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安全知识--开车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导语】:安全措施订得细,事故预防有保证,宁为安全操碎心,不让事故害人民。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日常生活安全知识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一
避免用电不当会引发火灾
因用电不当而引起火灾的原因有:
1.所用保险丝的直径过粗,或用铁、铜等金属丝代替,起不到保险作用。
2.使用不合格的电线或插座,致使家用电器烧坏,引发火灾。
3.多个家用电器(如空调、冰箱、彩电、电饭煲等)同时使用,用电量过大,超过电线的最大允许电流,致使电线发热着火。
4.电线因使用时间过长或其他原因形成裸露,遇湿造成短路着火。
5.用纸、布包灯泡或灯泡靠近蚊帐、窗帘等易燃物,灯泡难以散热而导致温度升高,使纸、布等达到燃点而燃烧。
6.电熨斗、电炉、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用后忘记拔掉电源插头,引发火灾。
7.外出、睡前或突然停电后,忘记切断电熨斗、电热毯等的电源,引发火灾。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二
9月2日,上海市北方停车场内发生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一辆正在维修的卡车(驾驶室内无人)突然启动,发疯般地朝前冲去。在附近停放的9辆卡车被撞得面目全非,肇事车司机的右脚被车轮碾过,伤势严重。
事发时,肇事车司机正在维修车子,他不仅忘记拉手制动,还将变速杆挂在一挡位置。在维修中,他无意间碰触位于车头后方的启动按钮,致使卡车突然冲了出去。他打了一个趔趄从车头翻落,起身后拼命追赶卡车并爬上了驾驶室,打算将车刹住。可是,卡车左右摇晃得很厉害,他失去平衡后跌下车,右脚被车轮碾过。
相关知识
在以上事故案例中,肇事车司机忘记了维修车辆前重要的操作,“变速杆应挂在空挡位置,并拉紧手制动”,因此他为自己的疏忽付出了代价。
车辆维修作业危险性较高,因此必须注意防护,以免发生危险。除了以上提到的一点外,以下几点也是在车辆维修作业中需要注意的。
维修前必须全面了解车况及故障点情况,以免在维修中发生危险。例如,维修汽车发动机时若不了解车况,就可能在启动发动机或试车时因其他故障(电路短路、制动失灵等)带来新问题。
在坡道修车必须将车轮垫好。修车一般应在平整的场地进行,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在坡道维修时,一定要把车轮垫好。维修前汽车虽然是静止的(已拉紧手制动、挂空挡),但在维修中拆卸某些部件(如传动轴等)后,原有制动将失去作用,若在坡道上,汽车可能自动下溜,引发碾轧维修人员、撞车及翻车等恶性事故。
举升汽车要找准支撑点。对小型轿车和较轻的汽车,维修时一般用举升机将其举起,使维修人员视野开阔,作业方便,维修效率高。但在举升过程中,特别是车辆升至一定高度后,维修人员必须查看支撑点是否合适。若支撑点不准或支撑在车辆底部有油污、锈蚀的部位,稍有外力作用,就可能导致汽车侧滑、下落,威胁维修人员安全。
消防器材必须齐全、完好。在钣金、电(气)焊作业前,维修人员一定要清除作业点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蓄电池等)。车厢材料是热的良导体,而其顶部装饰物一般是海绵状易燃品,因此即使施焊处无易燃品,一旦焊接作业时间较长,也可能因热传导导致装饰物自燃。因此,在钣金、电(气)焊作业前,维修人员除应清除作业点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外,还要检查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是否完好,以防万一。
对汽车油罐、油箱施焊前,一定要用水或清洗剂将油罐、油箱彻底清洗干净,并将其密封盖打开,否则容易发生事故。
铆接离合器、制动蹄摩擦片时,维修人员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空气过滤器等)。离合器、制动蹄摩擦片都以石棉为材料,而石棉是一种有毒物质,钻孔、铆接时扬起的石棉微粒若被维修人员吸入体内,对人体极为有害。
为有锁圈的轮胎充气前,必须落实相关保护措施。在充气前用撬棒从轮辋相对窗口穿过,压住锁圈,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汽车维修场地要保持清洁,维修人员要穿胶鞋等劳动防护鞋,不能穿拖鞋作业。在维修作业中,对从车上滴落的润滑油等要立即清理干净,以防人员踩上滑倒。
在夜间进行汽车维修作业时,照明效果一定要好。在车上作业时,备用件、电动工具等要放在妥当的位置,以防掉下砸伤下面的维修人员。维护蓄电池时,维修人员要戴防护眼镜,以防硫酸飞溅伤害眼睛。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三
8月26日上午,浙江省温州市大南路高乐大厦前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一辆面包车连续两次追撞前面的轿车,前车被撞到路边的绿化带上。原来,后车第一次撞到前车后,后车司机错把油门当成刹车,使前车再一次被撞。
相关知识
对司机来说,能及时踩刹车是一项重要技能。新司机开车动作连贯性差,在驾驶过程中碰到突发情况,甚至会忘了一些基本动作,很容易因为紧张而将汽车油门错当成刹车猛踩。
在一些由误把油门当刹车踩引发的交通事故中,肇事者竟然是老司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大多是由疲劳驾驶或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
“刹车和油门都由右脚控制,一紧张起来很容易弄乱。”这是很多新司机的困惑。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人自作聪明,想出分别用左右脚踩刹车、油门的办法。
对此,某驾校教练认为“千万使不得”。他分析,如果开手动挡车,司机驾驶时要么踩刹车,要么踩油门,两种动作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只用右脚就可控制,而左脚则要不时地控制左边的离合器。自动挡车没有离合器,从理论上讲似乎可以将刹车、油门分别用左右脚控制,但如果形成这种不良的驾驶习惯,一旦驾驶手动挡车时,司机极易“精神错乱”,把油门当刹车踩或把刹车当油门踩的可能性倍增。
交警认为,新司机应养成只要抬起油门就将右脚移到刹车踏板上的习惯,不能将右脚放松直接放在驾驶室地板上,这样可以避免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找不到刹车,而误把油门当刹车踩的情况。
司机开车时要注意力集中,要看得远一些,一般要观察到150米以外,注意前方车辆的动态、前方是否有路口和学校等,在必要时提前减速,尽量避免急刹车;如果后边有车,提前踩一脚刹车,可以提醒后边车辆,防止被后车追尾。
要避免把油门当刹车踩,司机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保持右脚不空,即只要在开车,右脚不在油门上就一定在刹车踏板上;二是及早做刹车准备,只要没有加油、收油,就要及时把右脚放在刹车踏板上,不要将右脚搭在油门上滑行;三是注意路面情况,遇到红绿灯、人行横道时要提前减速并做好刹车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误操作。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四
3月14日20时左右,天津市解放南路南珠桥下桥处出现一片厚厚的湿泥,导致多辆轧上湿泥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两辆车失控后冲过道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翻倒在逆向机动车道上,还有三辆车向右冲上路边的绿化隔离带。
一位车辆失控的司机说,行车时根本看不到路上的泥,直到车开上去才感觉到。情急之下,他拐向路边的绿化隔离带,下车后发现已有好几辆车因轧上湿泥而失控。
■ 相关知识
驾车时别小看路面上的异物,即使它体积不大,如果司机处理不当,它甚至会导致车毁人亡的悲剧。除了路面本身以外,路面上的沙、石、砖、水、油、泥、木块、金属物品等,都算路面异物。因为路面异物种类繁多,难以一一列出,所以编者在此按水、油、泥沙三大类介绍其对行车安全的危害。
水 车辆行驶特别是高速行驶时,司机最怕的就是路滑,所以在下雨时,司机驾车一般都小心翼翼。其实,公路上的小面积潮湿区域也会给驶过的车辆带来危险。如果司机驾车正在紧急制动、转弯,恰巧驶过小面积潮湿区域,车辆就可能打滑。那么,司机怎样才能提前发现公路上的小面积潮湿区域呢?晴天行车时,我们看到的路面上发黑的区域,十有八九就是小面积潮湿区域。
油 一般说来,路面上的油,一是由随车货物遗洒而来,二是一些故障车辆在修理时污染了路面,事后司机又不清理。路面上的油,特别是车用机油、润滑油,容易引发事故,车胎轧上它犹如滑冰一般。如果在转弯处轧上油,在司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可能就稀里糊涂地出事了。
泥沙 泥沙就像千万个微型轴承,一旦轧上,车辆就会打滑。车速较快、转弯或必须刹车时如果轧上沙子或稀泥,其危险性难以想像。公路上泥沙的来源很多,主要有建筑工地运土遗洒、修路残留、路上积尘遇水等。
除了水、油、泥沙这类“软刀子”以外,路面上还有许多不起眼的“硬刀子”。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爆胎,多半是由路面上的石块、砖瓦、玻璃、金属碎片之类的硬物造成的。在一定的车速与路况下,爆胎可能带来车辆跑偏、侧翻和倾覆等恶果。
司机在驾车过程中一定要看得远、盯得紧,远看前方大环境有无异常,近看路面上有无异物,以防事故发生。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五
房屋质量存在的常见隐患
一、房屋沉降。沉降主要是地基土质问题引起的,施工人员对土质勘测不清,建筑物基础不稳。沉降可造成墙体开裂,管道、线路堵塞、断裂等,严重时还会发生危险。
二、结构裂缝。引起结构裂缝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钢筋、水泥等建材不合格、比例失调造成的,有的是因为施工不符合规范造成的。结构是建筑的骨架,裂缝会导致建筑物强度减小,寿命缩短。
三、渗漏。常见的渗漏有:
——屋面渗漏。一般出现在污、废水透气管、出屋面给水管、水箱脚、天沟落水管和砖砌女儿墙与硁温差裂缝处以及找平层分相裂缝处,等等。
——外墙渗漏。一般出现在外墙窗台与外墙面分相线的交汇处和外墙分格线处、外墙铸铁落水管管卡的铁脚处,以及因外墙砌体砂浆不饱满等引起的渗漏。
——楼板缝渗漏。一般出现在楼板与承重墙搁置点和楼板与水平方向处以及楼板之间的裂缝等处。
——厨房、厕所渗漏。容易出现在给、排水管道和房顶墙缝处。
四、卫生间、厨房地坪斜泛水。
五、供、排水管道堵塞。
六、墙皮的面砖脱落、起壳、有爆点。
七、地面起砂、起壳。
八、厨房、卫生间器具质量低劣。
九、门窗开启不灵,关闭不严。
十、电的相位接错、无接地、避雷带焊缝不足。
以上多是表面质量问题,容易被发现,而对隐蔽工程,如钢筋工程、预埋件和预埋在混凝土中的管线和设备等,其质量问题则较难发现,必须查看施工档案等材料和各道施工工序质量监督报告。
如果没有条件,至少应当查阅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是由建设工程管理部门下属机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出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