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党在我的心中讲话稿
党啊!在你光明神圣的领导下,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发奋学习,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为党争光,为党添彩!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党在我的心中讲话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在我的心中讲话稿】一
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父亲毅然和许多同乡的青年一起,瞒报年龄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加入到保家卫国的部队行列。那一年父亲刚满16岁。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就有了他追求的信仰——要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在朝鲜的3年,父亲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战争并受到嘉奖。朝鲜战争临近结束时,父亲已满18周岁。在一次战斗的前夕,他第一次郑重其事向党组织递交了他的入党申请书。可是组织上经过审查后,婉拒了父亲的入党要求,因为父亲的出身不好。
从朝鲜回国后,父亲复员回到地方工作,但他的信仰并未就此改变。每年在党的生日之前,父亲总会找出他留存的那份入党申请书,看了又看后,再涂涂改改重新写一份入党申请书,交给党组织。
可是一年又一年,父亲工作的单位换了一个又一个,入党申请书也写了一份又一份,还是没能实现心愿。但父亲并没有就此气馁,还是一年又一年地继续写他的入党申请书,一次又一次地向党组织表达自己希望入党的愿望。
一晃20多年过去,有一天,父亲收到入伍两年的大哥的信,拆开信读后,父亲激动地跳起来,对我说:“你大哥他入党了。他是咱家的第一个党员,有出息,比他老子强多了。”那一晚,从不沾酒的父亲高兴地喝了许多酒,话也特别多,父亲兴奋不已几乎彻夜未眠。
从那以后,父亲入党的愿望就更为迫切了。父亲不顾自己的年岁渐大,越发努力工作,没日没夜地在单位里加班加点,有一次甚至晕倒在岗位上,被送到医院里抢救才转危为安。母亲吓得不轻,劝他道:“老头子,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不要命地工作,为了啥啊?”
父亲喃喃地说:“我不就是想入党好好表现吗?那是我的信仰啊,你明白不?”父亲告诉我们,他写的第一封入党申请书,是在朝鲜前线时他的老排长,一个老党员教他写的。后来没多久,在朝鲜战争停战前的一次战斗中,那个老排长牺牲了。父亲一直觉得,如果他这辈子入不了党,就真的对不起曾一直帮助自己进步的那位老排长。
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初,在父亲退休的前一年,党组织终于接受了父亲的入党要求。那一天是党的生日,从单位党组织宣誓回来,父亲泪流满面。那是他追求了一辈子永不后悔永不改变的信仰。
【党在我的心中讲话稿】二
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属于每个家庭、每个人,记忆凝聚在祖国大地每座山、每条河、每一个小物件上。这不,一颗子弹壳做的烟袋嘴,就伴随主人公诉说着一段刻骨铭心的传奇故事。
主人公张寰旭,1912年生于山东莱阳县大泊子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五支队16团政委,打起仗来非常机智勇敢,先后8次负伤,是胶东著名抗日英雄。大家印象最深的他嘴里时常叼着一根旱烟袋,或者双手背在后面,手里握着长烟袋,满脸和善。那烟袋杆是竹竿的,锅是铜的,嘴是用子弹壳做的,也是铜的,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的。
在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张寰旭养成了吸烟的习惯,因经费紧张,就叼起旱烟袋。那时弹药紧缺,战士们的子弹壳需要上缴换子弹。他的警卫员就偷偷用个人的子弹壳,独具匠心地为政委打磨出一个烟袋嘴。张寰旭看见这黄灿灿的烟袋嘴笑着说:“我喜欢!”
1942年11月下旬,日军集中了两万多兵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拉网式扫荡。11月21日夜,16团团部在掩护莱东县一千多群众突围过程中,在马石山东南的周家沟北山与日军主力遭遇。面对衣衫褴褛、惊慌失措的群众,张寰旭对战士们说:“各位父老乡亲是我们的父母,血肉相连,我们拼命也要把他们带出去!”那场军民同生共死的突围战十分惨烈,部队整连、整排地被打光。最后张寰旭亲自指挥重机枪占领阵地,用火力从敌人的包围圈中打开一个缺口,指战员拼死掩护群众往外冲。最后部分部队和群众突围出去了,张寰旭却光荣牺牲。
战后,突围出去的胶东军区秘书张少华回来打扫战场。只见张寰旭坚守的阵地,遍地是子弹壳和血迹,他前胸后背到处是枪眼,棉袄衣兜里还插着旱烟袋,倒在身边的还有警卫员和马夫王新财等。张少华组织指挥当地民兵就地掩埋烈士遗体:“同志们时间紧迫,张政委单独掩埋,其他烈士可以合葬。”见马夫还没咽气,立刻安排民兵抬走抢救。
反扫荡过后,胶东军区在马石山召开追悼大会,立起纪念碑,刻下张寰旭等烈士的英名。没有惊动零散隐没在荒草中的墓穴。
马夫王新财是附近垛疃村人。他奇迹般被救活,伤愈后,因腹部和腿部重伤复员,他自觉承担起守护张政委坟墓的责任。他经常指着墓地下边的山口,无数次地对人讲述:“张政委和蔼可亲,没官架子,经常用衣袖擦擦烟袋嘴,按上一袋老旱烟,让大家叼在嘴上,你一口、我一口,那缕缕呛人过瘾的烟雾把大家的命拴在了一起”。他默默守护张政委的坟墓61年,直到自己离世。
2005年清明节前,“抗日烈士纪念碑”在海阳落成,当地政府把散落在荒山野岭中抗日烈士灵骨集中进行了正式安葬,其中就包括张寰旭烈士。当张政委的坟墓打开后,除了遗骨,就是那根旱烟袋,子弹壳的烟嘴和铜烟袋锅被蚀锈包围,竹子的烟杆已经烂断。在移灵现场十六团的老战士、参战时只有16岁如今已近80岁的于成扑通跪下连连磕头,大声哭喊着:“政委——,张政委!这就是俺张政委,这烟袋俺太熟悉了。张政委您可以安息了!”
目前,这支断为两截的子弹壳烟袋嘴,伴随英雄的英灵,被安放在“海阳抗日烈士纪念馆”的展橱中。
“子弹壳烟袋嘴”,吞吐过战争风云,依然散发着一股凛然灼心的火药味。拣拾弹壳、弹片、子弹头这些记忆的碎片,平静的心灵被远去的战争撞响。
【党在我的心中讲话稿】三
我是一名“老西藏二代”,生在西藏,长在西藏。1976年父母亲进藏工作,自此,我就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先后3次来到乃东县驻泽当镇郭沙居委会开展驻村工作。近两年的驻村学习工作生活时光,对于我来说是学习进步、提升自我的最好途径。
在两年的驻村时光中,我从驻村点老党员、老干部、群众身上学到了许多基层工作经验和精神,慢慢地,这样的人,这样的事,鞭策教导着我前进。
记得2011年初进村居,我就从驻村点的一位老电工身上学到了无私敬业。他10年风雨无阻为乡亲们用水服务。一天,因他忙于其他工作,无法去按时抽水,我便义务当了一天电水工,来到不远处配电房,学着抽水。我用了一个半小时把水抽完,早已经累得浑身酸痛,想到他每一天都在做这样看似普通却辛苦的工作,打心眼里佩服他。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奉献,领悟到驻村价值。
驻村干部远离城市,远离亲人,除了要面对繁琐的工作和艰苦的环境外,还时时牵挂亲人。驻村干部的妻子或者丈夫默默承担起了家庭重担,驻村干部的父母忍着病痛为儿子卸下牵挂,驻村干部的儿女把对父亲的思念深深隐藏心底。
2015年5月,爱人按照单位安排进驻位于加查县洛林乡海拔4000多米的吉巴村驻村,我本应回去帮她收拾东西,处理家务,但此时正是当地群众的“萨嘎达瓦”宗教活动,驻村队员都无法回去。我打个电话问了问,电话那头妻子说:“没事,你忙吧?东西不多,我自己收拾。”几句简单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家人的默默支持,也让我更加安心做好驻村工作。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不用来奋斗;将来,青春将毫无意义。驻村虽平凡,民意紧系心。一批批驻村干部们工作作风值得我学习,更让我懂得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我们驻村队员特别是青年干部用激情书写着辉煌,用深情丈量着村居,用行动诠释着奉献。责任,在接力中彰显;意志,在艰苦中锻炼;作风,在服务中发扬。
【党在我的心中讲话稿】四
18岁那年冬天,我穿上了军装。当火车满载着一车厢“新兵旦子”来到新疆时,生长在南方的我第一次看到了新疆皑皑的雪山和冰封的河水。
1987年8月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很快连队里就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我感觉自己向党组织靠拢了一步。经过组织考察,我顺利地当上了入党积极分子,连长成为我的入党培养人。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单独爬了乌鲁木齐的红山。一个人在红山上看雪景成为我多年来深刻的记忆。作为一个年轻人来说,入党是许多人的向往。看着风雪中的红山,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取早日入党,在新疆好好工作!
我的连长是一名老党员,他在工作中不断地教育我、鼓励我,向党组织靠拢,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经常对我说:“你是年轻人,正是学习的好时光,一定要认真学习知识,学习多了对自己有益,同时也能为社会服务。”我谨记连长的教诲,一直努力学习。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党支部却一直没有找我谈话,也没有将我转为预备党员。当时我想:“一年多来我都在认真工作,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也团结同志,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为什么不让我转为预备党员呢?”我在工作中不再处处争先,工作干完了就行。
一段时间后,连长发现了我的消极思想,找到我,措辞严厉:“不能因为一次入党机会的错失而心灰意冷,党员是一个进步性、先进性的身份,入党意识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怎么能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番话让我幡然醒悟。
我的父亲知道此事后,也严厉地批评了我,他说:“如果要当一名合格的党员,就应该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作表率,真诚为人民服务。”我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恢复到过去积极进取的状态中,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90年7月,我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宣誓入党时的情景,在鲜红的党旗下面右手臂高举头顶,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身着军装的我是那么地激动和振奋。
后来我考上军校,成为一名共和国的军官。我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部队的十几年里,我不记得自己参加过多少军事训练、业务考核,不记得多少个夜晚爬格子、改材料,奋战在书桌前,虽有身体上辛苦但收获了精神上的快乐。当我第一次获得部队嘉奖时,激动万分地打电话告诉远方的父母。后来,我脱下军装转业参加到了地方建设中。
多年来,自己在红山上下决心的那个冬日一直没有忘记。现在全党上下正在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在建党95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党员扪心自问:共产党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知道:她是指引我用生命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仰!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入党宣誓时的承诺,用实际行动来继续践行我的誓言,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党在我的心中讲话稿】五
井冈山是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我心中敬仰的革命圣地。
2015年6月,我作为岢岚县第二期青年干部党性作风培训班学员赴井冈山参观学习,开始了一次荡涤心灵之旅。遥想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当年在革命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来到井冈山开展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从而为我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朱德同志为此亲笔题词:“天下第一山”。
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地区战斗、生活过的遗址遗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记录历史;大井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彰显出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及勤俭节约的作风;小井红军医院,凝结着红军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茨坪八角楼,感受毛主席创作革命理论过程的艰辛;重走挑粮小道,感受革命艰辛;黄洋界哨口,领略革命家的战略眼光;井冈山烈士陵园,我们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随着对井冈山历史的深入了解,我不知不觉地被带入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
井冈山的考察学习是一次了解党史、了解中国革命史、的难得机会,是一次党性作风的实地锻炼,是一堂震撼心灵、激励终身的教育。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就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让我们高举井冈山旗帜,让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