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台湾导游词范文5篇
“台湾”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台湾省著名景点导游词,欢迎大家学习哦。
经典台湾导游词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屏东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
垦丁国家公园是台湾的第一座国家公园,1982年9月1日公告计划,1984年1月1日成立管理处。位于屏东县境内、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上。陆地面积18,084公顷,海域面积15,185公顷,海陆域合计共33,269公顷,园区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24公里,全境属热带。分别距台湾第二大城高雄市90公里、第四大城台南市140公里,为台湾热门观光胜地之一。
1982年在台湾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上建立了垦丁国家公园,这也是台湾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总面积为32,63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7,731公顷,海域面积为14,900公顷。这里三面都是湛蓝清澈的大海,东面是太平洋,西有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北连南仁山,地形变化多端,景观资源极为丰富。
垦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南端恒春半岛之南侧,成立于1984年1月是我国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国家公园;垦丁国家公园是台湾本岛唯一热带区域的国家公园。
半岛最南端的岬角——"鹅銮鼻",恰好与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分界处的"猫鼻头"遥遥相对。在"鹅銮鼻"上屹立着18米高的灯塔,如果站在灯塔之上,就可以看到台湾岛南端起伏的低矮丘陵和平坦的台地,饱览天海一角与珊瑚礁林的秀丽景色。
垦丁国家公园分为生态保护区、特别景观区、史迹保存区、游憩区、一般管制区等五种管理分区;其中垦丁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区有陆域生态保护区及海域生态保护区;
陆域生态保护区共有五处为香蕉湾生态保护区、南仁山生态保护区、砂岛生态保护区、龙坑生态保护区及社顶高位珊瑚礁生态保护区;海域生态保护区分别为海生一生态保护区、海生二生态保护区、海生三生态保护区及海生四生态保护区等共四处。
垦丁公园拥有热带树种一千多种,为台湾第一座热带植物林,也是世界八大实验林场之一;最特别的是垦丁国家公园境内每年还有大批候鸟自北方飞来过冬,数量之多蔚为奇观;公园海底的珊瑚景观更是缤纷绚丽,是垦丁国家公园中的胜景之一;垦公园还有许多特殊景观例如茄冬巨木、人工湖、石笋宝穴、银叶板根、观海楼、仙洞、一线天、垂榕谷、栖猿崖等旅游景点非常值得游客一游。
垦丁国家公园是同时涵盖陆域与海域的国家公园,陆地范围包括龟山至红柴台地崖与海滨地带、龙銮潭、猫鼻头、南湾、垦丁森林游乐区、鹅銮鼻、东沿太平洋岸经佳乐水,北至南仁山区等区域;垦丁国家公园海域范围包括南湾海域及龟山经猫鼻头、鹅銮鼻北 至南仁湾间,距海岸一公里内海域等区域。垦丁国家公园分为植物景观与人工建筑融合的游赏区域、特有的地形景观和植物景观、原始珊瑚礁雨林带等三区域,其中原始珊瑚礁雨林带并未对外开放,游客切勿自行闯入。
垦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本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三面环海,东面太平洋,西邻台湾海峡,南濒巴士海峡。陆地范围西边包括龟山向南至红柴之台地崖与海滨地带,南部包括龙銮潭南面之猫鼻头、南湾、垦丁国家森林游乐区、鹅銮鼻、东沿太平洋岸经佳乐水,北至南仁山区。海域范围包括南湾海域及龟山经猫鼻头、鹅銮鼻北至南仁湾间,距海岸一公里内的海域。
垦丁国家公园地理上属于热带性气候区,终年气温和暖,热带植物衍生,四周海域清澈,珊瑚生长繁盛。
大尖山:正式名称为"大石尖"为垦丁地标之一,为一整块岩石凸起于草原上,为垦丁半岛区最高点。上山须由垦丁国家森林游乐区牌楼门口进入,穿越垦丁牧场,沿棱线设有登山索可供攀爬。山顶可俯瞰恒春半岛全境,景观优美,上山下山全程约需3-4小时。但是国家公园法第13条第8款对于国家公园区内之大尖山、青蛙石、船帆石已公告禁止攀爬。
垦丁公园是台湾在战后最早成立的公园,全境位于屏东县、台湾本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陆地面积18084公顷,海域面积15185公顷,海陆域合计共33269公顷,园区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24公里,全境属热带,为台湾热门观光胜地之一。
垦丁公园的主要景点有鹅銮鼻、大尖山、龙銮潭、猫鼻头、白沙湾、南仁湖、龙坑自然生态保护区、风吹沙、龙磐公园等。垦丁公园不仅自然景观美丽怡人,而且气候温暖、资源珍贵丰富。由于为热带性气候,植物种类繁多,在如此丰富的植物环境中蕴育了垦丁多样化的野生动物。湛丽的海洋、晶蓝的苍穹、特殊的地形、丰饶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民情风俗,使得垦丁公园不仅是保育、研究、环境教育的自然博物馆,更是国民休闲旅游的怡情胜地。
经典台湾导游词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高雄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
垦丁国家公园是台湾的第一座国家公园,1982年9月1日公告计划,1984年1月1日成立管理处。位于屏东县境内、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上。陆地面积18,084公顷,海域面积15,185公顷,海陆域合计共33,269公顷,园区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24公里,全境属热带。分别距台湾第二大城高雄市90公里、第四大城台南市140公里,为台湾热门观光胜地之一。
1982年在台湾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上建立了垦丁国家公园[1],这也是台湾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总面积为32,63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7,731公顷,海域面积为14,900公顷。这里三面都是湛蓝清澈的大海,东面是太平洋,西有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北连南仁山,地形变化多端,景观资源极为丰富。
垦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南端恒春半岛之南侧,成立于1984年1月是我国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国家公园;垦丁国家公园是台湾本岛唯一热带区域的国家公园。
半岛最南端的岬角——"鹅銮鼻",恰好与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分界处的"猫鼻头"遥遥相对。在"鹅銮鼻"上屹立着18米高的灯塔,如果站在灯塔之上,就可以看到台湾岛南端起伏的低矮丘陵和平坦的台地,饱览天海一角与珊瑚礁林的秀丽景色。
垦丁国家公园分为生态保护区、特别景观区、史迹保存区、游憩区、一般管制区等五种管理分区;其中垦丁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区有陆域生态保护区及海域生态保护区;
陆域生态保护区共有五处为香蕉湾生态保护区、南仁山生态保护区、砂岛生态保护区、龙坑生态保护区及社顶高位珊瑚礁生态保护区;海域生态保护区分别为海生一生态保护区、海生二生态保护区、海生三生态保护区及海生四生态保护区等共四处。
垦丁公园拥有热带树种一千多种,为台湾第一座热带植物林,也是世界八大实验林场之一;最特别的是垦丁国家公园境内每年还有大批候鸟自北方飞来过冬,数量之多蔚为奇观;公园海底的珊瑚景观更是缤纷绚丽,是垦丁国家公园中的胜景之一;垦公园还有许多特殊景观例如茄冬巨木、人工湖、石笋宝穴、银叶板根、观海楼、仙洞、一线天、垂榕谷、栖猿崖等旅游景点非常值得游客一游。
垦丁国家公园是同时涵盖陆域与海域的国家公园,陆地范围包括龟山至红柴台地崖与海滨地带、龙銮潭、猫鼻头、南湾、垦丁森林游乐区、鹅銮鼻、东沿太平洋岸经佳乐水,北至南仁山区等区域;垦丁国家公园海域范围包括南湾海域及龟山经猫鼻头、鹅銮鼻北 至南仁湾间,距海岸一公里内海域等区域。垦丁国家公园分为植物景观与人工建筑融合的游赏区域、特有的地形景观和植物景观、原始珊瑚礁雨林带等三区域,其中原始珊瑚礁雨林带并未对外开放,游客切勿自行闯入。
垦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本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三面环海,东面太平洋,西邻台湾海峡,南濒巴士海峡。陆地范围西边包括龟山向南至红柴之台地崖与海滨地带,南部包括龙銮潭南面之猫鼻头、南湾、垦丁国家森林游乐区、鹅銮鼻、东沿太平洋岸经佳乐水,北至南仁山区。海域范围包括南湾海域及龟山经猫鼻头、鹅銮鼻北至南仁湾间,距海岸一公里内的海域。
垦丁国家公园地理上属于热带性气候区,终年气温和暖,热带植物衍生,四周海域清澈,珊瑚生长繁盛。
大尖山:正式名称为"大石尖"为垦丁地标之一,为一整块岩石凸起于草原上,为垦丁半岛区最高点。上山须由垦丁国家森林游乐区牌楼门口进入,穿越垦丁牧场,沿棱线设有登山索可供攀爬。山顶可俯瞰恒春半岛全境,景观优美,上山下山全程约需3-4小时。但是国家公园法第13条第8款对于国家公园区内之大尖山、青蛙石、船帆石已公告禁止攀爬。
位于国家公园西侧,恒春往猫鼻头的途中,占地137公顷,原本是低洼地势,往年每逢雨季便积水成泽。日治时代虽曾计划建为水库,但终未实现,战后民国37年(1948年)筹拨专款,将龙銮潭建为水库,为恒春半岛重要的水利设施。潭水经附近溪流相汇由人工泄水口北流,经四沟、头沟而注入保力溪,由射寮出海,目前仅供农田灌溉渠道。每到秋冬之际更成为候鸟群集过冬的地方,是绝佳的赏鸟景点。
龙銮潭旁设有一自然中心,透过玻璃墙面可以欣赏到整个潭面,中心内的观察站提供多部望远镜和2套播放监视系统,并有4处鸟类展示区,是设备完善的鸟类观察站。龙銮潭自然中心同时也是稀有植物人工复育区的所在,以生态园方式进行人工培育原生树种。生态园区面积约1.5公顷,共分为稀有植物区、诱鸟植物区、诱蝶植物区、草原灌丛植物区、赏花观果植物区、山地植物区、海岸林植物区、珊瑚礁植物区、绿篱植物区等九区。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物种歧异度高,是生态保育与生物族群的自然栖所。
猫鼻头为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的分界点,并与鹅銮鼻形成台湾岛最南的两端。猫鼻头有一从海崖上断落之珊瑚礁岩,其外型状若蹲仆之猫,因而得名。猫鼻头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蚀地形,珊瑚礁因造山运动隆出海面,受到长时间的波浪侵蚀、反覆干湿、长期盐粒结晶、沙砾钻蚀、及溶蚀等作用,产生了崩崖、壶穴、礁柱、层间洞穴等奇特景观,海岸线鸟瞰似百褶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称。极具地形教学与研究价值。
白沙湾位于恒春半岛西岸、猫鼻头西北方的海岸线上。又称"白砂"。白沙湾一带属珊瑚礁海岸,原是一个小渔港,称为白沙港。这一带得天独厚,拥有一段长达百米的沙滩,沙滩由纯白的贝壳砂所组成,由于鲜少有游客造访,因此还保持着自然的风貌。而在此处戏水时需小心此地有三处有强劲的暗流,须特别的留意。
"南仁山生态保护区"位于国家公园东侧的满州乡南仁村,保护区海拔最高不过526米,却是台湾少数仅存的低海拔原始热带季风雨林,同时形成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植物分布于南仁山区,受恒春半岛特殊季风及雨量季节性分布的影响,共有2200余种植物。如"大头茶"洁白似茶花,是东北季风盛行的迎风陡坡的常见植物。
"南仁湖"位于天然山谷中,仅一条步道能前往,单程4.3公里。沿途生态样貌丰富,常可见"青斑蝶"、"黄蝶"的踪影。南仁湖原本是水稻田,由于稻田东边出水口被堵塞,水量累积逐日增多,形成宽广湖泊,在这一片广大水域之前有处小水潭,才是真正的"南仁古湖",但由于湖水面积小容易被忽略。湖旁可见的"黄灰泽蟹",是台湾特有种的淡水蟹,属于陆蟹的一种,也是唯一不须到海边进行繁殖的蟹种。
目前南仁山为生态保护区,仅供学术研究,禁止游客进入。事先必须向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提出申请,前往南仁湖也必须先于垦丁国家公园游客中心做行前教育,而每年有两个月的封山期间亦不受理申请进入。
龙坑位于恒春半岛东南端岬角,介于太平洋与巴士海峡交界处,该地区为绵延之群状珊瑚礁,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面积计61.67公顷。由于重力及海浪之冲击,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因此龙坑综合了裙礁、崩崖、狭谷、陷坑等绝佳之地形景观。
龙坑生态特殊,海岸植物繁复,有许多特殊少见的滨海植物。例如"滨斑鸠菊",全台湾除了兰屿之外就只能在龙坑这里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飞龙掌血",以及远从大溪地飘洋过来的"檄树"都是龙坑特有的滨海植物。可惜的是在20_年因为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整个珊瑚礁被原油污染,虽然目前大部份清除,但是已将整个龙坑生态完全破坏,散落在海床上的货轮残骸,至今仍使得珊瑚无法顺利复育。
风吹沙是风成地形。每年九月至次年四月,沙粒受到冬季东北季风的吹拂,被风向西南方陆地搬运;而被河川及沿岸的潮流携带出来的沙粒,则向东北的海滩搬运。如此日积月累进行风蚀和风积作用,山谷里的沙子被风和水来回的搬运,形成了"沙丘"与"沙瀑"的特殊景观。但后来因为当地政府修筑了一条马路并在马路后方种植一大片的木麻黄防风林,此项不当的道路阻隔与防风林设计,使得垦丁的风吹沙成为绝响。
位于佳鹅公路旁的龙盘公园,是一处隆起的珊瑚礁所形成的石灰岩台地,也因为石灰岩的溶蚀作用,造成裂沟、渗穴、石灰岩洞等奇特的地形景观,而使此地被列为垦丁国家公园的四大景观之一。由于地形辽阔,面向广大的太平洋,尤其一登上海崖,视野开阔,一旁的绿地、眼前广大的海景、远处碧绿的青山及抬头那清澈的蓝天伴随着朵朵白云,都不吝啬的尽收眼底,不禁令人惊叹大自然的美丽风采。来自百度百科龙磐公园
落山风是恒春半岛冬季特有的天气现象。每年十月到翌年三月,冬季的冷气团沿着中央山脉南下,当吹到恒春半岛时,因通过石门狭谷、大武山谷、与满州乡山脉谷地,风力突然增强,加上半岛地势陡降,面海广阔,强风形成直扑之势,当地居民称之为"落山风"。在落山风的季节里砂尘蔽天,有若台风,常会影响车辆的行驶。早期当地的房屋窗户也多采用窄小低矮的设计,居民也会戴上帽子或方巾防止风沙,形成当地特殊的景观。
陆地和海域都分别划有生态保护区、特别景观区、史迹保护区、游葱憩和一般管制区。生态保护区是公园的核心部分,保存着原始的状态,生物物种繁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主要供学术研究之用,不准游人进入。特别景观区是由特殊的天然沿海珊瑚礁、热带雨林、龙銮潭冬候鸟栖息地以及大小尖石山等优美景观组成。史迹保存区保存着垦丁、鹅銮鼻、龙坑等60多处史前遗迹和史后的许多文化遗地及古迹。游憩区是为野外娱乐活动和可进行有限度生物资源利用的地区,兴建了适当的娱乐设施和开展活动的场地
经典台湾导游词3
朋友们,首先我代表我们阳光少年旅游团欢迎您的到来,我很荣幸成为大家的导游,今天我们的第一站是举世闻名的阿里山和姐妹谭,他们这里还存在一个美好动听的传说呢:
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没有阿里山,只有明如镜的大谭和小谭。这两座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人们喝这里的水,用这里的水。是这里的水使他们能生存下去。久而久之,人们就对这里的水有了感情。每天傍晚,就到这里来载歌载舞,吹萧7弹琴还抛绣球。人们生活得幸福美满。
可是,有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人们在这里载歌载舞,正唱着,突然从水里跳出来了三个水牛大的青蛙,它们把这里的水搅得浑浊不堪,还说:谁敢接近这里,就吃掉谁!“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被破坏了,人们都恨透了这些青蛙。
两谭对面的山腰上住着两个美丽的姐妹,姐姐叫秀美,妹妹叫秀丽,姐姐的未婚夫叫阿里,他们三人商量着怎样除掉这三只青蛙。他们决定去找玛祖婆婆去帮忙。
他们突破了重重险阻,终于找到了玛祖婆婆,玛祖婆婆给阿里吃了一颗药丸,给姐妹俩各吃了一丸鱼心。他们回到了潭边就和青蛙们打了起来。最后,一个青蛙被阿里压在了身下。阿里变成了一座大山。
姐妹俩,变成了两条剑鱼把另两个青蛙给刺死了。姐妹俩各在一个谭生存下来。你看,那姐妹谭中有阿里的倒影。人们说那是姐姐和阿里相互依恋,形影不离。
看那,传说都这么美,那他们的景象会更美啦!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就请你们跟着我细细游赏……
经典台湾导游词4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首《阿里山的姑娘》勾起了我们对阿里山无限的向往。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抵达阿里山,一睹使我魂牵梦萦的姊妹潭和香林神木的迷人风采。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山上凉爽的空气驱走了我旅途的炎热,高大笔直的树木带给我不可思议的感受。石子小路,参天树木,偶尔还会传来几声鸟儿的鸣声,一切都是那么的恬静美好。来到这里,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我一边贪婪地呼吸着山上清新的空气,一边慢慢向森林深处迈进。一路上,参天的柳杉取代了昔日的红桧林,路边上到处有数人合围的大红桧被拦腰砍断后的根,看得我痛心。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我们来到了姊妹潭。听导游介绍,姊妹潭有个神秘的传说,相传有一对姊妹同时爱上了一个男子,于是两姊妹分别在此投水殉情而亡。姊妹潭是两座天然高山沼泽,妹潭小而浅,像滩死水,姊潭面积较大,潭中有一尊木制观景台,可尽情观看山光水色的倒影。潭外有座穿越木林的环潭木栈道,沿路还有三代木、心心相印、象鼻木,夫妻树等景点,经过导游的精彩介绍,我对它们各具特色的形态和文化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到阿里山,不去看神木是一大遗憾。接着,我们又跟着导游来到了传说中的阿里山香林神木前。这棵有着两千多年树龄的神木不愧是树中的精,树中的神。它那粗壮的身躯,高耸入云的枝干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它似乎吸收了阳光雨露的熏陶,凝聚了天地的精华,终于长成了如此魁梧高大的树中巨人。我慢慢地走近它,心想:在这两千多年里,该有多少次的雷轰电击威胁着它的生命啊!可是这棵神木凭借它那顽强的意志与风雨抗争,用它那笔直的身躯向人们诠释生命的顽强和执着!
“高山常青,涧水常蓝……碧水长围着青山转,那鲁湾多依娃哪呀嘿……”不知是谁哼起了《高山青》,悠扬的旋律在山林间盘旋回荡。我们在这欢快的歌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阿里山,结束一天的旅程。
阿里山之旅是匆匆的,是短暂的。但阿里山会永远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它是隽永的诗,是甘醇的酒,使我们倾折,并留下深深的记忆。
经典台湾导游词5
从有常茶园上阿里山的时候,已是上午10点50分了。阿里山海拔约2216米,坐大巴上阿里山需一个多小时,全是盘山公路,颠簸是难免的。导游说,从山下到山上温差大,还得带上外套。主要问题是对晕车的人来说,要上一趟山就很困难。于是,出发前,导游征求大家的意见,对不上山的人则还需签一个协议类的文书,表明是自愿放弃游这一景点的。最终有兴致上山的只有13人,其他人因晕车、不想爬山等原因自愿留在了山下。
大巴车开始在山路上盘旋起来,不停地起伏摇晃,让人不敢离开座位。导游反复对我们说,开车的师傅是最棒的,言下之意,一方面向让我们放心坐车,另一方面也是对师傅的鼓励。师傅年轻,稳重,那技术还真没得说。不过想上山的我们,并没有被难行的山路所吓倒,大家一边看着车载电视《张学良》,聆听那一段历史,一边谈笑着,看着沿途的风景,好像没有感到有何不适。车向上走着,山峰相错,雄姿巍然,山坡上摈榔树、修竹连成一片,使阿里山充满着勃勃生机。看着阿里山的美景,我不想错过,顾不得东转西上的摇摇晃晃,还是拿起相机对着窗外的风景不停地按下快门,收藏着青山、茂林和野趣天热的美景时不时地为大自然的造化惊奇、叫好。
不知转过了多少弯,爬过了多少坡,只觉车越往上走天越蓝。挺拔的山峰、茂密的森林,还有沿途的翠绿的茶树,都有一种想让我下车去走一走的冲动。其实,对于阿里山的感知,最早还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流行歌《高山青》,那让人耳熟能详的歌词莫过于“高山青,涧水长,阿里山的姑娘美于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也因为这首歌,激发了我们对阿里山的向往。之前,导游曾介绍说,阿里山的姑娘是否美如水,那是仁者见仁了。但上了阿里山,那里的小火车、云海、日出、晚霞、森林(神木)“五奇”才是阿里山真正的美之所在。当然,只有住在山上才能看到这“五奇”景观。我们这次能够看到几奇呢?
大巴终于开到了山顶,这时,已到中午,蓝蓝的天空如洗过一般。明媚的阳光照射到山的每个角落,似乎也格外青睐我们这些来自大陆的游客,站在山上,迎面扑来的是清新的空气和微微的凉意,而艳阳却带给了我们一丝温暖。步行了一段路程,在一个路边树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作:“阿里山空气品质净区”。并标识了禁行的车辆及处罚的要求。穿过阿里山森林游乐区的门牌,导游阿凤领我们到了一个空场地,让我们稍等一下,她则去为我们联系安排就餐的事去了。到山上来的游客很多,而餐馆有限,就只能轮着进餐了。约莫过了半小时,在肚子开始咕咕叫的时候,终于轮到我们进餐了。也许与登上高山有关吧,那一顿好像吃得特别香。午饭后,我们将乘坐阿里山特有的小火车去看森林里的各种神木。
阿里山火车站就建在高山下,候车室全是用木材建筑的,连地板也是木质的,广场上还有几座木雕,造型也很精美。走进站台,火车轨道交错向深山里延伸着。1点时分,火车进站了,红色的车头,看上去很娇小,七八节车厢在这时格外醒目。我们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相对的两排座椅,就如公交车一样,中间是宽宽的通道,可以站人的。这会进山的人可能不多,坐在里面就很宽松了。1点10分,火车启动了,沿途尽是高大的树木,各种植被十分繁茂。经过7分钟车程,火车抵达神木观赏区。下车便看到成片的参天大树,挺拔而葱翠。导游先带我们观赏了放到在铁路旁的一棵千年神树,被称为“阿里山神木遗迹”。倒放在地上的神木看上去很粗壮,约有一人高,树木全裂开了,形成空洞,有些地方已腐坏。在横躺的神木旁立有一块宣传牌,上面用中、日、英文字分别对神木作了简介:“西元(公元)1920_年11月,日治时期发现红桧巨木,树高50公尺,胸高周围25公尺,推测树龄3020_年以上,敬之为神木。1920_年阿里山森林铁路全线通车,其中阿里山神木与行驶而过的森林小火车之景象几乎就是阿里山的精神之象征,並成为闻名中外的台湾地标。”据称,1953年这棵神木遭受雷击元气大伤。1956年6月7日,再遭雷劈,树干内起火,神木终至焚烧身亡。1997年6月,因山区持续暴雨,神木因水份负荷过重及土质松动,于7月1日10时5分,终至不堪崩裂。其中三分之一树身倾倒在铁路上,另三分之二仍留在原地。1998年6月,在台湾各界对神木不舍的目光聚焦下,当局对神木的安放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进行了最终放到,让神木回归大自然怀抱。当日並在原地种植红桧树苗,以传承象征阿里山神木生生不息之精神。听完这神奇的故事,加深了我对阿里山神木的了解,让我对眼前这棵躺倒的神木肃然起敬,更为台湾人民崇尚大自然、保护物种的精神所感动。
随后,攀上石级阶梯,穿过木质栈道,我们沿山而行,观赏了更多神木。它们少则几百年,多达千余年,自然神奇地生长在这块清风明月的土地,成为台湾人民的骄傲。在海拔2128米高处,有一个福德万古树洞,多树根交合在一起,几棵新树延续着万古树的生命。往前走,被称为香林,不远处,又见神奇的象鼻木。也许是经过千年的生长延续,使裸露在外的树木逐渐长成了酷似象鼻的形状,堪称一奇。而三代木则让我们看到了树木成长的经历,它们的繁衍滋生也与人类类似,一代传承一代,老树死亡,新枝又生,世世代代为阿里山献出葱绿。再往上走,有一所香林国民小学,据说也是台湾海拔最高的学校。游人们争相在学校门前留影,因为教育才是人类的希望。顺着学校的小路,穿过一片树林,我们看到了一棵高耸的红桧树,指示牌告诉我们其树龄已达2520_年,树高45米,树胸围12。3米,被称为“香林神木”,应该是目前尚存的树龄最长的树了。在这株神木不远处,建有一树灵塔,高约20米。日本人在砍伐阿里山最珍贵的红桧后,许多伐木工人染上怪病而死,日本人认为是这些树灵在作祟,心生不安,怕这红桧被砍伐后的树灵会找上来报复,为了安佛这些树灵,便建了这座树灵塔,用以祭祀那些被砍伐的红桧。
阿里山森林资源丰富,尤以红桧、樱花闻名中外。错过了樱花漫天的季节,蓝天下也不见阿里山云海,而短暂的游览,更无法观日出,看晚霞……但在这片古老的森林里,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赐予,触摸到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的神奇尽收眼底,对我们来说已很幸运了。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现存20棵神木的一部分,但却享受到了阿里山的自然、空气、山林、野趣,让身心受到了洗礼。不过最让人痛心的是在日本侵略台湾时期,日本殖民者疯狂砍伐掠夺阿里山的林木资源,山林里那些触目惊心的神木树墩,就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罪证。台湾人民不会忘记这些历史,中华民族不会忘记民族的仇恨。
沉浸在阿里山传奇的美中,不见阿里山姑娘美如水,也不再遗憾。阿里山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传承、守护了这片山林的美丽,我们才得以看到阿里山神木的生生不息,他们同山林一样美丽、伟大。离开阿里山时,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伫立向这篇广袤的森林,还有那些神木,行了注目礼!心里浮出的是:阿里山,今生我还能再见到你吗?
★ 台湾导游词例五篇