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个人写作>反思>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

晴恩分享

  初一年级学生直接观察力较强,间接观察力较差,记忆能力及无意注意力较强,而有意注意能力、思维能力及依靠思维而形成的想象力与高年级学生相比都有相当差距,对此,历史教师在初一历史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强化学生心理特征中有利于学习的因素,抑制不利于学习的因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篇一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带来的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在上每节课时,我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七(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这两位同学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这两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七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七(3)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篇二

  本学期即将结束,我对这一学期教学进行反思。反思如下:

  首先,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

  其次,与时事相联系。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在今天找到历史的影子,比如,香港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台湾、“大陆政策”与今天台湾问题结合起来。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第三,比较式学习。学生对近代史中频繁的战争的分析能力不够,不理解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条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战争这一类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同之处。比如,我在讲授《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我把甲午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伊战争放在一起比较着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场战争的爆发它需要交战双方原因、国际环境、导火线等几个方面的原因。通过比较使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加强原有知识的记忆。

  第四,复习的时候选取好的线索。我在进行《屈辱、抗争和探索》的设计时,选择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分中国近代史为平行的两部分,即屈辱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和抗争、探索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编织一张知识网。纵向看,是战争、条约、民族资本主发展、思想探索等几个专题;横向看,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从民族危机到思变、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变化的内在联系。

  第五,能力提升与方法指导。学习历史不应该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上,更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比如新文化运动,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随意评价,然后指导学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评价可以分三步:(1)是什么;(2)积极作用;(3)消极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对某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比如分析李鸿章,我们应该对学生强调:(1)不要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影响;(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

  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要悉心沟通,不断尝试改进,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潜心研究,勤于调整反思。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理论经验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误区五:只懂罗列,不会深化。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篇三

  一、备课的过程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找准备课的方向。思考学生的认知规律,创制有效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当前的思靠习惯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将内容进行删减。根据学生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设计有效地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难点。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也要体现时代的特色,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备课反思:

  教师备课时,应该扩充自己的眼界。适当运用课外丰富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让历史内容变得血肉丰满。

  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明确每一节、每一章的主题,在主题的统领下,将一节课、一章、一册书的内容吃透。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学会详略处理。

  教师备课时,应该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虚心求教。学习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方式,向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因该向优秀的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反思

  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简单明确。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方向。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应该考虑学生的认识层次,设计时应该要简单,明确,使学生理解学习任务。

  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应该要有向学生传授开展活动的方法。在情境问题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问题时,学生虽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讨论积极热烈,可是在展示时候,经常出现与活动目的相左的情况。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也要考虑学生应该如何进行活动,采取怎么样的方式,甚至给学生做几次师范以供学生进行模仿。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让教学设计活动真正发挥实际的功效。

  教师的教学设计也要应该有同现实世界相联系的部分,增强历史课的现实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悟历史能力,在情感态度上有所收获。历史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恰当事物作为导入,也可以谈谈历史事物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拉近历史知识同现实的距离。这也要求历史教师在平时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对于当今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应该有所了解。

  教师的备课应该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活动方式。初中学生的思维仍以感性思维为主,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给学生一些感性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些较为难懂的历史知识,如直观性的图片模型、经常运用的史料等。这样不仅增强历史的韵味,而且让学生有了感性的深刻认识。同时教师也应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利用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学生应该有质疑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设计重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习并理解记忆历史内容。学生能够对他人的展示或者某些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那么表明学生对于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思考。学生的质疑也会让展示的学生做好必要的准备,起到一个客观的约束作用。

 

猜你喜欢:

1.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随笔

2.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案例

3.初中历史教学案例随笔

4.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5.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312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