义、超经典、权力关系的不平等构成了当今发展世界文学的阻力,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才是世界文学今后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世界文学;歌德;达姆罗什;发展阻力;霸权
歌德在1827年与艾克曼的一次对话中提出了世界文学的观念。他认为:世界文学是一个对话和流通的平台,各民族文学可以通过进入这个平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的观念是种理想模式,实际上严重忽视东方文学,超经典霸权等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充斥着整个西方文学界。
直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体系理论的兴起,世界文学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受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的深刻影响,莫莱蒂等人运用此理论探讨了近代世界文学发展的若干规律和结构性问题。
莫莱蒂于2000年发表了《世界文学猜想》一文。他把世界文学看做一种体系,同为一体但不平等:有中心,有边缘(以及中间地带)在变动不居的关系中联结在一起。受进化论的影响,莫莱蒂借用历史学家分析世界文化时使用的两个基本的认知比喻:树和波浪,来阐释世界文学扩散过程的两个基本规律。“树”沿用的是达尔文发明的系谱树形图,是指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分枝,向外延展,解释了如何从统一到多样的过程;而“波浪”的比喻则是来自流体运动的特性:连续性和吞噬性,描述整体性忽视最初的多样性。他认为文化历史是由树和波浪构成的,世界文化在这两种机制中不停摇摆,其结果必然是综合性的。即为詹姆逊所说的“妥协”。
卡萨诺瓦在打破全球文学市场的“中心―边缘”格局的努力中,与莫莱蒂是一致的。她在《作为世界的文学》(2005)一文中,认为存在一个扩展到世界规模的文学实体,即世界文学空间,它不是全球各个民族国家文学的总和,而是一个通过文学生产和流通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巨大结构。世界文学的空间是不平等的,有中心与边缘的权力关系区分,而这个空间充满从边缘走向中心的竞争,
艾米丽阿普特2009年发表的《文学的世界体系》可以说是声援莫莱蒂学派“世界文学体系”口号的文章。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出发,综合历史学、经济学、地形学、拓扑学、媒介学、认知科学等分别对世界体系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应用、发展进行对比、阐释,论证了莫莱蒂在世界文学方法论时提出的“生态系统”的主张,公开承认文学研究与自然科学领域的系统理论和社会科学的世界体系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文学世界体系论的光明前景:能增强欧洲中心地区以外的比较文学研究,并能创造性地将时空体与基因类型、历史与进化论、地形学与拓扑学、地图与谱系、媒介理论与认知科学结合起来。分析了世界文学存在的巨大风险:认知混合和肤浅的全球主义。
从以上世界文学观念的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观念是一个体现文化双向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并举的文学观念。而全球化下的世界文学更多关注的是世界文学体系内部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全球化下的世界文学不是单一的文学模式,不是民族文学的简单叠加,而是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是一种历史性的呈现。那全球化下的世界文学究竟该如何理解,大卫达姆罗什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中对世界文学的三重定义在此值得引述:
1.世界文学是民族文学的椭圆形折射。
2.世界文学是在翻译中受益的作品。
3.世界文学并非一套固定的经典,而是一种阅读模式,是一种跨越时空与不同世界交流的一种模式。
这是一种新的世界文学观念,达姆罗什把世界文学定义为“民族文学的椭圆形折射”,旨在说明民族文学在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上,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两者同为一体(即在一个椭圆),但不受制于其中一方;民族文学不是简单、直接的“反射”而是“折射”,需要介质才能成为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需要介质才能进入世界文学的行列;在与其他时空的读者发生主要联系,民族和世界就会产生一种“紧张”关系,这些就是构成世界文学发展的三大阻力。
首先是本族中心主义,用自己的普遍标准抹杀他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外国文化的本土表现进程中。本土文化中的特定文化群体根据自身利益排斥或提高某些价值,形成服务于特定本土利益的典律。劳伦斯韦努蒂在《文化身份的塑造》中曾写到过现代日本小说的英译的事例。二战后,由于美国的出版商和评论家确定了日本文化的形象,形成了对日本小说英译的“典律”,即便“日本读者未必有同感”①如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日本人对此反应有些不冷不热,甚至《细雪》在20世纪40年代被军人政权中被查禁。但是,《细雪》在英语文化中大受欢迎,因为这种典律体现了“美国式的伤感情绪”,塑造了一个与战前穷兵黩武的完全不同的唯美化的国度,这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文化误读。通常,译入语文化的规范及需求在极大程度上扮演着世界文学“把关人”的角色,这主要是体现在翻译策略上,它影响着文学作品的翻译、销售和阅读。特别是弱势国家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英语时,几乎采取归化策略,擅自操控文本,使得“有意曲解的文本难免沦为某个预先形成的历史性争论或理论体系的注脚。”②
其次是超经典。正如马利安高立克所说,“经典性”及“经典”问题以及这一问题的兴衰是学界广泛探讨的话题。经典是理解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大卫达姆罗什在介绍“世界文学”时曾指出,从前世界文学仅仅被分成“主流作家”和“非主流作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欧洲与北美作家仍旧是诺顿选集的焦点所在。”这一状况在“伯恩海默报告”发表后才有所改变。“现在的主要文选(例如由朗文、贝德福德和诺顿自己出版的文选)收录的作家多达500人,通常来自几十个不同的国家。这几乎让人相信旧时代以欧洲为中心的经典已黯然消退。”但是经典作家“在各类文集中仍都稳坐江山,无人能及。如同雷克萨斯汽车一样,高端作家通过后经典潮流获得了增值,巩固了他的市场份额。”③这就是达姆罗什所说的“超经典”。“超经典”一直被老牌的“主流作家”占据,积累了雄厚的文化资本,地位不可动摇。而经典三层次中的“反经典”则由低一等的和有“反叛”声音的非通用语作家组成,他们属于强势语言中的非主流文学。结合世界文学的教学实践,达姆罗什指出由于课时的限制,世界文学的课堂总被超经典霸占着。超经典独霸,使得有些作品只是昙花一现,并且由于其地位稳固,“反经典”无法进入超经典的行列,世界文学的阅读范围受到限制,成为当今世界文学发展的一大阻力。 除了本族中心主义、超经典外,阻碍世界文学发展的另一大阻力就是权力关系的不平等。道格拉斯罗宾逊在《后殖民研究与翻译研究》一文中提出“翻译与帝国”这一术语,帝国除了是指统意义上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实体,更重要的一个身份是文化霸权。在这种权力关系之下,掩盖的是一种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的控制。比如,在现今的`翻译作品中,将其他语言的文本翻译为英语文本的数量远低于英语文本翻译成其他语言的文本。在英美的出版物中,翻译作品所占份额在20世纪50年代只有2%到4%,60年代为4%到7%。而中国在1892到1913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版的书籍中,翻译作品就占了2/3。这也就是劳伦斯韦努蒂所指的翻译“丑闻”(scandal)。英美文学占据权力关系的中心,对其他弱势文学进行支配。而处于权力关系边缘的文学则总是“西方形式与本土的折衷、适应的结果” 。④
正如以上所举的例子一样,本族中心主义、超经典、权力关系不平等三者不是单一的,往往相互交错,世界文学的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条件限制。
公平对待各种源语文化本是理论研究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所谓的“世界文学”过去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西欧列强的文学作品,现今全球化时代下又有诸多阻力,那么我们该怎样应对这些困难,发展世界文学呢?
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如今的世界文学的发展,需要我们逐渐放眼全球,开阔学术视野。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公平对待各种源语文化,反对经典与霸权,“跨越世界文学超经典与反经典这一顽固鸿沟,并使之形成比较的新的连接线。”⑤打破主与从、强与弱、殖民与被殖民的等级观念,让权力中心的国家地区真正感受到边缘地区文学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从方法论角度来讲,可以采用翻译和比较研究。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问题,同时也是两种价值取向间的交流、对话。巴西的“食人主义”、“贱民研究”、韦努蒂提倡的“抵抗式翻译”都是运用翻译的方法在反霸权过程中的有效尝试。由于一定的阻隔、距离,两种文本中必然存在差异,保留翻译中存在的差异,促使我们使用比较的方法异中求同、同中取异,“在这种同与异的复杂矛盾运动中,寻求表层和深层的联系性”⑥,由此促进世界文学的发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精选篇4
摘 要:
日本的生态文学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从“原爆文学”出发,发展到“公害文学”,其创作被认为深受美国的《寂静的春天》等生态文学作品的影响。日本生态文学的发展,对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环保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日本环境;文学;污染公害
当代日本生态文学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原民喜、太田洋子、林京子、井伏鳟二、大江健三郎等作家把经历原子能爆炸的体验写成文学作品,即“原爆文学”。从六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高度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公害等问题得到了关注,水上勉、石牟礼道子、有吉佐和子等针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采访、调查等,写下了不少纪实文学、小说等文学作品。
一、“原爆文学”的兴起
广岛出身的作家原民喜,亲身经历了广岛的“原爆”,将其写成文学作品,其代表作为《夏之花》(1947)。《夏之花》用写实文体,叙述了“我”在遭受原子弹袭击、逃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原民喜其后自杀身亡。
林京子在小说《祭奠之地》(1975)中描写了参加兵工厂生产的“我”在长崎受到原子弹伤害的经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颇具匠心,主人公的母亲和妹妹在长崎以外的另外一个城市,从远处目击到原子弹爆炸的亮光,使小说与原民喜、太田洋子的近似报告文学的作品不同,更具有艺术性。
在井伏鳟二的小说《黑雨》(1965)中,描述了一位饱受原子弹爆炸放射病折磨的姑娘,其叔父(监护人)焦躁不安、顾虑重重,只好从养鱼等自然循环中寻找慰籍。
大江健三郎被誉为日本原爆文学主体升华的代表作家。他对原子弹爆炸与核武器带来的灾难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当代作家中是最为深刻的。其代表作有《广岛札记》、《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核时代的想象力》、以及《洪水漫上我的灵魂》等。其中,《广岛札记》(1965)是大江健三郎原爆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部长篇随笔中,大江记录了所见所闻广岛原子弹爆炸给当地民众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歌颂了幸存者对生活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赞扬了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给人们带来生存的希望,作品最后表达了作家强烈反对核武器,支持世界和平的主张。
二、公害问题的相关作品
二战以后,日本大力发展经济,先后经历了“神武景气”(1955―1957),“岩户景气”(1959―1961),“奥运景气”等持续经济繁荣时期。高速的经济发展给日本的自然环境的造成重度的污染和破坏。城市的大气污染与水质污染等问题浮出水面始于1955年。大气污染、地壳下沉、大气污染、噪音、石油企业排放废气、工厂废水、放射性污染等公害问题日趋严重。由此引发了著名的“四大公害事件”,即水俣病(熊本县)、阿贺川有机水银事件(新a县)、哮喘病(四日市)、疼痛病(富山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作家开始关注公害问题。水上勉在推理小说《海牙》(1960)中,最早涉及了水俣病。水俣病是指熊本县水俣市化工厂排入水俣湾的工业废水含有水银,当地渔民吃了被污染的海产品后,出现了死亡和罹患怪病的现象。在这部小说中,水上认为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化工厂,并提出对受害者进行赔偿。他的观点在此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得到日本政府的正式认可,赔偿问题更是滞后。水上勉作为作家,以其敏锐的思维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海牙》虽然是以推理小说的体裁创作的,但是对唤起当时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一位关注水俣病的作家是石牟礼道子,她创作的《苦海净土――我们的水俣病》(1969),是一部纪实作品。作品由对受害者的采访,对排污企业的应对措施以及受害者的抗议活动的记录两大部分。在她的叙述中,她把自己亲身经历、与患者的交谈、报纸、来自医院的患者病历等医疗资料,以及大量的其他资料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每当我沿着不知火海海岸散步,看到鱼、贝、及树和芦苇,就被它们所感动,它们仿佛吸入了这里的海潮。这些树和灯芯草使我想起我们的生活,很久很久以前的生活,那时我们初次浮出海面。虽然海吸入了毒药,但仍然是生命之源。如我们像照镜子一样看这片海,就会发现这家公司的形象,耐人寻味。那些能为我们解释这个现象的人是已故的人和那些仍承受着煎熬、试图恢复生命的人。
石牟礼道子在《苦海净土》中记录了一位得水俣病的渔家妇女坂上由纪的诊断报告。坂上由纪曾经是一个身体强健的渔民,但是得病后的她却是十分可怜。
石牟礼道子把历史、医疗报告,尤其是受害者的声音有力地融合在一起,使《苦海净土》成为水俣病斗争和日本自然环境保护运动至关重要的部分。
三、《寂静的春天》对日本环境文学的影响
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了小说《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卡森的作品揭示了杀虫剂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危害,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强烈反响。
日本作家小林秀雄受其启发,发表了一篇反映化学物污染环境的文章《滴滴涕》。小林秀雄揭示了滴滴涕这样的化学药品对生物的不良影响如同原子能爆炸带来的.放射能。
1971年,西村京太郎完成环保主题的推理小说《污染海域》,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一位在化工厂工作,因石油废汽造成气喘病的少女,在哭诉无门的绝望下自杀身亡。一开始接过少女的求救信,却因大案在身,未予受理的中原律师,基于内疚及义愤,决定挺身而出,为深受其害,孤立无援的居民争回公道。作品揭示了海洋污染给周边民众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伤害。
随后,有吉佐和子发表了《复合污染》(1975)。《复合污染》原本在一份报纸上连载,拥有大量的读者。作家针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采访、调查、整理成综合报告。它涉及到化肥、汽车尾气、杀虫剂、有机水银、甲醛、合成洗涤剂、蔬菜残留农药等污染问题。有吉佐和子用普通民众易懂的措辞解释相关术语,讲述了化学污染物对地球、人类、大地的影响。
复合污染,技术术语,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毒物质造成的污染,它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算术或乘数效应为前提。简言之,复合污染指的是下列物质的相互作用:被农药污染的大米;可能喷了化学药品的进口小麦和豆类,尽管我们不知道是哪种化学药品;用这种小麦和豆类制成的味噌,我们在味噌里加了防腐剂;然后加入调味品,我们把味噌放入汤中;用酱油熬浓后保存的食物含有食物色素。在这种情况下,仅就添加剂而论,我们每天摄入大约八十中不同的化学物质。(如果加上农药和大气污染物,这个数字是数百种。)
四、结束语
随着日本生态文学的日益发展壮大,日本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生态文学的作品,燃起了日本人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生态批评的发展,涌现了野田研一、结城正美、山城新等一批在国际生态批评界享有盛名的著名生态批评家,使日本的生态文学以及生态批评研究日益成为全球的焦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精选篇5
答:
自我鉴定的结构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自我鉴定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1)性质内容加文种构成,如《学年教学工作自我鉴定》。
2)用文种自我鉴定作标题。如果是填写自我鉴定表格,不写标题。
(2)正文。正文由前言、优点、缺点、今后打算四部分构成。
1)前言。概括全文,常用本学年个人优缺点如下:本期业务培训结束了,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利今后工作学习,特自我鉴定如下等习惯用语引出正文主要内容。
2)优点。一般习惯按思想表现、业务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逐一写出自己成绩长处。
3)缺点。一般习惯从主要缺点写到次要问题或只写主要的,次要一笔带过。
4)今后打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今后的打算,表明态度,如今后我一定__,争取进步等。
自我鉴定的正方行文,可用一段式,也可用多段式。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晰,用语准确。
(3)落款。
在右下方署明鉴定人姓名;并在下面注明年、月、日期。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已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
[格式内容]
1.标题。可写成自我鉴定。
2.思想表现。
3.学习表现。
4.工作和道德表现。
5.缺点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精选篇6
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忆这大学求知的历程,曾经非常向往的象牙塔就要远去,而迎面而来的将是社会的锻炼,于是更加的怀念这个紧张而有序的大学生活,她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我孜孜不倦,勇于挑战自我,充实自己。
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
的收获是心理的成熟,一千多个日子里曾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委屈过。而现在懂得擦干眼泪,站起继续往前走,前面的荆棘,算不了什么,路上的阻碍,我每攀登跨越过一次,便离云端更近了一步。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大学不但教会了我知识,让我只是为人处事的方式,更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的大学生活,踏上社会旅途的时候,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跨越新的高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精选篇7
四年的大学生活充实而紧张,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四年里,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一日三省,自信品格的日趋完善;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三更灯火,寒窗苦读,相信学有所成。
在校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实践方面: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的思想,暑假,我在大酒店实习,通过做服务生的工作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一定要投入到社会这所大学校自己才会真正地长大:对世事的人情冷暖不再一味愤愤,而是多了一份接受与面对,用感恩的心来面对周围的世界,其实生活很美好!回顾过去,自己仍然有不少缺点,如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有时候不懂得坚持,但我会尽可能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着重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争取做到各方面都具有新素质的人才。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精选篇8
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是我的优点。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__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的结果。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时。这在我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充分展示了出来。
我个人认为自己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多用。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画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在将要踏出校门的这一刻,我回想起许多在学校发生得事情,有悲有喜、有忧有乐。在这里我的人生作出了又一次得感慨,时间是稍纵即逝的,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尽量使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付出是显见的,收获总是潜见的,但是只要肯去为目标奋斗,收获绝对远远大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