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范文3篇

浣静分享

  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②、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 情境教学法、 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 、诵读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

  (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示课件¬¬¬¬¬——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

  3、指导“仞”的读音和“羌”的书写。

  4、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来试试?

  5、师生合作读古诗。

  6、齐读古诗。

  7、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学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8、请大家静静地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读出感觉,读出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抓诗象,入诗境,悟诗情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预设一:学生对“孤”的感悟

  1、诗象:孤城、万仞山

  (1)这座孤单单的城。指的是哪座城?引导学生从注释中获取玉门关相关知识,师补充介绍玉门关。(出示图片 )

  (2)为什么作者称之为“孤城”?

  引导感受:a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四周荒无人烟,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城”。

  b这样的一座城,不远处就是万仞高山,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渺小、孤单)——这就是诗句中说的“孤城”。

  (3)了解“片”的用意。

  师抛疑:"片"在这可以换成什么词?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一片”是唐诗习惯用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孤城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像一片落叶,显得单薄。)

  (4)指导朗读本句,可以把“一片孤城 ”和“万仞高山”对比读,读出戍边城堡的“孤”。

  引导:孤城周围除了高山,还有什么?

  2、诗象:黄河

  (1)读读这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回顾“黄河入海流”的观察角度,了解本句诗的视角:逆着黄河流向,自下而上远眺黄河。

  (3)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白云中流出来的黄河像  。(想象练说,引导学生用比喻句表达)

  (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条黄河?

  (5)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黄河的源远流长,读出黄河奔腾万里的气势。

  3、深化“孤城”的意境。

  巍巍高山、滚滚黄河,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了这座戍边城堡的“孤”!仅仅是城孤孤单单吗?(守城将士的心更是孤独的)与其说城孤,不如说人孤、心孤、情孤啊!

  4、带着我们的感觉,自由读两句,读出古诗的意境。

  预设二:学生对“怨”的感悟。

  1、感悟“杨柳”的双关。

  (1)理解“怨”,思考: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杨柳自然不会发芽。战士们是多么盼望见到春风轻拂,杨柳吐绿啊?但在这茫茫高原,那只是奢望。埋怨杨柳有用吗?所以作者说——读后两句

  (2)杨柳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指的是战士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子。介绍古人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3)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课件出示:出示跟杨柳有关的一些诗句,让学生和老师轻声诵读。)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代——无名氏《送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当戍边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悲凉的折杨曲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理解后两句的意思。

  (5)指导读后两句。

  2、感悟“春风” 的深意。

  春风,表面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它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戍边将士们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很多将士魂归关外。

  3、拓展: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配哀伤的乐曲)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4、 激情创境,配乐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以“情”为突破口,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以“读”为依托,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以一首带动多首古诗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同时深化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

  四、情感渲染,拓展运用

  1、写话练习:羌笛发出的悲切之音,让将士黯然泪下。如果他家有年迈的父母,如果他已经有了妻儿,他会对父母妻儿说些什么?请你任选一种角色,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写好后交流)

  2、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将士们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幽幽的羌笛声里,含泪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有感情背诵《凉州词》。

  3、结课升华: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安宁!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定会言之有物,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深化古诗内涵,将立意提升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赋予了古诗新意。】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一片城 孤 万仞山

  羌笛 怨 杨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读出诗意境,唱出感受,达到自然成诵。

  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涵的情感(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

  教学过程

  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词》。板书:王之涣《凉州词》。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么?

  预设: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生会动脑筋,想问题.)

  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2词呢?唱词。

  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4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么?

  预设:(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

  (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

  师:其实《登鹳鹊楼》就是他写的,正是一曲《登鹳鹊楼》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凉州词》,使他跻身于唐一流大诗人行列。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作者简介)。

  过渡: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么?

  (二)初读古诗:出示幻灯片,提出读的具体要求:

  1自由读(至少两遍)。

  2指名读,听后评读。(老师或学生评)

  过渡:如果说初读古诗的第一步,那么读出感觉,读出味道那才是我们读好诗的更高境界。

  (三)感悟诗句前两句

  1轻声读前两句诗,找出自己读的感觉,并且或写或勾做上自己习惯的学习标记。

  2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自己感觉到的。

  3指名读。(要求说感受,读出感受。)

  4师或生听后评议。

  学习前两句诗预设:学生可以从第一句里找感觉,也可以先从第二句谈起。课堂师要随机引导。

  若学生先体会第一句,则重点点拨:

  (1)解决“远上”的意思。老师用手势和眼神带。(自下而上)

  (2)听音乐,师:提到“黄河”用什么词语可以形容它?(自由抢答:汹涌澎湃、磅礴、气势宏大……)

  (3)谁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其他同学闭眼听想象画面。

  (4)听后评读。

  (5)你听了这样的朗读后,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高远辽阔感)

  (6)想象画面,同桌加动作自由读,听后说说他哪读的好?

  若先体会第二句,则重点点拨:

  (1)谈自读后的感觉。(孤)“孤”什么意思?师及时鼓励孩子的感受。

  (2)你们也这样读读,体会孤的感受。

  (3)解疑(胡兴业同学提出的疑问):“片”的意思是什么?师:是呀,为什么写“一片”而不是“一座”呢?

  预设:a学生自己争取解决。

  b师引导。进情境——诗人由高远辽阔的黄河,笔锋一转,把视角拉下来,远望,不觉咏出——个人接读第二句。

  c如果读不出“片”(单薄,小,)的感受,师随机指导这个学生:再远些,再远些看,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此时,再说你(你们)的理解。指名说或自由说。(师注意捕捉学生的零散感受。(“座”呢,城比较高大,厚实的感觉。写“片”更突出了城的孤,单薄,小。犹如一片小小的树叶。更加有种悲凉,危险的感觉……)

  4师:想看看这“片”城么?(课件)

  5配乐《凉州曲》创设情境:(师语速缓慢地)茫茫戈壁,假如你是戍边战士,盛夏骄阳似火,大漠之上——(生接读:“一片孤城万仞山”。);秋风飒飒,中秋月挂梢头,——(生接读:“一片孤城万仞山”。);冬夜北风寒,雪花漫天飘——(生接读:“一片孤城万仞山”。)。此情此景,身处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两个词说说。(指名说,生:凄凉,苍凉,寂寞,孤独……)

  6小结:前两句诗,如果说首句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黄河的气势磅礴和天空的高远,用一个字“壮”(板书“壮”),那么第二句则更侧重的守城战士环境和内心的描写,我们也用一个字概括:“悲”, (板书“悲”)。这真是壮中有悲,悲中有壮呀!

  7自己再读读,体会体会这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8个人展示读。(ppt)(师再评:我听出你在突出“一”和“万”,对比读中,反衬了城的“孤”“单薄”和战士内心的凄凉感。真是用心在读啊!

  过渡:如果说前两句是“画意”,那么后面的“诗情”又是什么呢?

  (四)学习三、四句。

  1轻声读三、四句,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么?(预设:谁怨谁?“何须怨”又是什么意思?……)

  2解疑。出示ppt

  (1)“何须”什么意思?

  (2)“何须怨” 呢?(不必怨。)谁不必怨谁?(羌笛不必怨杨柳)。

  (3)看着大屏幕诗句,学生试着说诗句大意。追问:为什么“不必怨”呢?(怨也没用,无可奈何的感受。)[

  (4)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5)指名读。

  (6)师生评读。(师随机评:“我还听出了你的怨愤之情”。)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怨愤朝廷的漠不关心;所以突出“春风”一词的朗诵。)

  3师:然而,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心声——保家为国,(板书:保家为国),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怎么读出这情怀?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学生自评。

  4回读全诗:同桌互读,读后评议他哪读的好?——展示个人读——大家评议。

  5学唱古诗。播放视频《凉州词》。

  古诗是可以唱的,想唱么?让我们唱中表达心中的感受。1遍:轻声学唱。2遍:自由大声唱。3遍:起立,加动作,眼神,有滋味的吟唱。(自然课堂呈现熟能成诵的感受。)

  (五)课外拓展:师过渡:同学们,还有一首与此题目相同,内容相同,感情相近的诗,但表达将士的情怀直接,更豁达。出示ppt王翰《凉州词》,相信你们用刚才的方法,一定能很快进入角色的。

  1自由读,找感受。

  2小组交流感受或读出感受。

  3小组赛读。形式自己设计。读后学生互评,或者老师评议。

  4试着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可以从题目,作者,诗表达的情怀,内容都是边塞诗…...)这些都要因学生学情而定。也可以提问质疑,师随机解疑。

  (六)作业: 把两首《凉州词》朗诵(也可以唱)给家长听。

  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不超过300字)

  一、尊重学生个体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自读自悟自批,让学生用几个词来表达读完前两句诗的感觉,再引导学生静心轻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学生会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

  二、紧扣诗眼,从带给学生感触最深的“孤”字入手,以质疑“片”,加深对意境的感受,再配乐朗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次接读,让学生在哀怨悲壮的音乐感染下,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

  三、朗读指导有目标,分层次,讲实效:定了“三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读出感觉——读出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

  四、大量课外拓展,如课前题目的理解等,直至课后的拓展阅读王翰的《凉州词》。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2、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板书设计:

  20、凉州词

  唐 王翰

  热烈

  醉 残酷

  豪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指名背——齐背

  2、师:这是一首边塞诗,说到边塞,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词语呢?生自由答

  师补充介绍。【边塞,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正如同学们所说这里荒芜人烟,常常是黄沙漫天,主要指今天的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也就是我国的西北边陲。(出示中国地图)在唐朝时期,曾与周边外族(出示唐朝地图)如吐蕃,突厥,契丹等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我们的战士们为保家卫国,远离家乡,驻守在边关地区。许多诗人也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边塞诗因此在唐朝兴盛起来,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2、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深情朗读)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唐 杜甫《兵车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 李颀《古从军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些诗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

  3、师总结: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板书:20、凉州词 唐 王翰

  二、读题、解题

  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作者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答、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豪放壮丽,可惜很多已散失,现存仅有13首,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的读音,“催”的写法)

  3、师: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师: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多读、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查工具书、结合注释等)

  2、运用适合的方法,结合预习试着理解古诗,把不懂之处画上问号

  3、质疑交流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出示:葡萄酒 夜光杯 琵琶声 战马 将士)——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端起盛满葡萄酒的夜光杯刚要喝,耳边就想起了琵琶声,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把这种气氛读出来(指名读第一、二句)——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琵琶声越来越急促了,战士们举杯痛饮,准备上马出征……

  2、三、四句。师: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引读后两句(板书:醉)——在说什么呢?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是啊,在你的想象中,战场是什么样的?(战鼓隆隆、呐喊声、战马嘶鸣,尸横遍野)——带着你的想象让我们一起去边关战场看一看(课件展示边关战斗场面)——这战场怎样?明确:残酷、惨烈(板书:残酷) ——这次酒宴之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 ——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引出: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等,带着自己的体会练读后两行——此刻,在战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读后两行——引读后两句:是啊,这一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六、拓展延伸

  1、师: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壮怀激烈,共赴国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齐读

  2、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士,出征前你会对朝廷、自己的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

  师:让我们把这殷殷的期盼,把所有的豪情壮志再次诵进古诗中,全体起立,齐诵全诗。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请同学们细读品味,进一步体会边塞战士们在大漠风沙中磨练的坚定的报国之志。

    285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