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三塔古城导游词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崇圣寺三塔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1
崇圣寺三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1年,国家又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维修加固。在这次维修加固中,有两项重要发现:一是三塔的基脚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写本佛经等珍贵文物680余件,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的、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成为研究南诏和大理国历史的历史资料。在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藏传佛教、印度密教和禅宗(中原地区)等宗教文化曾在大理得以交汇和融合。因此大理被社会学家称作“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
大理三塔三塔倒影公园。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50年代末大跃进时修建的水库即积水潭衍生而来。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积十余亩。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外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的雄姿倩影而得名,它为刚劲挺拔傲立千古的三座古塔镶嵌、制作了一面能一展倩影芳容的的晶莹透亮的明镜,让屹立于苍穹的三塔美景增添了许多秀丽与优美,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赋的大理石亭碑,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
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桂鹃等众多异草奇花。是游人吟诵诗词楹联,或观赏百草花卉,或与水中三塔美景摄影留念而怡然自得、流连忘返的绝佳之地。它不仅妙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而且还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月映三塔的绝佳美景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三塔映月”。三塔倒影以其将大理的标志性象征——三塔与蓝天白云,日月星辰和苍山雪景及四时鲜花包涵、融入其中的绝佳美景,令世界称奇赞叹、为大理增色添彩和扬名争光的亮丽风光,吸引来数不胜数的中外来宾到此游览观光和摄影留念,被印上不少画报、书籍的封面和邮票及明信片,多年来为大理赢得很大的名知度,为大理乃至云南和中国都赢得不少的声誉……崇圣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园相辅相成相互映衬而相得益彰,相与增色互为添辉,是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观和美丽象征。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2
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每字1.7米,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崇圣寺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与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势,两塔均为八斛形檐式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3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4
进入大门,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台阶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较大的称千寻塔,两侧位置靠后的塔规模较小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状为一个半圆形坟冢。传人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演化出丰富的形式,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塔均为密檐式。
大理地区盛行建塔,除三塔外,还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寻塔
千寻塔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劝丰佑时期,据说是唐代恭韬、徽义两位工匠用了48年时间设计建造的。
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层,是我国少有的层数较多的偶数层塔。
塔的结构为密檐式空心砖塔,塔心中空,古时有井字形楼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两边龛为窗洞。两层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以利于塔内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交错开窗有利于塔的坚固性。
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自第三、四层起逐渐向内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顶。使得塔身的外形轮廓不是僵硬的直线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内收,中部微凸的曲线,其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略同。以前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翅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龙妖水怪。
照壁
塔正中朝东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镇山川”四个楷书大字,每个字高1.7米。为明代黔国公沐世阶所书。
题这四个字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大理地区水患多,“永镇山川”意在镇服水患,塔顶的大鹏金翅鸟也是镇龙之物;另一种说法是大理被纳入明朝的版图后,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题下“永镇山川”意在誓死镇守云南山川。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5
南诏建极大钟钟楼,原名为胜概楼,始建于南诏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为重檐木构建筑,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楼重建于1997年,高19.97米。
原来的大钟称为“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这样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当时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中有一景就是“钟震佛都”。寺内的巨钟与大殿同时毁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现在重铸的建极大钟,是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史料设计,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目前为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
钟外壁铸有精美的图案:上层为六幅波罗蜜图案,分别为妙法波罗蜜、胜叶波罗蜜、慈音波罗蜜、金刚波罗蜜、智宝波罗蜜和大轮波罗蜜;下层为六幅天王像,分别是:多闻天王、天主帝释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大梵天天王和广目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