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新疆景点的导游词大全
新疆是一个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新疆的导游词大全,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疆的导游词1
新疆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而最能体现其民族风情的地方,就是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喀什,在城市中心最显眼,最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便是喀什城象征——艾提尕尔清真寺。“艾提尕尔”是“节日,欢乐的广场”的意思。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穆斯林做礼拜的“叩拜之处”。到新疆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会发现在大街小巷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清真寺,它的主要功能是供穆斯林做礼拜,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它还具有其他一些职能。在穆斯林宗教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凡是有穆斯林聚集的地方,就有清真寺。现在在新疆地区,伊斯兰教清真寺和宗教活动场所有220_多所,信教群众平均400多个便有一个活动场所。
艾提尕尔清真寺的来历也是历尽沧桑:这里原是系征服中亚的阿拉伯大将屈底波留下的伊斯兰教传教士的麻扎(墓地),直到公元1442年,才由喀什王沙克色孜·米尔扎的后裔所建。公元1537年,当时喀什的统治者乌不里哈德尔·米尔扎阿尔伯克,为纪念葬于此地的叔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小的清真寺,成为艾提尕尔清真寺的前身。16世纪上半业,叶尔羌汗国的喀什噶尔统治者将这里扩建为能够做主麻日礼拜的大清真寺。1798年英吉沙维吾尔族女穆斯林古丽热娜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病故于喀什噶尔,人们用她遗留的旅费扩建了清真寺,并取名“艾提尕尔”。后由一位维吾尔族女富翁卓力皮亚汗捐资扩建,并购置600亩田产作为寺产。1820_年,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伊斯坎达尔对该寺进行了扩建,增盖了拱北式寺门,并在院内开掘了人工湖和水渠。清道光年间喀什噶尔城扩建时,一向处于城外的艾寺被划入了城内,同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1872年,中亚浩罕入侵者阿古柏为笼络人心,下令对清真寺进行大规模的又一次修缮,重新规划了全寺布局,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全寺总面积16800平方米,由礼拜堂、教经堂、门楼和其他一些附属建筑物组成。寺门用黄砖砌成,石膏勾缝,门高4.7米,宽4.3米,门楼高约17米。门楼的两旁不对称地各坚一个18米高的宣礼塔,塔顶均立有一弯新月。每日黎明,寺中阿匐要5次登上塔高声呼唤穆斯林前来礼拜。门楼后面是一个大拱北孜,顶端也托着一个尖塔。进入大门后,是一个巨大的庭院,院内有花木及水池。南北墙边各有一排共36间教经堂,供主教阿匐讲经之用;礼拜堂在寺院西部的一个高台上,分内殿和外殿;寺顶由158根浅蓝色的立柱托着,呈方格状。顶棚上和木柱的四角,都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的藻井图案。主殿内正中墙上有一壁龛,内置轿式宝座,每逢做礼拜时,大毛拉站在龛内诵读经文;若逢节日,大毛拉则在此宣教。他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论身份贵贱,乞丐财主,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先来者跪里面前边,后来者跪后面外边,外在的一切在宗教前被剥离,每个人都可以平等的聆听阿訇讲解 。
穆斯林进人廊檐必须脱鞋,不分贵贱,依次进人。
艾提尕尔寺地位的显要还不在其规模,而是它是全疆穆斯林“聚礼”之地。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一天会做五次礼拜,即晨礼、晌礼、午礼、昏礼、宵礼,每次做十五分钟,周五是一个半小时。逢礼拜过节过年,整个艾提尕尔清真寺连同中心广场都跪满人,最多的时候可达到十万人,他们一起聆听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阿訇讲经。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已达2-3千人,星期五“居玛日”下午,远近的男穆斯林都要到此作一周之内最庄重的礼拜,这时人数约有6-7千人。到了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来,加上本地的,大礼拜人数可达2-3万人。大礼拜之后,大寺内外游乐的人摩肩接踵,欢快的鼓乐奏鸣。穆斯林合着节拍,跳起了“萨满舞”(女性不能参加),狂欢至通宵达旦。
清真寺里另一处重要的建筑是讲经堂,在清真寺南北两面的是36间讲经堂。讲经堂主要是供阿訇向穆斯林信徒讲经,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地方。
在伊斯兰教建筑中尤其是清真寺里有一处必不可少的设施那就是供穆斯林们净身的沐浴室。在这座清真寺里有可同时供200人淋浴的蒸气净身室和一个水池。穆斯林在礼拜前,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大净”和“小净”。在净水池的旁边建有一个木楼梯,可攀登到塔楼顶上去,每日清晨,便有寺里的神职人员登上塔楼去呼唤沉睡中的穆斯林来做礼拜。
清真寺建筑有中国传统式和阿拉伯风格两种,阿拉伯式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有:礼拜大殿、经堂、浴室等。大型清真寺一般都有望月楼和尖塔式宣礼楼,大家在进门是所看到的高18米的塔楼就是这种建筑。新疆概况导游词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尼雅遗址导游词
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如果恰好是节日,在艾提尕尔广场上及周围会聚集众多的穆斯林,整整可达10万之众,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毫不夸张。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是“顺服”。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被成为“穆斯林”,意思是“顺从者”。伊斯兰教是一神教,信奉唯一神“安拉”, 是“安拉”的最后一个使者。
伊斯兰民居和宗教建筑中通常使用的“五色”是指:宁静而富有生气的绿色;纯洁而明亮的白色;象征土地和沙漠的黄色;象征大海和天空的兰色;庄重而醒目的红色。
好了,讲了这么多,我我们现在可以进去参观了,在进寺之前请大家注意:在参观的时候请勿大声喧哗、请勿从正在做礼拜的穆斯林前面走过,请游客整理衣衫,衣冠不整者是不允许入内的。
新疆的导游词2
坎儿井景观图坎儿井 [1]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苏联俄语称为 结构图“坎亚力孜”(k,lplItK)。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中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l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疆的导游词3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交河城址保存相当完好,古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城北上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的塔林。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没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60米,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推测,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最佳旅游时间交河故城属于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护性发掘中,首次发现一座地下寺院和车师国贵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贵文物。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二十年前的一幅彩墨画《交河故城》,以4070万的天价刷新了中国大陆当代艺术家国画拍卖的最高纪录。这幅画和它的姐妹篇《高昌遗址》所描绘的两座古城,立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疆的导游词4
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东天山北坡,东起寒气沟,西至松树塘,南自天山庙,北接鸣沙山,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距哈密市约70公里,有省道(即丝路北新道)通往,交通通讯方便。
天山风景名胜区分为白石头、鸣沙山、松树塘、天山庙和寒气沟五个景点。“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市区沿哈巴公路到天山风景区的70多公里路程中,可以领略到绿洲、大漠戈壁、草原、森林和雪峰五大自然景观,沿途的海市蜃楼、烽燧驿站、汉碑唐庙、牧场毡房、鹿群,可谓融丝路风情于一线、集西域特色于一体。 哈密天山风景名胜区自1995年开始开发建设,1997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定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_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
夏季的牧场非常迷人,遍地金黄的野花,可以在草原上策马驰聘,也可以在牧民温暖的毡房里作客,游玩指数很高; 秋季天山里的景观开始变得五彩缤纷,纯净的湖水、倒映的雪山,天气也不算很冷; 春冬时节容易发生大雪崩,且冬季温度很低,所以不宜进山游玩。
新疆的导游词5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第17、18两窟,为公元6一7世纪南北朝后期开凿的。第16号窟凿于中唐。第20号窟壁画,绘制有回鹘高昌王和王后的图象。第33窟后壁,有一幅表现佛涅槃后众弟子默立举哀的致意图。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第51号窟,建于回鹘高昌时期。第69窟,是第20号窟的窟中之窟。第82、83号窟,是公元10--11世纪高昌回鹘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窟。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本世纪初,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虽遭严重破坏,但劫余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主要景点编辑
吐鲁番的石窟寺群多达十余处,合称高昌石窟,和新疆的龟兹石窟,以敦煌石窟、云岗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原石窟,及印度最大的石窟遗址阿旃陀石窟齐名,高昌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四支代表之一。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它曾经是高昌回鹘国的王家寺院。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区东北约 40公里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河西岸。
“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有“山腰”之意。窟群散布在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 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克石窟群始凿于麴氏高昌国〔499-640年〕时期。其中18、29、48号洞窟属于这一时期。18号洞窟为中心柱式大型洞窟,是该窟群现存能看清壁画内内容最早的一洞窟,前室及甬道和隧道下部在高昌回鹘国前期重新修绘,仅隧道上部和顶部完整地保存了早期壁画内容,即绘斗四式平基图案,侧壁绘着圆领通肩式袈裟的千佛,两手在腹前相握的手势有别,顶部和侧壁交界以写实的手法,仿木结构绘出檩、枋等形象逼真。
在历经了麴氏高昌王国的发展之后,柏致克里克在唐西州时期名叫“宁戎寺”,是新疆地区重要的佛寺中心,久负胜名。北庭大都护杨袭古曾重修寺院,从这一事实说明,柏孜克里克石窟在当时已发展成为西庭地区的一处佛教圣地。属于这时期的洞窟有16、17、25、27、31、42、69号窟。以上洞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十一世纪以后重新修绘的,这一时期壁画题材主要是发源于中原地区的大型经变画。盛唐的新画风进入了高昌石窟,将用线造型的艺术技巧推向高峰,画面线条简洁流畅,刚劲有力,寥寥数笔,形神兼备。
高昌回鹘国时期,宁戎寺成为王家寺院,历代高昌王大都在此建有洞窟。柏孜克里克石窟以高昌回鹘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属于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洞窟有14、20、31、33、39、 41、82等窟。壁画题材比以前更丰富,有诸佛,千资百态的各种菩萨像、大型经变画、说法图、千佛洞、供养菩萨行列,天龙八部、四大天王像、供养人和供养比丘像及各种装饰图案,并出现了反映释尊前生无数世诚心供佛,终于自身成佛的本生因缘故事,塑绘结合的“鹿野苑初转法”以及密都诸题材。
介绍新疆景点的导游词大全相关文章:
1.新疆景点导游词
3.新疆导游词
5.新疆导游词
8.新疆的导游词精选
10.新疆的导游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