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领导讲话稿>综合讲话稿>

关于科研发言稿

芷欣分享

科研一般指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研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科研发言稿1

作为学校教科处的专职人员,向学校领导和在座的各位同仁汇报以下内容:

1、几年来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回顾;

2、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3、今后教科研工作的几点设想。

一、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回顾

按照县教科所的工作安排,在马校长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在李校长的策划与具体部署下,在学部主任的鼎立配合与协助下,在学部教科室相关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几年来,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参与了学校申报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申报材料的撰写;我们参与了学校“高效课堂八步”的理念解读与阐释,对学校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与智力支持;我们指导了老师小课题手册的填写,打消了老师们的畏难情绪,变得从容、自信;我们引领了老师课题的立项、结题文字材料的撰写,逐步的提高了老师从事课题研究的必备技能;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也一年一变化,一年一提升,课题研究由以往的少数人参与、大多数陌生变为越来越多的人熟识、参与课题研究;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顺利结题与杨代雨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的结题,宋之民老师的市级课题结题材料的呈送,李秀银、刘守冰老师的县级课题的结题,2011年我县2项县教学成果的获奖都显示了我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的提升。贾培荣等老师积极准备县级课题的结题材料的工作显示出我校老师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越来越到位,技能在提高。2011年,我校教师立项12项市级课题,2项县级课题。这都从一个角度标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学校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与数量还需提高;

2、学校的教科研网络没能真正发挥最大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科研工作的质量;

3、包括我在内,相关的教科研人员工作还需再优化、再细化,加大对课题等教科研活动的技术指导与辅助;

4、学校教科处的职能没有正常发挥,责权弱化、欠明确,开展的教科研活动还需加强。

5、教科研设施匮乏。

6、和县先进的教科研学校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教科研工作的改进设想

1、明确教科处职责,优化教科研网络。

教科处负责学校的三个学部的教科研工作,负责承接、安排、与上报县教科所安排的工作,课题研究、教科研论文等写作、创新课的评选都有教科处负责,与学部日常的教学工作相对独立;以后,拟请示李校长报校委会研究,出台教科研评估细则,对老师的教科研活动量化评估,计分纳入学期教师综合评估并占一定份额。

优化教科研网络。在学部明确教科室专职人员,明确相应的工作责权就是负责学部的教科研工作;强化教科室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大对老师具体技术指导与服务。教科室人员下对老师服务,上对教科处负责。给学部领导减负,使教科研工作优化。

2、围绕县教科所的工作安排,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提前、主动、用心地做好准备工作;加大对小课题手册填写、课题立项研究与结题准备、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创新课等的技术层面的引领、帮扶与把关。

3、制定出台学习教科研活动计划,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注重过程成果的积累与评估。

4、编辑教科研工作简报与活动材料汇编,系统总结学校的教科研成果。

5、恳请学校加大教科研投入,优化教科研设施,创设相应的教科研工作环境。

用心做好教科研工作,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真得很重要;对教师个人的成长与专业发展真得大有帮助、很有好处!于校与人,于公于私,我们都应切实做好教科研工作。相信,有上级教科所及学校校委会的正确坚强的领导,有全体老师的聪明智慧与通力合作,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会再上新台阶,再有新变化。

科研发言稿2

一、十多年的教科研给我带来什么?

(一)、从被动参与者到主动研究者的蜕变。

我从1999年在女埠中心小学负责金华市规划课题《施爱教育的实践研究》开始接触课题研究,到离开女埠中心小学一直负责或参课题研究的工作。一开始,我也是一个被动者,到后来真正喜欢上课题研究。这其中的变化可以用王国维的三境来形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做第一个课题《施爱教育的实践研究》阶段。那时兰溪市课题研究刚起步,充满困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在进行《依托经典诵读 创建书香校园》课题研究时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研究中,我做得辛苦也做得快乐。当下我自认为是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十多年的科研经历使我对它有了深入的思考。课题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在平常的教学中寻求教育的智慧,艺术地解决问题,实现“不是锤的击打,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日臻完美。”的教育理想。

(二)、改变了工作方式。

课题研究使我养成了带着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每年订阅教育教学刊物,买书。(近几年读过的书课件出示)。来到这里之后,我感到最开心是学校的图书馆有很多我想看的书。每天的工作在变,不变的是工作的方式,还是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不断地往前走。

(三)、我的收获。

1在看课、教学设计方面,提高了的能力。因为看得多,到后来,听课后能说上一点看法。听课反思《榜样教育多用“正比”,少用“反比”》发表在《教学与管理》(小学版)在x年上半年的“语文教研组长素养大赛”中以评课和教研组工作经验成绩突出在共同体以第一名险胜。有3个教学设计在兰溪市教研成果评比中获奖(同时也是参加教学评比的教案)。

2提高论文撰写的质量。在历年来所写的28篇获奖论文中,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在教研成果评比中获得较好的奖次。

3在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竞赛中获奖。在市“教育科研与发展”主题征文获一等奖,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4多读书,多动笔,提高表达能力。有11篇随笔在《金华日报》、《兰江导报》、《兰溪教育学刊》刊登。

5收获友谊。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与同事相识、相知,结下友谊。我觉得大家为了一个共同努力,为取得成绩而欣喜的感觉是一笔精神财富。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参加市地方课程优质课、语文教研组长素养大赛、骨干教师的评比等活动,

在第一次党小组会上自我介绍时,我没有提过这些,我想把过去都留在了女埠。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多学习。”但是我要说没有在女埠参加教科研,就没有今天的我。在课题研究中,我得到了成长。不过,我愚笨,没能长成大树。在座更优秀的你们走入教育科研,一定会收获更多。

二、教师小课题研究

(一)“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概念

“教师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二)“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特性。

案例1:如何调动起学生提问积极性

肖老师任教六年级语文,最近为班上的学生不愿发言而大伤脑筋,的确,那样的课堂常常如入“无人之境”。经过一番思考,肖老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于是,肖老师根据《中国青年报》文章的启示,尝试“站起来就说”。他对本班学生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54%的支持率让他颇感欣慰。然而真正实施起来,竟无一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在征求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肖老师感到光凭“激励”还不行,还得“强迫”,于是他又公布了一项新规定“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凡少于两次的学生必须当众唱歌,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此举见效显著,课堂气氛随即“活跃”。然而,肖老师很快发现:少数同学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肖老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堂课上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突然提问。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学生们的强迫感日渐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

科研发言稿3

刚才,我们隆重表彰了荣获全市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白下区、南工大、海昌中药集团等三家单位分别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在此我代表南京市委、市政府向获奖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为全市的科技工作和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季市长对去年全市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科技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各区县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区县政府向市政府递交了20x年度科技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希望大家履职尽责,兑现承诺。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自从南京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全市科技系统积极抢抓机遇,大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推动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是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相继颁布了《南京市促进技术转移条例》、《南京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启动实施了“科技创新20条”、创业创新“1+8”政策体系、“科技九条”等突破性政策举措。

二是科技创业创新的载体环境不断优化。南京“321”创业创新人才计划、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人才安居工程、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等取得初步成效,在海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是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完善。我市联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和江苏省政府共同建立了“南京建设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部省市联席会议”制度;对南京市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围绕科技发展的重大事项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书记牵头抓人才、市长牵头抓教育、市委副书记牵头抓科技”的高位统筹机制,基本形成“大科技”的组织领导体系。

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去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1%;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省31.3%,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在国家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中,市和13个区县全部顺利通过考核,其中,南京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鼓楼、江宁、雨花台、栖霞、玄武等5个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县)”称号。在经济日报社主办的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上,南京上榜“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这些成绩的取得,浸透着全市科技工作战线干部群众的心血和努力。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科技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经过多年的努力,南京已经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跨越的新阶段,正面临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以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为主攻方向的第三次重大历史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能否实现党代会确立的“创成率先大业”目标,一个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我们能不能聚焦“四个第一”,在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上取得实质性大突破,从而在创新型经济发展上争先和领先。实施创新驱动,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是第一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南京是创新资源密集型城市,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丰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具有突出优势。南京创新驱动的实施成效,根本上要靠全市科技系统发力,要靠科技工作推动,要靠科技进步支撑。可以说,科技工作的水平,决定着南京新一轮发展的未来,决定着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局。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南京最大的优势在于科教与人才资源丰富,而最突出的问题却是科教与人才资源的转化不充分,科技发展中始终存在着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我们不能只看到科技工作中的成绩,尤其是一些很光亮的数字,这些数字好看但不好用、不实惠,甚至掩盖了背后的实质性问题,使我们的认识造成一定的偏差。

一是有效的研发投入不足。去年南京市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3.1%,是全国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但是南京的企业界研发投入只占一半,比例只有1.5%左右,而深圳90%以上的研发投入是由企业贡献的。又据省内的统计,苏州88.6%研发机构建在企业,无锡91.0%研发机构建在企业,而南京只有43.5%。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低。统计调查显示,南京高校的科研成果只有10%有可能应用转化,高校承担的国内科研课题中也只有20%直接面向市场应用,在南京地区高校中有70%左右的职务发明专利在“沉睡”。这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投入占比高达40%的情况相比,形成巨大反差。

三是创业型的人才数量太少。一方面是企业研发人员比重低,据统计,苏州86.1%的研发人员在企业,无锡95.5%的研发人员在企业,而南京只有48.6%研发人员在企业;另一方面,创业人才数量少,我市现有国家“___”55人,居全国第三、江苏第一,但创业人才仅6人,加上省“双创人才”9人,也只有15人,而苏州50人中80%是创业人才。这里所谓“创业人才”,其实就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人才。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源集聚、整合与转化能力不强的问题,而资源集聚、整合与转化能力,正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尽管我们多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先进区(县)”的称号,但这是全国大范围的常规考核,很大程度上考核的是你的专利成果,考核的是你服务全国的水平。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有专利成果不等于有产品,有产品也不等于有产业,更不等于有推动发展的经济和财富效应。如果从“产品”的角度讲,我们南京生产的主要是“半成品”。南京每年毕业的25万大学生研究生是“半成品”,他们必须到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去锻造,成为能够创造财富、造福社会的人才,才能算是“成品”。每年产生的大量科研成果也是“半成品”,科研成果只有通过创业、通过企业进而变成产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算是“成品”。南京的石油化工产业,多数处于初加工环节,生产的也多数是“半成品”,能耗很高、成本很高、附加值很低;产业链上的深加工环节、“成品”环节却不在南京,而在市外和省外等其它地区。从“半成品”发展到“成品”,需要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手段、一定的过程。否则,南京大量的科研成果和人才资源,是不可能大规模自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这就好比“孵小鸡”,在自然条件下,会有一些小鸡孵出来,但是绝大多数一定是“旺鸡蛋”,不能成活。进一步讲,“孵小鸡”光靠“老母鸡”也不行,因为“老母鸡”也不可能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孵”出“小鸡”,至少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鸡窝”。所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联手创造适宜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要看到,科技成果转化通常都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如果我们不想去面对风险、忍受痛苦,也不可能提高转化的成功率。根据全省统一的科技进步水平监测结果,南京的科技进步水平在江苏排第三位,苏州第一,无锡第二,而且差距还不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因为科技进步不是简单体现在科研经费占gdp比例这个唯一的指标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质量、经济效益乃至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带来的改善上。我们的排位偏低,正是因为这个比例并非衡量科技进步的决定性指标。因此,我认为,跟南京所拥有的科教资源优势相比,我市“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也不够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就不在于科技本身,不在于科技研发和基础研究本身,而在于科技资源的集聚、转化和应用,使之成为产业经济的现实驱动力。所以我们不能就科技来抓科技,不能再把科技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科研项目的立项、课题的评审、经费的安排等常规工作方面。做科技项目,是高校院所、专家学者的长处,也是他们的责任,我们不可能比他们强。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把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已经做出来的成果,拿出来转化,为推动发展、造福社会服务。现在这方面的工作,恰恰是我们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应该把科技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科技怎么应用、怎么转化为现实驱动力上。如果我们不在自身的资源优势上下功夫,不在科技资源转化上求突破,就不可能实现创新型经济的大发展,就不可能率先在全省建成创新型城市,甚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对此,全市上下特别是科技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把准方向,聚焦关键,奋力开创科技创业创新工作新局面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创成率先大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系统要贯彻落实党代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工作的职能作用,就必须立足南京的发展基础、现实差距和目标要求,以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主抓手,以推动科技创业创新为着力点,聚焦“主体、服务、机制、应用”等四个关键环节,全力改革攻坚、创新突破,奋力开辟南京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在20x年建成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奠定坚实的基础。

1、抓好两大主体。要把突出创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发挥主体的功能作用放在科技工作的首位。一是突出人才的创业主体地位,以人才引领发展。南京主要缺的不是科技创新人才,而是科技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要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全力推动科技创业创新人才的大扩容,通过创业人才创办企业、转化成果、培育产业。我市实施“321”人才计划不到半年,就有1200多人申请,目前已经首批遴选出“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315人、“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48人,集聚“中央‘___’创业人才”40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的105%、109%和222%,成效超乎预期。这说明我们的政策是对路的,南京对创业人才也是有吸引力的。今年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深入推进,一方面要加快既定人才政策的落实和兑现,为吸引更多人才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的针对性,更加注重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和顶尖人才,更加注重对硅谷地区留学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引进。与此同时,要强化“科技九条”的落实,把蕴藏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的科技与人才资源转化为创业创新的现实力量。二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久前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温家宝着重强调“要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作为今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首要重点任务”,这对南京很有针对性。制约南京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新型企业太少。要把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上个月省“两会”期间,省委罗书记参加南京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南京在全省率先实现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今年全省的目标是70%的覆盖率,我市去年的覆盖率是74%,今年要争取达到95%,力争明年实现率先全覆盖,使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能力实现新的跃升。今后凡是引进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要有研发机构,或者要有短期内建立研发机构的计划。要大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各种方式建立研发机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向研发型、智慧型乃至跨国型企业转型升级。

2、抓好科技服务。实践证明,科技创业创新必须要有体制机制灵活、服务功能完备的孵育和服务环境。我们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导向,就是要使整个城市具备一种综合性的创业创新服务功能,着力提升优势资源向现实生产力和竞争力转化的能力。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要从三个层面用心着力,统筹推进。第一个层面,就是聚焦科技创业载体,营造综合服务“小环境”。现在南京绝大多数的孵化器、科技园、开发区等,都不具备真正的科技创业孵育功能。为此,我们就必须像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先搞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开发区一样,在小范围内先行先试。首先在科技创业特区、大学科技园(创业园)等一个个小区域内,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营造一种特别适宜创业创新的功能载体和制度环境,着力提升创业孵化的成活率和企业培育的成功率。如果说初创企业是“小苗”的话,那么我们的科技创业特区等载体就要成为最适宜种子生根发芽和快速成长的“温床”、“温室”。如果说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是“大树”的话,那么我们的这些载体就要成为最适合“大树移栽”的沃土。前段时间我和季市长到浙江学习,浙江的大学科技园的规模水平,特别是公共服务的健全程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搞创业载体,决不能只是建房子、挂牌子,一定要把公共服务的“软环境”搞上去。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招才引智,过去比的是政策、比的是硬件设施,现在投资商和创业者更看重的是功能、是服务、是文化、是综合环境。去年以来,全市规划建设的20个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已有15个挂牌或动工开建,今年要加快各方面工作进度,确保集聚科技创业企业3600家以上。第二个层面,就是在全市范围内有序拉开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框架。要按照市党代会及其前后两次全委会的部署,抓紧建立专业性的创业创新教育辅导体系,建立健全以公共技术、投融资、信息交流、中介服务和政府服务“五大平台”为主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以及人才住房保障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前两个层面,主要是政府主导,尽快弥补“市场失灵”。但是创业创新活动,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机制,靠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和作用。所以,第三个层面,就是积极发展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与应用、生产及消费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是衡量一个城市创新能力和水平的突出标志,同时其本身也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目前我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正在快速增多,服务的领域和手段正在不断丰富,但从整体来看,科技中介服务仍是制约科教资源优势发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短板。我们要着眼长远,坚持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导向,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产品设计、科技金融、管理咨询、技术市场交易、知识产权管理、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着力提高各类科技服务的可获得性、易获得性。通过三个层面的协同努力、不懈努力,最终使整个城市具备强大的科技创业创新综合服务功能。

3、抓好机制创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南京而言,更为紧迫的是创新合作机制,把政府、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的创业创新积极性引导好、发展好。衡量一种合作机制是否有效的关键标准,不在于各方签了什么样的战略合作协议,挂了什么样的合作牌子,而在于这种机制是否符合市场化、产业化的规律,进一步讲,就是看它是否实现了利益上的捆绑和融合。这正是所强调的“协同创新”和“政产学研融合”理念的体现。我们南京地区的绝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都是省属、部属,与南京市没有行政隶属关系,所以我们不可能通过行政的方式,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和方式,把大家的利益捆绑起来。因此,必须坚持把利益捆绑作为科技工作机制创新的核心原则,力求从根本上激活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的科技创业创新能量,为我所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各区县、开发区与市内外的高校院所共建科技创业创新平台和实体。按照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思路和“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模式,共建大学科技园;按照“产业技术研究院+学科型公司”模式,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总之,就是要通过利益上的捆绑和融合,切实让政、产、学、研、金各方面利益主体,像机器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咬合,实现内在主动的、协调融合的、共兴共荣的联动发展。今年我们要搞一个课题,评估一下每个高校对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再准备拿出一些钱出来,论功行赏,实施有效的激励。

4、抓好应用推广。科技的价值在于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在于推动发展、服务社会、造福人民。要围绕关系民生改善的重大科技问题,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村镇建设等重大民生科技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民生科技示范项目,以科技惠民生。要把科技应用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公益性推广服务、社会化创业服务、多元化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发展都市农业、高效农业为导向,以溧水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为龙头,加快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要高度重视“科技青奥”建设。去年市科委牵头编报的科技青奥专项行动计划,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将获专项经费资助5184万元。要以此为契机,落实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理念,在生态环境、公共安全、数字信息与智能化控制、新能源、绿色建筑、管理与科普等领域,加快展开科技计划布局,抓紧建设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有南京特色的科技示范工程。我们强调科技工作要向“主体、服务、机制、应用”等四个关键环节聚焦,说到底就是要求全市科技工作加快实现转型。要把科技工作的着力点从立项、评审、分配经费等常规性领域,转向科技创业创新领域。抓主体、抓服务、抓机制、抓应用,不是科技系统一支力量就能做好做成的,需要教育、人事、人才、组织等各部门联动,特别是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上,牵涉的部门、层级、范围更加广泛。但是,科技系统的着力点,必须率先地、坚定地转移到科技创业创新工作上。

三、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凝聚做好全市科技工作的强大合力

20x年是全面落实市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的“改革攻坚、创新突破年”。最近省委罗志军书记多次指示,今年不提新口号,聚精会神抓落实。从我市出台的科技创新20条政策,到制定的科技创新“1+8”政策体系,再到20x年春节前出台的“科技九条”,可以说,今后几年南京科技工作的政策框架基本确立,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政策举措已经部署。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落实推进,确保各项科技工作部署早见成效、见大成效。

1、要把落实政策摆在首要位置。政策是否有效力,关键在于落实,否则再好的政策也毫无价值,甚至会带来复杂的负面影响。不制定政策,至少还可能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灵活;但是出了政策却不落实,必然会让政府的公信力大受影响。政府没有公信力,城市就对人才没有吸引力,甚至已经引进的人才也留不住。所以说,政策不落实,甚至比不制定政策的影响还要差。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针对既定的政策框架和要求,加快制订出台相关实施细则,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同时,还要认识到政策生命力在于动态适应性。要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注重发现新问题和新需求,及时优化调整既定政策,使其更具针对性,更富创造性,更有实效性。我们的政策是公开的,很容易被其他地区模仿。如果我们在落实政策上行动不够快、举措不够实,人家学了你的政策,很快就能拿出力度更大的政策跟你竞争,这也要求我们根据发展实际和竞争形势,及时调整优化政策,始终保持政策上的领先性和实效性。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我市已经出台的创业创新扶持政策,特别是“科技九条”,有些确实与高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现行的体制机制存在一定的冲撞,对此我们要积极配合,主动服务,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减轻负担,尽快拿出对接和细化政策,引导他们融入到南京科技创业创新的大潮中来。

2、要切实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力量。推动科技工作的落实,基础在基层、主体在基层、活力在基层。科技的应用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能培训、科技服务等大量工作都在基层的区县、开发区以及各类园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科技系统要主动适应基层工作需要,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协调,推动科技人才向基层汇聚,金融资本向基层投入,创业创新载体向基层布局,切实通过提升基层科技工作能力,推动全市科技工作部署又好又快落实,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服务。重点把科技创业特区、大学科技园、农业科技园、文化创新园等基层载体的工作人员力量配强配好,有组织地对这些人员开展政策和技能培训,包括选送到科技创业先进地区学习培养,着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把握能力和操作执行能力,确保我们的创业创新工作部署准确高效地落实到位。

3、要建立“一把手抓科技”的高效机制。各级“一把手”要抓好“第一生产力”,做到有目标、有督查、有考核、有奖惩、有成效。要加强对创业创新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推动新发展。要积极组织加大有效科技投入,着力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和运行机制。今天的会议上,各区县都向季市长递交了责任书,对此市有关部门要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如期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市科委、科协包括区县科技部门,在全市科技工作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职尽责;教育、人才、组织等所有相关部门都必须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主动配合,不做“旁观者”,当好“推动者”,共同做好科技工作。

4、要大力营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经过前一阶段的密集部署,我市科技创业创新工作已经全面拉开框架。各级各部门包括企业、中介机构,要积极主动做好科技创业创新的宣传和推动工作,为推动自主创业、知识创业和科技创业“鼓与呼”。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让全社会充分理解科技创业、积极支持科技创业,踊跃投身科技创业,让一切创业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科技创业创新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科技工作关系南京未来发展大局。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部门和各区县、开发区承担的科技工作指标任务之重也是前所未有。希望全市上下特别是科技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做好科技工作,以优异的业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科研发言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课题负责人,尊敬的与会同仁们:

大家好!

大地回春柳色新,春风沐浴教科研。课题带动工作站,引领示范靠骨干。在这个教科研精英荟萃,能手骨干云集的隆重仪式上,我能代表我市工作站站长和课题负责人发言,非常荣幸。首先应该衷心地感谢x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给予我们工作站这么好的机遇,应该特别感谢我们x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给我们创设条件,保障了我们能够顺利开展各项活动。我们还应该由衷地感谢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老师,指导过我们工作的专家,给我们提供锻炼机会的所有人。

感谢各级领导为我们搭台子,找路子,做梯子。我们一定会履行我们的职责,载体是课题,内容在课堂,目的是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注重发挥团队作战的效能,聚焦课堂,围绕教学,注重交流合作研讨,把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相结合,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辐射带动更多的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我们自己要积极承担各级教师的培训任务,积极参加各类送教下乡活动,还要培养和鼓励我们站内的、身边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也要踊跃参加各类送教活动,不断收集研究成果,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要广泛学习,仔细探究,严谨思考,明确辨别,扎实推进,将成果不断推广辐射到整个区、甚至在市上产生影响。感谢领导对我们的信任,请领导多多指导我们的工作,在各方面给予我们大力支持,让我们在带动广大教师的同时,自身也能快速成长。

最后愿我市教科研百花齐放,工作站硕果累累,谢谢领导!谢谢大家!

关于科研发言稿相关文章:

以科技为主题的演讲稿精选

关于发言稿例文精选5篇

关于创新主题的发言稿五篇

科技创新演讲稿3篇

关于科技节的演讲稿

关于论坛发言稿精选

2019科技大会讲话稿精选

关于代表发言稿精选5篇

中国科技的力量演讲稿最新五篇

科技引领未来演讲稿优秀集锦

    上一篇:关于科室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关于课前发言

    5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