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国旗下讲话>

良好家风不能丢国旗下讲话

伯超分享

  家风又叫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处事方法和精神风貌,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国如山,家是石,好家风必将促进好的政风和社会风气。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和哥哥一起大学毕业时,父亲拿出了一个蓝皮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我们求学期间的各项开支。父亲说:“连读高中带上大学,你们哥俩总共花了家里两千多元。”

  两千元,在当时,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一个壮劳力在生产队挣工分,一年下来,除了口粮,也就挣几十块钱。父亲同时还在乡镇工厂做车工,每月工资只有15元。

  结婚后,我和妻子也有一本账。妻子在教学之余,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坚持撰写教辅稿件。我把妻子发表每一篇作品的时间、报刊、稿费,一一登记清楚。这些年下来,已经记下了厚厚的几本子。

  女儿考上大学,我便开始给她记账。学费、生活费、交通费,以及假期消费,一项不落地记录在册。一开始,女儿有点小抵触。我“义正词严”地告诉女儿,好记性赶不上烂笔头,记账不是限制消费,只是希望她能够健康成长,理性消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女儿读大四的时候,账本交由她自己管理。“90后”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已全然不同于他们的父辈。然而,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负责,心里都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

  传承了几代人的账本,不仅记录了浓浓的亲情,还记载了悠悠的岁月

  【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二

  年年都要写春联、贴对子,今年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今年春联是儿子写的:“勤学早春暖,策马再奋蹄。”看到儿子稚嫩的毛笔字,我想起30年前,我的父亲写春联的场景。

  父亲让我用刀子仔细地把红纸剪裁好。摆好毛笔、砚台、墨汁后,父亲提起笔在红纸上挥洒起来:“读书识礼家风好,知耻明荣胸臆宽。”等墨干之后,就叫哥哥和我贴对联。贴的时候,总要看看两边是不是一样齐。

  自家的春联写好了,父亲会帮着邻居、同事写。“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唯诚唯信行世事,克俭克勤践家风”“六畜兴旺年年旺,生猪满圈季季肥”。父亲的脑子里装了很多的对子,不管是做生意的、上班的、务农的,他都能想出合适的春联,把字写得龙飞凤舞。看到大家欣喜地拿着春联,赞扬父亲写得好,我就很高兴,好像在表扬我一样。

  后来,我在父亲的指导下,学起了毛笔字。父亲手把手地教我写“人”字,说要写好人,做好人,要做正直的人。

  时间如流水,我考上大学了,考上公务员了,走到很远很远的外地了。父亲也退休了。每逢腊月,父亲依旧为自家、为别人写着春联。还记得我刚考上公务员时,父亲的对联是这样写的:“认认真真行事,堂堂正正为人。”结婚了,则是:“相亲相爱家庭和睦,互谅互帮邻里温馨。”生小孩儿了,“忠孝仁和承祖训,诗书礼乐构家风”。

  春联的墨香里,包含着祝福守望与感悟期许,蕴含着传统文化与美德,应该将它传承下去。

  【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三

  不亏不欠、不屈不挠、不卑不亢,这“六不”家风早已刻在了我的心底。

  不亏不欠,就是为人要诚实本分,不能亏负他人。我爷爷木匠出身,有一身精湛的木工技艺。爷爷有一条做人的原则,就是我给人家做木匠活,人家付给我工钱,我不能亏待人家,所以每每外出揽活都是本本分分,使出浑身的本领,从不偷工减料,因而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厚道人,生意也格外好。到了父亲这一辈,父亲年轻时跟爷爷外出干木匠活,后因家庭变故无法外出揽活,只能在家种地。父亲很苦,先是我们兄弟三个的相继出生,接着短短三四年间,奶奶、爷爷和妈妈三个至亲先后离世。在上个世纪50 年代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大背景下,父亲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到生产队出工挣工分,其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还是坚守祖辈家规,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度日,很少麻烦他人;即使一时不济,开口向亲戚或近邻借一点钱或口粮之类,也都是每借必还从不失信。“我没有给你们创下多少家产,但也没有给你们留下一分债务。”这是52岁的老父亲临终时留给大哥、二哥和我的遗言。不亏不欠,知恩图报;不是我的一分不沾。

  不屈不挠,就是做人要坚韧进取,面对困难和挫折不畏惧不退缩。母亲去世早,兄弟三人没有鞋穿,寒冬腊月只能光着脚丫去上学;家中四个男子汉饭量大,每到青黄不接之时,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父亲表现得十分乐观。父亲常常对我们说:“苦,或许是命中注定;难,你想躲也躲不过。只有勇敢面对奋力抗争,才能走出困境迎来希望。”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坚韧进取。

  不卑不亢,就是待人要和善谦虚,在强者面前不自卑,在弱者面前不自傲。父亲说:“人要活得有尊严,尽管我们穷一点,地位低一点,但人穷志不短,位卑身不躬,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最困难的那些日子里,父亲从来没有表露出一点自卑,也从来不会去乞求别人的怜悯和同情。相反,作为有着十多年生产队长经历的父亲,每当队里来了救济粮、救济款指标,父亲总是先考虑别人家的困难,把救济粮、救济款优先安排给队里的困难户;队里一些老弱病残者为了挣工分养家糊口常常要出工,父亲总是说服众人,在工种安排和报酬评定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待人谦逊,尊重他人,成为我一贯的做人风格。

  【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四

  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也是一种胜似于遗传的潜移默化,是融进血液的精神基因。

  我外公是私塾先生,母亲也算是出身于书香之家。母亲虽未进过学校门,却也耳濡目染受到儒学的熏陶。所以,纵使是艰苦的岁月里,母亲仍然坚持含辛茹苦送我们几兄妹上学读书。

  我很小的时候,曾经带过一个瞎子爷爷到家里,母亲像待客一样,倒水给他洗脸,加菜请他吃饭,还加了一个床铺,让他留宿。现今,每每在大街上碰上乞讨的老人,求助的残障人,我都会停下来。1元几元甚至几十元不等的给。有时除了自己给,孩子跟在身边,也要另外给钱让孩子去给。

  我母亲很贤德,服侍长辈,照顾邻里,帮抉老弱,总是不厌其烦。近20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去慰问村里的五保户,看望80岁以上的老人。

  1979年腊月,母亲患子宫癌住进了湘雅医院,大年三十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出院后,常听母亲讲起住院期间一个姓柳的病友,给予了我母亲无私的照顾,那个伯伯是有工作的城里人,见我母亲贫病交加,把吃的用的都匀出一些给我母亲,还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那时也没有电话可以留下,地址也记得不很清楚,母亲病好以后一直念叨着欠人家一份情,可又没有办法去偿还去表达。自母亲走后,无论是自己小住过几次医院,还是陪家人住院,对同室的病友总会有一种别样的感情,总把他当成柳伯,把她当成柳婶,力所能及地给予帮扶与照看。最近的一次,我父亲因骨折住院。病室里,有一位大叔,行动也不怎么方便,早上也没人送饭给他吃,他就吃一点干货。我知道了,给父亲送早餐时,就带两份去。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好像是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画的第一幅画,永远挂在心灵的墙壁上。

  【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五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乡下看到炒爆米花的场景,那份属于父亲温馨的教导,又悄然浮现在眼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父亲在家务农。简陋的火砖房,藏着父亲多年的宝贝——爆米花机(我们老家也把爆米花称为“苞谷子”)。每到腊月,父亲总要带着他的宝贝,走村串户去炒爆米花。

  父亲的爆米花机是老式的手摇款。它的主体是一个黑铁中空的炒锅,像黑色大葫芦。大葫芦的前面是一个机头螺杆,杆头有一圆孔,大葫芦的后面是一个长约十厘米的摇柄,摇手旁有一块气压表,可显示葫芦里气压的大小。黑色大葫芦旁边,还有一个鼓风机。做爆米花时,父亲把玉米之类的粮食装入黑色大葫芦,架在爆米花炒锅专用架上,底下生上炉子,接上鼓风机,转动摇柄,使大葫芦均匀受热,不致玉米烤焦烤糊。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瞬间释放的压力将玉米等炸成硕大的米花。

  父亲到其他村炒爆米花,要是逢学校放假,总会带上我。父亲背着爆米花机和装爆米花的竹筐,我背着鼓风机。每到一个村后,父亲总是先找一个熟人家的地坝安顿好,然后开始生炉子。父亲负责掌控黑色大葫芦,我负责摇鼓风机。

  “呼呼”的火焰,不停地舔舐着黑色大葫芦。几分钟后,父亲开始凝神静听大葫芦里面的声音,待里面滚动的声音消失后,父亲再摇动几下,自言自语一声:“好了。”父亲起身,拍拍大腿,为下一个重要工序做准备。父亲用一根錾子或短铁棍穿过圆孔,把黑葫芦搬到一个硕大的半封闭竹笼子里,再在竹笼口盖上一块厚厚的麻布,以防止爆出的米花乱飞。围观的伙伴纷纷躲到一边,情不自禁地捂住耳朵。但见父亲用铁棍猛地撬动黑葫芦的盖,只闻“嘭”的一声巨响,竹笼里串出一堆黑灰色烟雾。揭开麻布,待烟雾渐渐消失后,大颗大颗的米花如玉石一般呈现在眼前。伙伴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焦急的等待,一拥而上哄抢洒落在地的爆米花。每次看到自己的“杰作”,父亲的脸上总是露着幸福的微笑。

  炸开的玉米花以蓬松的装扮、淡淡的清香,让人垂涎三尺。隔几分钟爆米花降温后,更显松脆。爆米花老幼皆宜,尤其是在物质比较匮乏的那些年的春节,更是待客必备的佐酒食品之一。父亲的手艺很好,爆出的米花总是香甜可口,从未失手。童年的我曾多次问过父亲,怎么知道黑葫芦里的玉米已经熟了?父亲总是自豪地回答:“听,我是听里面的声音判断出来的,静心听,你也会的。”

  我对父亲的回答总是懵懂。长大后,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时常令我感到烦乱、焦躁和浮躁。敢问路在何方? “静心听,你也会的”,是父亲在我童年的这句话陪伴我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一路走来。

  如今,那种老式爆米花机已逐渐退出生活的舞台。只在临近春节的时候,偶或能在乡下见到它的身影。城市里,虽常能看到和吃到各式各样的米花,但每次总感觉缺少一点什么。想念父亲的爆米花。

    11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