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领导讲话
常熟理工学院位于苏州常熟,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常熟理工学院领导讲话,仅供参考。
常熟理工学院领导讲话篇1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20xx年的帷幕行将拉开。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各位校友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和最美好的新年祝福!
握手辞行的20xx年,我们党和国家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深得党心民心。20xx年,也是全体常理工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一年,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 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应用型品牌大学的道路上又迈出了稳健的步伐。这一年里,学校紧扣“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全年党政工作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社会声誉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完成处级科级干部换届和二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换届,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学生党员“启航、引航、领航、远航”计划,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围绕应用型品牌大学建设,启动三年“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联动推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加强科研工作,优化学科建设布局,推进特色学科与硕士专业学位点顶层设计与培育工作,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然科学类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获得突破;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三年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获得省“六大人才高峰”增列资助5项(总数达27项,在省内同层次高校中位居前列),新增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获得省普通本科高校自行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授权;推进国际化战略,与11所国外大学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素质提升,强化学生学科竞赛工作,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350余项,学校获评“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推进“文化校园”、服务保障工作和民生工程,《东吴学术》成功晋级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获得省委宣传部表彰,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刘兆玄、范曾、俞敏洪等文化名家络绎来校讲学,教工住宅聆湖苑后续工作有序推进,学生宿舍空调安装使用;推进学校章程 修订和核准工作,为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办学行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全校师生员工都在为建设“美丽理工”、“文化理工”、“实力理工”、“幸福理工”,同舟共济,力行不懈。学校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离不开老师们、同学们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离不开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热忱相助。在此,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已属过去,蓝图催人奋进。20xx年,是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谋划之年。展望新年,既感重任在肩,更觉前途光明。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投身推进“两个率先”、“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伟大实践,提振精气神、焕发新风貌、适应新要求,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续写事业发展新篇章。我们将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办学经验,梳理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问题,深入推进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扩大办学影响,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和地方两级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只争朝夕,为全面实现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和早日实现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而共同不懈努力!
祝愿常熟理工20xx更加精彩!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学业进步、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常熟理工学院领导讲话篇2
尊敬的73041部队首长、常熟市人民武装部领导、各位承训教官、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军训阅兵式。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20xx级学生军训取得圆满成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顺利完成军训任务的73041部队全体教官、参训师生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刚才的阅兵式和军事表演,气势恢宏,磅礴有力,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内容和形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同学们高昂的斗志、抖擞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你们,是好样的!
在高校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国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校始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一直坚持在新生中开展军训工作。军训,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今年,我们东湖校区2980名新生组成了一个军训团,分成2个营、11个连、62个排,中国人民解放军73041部队选派了63位优秀教官来校帮训,在短短的10多天军训时间里,我们按计划完成了队列训练、宿舍内务、军容风纪、军体拳、学唱军歌、观看国防教育录象等军训内容。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举办了教官与新生篮球友谊赛;举办了联欢晚会,学生和教官同台演出;教官还参加了“周末零距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内容扎实、形式多样是今年军训的第一个特点。
今年军训的第二个特点是,我们结合本科教学评估,利用军训开展学风建设:一是以人为本,严格考勤,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二是认真开展军容风纪检查;三是指导学生整理内务并进行了检查评比;四是组织新生认真学习了“评建应知”,这样,我们的军训就不只是学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而是全面地学习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促进了好习惯的养成、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转入正常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学风基础。
今年军训的第三个特点是,我们战胜了甲型H1N1流感的威胁,一方面我们认真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克服了天气时阴时晴、中午热、早晚凉的困难,做到完成任务不打折扣,严格训练不减要求。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军训对提高同学们的适应能力,磨练同学们的意志,增强同学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等各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军训带给同学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短短的十几天,大家可能无法领会太多的动作要领,但更宝贵的是,同学们体会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无坚不摧、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的精神,一种令行禁止、服从指挥的精神,一种敢于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同学们始终坚持在训练场上,展现了不因疲惫而气馁、不因枯燥而动摇、不因困难而退缩的坚强毅力和饱满热情。
负责此次军训工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73041部队官兵充分发挥部队能打硬仗,能打大仗的特点,严格执行军训大纲教学要求,不辞劳苦,严格管理,率先垂范,嗓子痛了,哑了,但为了保证军训的进度和质量,教官们依旧活跃在军训场上,精心组织同学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充分体现了作为一支英雄之师、威武之师和文明之师应有的优良作风和传统;他们以严谨求实的作风,铁一般的纪律,坚韧刚强的意志,淳朴谦逊的风格,美丽宽广的胸怀,又一次为我们全校师生铸造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他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一往无前的军人品质影响并带动着同学们,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又一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正是因为他们的辛苦与付出,才确保了今年军训的圆满成功,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军训即将圆满结束。希望你们把在军训中学到的好思想、好作风用以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更希望你们顺利地完成四年的学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最后,让我再一次代表学校向支持学校圆满完成军训工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73041部队的全体教官们和常熟市人民武装部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常熟理工学院领导讲话篇3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年”活动总结表彰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我校“教学质量年”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表彰三年活动中所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和活动项目;正式启动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动员全校教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到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现我校教学质量的新提升,为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实现学校首届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质量年活动回顾与总结
老师们、同志们,20xx年初,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学校“十一五”改革发展规划,切实推进学校“两个转型”目标的完成,以及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校酝酿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同年3月,学校下发了《关于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的决定》,明确20xx-20xx年度连续三年在全校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三年的活动主题分别为教学基础建设年、专业建设年和学科建设年。三年的活动目标是: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确立质量为本的育人理念;调整专业布局,基本形成理工为主、多学科并存的专业格局;规范专业建设,建立专业评估机制,建设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建构设计科学、执行流畅的教学管理体系,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建设忠诚敬业、结构优化、注重实干的师资队伍;创建优良的学风、教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形成一批有“显示度”的教学成果;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启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形成确保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同时,要确保高质量通过学校学士学位评审,为以常态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奠定坚实基础。
20xx年“基础建设年”为“教学质量年”活动的开局之年,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狠抓教学基础建设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活动方案,扎扎实实做好了各项工作,推动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xx年“专业建设年”是“基础建设年”的延续和提升,旨在合理布局专业,体现理工特点;实施“质量工程”, 建设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和实验示范中心;围绕学士学位授权评审,规范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20xx学科建设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强化教师的本科意识、学科意识、科研意识以及科研与教学相互融通的意识为起点,以利用学科资源促进专业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为途径,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
三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组织下,教学质量年工作委员会认真制定学校活动总体目标和各个主题年的活动方案,各院(系)积极响应,围绕学校总体目标和活动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系科的活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三年的“教学质量年”活动深得全校上下的认同与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学中心地位得以巩固,教学理念得以更新,学校的教学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服务意识和精力投入问题得到很大改善,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科专业意识不断增强。总结活动三年来的成绩,可以简要概括为“五个一”。
(一)强化了一种意识
一种意识是指质量意识。质量意识的强化可以看作三年“教学质量年”活动所取得的最大成绩。为强化质量意识,活动之初,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和相关系列活动,广大教职工认识到专科与本科在内涵与要求方面的不同,逐步确立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注重学理,同时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观。
三年中,学校通过邀请教育界专家与学者来校开设讲座、作专题学习报告以及示范教学,举行系列沙龙活动,召开研讨会等方式与途径,就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逐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质量意识。
学校还通过建立较为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和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使全校师生在规范中提高对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质量意识。通过这些努力,学校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教师的质量意识明显提高。初步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通过三年的努力,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加强,学校抓教学质量的氛围今非昔比,质量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已由最初的源自教师职业道德的个体自发进步为全校范围内的普遍自觉,这种转变是建立在广大教职员工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对本科内涵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广大教师,不再将提高教学质量当作是来自外在的要求,而是视为完成自身所担负人才培养任务的内在需求。
二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学校、院(系)组织的各种学习和研讨活动使广大教职员工对教学质量的内涵认识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员工不再停留于经验层面的认识,而是结合工作实际自觉地进行分析、总结与研究,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因为有这样的转变,三年来,我校的教学改革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教职员工积极自觉地参与教学改革,探求如何进一步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转变。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教职员工对教学质量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过去那种认为教学质量是教师的事情,教学质量仅限于课堂教学的片面认识得到了扭转。大家充分认识到,质量意识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具体落实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各种资源、各种因素综合提高的结果,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全员参与投入的结果。
(二)构建了一个体系
通过三年努力,基本构建了一个起点较高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一是健全了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了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形成了由分管教学校长、教务处、系(教研室)构成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了学校、院(系)中心实验室管理组织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了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任主任、各教学单位及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委员会,以及下属的课程及教材建设委员会等非编学术组织的作用。各院(系)完善了相应的分委员会,负责本单位教学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审议。二是完善了教学管理文件体系。学校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现代教育观念,适时制定和修订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20xx年汇编出版了《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涵盖了政策法规、工作职责、教学基本建设、实验与实践教学和管理、质量监控和管理、学生学籍和考务管理等各种类型的61个文件、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教学行为,确保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投入。三是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20xx年,学校梳理制订了教学及其教学管理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并制订了教学管理工作流程,使制度的执行力得到提升,20xx年结合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以信息化和标准化,进一步推动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有效实施。
(三)突破了一些瓶颈
1、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学校创建品牌大学的目标定位,坚持市场导向、符合定位、错位发展的原则,结合二级学院筹建,开展扎实的专业研讨和调研,修定专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在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格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是推进技术教育和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了市场专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开展调研,为建立专业的市场预测机制做好准备。扎实制定和严格落实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教改课题的开展,推进人才模式的综合改革。初步形成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培养和信息化技术带动的专业特色。
2、实验、实践教学得到强化。活动期间,学校召开了全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建构实验室组织机构,理顺实验室管理体系,健全实验室管理队伍,抓好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吸引和鼓励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各系推行实验室中心化建设,建立系中心实验室、分室,明确各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实施实验室建设项目制,明确责任和分工;完成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清查。推进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各系积极实施实验室开放教学工作,省级示范中心建设点“物理学基础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时间、地点的全方位开放,并实施了全新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课程实验逐步向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转化,逐步形成以学生为本、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20xx年,物理与电子科学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联合申报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和生物与食品工程系申报的“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成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xx年,物理与电子科学系的“物理学基础实验中心”和化学与材料工程系的“化学基础实验中心”两个省级示范中心建设点以崭新面貌接受了省内专家验收。
3、质量监控得以加强。升本之初,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在教学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以及反馈等方面做的不够,尤其是校外信息采集环节还处于空白。教学质量年活动中,学校逐步建立完善由质量标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分析评估系统、反馈调控系统四个系统构成的质量监控体系。20xx年,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同时,学校改革教学督导制度,构建校、系二级教学督导机制。在机构健全的基础上,学校着力推动四项工作:一是认真推进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设;二是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通过组织校领导、校教学督导组开展全校性听课抽查、组织学生教学信息员常规工作、组织全校学生代表座谈会、组织全校期中教学质量检查等各种途径,及时了解教学状态;三是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监控。对期终考试试卷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及管理工作、全校实验室各项工作及管理情况、多媒体教学质量、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各教学单位教研室工作进行检查。四是加强教学信息反馈。在获得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后,能将各种客观、公正、建设性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改进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及相关部门,使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评价—反馈—改进—提高—再评价”的良性循环。
(四)取得了一批成果
1、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顺利通过。20xx年5月11-13日,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学士学位授权评审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评审。专家组对我校的评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给出了优秀95分的高分,6月15日,省学位委员会正式下发批文,同意将我校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同意将我校自动化等5个专业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20xx年,我校又有汉语言文学等13个本科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审。
2、专业建设得以加强。一是优化专业布局。学校在充分论证调研的基础上,调整专业布局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经过努力,三年中学校共申报新增12个本科专业,优化了学校的专业布局。二是重视品牌、特色专业建设。20xx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三个专业获批成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10月,机械设备及自动化专业和营养与烹饪专业分别通过了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合格验收。20xx年,生物科学专业获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特色专业1个,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三是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20xx年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短学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新的培养方案。20xx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职业化”趋向,明晰了专业方向,构建了素质拓展平台,强化了实践环节,突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3、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学校以学科梯队和科研团队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和应用技术型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的,注重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人才资源的合理整合,建立起有效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努力,一支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数量适宜、素质良好、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已初步显观。三年中,学校积极组织推荐省“333工程”和省“青蓝工程” 培养对象的选拔,推荐“333工程”名额10人,其中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9人。推荐“青蓝工程”20人,已获批准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学校重视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从20xx年开始计划实施“双百工程”,通过教师下基层、企业家进校园,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相关企业锻炼或展开课题合作或社会调查,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素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扩大学校影响;学校重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共引进正高职称教师10名、博士40名、硕士148名,校内晋升正高职称教师20人、副高职称教师53人、博士在读55人。为进一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20xx年,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了20xx-2011年完成百名教授、新增百名博士、培养百名各类带头人、百名教师国际化的“四百工程”目标任务。
4、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的申报和鉴定验收工作。目前我校共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省高教教改研究课题4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9项。三个项目获批20xx年省级教改项目立项。20xx年3个课题获批省规划办公室“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在认真做好省级项目申报工作的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校级教改项目,其中,20xx年立项建设20个校级教改项目,20xx年又立项建设38个项目,资助项目数和经费额均有较大增长。二是加大课程建设力度,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模式。学校通过积极组织申报省精品课程,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20xx年高等数学、植物生物学、管理信息系统三门课程获评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20xx年中国现代文学、线性代数获评省级二类精品课程。20xx年,学校启动校级优秀课程建设立项工作,共有27门课程批准立项;20xx年,学校立项建设29门网络课程;此外,学校建立了多媒体课件准入制度,在全校范围开展多媒体课件竞赛;组织编写修订了各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三是积极推进考试方式改革。20xx年学校启动试卷库立项建设工作,首批共有35门课程启动建设,初步实现教考分离。四是加强教材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与应用》获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网络技术及应用》获评20xx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软件工程实用教程》获20xx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立项。20xx年学校批准20部立项建设教材;20xx年立项资助9部教材出版,4部教材立项建设。五是积极推进了课程教学改革。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推进研究性教学系列活动。精心组织优秀研究性教案评选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基于自主学习的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经过2年的探索和实践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师生欢迎。
5、优秀教学成果、教学团队培育实现突破。一是精心组织省教学成果奖申报。20xx年,《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应用型本科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二是培育、建设教学团队。“基础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常熟理工学院国际合作、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获批20xx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6、教风、学风建设不断优化。一是教风建设。三年里多次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来校开设讲座和示范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健全会课、听课和评课制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组织优秀教师上好示范课,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组织各类教学评优活动,学校组织20xx年青年教师教案展评活动,20xx年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20xx、20xx年青年实验教师基本功竞赛,20xx年教学优秀奖评奖,通过各类评优竞赛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二是学风建设。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业生涯设计、学风建设月、创优评优等活动开展学风建设;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各种丰富、生动、健康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推动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意识、考研意识,严肃考风考纪。通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都发生了明显好转,积极进取、严谨务实、勤奋诚朴、敬业乐学的良好学风初步形成。
(五)积累了一套经验
1、重视顶层设计。教学质量年活动对推动学校“两个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年中,活动之所以能够得以有序开展、有序推进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得益于学校对活动顶层设计的重视。首先是强调理念先行。通过在全校组织教学思想大讨论、邀请专家来校作讲座、组织外出调研学习、大力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等方式和途径,引导全校教职工,特别是校领导、中层领导干部以及专任教师队伍,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规律,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理念、环境,探索适合学校的办学思路,强化对教学质量生命线的认识,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从而自觉服务、服从于教学中心工作,积极投入学校开展的教学质量年活动。其次是认真做好整体设计。学校从源头开始谋划,在活动开展前,就根据发展需求明确开展三年教学质量年活动的目的意义,确定活动的总体目标以及主要措施,并围绕总体目标,设计三个主题活动年的分目标,确保整个活动的系统化、清晰化、可操控性。同时,学校认真做好分层设计工作,组织各院系、各职能部门围绕活动总体目标和各主题年分目标,结合自身工作,进行有特色的活动方案系统设计,从而使全校上下的活动开展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协同、相互衔接的整体。再次是加强执行力保障。为确保切实完成已确定的活动目标和任务完成,学校通过文件、简报等形式将活动实施意见、学校和院(系)的活动方案及时印发,保证活动不因人事的更叠而改变,从而保证活动的延续性。同时,通过对活动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确保每项活动落到实处、实现其原定的目标。此外,为推进活动的有机开展,学校全面深入地推进相关制度改革,如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做到以制度来支撑和巩固三年教学质量年活动的有效开展。
2、以科研促教学。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三年教学质量年活动,学校始终将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技工作水平作为重点工作,并专门将20xx年确定为“学科建设年”,旨在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技工作水平。学校积极调整科研管理和人事分配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了科研投入,逐步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全校的科研工作。一批科研成绩的取得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返哺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在科研组织中,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组织队伍、凝聚力量;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锻炼人才,促进学术队伍的凝聚和成长,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了较强的师资力量保障。二是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伴随着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的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也不断增强。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把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带进课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了课程质量。三是为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提供平台。通过科研平台资源共享,有效地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中,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科研课题,通过锻炼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进行,使教师对学生论文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全员参与。教学质量年活动任务重、时间长、涉及的部门多,一旦松懈就就可能流于形式,前功尽弃。为确保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三年中,学校通过召开动员、总结、表彰大会进行全员发动,借助校报、新闻网、校园广播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种关注教学、重视教学、搞好教学的良好氛围,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教学质量年活动中,提升参与活动的人气。在此基础上,学校认真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各部门、院(系)落实教学质量年活动方案责任制工作,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做到既把握全局,了解活动的整体目标要求,又结合本部门、本院系实际,明确具体目标要求。切实做到了责任到人,使每个师生员工都明了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使各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活动过程中,学校和各部门、各院系根据各主题年活动内容和任务,认真做好总结工作,查漏补缺,针对存在问题,确定整改措施。同时,活动中,各部门、各院(系)能够从学校大局出发,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经过努力,三年教学质量年活动中,全校上下形成并始终保持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
回顾三年教学质量年,三年的建设是一个层次递进的过程:20xx年作为学院“教学质量年”活动的开局之年,在整个质量年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校在教学规范化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上有了很好的起点,为我院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20xx专业建设年活动,专业建设的意识和自觉性大大增强,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性;20xx学科建设年活动,以学科建设推动教学工作,学科与专业的融通意识、科研与教学的融通意识大大增强。这些成绩与进步的取得,凝聚了全校师生员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这里,我代表校党委和行政,向刚刚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努力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完成好各项活动任务,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老师们、同学们,通过三年教学质量年活动,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仍有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我校的教学资源在管理、利用和开发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实验室、图书资料等这些“物质性”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师资队伍、管理队伍素质亟需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业务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特色不明显;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制度的执行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学习自制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等。为此学校提出要建构全面、系统、规范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巩固三年教学质量年活动成果,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高,从而使学校在新一轮高校竞争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决策之初,学校曾考虑过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学校管理,构建学校质量管理体系。但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和反复权衡,考虑到企业与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借鉴了国内同类高校做法,学校最终决定借鉴ISO质量管理理念构建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20xx年8月,学校启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工作,到目前为止,基本建立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总体框架,完成了《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纲要》以及《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标准一览表》、《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证项目执行和监控一览表》等文件。今年的3月上旬,学校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相关文件提交二届二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在充分听取“双代会”代表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人员对主体文件及其附件再次进行了修定。根据安排,学校今天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下面我代表学校谈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意义
构建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学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1961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企业界开始推行质量管理。在其影响下,以及出于高等教育本身提高质量和减少成本的需要,高校开始向企业学习管理技巧,提高效益。20世纪80年代,英美等国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ISO质量标准引入教育教学管理,收到了一定效果。英国标准学会于1995年根据ISO质量标准原理,制定了教育和培训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指南,供高等院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选择。至1998年英国已有26所大学按照ISO质量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美国在1991到1992不到2年的时间里,就从92所增加到220所大学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研究性大学。如今,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芬兰、新西兰在内的西方大多数国家的高校都普遍接受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可以说,实施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潮流。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高校也开始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主要是因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面对经费困难和开支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管理者及高校自身开始关注教育质量和效益问题;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招致社会各界的批评和指责。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校关注的重点。许多高校,纷纷寻求通过借鉴企业管理做法,引入ISO质量标准,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xx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在全国高校开展“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xx年,教育部与财政部共同下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全面实施质量工程,《意见》提出质量工程要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推行和“质量工程”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各高校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20xx年下半年,应广大高校的要求,教育部评估中心先后在贵州、珠海、昆明举办了三期“20xx年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讨会”,全国260多所高校分批参加了研讨会,共同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已成为国内高校的共同选择。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建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学校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我校的事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适应社会需求,近年来,学校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管理体制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探索,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也存在许多制约与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牢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保证办学质量就是保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从根本上说,高等学校的竞争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我校事业的发展必须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并立足于社会,才能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才能实现学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目标。
第二,构建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需要。学校要发展,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作用,使学校更适应质量管理标准化、国际化的潮流,是进一步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新举措。我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实施,可以围绕“教学为中心”这一任务,统筹协调各系统间的关系,优化学校人、财、物、事、信息等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进一步理顺各单位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接口,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确定各项工作应遵循的准则,并逐渐优化工作程序,减少相互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可以通过相对超越于教育教学服务执行过程的质量监控,全面掌握信息资料,督促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将使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第三,构建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学校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需要。教育部的教高[20xx]2号文件明确指出“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教育部对普通高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其目的就是要以评估工作为杠杆来指导高校的改革发展,使高校自觉地把评估作为学校内部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规范了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不仅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文件,而且使广大教师及有关管理人员逐步养成按体系文件办事、保存质量记录的习惯,使教学文件和资料日趋完备,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奠定良好基础。当一切努力都付诸行动以后,当一切行动都产生预期效果的时候,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必将顺利通过。
第四,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也是学校对学生及社会庄严承诺的践行。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家长及其子女在升学过程中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关注点已经从以前“能否考上大学”转变到现在“考上什么大学”,高等教育已不可避免地由高校卖方市场转向考生和家长的买方市场。同时,在“大众化”教育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也由“精英”阶段的是不是大学生转变为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不是真正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家长及其子女选择我校是对我校的信任,社会选用我校培养的人才是对我校办学的信赖。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学质量,学校唯有构建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唯有培养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才能回报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实现学校对学生和社会的庄严承诺。
(二)要全面把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
体系的贯彻与实践固然是一项一项的具体工作,但我们在埋头若干的时候,一定要领会其背后的观念和意识,应当头脑清醒而自觉地更新不相符合的观念,树立并强化与“体系”相适应的观念与意识。
第一,要树立“教育即服务”的教育本质观。高校教育的产品究竟是什么?人们通常理解为学生,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并不是高校所有,其所有权属于学生自身,而非学校。学校并不能象生产企业拥有自己的产品一样拥有人才,高校与用人单位也不存在真正的交换关系。教育活动是通过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提供服务,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增值的过程。教育是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当然教育又不同于其他服务业,它具有特殊性,这是借鉴ISO质量管理理念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以人为本”,即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是以学生的成才和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第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常言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是这句话的规范表达,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都应“持续改进”。
第四,树立“用户满意”的竞争型教育质量观。长期以来,高校盛行的质量观是:只要我们按照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我们的产品就是符合标准的,我们的产品质量就是好的,这就是典型的“符合型质量观”。但是,当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当精英教育逐渐被大众化高等教育取代时,买方市场最终形成。在买方市场中,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市场。供方要想赢得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摆脱“符合型质量观”的束缚,树立起“竞争型质量观”。
我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系统集成,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建立是观念的创新,它并不是对原有制度的否定,而是根据现代质量管理理念,进行优化、整合;并不是重在建章立制,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推行力、执行力,这就需要一套有效的机制把这些制度贯穿起来。其内容包括观念、目标、管理、资源、组织机构等各要素;涉及范围包括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辅单位和每一位教职员工;中心任务是围绕“教学为中心”,统筹协调各系统间的关系,优化资源,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明确了以下六个方面内容:一是将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归纳为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改进4个方面与17个一级观测点、40个二级观测点。二是明确了各个观测点的质量标准。确立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标准,确立了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质量标准,使质量保证工作有依据。三是明确了各二级观测点的责任人、执行人、执行内容。四是明确了各执行项目的监控人、质量控制点内容。五是明确了教学质量保证总流程。六是明确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领导机构——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管理机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具体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机构是执行教学质量标准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从而确定了我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全方位监控、全过程监控、循环闭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其目的是保证各类教学资源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质量目标。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和各院系在学校质量保证框架下,根据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学科专业特点构建内部的质量保证子系统,从而明确各单位内部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责任人及其各自责职;明确各单位内部执行质量标准的工作内容及其质量要求、执行人、执行流程等;理顺内部各岗位之间的工作接口;明确教学质量控制的责任人、监督内容和质量指标。使得管理有依据、工作讲秩序、评价重证据。目前三个试点院系和教务处的教学质量保证子系统已初步构建,试行稿已挂在质管办的网站上,其它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抓紧时间构建内部质量保证子系统。
(三)要认真落实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步骤
老师们、同学们,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努力,我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框架的建立工作基本完成,自今天开始进行试运行。学校高度重视构建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工作,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工作大致分四个阶段:
一是动员、学习培训阶段。时间:20xx年4月至9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要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认真抓好学习培训,特别要组织认真学习学校和院系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相关文件内容和相关知识。通过相互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使广大教职工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是整合、规范、试运行阶段。时间:20xx年9月至2010年2月。按照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梳理,理顺教学质量保证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对各项管理文件、记录文件进行整理、规范和完善,使教学质量保证工作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做了什么等各环节一目了然。同时,由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按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试运行的要求,抓紧抓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贯彻落实和规范执行,实现每项工作都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有督查、有改进、有提高,切实做到全过程控制,使各项工作的开展真落实,有实效。
三是总结、改进、完善提高阶段。时间:20xx年2月。学校根据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汇报和总结,实地查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执行和运行的有关记录、文件资料情况以及管理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工作标准是否规范和严格执行,工作程序是否形成,工作内容是否涵盖全面、突出重点等,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和总结报告会等形式,及时交流反馈信息,改进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及有关文件。
四是正式运行阶段。时间:20xx年3月开始。学校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关文件汇编成册,各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全面实施质量保证体系。
(四)要认真贯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要求
推行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涉及到组织领导、体系管理、日常基础、工作规范等各个方面,工作程序多,标准要求高,各单位在实施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我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推行工作领导小组,把工作的内容、时间、负责部门或人员安排具体,落实到人。广大师生员工要树立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在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教学质量保证工作有机地融入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形成“人人参与管理、事事注重质量”的新理念。也许,在一些单位和领导中间可能有这样一些议论:说搞这个工作是搞形式,没有实效;有的教师担心增加负担,增加麻烦,或者就是管教师和学生。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看,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是否愿意认真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管理问题;是否愿意根据新的体系要求调整自己;是否真正地学习和理解了这个新体系。各部门、单位要积极组织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学习宣传组织发动工作,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营造浓厚氛围。
二要从严要求,灵活创新。各部门、单位要在坚持 “高点站位、严格要求,狠抓落实、灵活创新,实用实际、减负增效”的工作指导思想下,认真掌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实质、体现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要义、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突出特色创新。努力做到“结合实际理顺工作、结合体系规范工作、结合要求创新工作”,把体系贯彻落实同灵活创新结合起来,既保证工作任务的落实,又创造独具特色的工作方法,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在实践中实现巩固、创新和提高。在体系的贯彻落实过程中:要着力强化“管理者”责任,严格工作的执行力;要牢固确立以“学生、家长和社会”为关注焦点,明确工作的目的性;要科学运用“过程控制”方法,实现减负和工作的高效性;要切实注重“持续改进”,确保工作绩效的稳步提高;要努力加强与时俱进的“创新”,提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促进性。
三要加强监控、注重考核。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推行是对教学工作的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要防止“有规范、难落实、效果差”的情况出现。因此,在贯彻实施体系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日常检查、协调和督导,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检查、考核、表彰、奖励等措施督促和激发体系贯彻执行的积极性、创造性,确保体系运行机制不虚设、目标不落空。
四要促进融合,推动发展。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是学校整体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推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与推动学校其他党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很好地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继续完善教学质量保证工作措施和制度,在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通过整合、利用、开发现有资源,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要把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特色工作逐步地充实到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使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真正起到推进、保障全校教学工作的作用,真正做到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
五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当然要加强管理,要充分整合和调动各种教育资源,来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但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仍是教师要认真教,学生要认真学,再辅之以丰富的资源、高效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才能产生综合效应。因此在构建与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整个工作中,从学校到各院系、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相信和依靠教师,要努力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光荣感,勤劳、敬业、奉献。同时要努力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认真学习、科学学习,努力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真本领,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老师们、同志们,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同时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以强烈的集体荣耀感、高度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不辞劳苦,积极投入到构建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中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发扬创业创优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开创我校办学工作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看过常熟理工学院领导讲话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