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个人写作>反思>

观察水教学反思【案例】

志艺分享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在各位听课教师的指导下,使我对科学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基于此我对本课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课遵循新课标的精神,接下来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观察水教学反思【案例】,望大家喜欢。
 
  观察水教学反思范文一
 
  在教学中,我根据以前的教学实践,在设计教学程序上,在教学内容上、在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将教本内容顺序作了部分调整。让学生在掌握常用的观察方法后,参与寻找水的教学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教材安排首先让学生从四杯物体中找到水,学生在不了解方法的前提下去找,是不利于学生操作的,学生操作时也是无序的,只有将观察认识物体的常用方法交给学生,那学生操作就非常容易,观察也更有序。
 
  2、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在开课前,我准备了一瓶纯净水,4个塑料袋,一个透明的,三个是黑色的不透明,分别装有4瓶液体(水、醋、牛奶、糖水)、不同形状的容器、运水工具(桶、水管),让学生观察,说出里面有什么?让学生产生好奇心,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分别打开这4个塑料袋。
 
  3、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当学生知道什么是液体后,学生举例说出了许多液体物体,当学生在回答生活中如何运用运水工具时,学生举出了不同运水工具在不同场合的运用。
 
  4、通过实验,将水从塑料袋中流出,将水倒入不同的容器,将水“倒来倒去”让学生上讲台演示、观察,将学生原有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了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学生概括出“水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从而将零星认识发展到概念水平。
 
  5、让学生通过欣赏教学VCD中“欣赏美丽的水”“生命离不开水”片断,让学生体会到水的自然之美,从而教育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6、本课的运水比赛内容,在本节课中没作安排,在下节课再举行。我想开展比赛,让学生知道如何参加,用什么工具适合,有哪些规则这很重要。路远路近、用水多与少与用什么运水工具有关联,本节课完成了这部分教学。组织小组合作——运水比赛,需要准备、需要场地、更需要时间,这在教室内是无法展开的,只能安排在室外进行,四十分钟的时间对于本课是不够的。
 
  总体来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内,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农村小学实验课开展的不多,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只顾闻、尝等过程,但不能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上;部分内容感到好奇,只顾一人操作,合作精神不够。
 
  观察水教学反思范文二
 
  部分实验用品可由学生来提供,如醋、牛奶等,醋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提供,牛奶则可以使用学生的课间餐,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中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有学生会问:“为什么说水是无味的呢?而我喝有些泉水时会感到是甜的。”这就需要教师有一个提前准备,有可能的话准备一个简单的蒸馏水实验,模拟自然水的形成,让学生明白,泉水中的甜味并不是水本来的味道,而是其中有矿物质的原因。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我在设计《水》一课时始终围绕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这一中心,设计各种环节。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要想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首先要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感兴趣,于是在上《水》一课时,我给每行各准备了一个触摸袋并给它起了给神秘的名字——魔术袋,(触摸袋里面装有:水、石头、海绵、空气、玻璃球、圆片、泡漠球、木头等等)然后让学生摸一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因为袋子是用布做的,看不到里面的是什么东西,只能用手去感觉,所以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非常感兴趣。
 
  用手摸过之后,有的学生说里面可能装的是水,有的学生说装的是石头,因为他摸到的东西非常硬,还有的学生说里面装的是海绵等等。看到学生们兴趣高涨,我紧接着说:“确实袋子里面装的是水,可是为什么你说它是水呢?你能告诉你是根据什么理由确定那是水的吗?”学生自信 的答到:“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组织一次找水的活动”紧接着,学生讨论了怎样判断它是水的理由,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讨论。俗话说:“放开的羊吃得饱吃的好”,在自主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中,“放”可以作为有效的策略之一。要想学生能够主动去研究,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把握一个“度”,因此,在学生自己研究的环节,我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将理由说出来,再在小组内讨论他推断的依据。毕竟,不同的学生她推断的依据不同。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汇报环节,我也做到了让学生的主动意识尽可能发挥,让他们像小老师一样到前边来汇报,汇报时要求学生汇报完,其他学生再补充,这样既给了汇报人充分表达的机会,也不失其他人的想法。
 
  当然在后面的填写网状图时,我发现孩子们由于语文学习基础的不牢固或者说孩子对字词的理解还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所以在一开始填写水以那些形态存在时,他们就不注意理解题目的意思,看到课文中提示了冰和淡水,很多孩子就信口开河说河水、海水、江水、地下水、咸水等等答案都出来了,当然在我后面的引导时,对存在形式这个词的解释也不是十分准确,使得不少学生还不是很理解这个存在所指的范畴。
 
  当然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光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且也要注意课下的延续。我在课的最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想一想,看一看人们利用水可以做哪些事情?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记录的内容多。同时,让孩子设计一条节约用水的标语或者口号,让孩子了解水这个于这样做也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观察水教学反思范文三
 
  从钻研教材到进行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上课,我从中发现许多值得我去注意去思考的地方。
 
  减少老师的活动时间,预设弹性设计,提高课堂实效:许多老师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环节都很具完整性,可课一上下来,常常有许多我们预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为了处理这些状况,我们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又为了不破坏课的完整性,所以只好拖课。而我这堂课由于知识性的内容较浅显,所以课堂上没有什么所谓的“意外”发生,一节课下来,反而觉得时间很充裕,后面的总结显得有意在拖沓了。拖课,学生没兴趣再听下去,也影响了学生下节课的学习,不好。剩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宝贵的40分钟,也不行。那么该如何把握课堂40分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1)、减少老师的说话时间。科学探究课要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老师经常是放不开,怕孩子偏离了主题,所以经常反复唠叨实验要求、注意事项,浪费了很多时间。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废话少说,长话短说。教学语言要简洁有力,不重复,不提一些无效问题。提出问题时,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选择要叫哪个学生回答上面。只要我们多注意,一定能在课堂上节省出许多时间来给学生进行更充分的探究活动。(2)预设弹性设计。比如我这堂课,如果不把运水比赛从这节课删掉,而是预设在最后一个环节,看到时间还充裕,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活动,这样我在后面的时间就能充分利用了。时间是宝贵的,要想提高课堂时效性,那么教师应先学会把握好课堂40分钟,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最后在游戏活动结束,我没有注重学生的总结,匆忙结束了课程,使游戏的最总目的没有达到。
 
  实验是课堂的重要部分,实验是为了寻求真相,但有些实验,特别是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经常会导致实验结果与现实有所出入。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及时分析是什么原因,还可以借机生成二次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观察水教学反思【案例】相关文章:

1.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2.光与热教学反思案例

3.红色的画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4.《雨下得有多大》教学反思

5.健康教育教学反思范文【五篇】

6.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案例

 
    209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