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个人写作>反思>

名师优秀《花钟》教学反思

晓芬分享

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名师优秀《花钟》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学习。

名师优秀《花钟》教学反思

名师优秀《花钟》教学反思篇1

这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饶趣味味的科学童话,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说说中了解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开花的时间,由此来激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兴趣。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在教学时主要关注了以下几方面:

一、识字为主导,培养识字好习惯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放在了识字教学上。教学初始用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识字活动。即:读通全文,划出生字,拼读生字的拼音,说说如何记住字形。这一活动既充分体现了新教材提倡的学生自主识字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生字的习惯。在识字教学中研究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识字的方法已有了必须的积累,以及每个生字自身在字音,字形上难易的差别,所以在教学时不平均使力,而是使用不一样的方式方法有所侧重地进行识字,巩固。并适时地总结,提倡环境识字,生活识字;鼓励用认识的字和展开想象的记字好方法。

二、朗读为主线,培养学习好方法

本堂课虽以识字为主,但在课堂中却始终书声琅琅不绝于耳。首先学生带着自学生字的任务读通全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第二次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解决疑问读文,再一次让学生感知全文,理解课文资料;第三次则以全文重点小节为主,用让学生自我读读课文,划划句子,组内议议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意,并解决课文为什么要称三种花为花钟的难点。其间教师还不断让学生读自我喜欢的,为自我喜欢的动画配音。这些手段都不仅仅使生字不断地在学生脑海中巩固再现,更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地理解,此外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饶趣味味地背诵了课文,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了识字,解决书中的疑问――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三、资料为课文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课文结束时,教师将自我搜集的有关大自然时钟的趣味资料让学生了解,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信息,扩大阅读面。

名师优秀《花钟》教学反思篇2

《花钟》,最终上完了,心里的大石头最终能够放下了,最终能够忙其他的事情了,手上的事情很多、很多,再加上心境烦躁,所以前阵子根本没有什么心思认真备课。刚听到要上花钟,我的心头一蹬,因为我不大喜欢上说明文,可也没有办法,校要求上同课异构,其实我早就该克服自我的心理,上什么课文都要有信心上好,不能去挑课文。看了教材觉得课文的第二、三很难把握,所以决定上第一课时,所以选择了第一段,选择这一段进行教学,第一段作者介绍了9种不一样的花开花的时间,这段文字作者写得形象、生动,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各种花开放的样貌,而这部分的教学资料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而这个教学点如果教师教好了,就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写好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样貌的语句。

准备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1)无论是上第几课时,教师要有发现教材、捕捉教材的慧眼,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点的基本点,挖掘教材该讲的资料,舍弃不该讲的资料,(包含很多学生已懂的和不重要的资料)并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资料,教学的环节不要过多,一节课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可是却什么都抓不好,不要奢望学生什么都掌握。相反,如果你设计的资料少了,省下的时间把文本挖深了、学深了,学生那才是真正的读懂课文。最好的课堂设计是环节简单,但资料充满,课要贴合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仅有在课堂上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才能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由于新接班,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对学生的上课的情景根本没底,今日的课堂当学生无法回答正确的答案时,我反复地引导孩子从而导致了自我的语言的繁琐、啰嗦,而这点我却没注意,看来修炼课堂语言是当务之急。

3)往后的课堂要继续反思,努力做到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让自我有一课一得,一课一思的思考。

名师优秀《花钟》教学反思篇3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我在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上做了逆向思维,把教学重点落在观察事物的活动环节。课前我认真看了课文,文中的花名及特点在我们山村,孩子们接触较少,就是我也没见过有些花。于是我并没有揭示要上新课,就是让学生搜集或观察自己所认识的花,喜欢的花,了解这些花的特点。即,开花时间,适宜哪种环境,花形,花色等。通过看、闻去发现大自然中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班上学生完成较好,有很多孩子采了标本。孩子们能说出花的花瓣有多少,几根花蕊,什么时候开花,闻起来的感觉等特点。教室里很热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收获与发现,我借机出示新课内容《花钟》。然后出示自己准备好的文中鲜花图片,而且涂了颜色,修剪成圆形,让学生认读花名,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个漂亮的“花钟”呈现眼前。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就不困难了,有很多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花钟”就是这样产生的。

本课的生字较多,生僻词语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这得在生活中,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如“欣然”“吻合”“含笑一现”等。在语言环境中学生容易理解。比如“妈妈欣然答应了我的要求。”这下就能理解“欣然”是愉快的意思。

按照以上思路,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也掌握不错。如果说,这样也算学语文,那我有以下反思。

本文主要是写了作者观察后,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这种不同的原因,表现出了作者善于留心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本人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从植物的特点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从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采取了“弃轻取重”,就是选取文中重点部分进行“精读”“精练”“精讲”。

一、阅读感悟写法。学会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学生初步接触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技巧,比较感兴趣。汉语表意具有丰富性,表达同一个意思,往往有不同的句式可供选用,适当地变换句式,可以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如、本文第1自然段,写了九种在不同时间开放时的情景,作者为了避免语言上的单调,采用了多种语言表达形式。“拟人”“数字说明”(引导学生勾画拟人句)。这样,就使单调的说明对象显得生动有趣,这是作者笔下的事物,形象逼真,也是本人要传授给学生简单的说明方法与写作技巧。

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可以像作者这样适当变换句式,增强习作的表达效果。(这环节,安排了习作练习,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也用上具体的数字,拟人等写作技巧,学生习作效果不错。)有一孩子写“藕”她是以读后感的形式写的。(她写到:学了本课,我知道了大自然中有很奇妙的东西,只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总会发现一些自己一直想不通的事。比如说,藕,我只知道吃却不知道它是从哪儿来的。今天老师问我,藕是从哪儿长的?我说:“是树上长的。”结果班上哄堂大笑,有的同学边笑我,边用手指指着我,说:“真笨,连藕都不知道是从哪儿长出来的。”我气坏了,这时老师也笑了。然后就出示了小黑板,上面写了一段话“荷花下有……”就是写的藕。接着老师又问,你们喜欢吃藕吗?同学们都说:“喜欢!”老师又问,那你发现吃藕时,有什么东西好像蒙住了嘴呢?我们又都说:“有。”有人说,就是咬断了它也有丝。我第一次吃还不敢吞下去呢,老师又笑着说:“那就叫‘藕断丝连’意思是藕断了丝不断。老师还讲了人们常用“藕断丝连”这词来表达亲情朋友间的感情……)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修辞作用。我出示了例式:我们在写林中不同的鸟儿的叫声时就可以运用不同句式来表达。如“画眉鸟在树枝上鸣叫。”变句式:“画眉鸟在树枝上婉转地歌唱。”又如:“小麻雀们在树上叫着。”变句式:“小麻雀的韵律虽然显得单调,但杂乱地交织在一起,足以震动整个树木。偶尔也会出现几声不和谐的音符,那是几只乌鸦在凑热闹。”也可以简单些“小麻雀们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开会,讨论得非常热闹。”

二、“我读我写”“我写我心”。读书不放一难,本文需要弄清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周围事物进行了留心观察?本文作者对周围事物进行了留心观察。文本中,作者对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如:“凌晨四点,牵牛花……;五点左右……七点……;中午十二点左右……;”如果作者没有经过细心的观察,是不会这么准确地写出各种花开放的时间的。(有孩子说“向日葵”的来历,说得真好。)其次,作者对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分析。如、文中由昙花白天不宜开放,深夜不适宜。只有晚上九点左右适合开放,总结出花开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的关系,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细致。另外,从作者总结出植物开花的间与动物活动时间有关,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周围事物观察细心。

三、阅读与写作,图文比较写话。出示第1自然段(本地现有的花样),本段是用多样的语言表达。比如,牵牛花开了——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点拨)左边的句子只是平淡的叙述,而右边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牵牛花开放时的形态,读起来趣味十足。仿写:小麻雀们在枝头上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眉鸟在树上鸣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课外知识“做实验游戏”让学生观察后写观察日记,也可以将自己带的花样相互交换观察,写观察日记。

总之,学完本课我本人的感觉有些“纸上谈兵”。因为有些花花草草的,我也没见过。为此,我感到了要教好语文,除了固有的功底,还要走出书本外。有一点在本文的教学中还是能体现的,那就是“阅读与写作”落到了实处。“取舍”在特殊的文章体裁中也能体现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亮点,这样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是一堂“混水课”也是快乐的!

名师优秀《花钟》教学反思篇4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我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谜底是钟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我接着提问,如果没有钟表,你会怎么看时间?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可以听公鸡打鸣,有的说可以看日出等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借以引导孩子们学会留心观察,留心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就会有收获,是学生初步明确养成留心观察的重要性,突出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这篇课文,语言文字很优美,尤其是描写不同花开的句子,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出了花开时的姿态。我将有感情地朗读花开的句子,学会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花开作为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师范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对比读等多种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小结时,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留心观察这一单元主题,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初步养成良好的品行。

评课时、听课老师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如,学习目标的设置不够具体明确,课堂评价不够及时、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板书的设置需要更好地规范等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立足课标,钻研教材,使课堂更加高效、实用。

名师优秀《花钟》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我让学生通过听、读、辨、说,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其他花开放的样子。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我忽略了三年级孩子写字速度慢的问题,让孩子在课堂上填写表格,延误了教学的有效时间,不得不疏忽了让学生体会“左右、大致”这两个词,没有让学生明确地去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201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