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正确学习理论知识思想宣传
【导语】: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正确学习理论知识的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确学习理论知识】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强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等思想,旗帜鲜明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定立场,同时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崭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并以此为指导,面向时代课题,在进一步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认识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社会共同体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类社会共同体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史。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延伸,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弊病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理想社会的模式,即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提出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这三个具有不同本质和类型的共同体概念。“真正的共同体”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中立、对“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的批判而提出的人类理想,是人类在发展进程中追求的终极目标。这种“真正的共同体”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也即“自由人联合体”。
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给予完善和发展,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真正的共同体”或“自由人的联合体”,具有高度的理论契合性。从一定意义上讲,致力于世界各国双赢、多赢、共赢的目标,积极倡导联合、合作、普惠、共享价值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马克思一生追求的“真正的共同体”所蕴含的价值在当代世界的表现或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从“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的共同体”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阶段: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消除共同体的异化,走向“真正的共同体”。
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观的坚持和发展
自从国家出现以来,如何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始终是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及其治理进行了深刻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治理的一般原理,核心体现在关于国家及国家治理的本质、国家治理的目标、国家治理的组织原则、国家治理的根本方法、国家治理的政策和策略、国家治理的领导权以及国家治理的改革及发展途径等重大问题的论述上。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观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抉择。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在习近平看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独创性贡献。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观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将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强调人民协商共治,坚持党的领导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将国家治理、政党治理与全球治理一体推进,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改造正义者同盟的基础上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活动和党内生活的基本原则,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策略,科学阐述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确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为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列宁在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把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与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列宁建党理论,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的党。它同别的政党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具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自觉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在实践创造上,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在理论创新上,提出“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重大命题,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治、谁来治、怎么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党的建设鲜明主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动员令,为在实践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可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辩证与实践的自然观为基本认识,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幅人、自然、社会相和谐的美好蓝图,为生态文明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也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理论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凝聚形成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他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科学揭示生态兴衰决定文明兴衰的发展规律;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哲学层面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关系,为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理论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从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系统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这些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又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倡导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这一生态文明观是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与时俱进。
【正确学习理论知识】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习近平同志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上世纪90年代初,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曾告诫全世界:“不去阅读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是一个错误,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错误,一个理论的、哲学和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我们党作为一个在社会主义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站在科学的制高点上。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强制别人信仰自己的思想,然而,他们的声音传遍全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没有强制别人抬高自己,然而,马克思被世界人民推上“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崇高位置;没有强制别人铭记自己的贡献,然而,马克思主义穿越时空走进当代,马克思的思想和名字一起获得了永恒。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理论依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说:“如果你读《共产党宣言》,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有力、很了不起的文件。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论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今天,当人们在谈论诸如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前途与命运的时候,马克思的思想是无法绕过的。他惊人地预见了当今社会的诸多方面,当今世界也正在按其描述的发展轨迹前进。
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习近平同志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不能苛求19世纪的人来解决21世纪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建设提供了总的指导原则,但没有也不可能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在实际运用中必须考虑本国的特殊性。毛泽东同志说过:“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同样,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只能由今天的中国人来解决。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不能把经典当作教条。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把握不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创造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今天,中国面对诸多马克思未曾面对过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找到问题、引领发展的新方案。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实践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未有穷期。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任何特定的历史时代,相对于具有无限可能性和丰富性的未来而言,它所呈现出来的历史图景总是有限的。所以,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只有跟上时代脚步、超越时代局限性,才能获得永恒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伴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既符合人类的认识逻辑——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从知之不够正确到知之比较正确,从熟知到真知;又符合历史的演进逻辑——从不丰富到比较丰富,从简单到复杂,从有限到无限,从民族历史到世界历史。
信仰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他还指出,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真理性,同时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马克思一生矢志不移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无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追求全人类的解放,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他一生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但始终忠于自己的信仰,始终献身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从而成就了辉煌的人生。马克思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他的科学理论与人格实践是高度统一的。因此,直到今天,马克思依然为世人所景仰。在西方,马克思征服了许多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文学家伯尔曾指出:“须知: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他们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卡尔·马克思,当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的状态之中;没有斗争,没有起义,没有罢工,这需要发动,需要引导,资本家是连半步也不会让的。”今天,人们在自由、平等、民主、公平、正义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就有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信仰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奉行其理想信念和科学理论。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可撼动,坚信马克思主义秉持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立场不可撼动,坚信马克思主义确立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不可撼动,坚信人民的地位最高、人民的力量最大、人民的尊严不可践踏、人民的利益不可侵犯、人民的意愿不可违背。信仰马克思主义必须旗帜鲜明,敢于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言行作斗争;要以高扬理想、向往崇高的姿态,抵制躲避崇高、耻言理想的言论。要清醒地看到,马克思主义至今仍是人类解放的一面旗帜,全世界的上空仍然奏响着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公平、正义的进行曲。
信仰马克思主义,决不为眼前的假象所迷惑、暂时的困难所压倒。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决不能成为质疑、贬抑、放弃甚至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理由。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消极现象和问题,有人因此对坚持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而对于改革开放以来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也有人认为这是放弃马克思主义、向西方靠拢的结果。很显然,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将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错误地归功于非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因现实生活中存在消极现象就怀疑甚至放弃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封闭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也不是关门搞建设的结果。但是,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不等于照搬照抄,中国的发展没有复制西方的发展模式,没有重复西方的老路。诸如股份制、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经济等,都不是西方的专利,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实践中的产物,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实践证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走中国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正确学习理论知识】三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深刻改变了中国。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高度庄严宣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政治宣言,是对近代以来最伟大思想家马克思的最高致敬。
讲话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
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如同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在一代代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中得到不断传承。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领导伟大社会革命持之以恒,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一个个阶段、一次次飞跃,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作了系统总结和深刻阐述。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薪火相传。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欧,《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成为“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毕其一生从事理论研究,给后人留下了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和科学理论。进入20世纪后,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创立了列宁主义,形成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以一系列原则性战略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从19世纪中叶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自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与时俱进、与世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进入新阶段、达到新境界。列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历史结论,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充分彰显。今日之中国,社会主义500年的理想与奋斗在接力延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创新力在空前增强。
从“一个幽灵”到大国旗帜,马克思主义力量彰显。“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共产党宣言》对当时共产主义思想发展状况的形象描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开始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历史运动。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也会出现曲折,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风云急剧变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严峻考验。20多年过去了,中国没有“终结”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没有“大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马克思主义旗帜在当代中国高高飘扬。2018年,适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逝世135周年,在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世界上最为隆重、规模最大的纪念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是为了向“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致敬,也是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讲话宣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理论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深邃思考和真知灼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结晶和思想瑰宝。
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了近百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愈益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愈益丰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代表着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准和最新认识。讲话对马克思的光辉一生,作出了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高度评价,深入揭示了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条件,同时确立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备的社会理想、人生境界和奋斗精神。讲话对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作出了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精辟概括,深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牢固根基,同时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遵循,这就是深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学习讲话,使我们对马克思既是顶天立地伟人、又是有血有肉常人的人格魅力,有了更强的感悟;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作用,有了更深的认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标识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不断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的结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之中,都可以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根基、血脉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着眼于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这一新表述新理解,是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结合的理论成果。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增强“四个自信”;学习和实践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和实践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勇于全面深化改革;学习和实践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学习和实践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学习和实践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学习和实践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共建美丽中国;学习和实践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习和实践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创造性引领。马克思主义创立170多年来,世界沧桑巨变,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同时,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发展认识,在开放中博采众长、完善理论。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密切结合,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就是讲话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作出的创造性引领。比如,怎样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规律融入实践观,怎样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增强核心意识与群众观统一起来,怎样依据我国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新变化建构阶级观,怎样用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观,怎样用领导新的伟大革命、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必然性完善矛盾观,等等,都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性发展的重点方向。
讲话宣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课题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源。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是人类社会历史、社会主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获得空前发展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可以说,极具创造性、挑战性、时代性,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契机。
科学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的伟大历史创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世界历史的坐标看,是在世界现代化几百年的历程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开辟的一条新型现代化道路。从当代世界的坐标看,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艰难起飞中,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的一条新路,从而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仅是自己的道路,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反映世界趋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建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有着独特本质、内涵、优势、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经过30多年的奋斗,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世界历史意义将不亚于十月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重要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历史任务。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成功在望、胜利在握;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没有先例可以仿照,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新的长征。对于全党和各级干部来说,要像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要求的那样,“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两项任务是统一的。只有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课题,回答和解决这些课题,就是现代化的全面建设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深化过程。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呼唤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逐步加深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的认识。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人类社会历史、社会主义历史、中华民族复兴历史的视野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现代化的历史看,现代化的进程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产生了严重的弊端,甚至出现了反现代化的思潮,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才能有效防止这种现象,使现代化更加适合于有利于人的目标、价值与准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结构体系是怎样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怎样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应对哪些重大挑战,抵御哪些重大风险,克服哪些重大阻力,解决哪些重大矛盾;怎样确保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在中国大地的生动展现,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大发展的极好契机。
关于如何正确学习理论知识思想宣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