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领导讲话稿>讲话稿大全>

在党务公开现场会发言范文五篇(2)

伯超分享
 

【党委党建范文】

  同志们:

  按照这次全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的议程安排,下面我把区委、区政府准备出台的2012年1号文件《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进行一下解读,并围绕着文件对当前和今后我区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重点和具体工作作一下阐述和说明。同时,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能围绕着我们老百姓自己的难事、难题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俗语说“干群一条心,黄土也成金”,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让我们的环境干净起来,让我们的村子漂亮起来,让我们的生活富裕起来。

  一、关于《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的起草背景和过程

  2000年区划调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期战略任务,紧密联系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创新求变,在推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上下功夫。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区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等十几个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大了资金投入,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十一五”期间共发放各类补贴2.6亿元,落实“四位一体”帮扶资金1210万元。加强了政策扶持,连续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项重点工作”,推陈出新创建了“四位一体”的帮扶机制,全心全意为农民办好十件实事,全力推进我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思想境界和工作思路,对推进“三农”科学发展、加快省会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总体来看,前几年我们进行的有意探索和尝试,无论是受经济实力的限制,还是受当时客观条件的影响,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多的还是侧重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我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自来水;我们建成了集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敬老院和五保供养为一体的农村综合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我们的农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两镇综合文化站和全民健身苑和11个村健身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使用,120个村全部建设了农家书屋,在全市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我们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17.7元增幅16.4%,连续四年增收近千元。但实事求是地讲,我区的农业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与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地位要求有较大的距离。主要存在着发展基础薄弱、缺乏发展规划、经济结构不高、依靠传统农业、存在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不清问题,怎样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农民收入可持续快速增长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和重大的任务。

  因此,从去年开始,我区做出了发挥区位优势,把发展都市农业作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的决定,在思路上实现了从侧重农村发展到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转变,并委托专业公司编制《区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区财政列专项资金,建立对农业园区、优质农产品品牌、农业特色品牌基地等方面的奖励政策,扶持都市农业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我区的都市农业发展,赵文朝副市长作了重要批示:“区发展都市农业有优势,有潜力,今年也有项目,有进展,有成效。希望借鹊山龙湖43平方公里的广阔平台,走出一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区委张辉书记也作了重要指示:“在农业问题上我们是欠账的。虽然这几年我们围绕新农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农业发展上还没有走出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路子。农业的发展也有一个转方式调结构的问题,希望在今年调研的基础上尽快拿出意见,并确保各项措施、责任落到实处”。张辉书记重要批示紧扣我区农业发展实际,对今后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期望,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为认真贯彻落实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推进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切实走出一条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必须要出台一个有全局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指导文件。因此,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在区委国承彦副书记的组织安排下,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农发局等部门结合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有关文件、市委“十二五”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建议、区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初稿)以及各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性资料,多次研究推敲,先后几易其稿,形成了现在的区委、区政府准备出台的《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

  二、关于《意见》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

  《意见》共分7部分25个条目,并具体了的责任单位。

  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指导思想主要是以建设都市型农业为重点,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优化农业结构,强化农业基础,振兴农业产业,改善农村民生,特别提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环卫城乡一体化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任务目标到2012年,一产增加值达到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这个数据统计口径依然包含着北三办的居民收入。“十二五”末的一产增加值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2%,这些数据都是根据“十二五”规划中相关数据进行的测算,涉及到具体的工作推进有可能还得进行微调,这里不再做深入的说明。

  第二部分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出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深化发展畜牧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四个方面的措施和任务。结合正在编制的《区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我们确定了将黄河北区域打造成“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积极打造“一心(冷链物流展示贸易中心)、两区(鲜活农产品生产区、生态旅游农业区)、一带(沿黄绿色生态防护带)”的发展布局。并围绕这个布局,充分发挥我区的蔬菜、畜牧、林果等优势产业,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部分,我们提出了冷链物流、农业龙头企业园、菜篮子工程等概念,主要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搭建平台和载体、确定思路和重点,大家回去要结合各村的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三部分是大力发展都市农业。重点是发展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优质农业特色品牌。包括发展好现有鹊山、鹊华烟雨等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一批生态景观型、体验参与型、高科技设施型、旅游度假型、特色精品型等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园区。将黄河北地区建成全市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农业品牌,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基地。都市农业是我区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在后面我再重点做一下说明。

  第四部分是加强农业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物流贸易等流通体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贯彻落实今年中央和省、市一号文件,着重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受篇幅的影响,文件当中对此只进行了总体工作的安排,区委办、区政府办将出台具体的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对文件进行补充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这块重点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测,抓好动植物防疫。加强物流贸易等流通体系建设重点是完善农资销售与服务网络、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第五部分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主要是通过有效地奖励、扶持措施激发农业农村工作的活力和潜力。目前总起来主要涵盖了4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投入。主要是由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着力支持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各级对农业扶持资金,探索多元化投融资途径。二是招商。重点是建立完善农业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和农业招商项目库。三是奖励。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奖励政策,以及对都市农业园区、特色品牌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相关奖励政策。对这部分,我们还将研究具体的奖励扶持机制,包括标准的制定、资金的分配和监管等方面,还要进行细化和完善。

  第六部分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从2006年提出,市委推出的是“十大重点工程”,我们提出的是“十项重点工作”。进入“十二五”,市委提出了“七大工程”(加快农民增收、山区生态建设、重点城镇建设、改善农村民生、农村基础建设、四大产业振兴、环境美化文明)。因此,我们也对应的做了调整,主要包括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大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努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5个方面。

  第七部分是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督考核。这里面,我们着重强调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性,政府的各项政策落实最终都要基层组织去贯彻和落实,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搞好“换届”、抓好治理,促进班子团结,维护大局稳定,为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重点结合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传达一下当前和今后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2012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在,我区的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一方面各级惠农强农力度越来越大。中央连续8年出台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围绕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决策部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大力兴修水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省、市也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农业农村发展的机制和环境更加优化。另一方面是区委、区政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农业农村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也越来越强烈,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坚实。区划调整十年来,全区在经济建设、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基层党建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初步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老城提升、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化工产业园、鹊山龙湖两大“北跨”主阵地的带动,“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局面已经形成,“三农”工作面临大好的形势和机遇,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到位,全区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新的春天!

  面对这么好的机遇和条件,如何实现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突破发展,怎样走出一条适合我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初步确定了“三农”工作基本思路,就是围绕着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定不移地推进“北跨”发展,着力做好都市农业发展的文章,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努力推进“三农”工作再创新局面。

  现在,我们主要来谈谈都市农业。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都市农业”的内涵以及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所谓都市农业,一般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高层次、多形态的绿色产业,比如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等,是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经济和生态等多种功能并存的、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是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的一种农业产业。一般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都市农业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第二,都市农业是城乡边界模糊地区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依附于都市经济的农业,是存在于城市内部或紧邻都市的农业。第三,都市农业是与工业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发达农业形态。农业生产经营明显的表现为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对于推动省会现代农业提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市农业正处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已成为发展省会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2009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了发展全市都市农业的思路和举措,提出了“构筑一圈、一带、三区、200个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1132”都市型现代农业区域经济布局新框架”的都市农业发展思路,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确定了生态景观型、体验参与型、高科技设施型、旅游度假型、特色精品型和物流会展型六种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全力推动都市农业的发展。

  下面,简要回顾一下我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以及面临的问题。我区汇集汽车站、火车站等几大交通出入口,建邦大桥年底将通车,尤其是随着鹊山龙湖、化工产业园两大平台的成功运作,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黄河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因此说发展都市农业有着天然的近郊优势、土地优势以及逐日增强的交通优势,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投资潜力,这也是我们花大气力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出发点。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围绕都市农业工作,确定了“搞好土地置换和农民转化两个突破,做好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集约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三个集中,抓好土地流转制度、农村集体经济体制两项改革,发挥交通、工业、市场、旅游、城市五个带动作用,最终实现产业现代化、乡村建设城市化、农民生活市民化目标”的总体工作思路,对都市农业发展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明的是,“十二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对我区都市农业发展提出了展望,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全区在全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重点农业园区5家以上,特色品牌基地3万亩以上,优质农产品品牌10个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优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30个以上,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农业品牌优势初步建立。同时,为长远推动我区都市农业发展,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重金聘请专门的策划公司对我区的都市农业进行了长远性、持续性、操作性都比较强的高标准规划策划,今年上半年就能出稿,这也足以说明我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我区都市农业建设有了良好开端,但在基础条件、发展理念、建设标准、规模档次、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当前来看,主要面临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黄河北发展的基础薄弱、相关政策的利用以及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园区建设标准低,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明显,景观式配套不够,生活功能不强;优质农产品发展还未形成良性机制,大多还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而不是按照标准化进行农业生产;优质农产品基地还处于低级阶段,无论从规模还是生产水平上都不高,等等,都制约着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

  现在,说一下我区围绕发展都市农业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抓住的几个重点。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主要是深入挖掘近郊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生态四个环节,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旅游观光业、集约畜牧业、高效水产业、精深加工业,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综合开发农业的经济、生态与社会功能,建设具有特色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发展都市农业与搞好农产品生产的关系,即不能设想把整个郊区都开发成观光休闲农业区,也不能借口只满足城市对食品的需求,而不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绿色农业。要合理安排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二是要注意发展都市农业与我区的旅游业密切结合,以旅游业发展带动都市农业发展,以都市农业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在我区也是个短板,与都市农业可以相互支撑,共同促进。三是既要做到农业经营为主,又要做到三次产业融合合、城市与郊区结合。

  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根据市都市农业总体规划,结合黄河北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对我区的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初步地规划和设想。在这里先大体介绍一下,等规划出来之后,我们再集中或者是分片进行论证、研究。在规划布局上,我们主要是借助黄河北的交通条件、条块分割划分了几个都市农业功能区,北展堤以南地区,主要是以建设都市农业园区为主。北展堤以北地区,主要是粮食、蔬菜、畜牧养殖加工、林果产区。沿308国道两侧,主要是发展精深加工产业。我们将选择适宜地点,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园,把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迁至园区内,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聚集区。这样便于统一和完善服务措施,降低企业的配套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按照以上布局,全区逐步形成一河(黄河)、一湖(鹊山龙湖)、三区(南部生态休闲区、北部基础产业区、西部精深加工区)的都市农业产业新格局。

  再次,要抓住几个发展重点。一是要体现我区都市农业特色,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乡土文化内涵。要扬长避短,表现和突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在都市农业发展中,切忌建造过多的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过于人工化、商业化,也不要追求大投资、大规模、高档次、高消费。

  二是大力建设都市农业园区。重点是深入挖掘自然资源,搞好规划策划,依托鹊山龙湖开发,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在我区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都市农业园区。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沿黄河生态旅游路线、鹊山龙湖湿地旅游路线、鹊山龙湖都市农业旅游路线、大寺河淡水种养旅游路线、北部农业科普体验旅游路线等,以此带动我区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2012年要全面完成鹊山都市农业观光示范园和鹊华烟雨都市农业示范园等都市农业园区的年度建设任务,争取培育2家精品园区。

  三是加快农业特色品牌基地建设,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重点是结合现有宅胡、焦集、三官庙、鹊山等村的蔬菜和莲藕,东营子黄金梨等,通过升级改造,建成特色品牌生产基地,积极发展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等高效特色产业,逐步扩大经济作物规模,研究制定农业生产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沿大寺河利用现有水面,积极发展莲藕种植和淡水养殖,形成大寺河经济产业带。并以此为基础,尽快完成现有农业园区和品牌基地主导产品的“三品”认证工作,争取通过几年时间,全区创建出几个具备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品牌。2012年要新认证农产品品牌3个。

  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是扶持粮食加工、畜牧养殖加工、果品蔬菜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合作组织与订单农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2012年实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项目3家,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在1万吨以上;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新建特色林果示范园1处;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在政策、资金、科技和服务上扶持,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各2家。

  最后,是切实加强各级对发展都市农业的认识。特别要加深认识郊区发展农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认识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及其综合效益。政府各级有关领导、城市市民、城郊农民都要把创建都市型农业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农业充分发挥满足城市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种需求,以及绿化、美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

相关文章:

1.全镇党务工作会议讲话

2.在工作部署会议讲话稿

3.市委书记在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机关领导发言稿

5.书记党建工作会议讲话稿

7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